第五十一章 诸葛出山(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次说道刘备终于是等到了诸葛亮在家,但是没曾想到的是刘备竟然在其客厅遇到的是其弟诸葛均,那诸葛亮竟然是去了后院,在诸葛均派下人去叫诸葛亮的时候,有一个下人竟然喊道:“老先生来了!”刘备听了非常好奇。站起来向着厅外望去,只见在在这卧龙庄的外面的小桥上,有一个老者头上带着一顶暖帽,身上更是狐裘蔽体保暖,只是那人竟然是倒骑着一头驴,显得十分的不伦不类。在他后面则跟随着一个青衣小童,手里还携着一个酒葫芦,显然是给那位老者准备的,两人踏雪而来,显得是那么的有情调;待二人转过小桥的时候,老者也许是有了诗兴,当即开口吟诗一首:“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刘备听后知道这又是一位大贤,于是问诸葛均道:“不知道这位老者是何方高人,小哥可否告知?”诸葛均见刘备又对那位老者产生了兴趣,心中不由得一喜,看来自己是不用再受这位刘徐州的话语摧残了,于是说道:“哦,玄德公,你是问那位老者呀!他乃是我家二哥的授业恩师!水镜先生司马徽!”刘备心想:此人是孔明的恩师,如果我能够将他说服,不但我多了一个助力,而且那孔明归属于我那还不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呀。于是,对着诸葛均说道:“既然是令兄师长,那么备应该前去相迎,不知道小哥是否愿意和在下一同前往呢?”诸葛均想着:这次可是我脱身的最好时机,于是说道;“将军自可前往,小生要先去后院催促二哥前来迎接先生!”刘备一听也是,如果这老者真是诸葛亮的恩师的话,那么诸葛亮确实应该出来迎接了。“小哥自便,那备就先去迎接老先生了。”说完,刘备就向着那大柴门走区。
不一会儿,老者就来到了柴门之前。于是,刘备上前作揖行礼说道:“老先生冒寒不易!刘备在此等候多时了!”那老者显然没有想到会有人在这里等着自己,因为以往他都是进入院子以后,才或许能见到诸葛亮等人,见到刘备如此动作,慌忙下驴答礼,还差点没有从那驴背上摔下来,幸好是被关羽给扶住了。还没有等到那老者说话,刘备就继续说道:“某乃涿郡刘备,刘玄德,听到老先生刚才所吟的诗句,感觉确是极其高妙呀。”那老者回答道:“老朽司马徽,久闻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过刚才那首诗,乃是老夫在小徒家中观看的《梁父吟》中的一篇;刚才正好路过那座小桥,不经意见见到那篱落间的点点梅花,所以有感而诵。只是没有想到在这里竟然被尊客听到,惭愧惭愧。”“先生此次前来可是来看望令徒?”“将军所言甚是,由于久不见孔明,感到十分想念,所以前来看望一下劣徒。”于是,两人携手走进了卧龙庄。
两人正在那客厅之中言谈甚欢,这时候诸葛均走了进来。刘备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的身影,于是,开口问道:“这位小哥,不知道你二哥孔明先生为何还是没有踪迹?”诸葛均说道:“将军实在抱歉,今日家兄虽然在家,但是在他回到后院之后,竟然在那草堂上睡着了,至今未醒。”刘备听后先是一愣,然后看向司马徽。司马徽何等人物在听到诸葛均所说之后,以他对诸葛亮的了解稍微想了一下后就意识到了这是诸葛亮在试探刘备的诚意,见到刘备将目光投向自己以后,他自然是要配合一下诸葛亮的,于是开口说道:“既然孔明还没有醒来,想必是昨日又在认真苦读,那就不要叫醒他了,老夫下次再来就是了。”诸葛均也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话中尚有漏洞,见到司马徽如此配合自己,也就开口说道:“老先生说的极是,家兄昨夜苦读至深夜,所以至今未能醒转,看来还是先生了解家兄的习性呀。”司马徽听后,笑呵呵的对着诸葛均说道:“毕竟孔明跟随我苦读了三年呀,那么我就不在等他了,回头你告诉他只说要其注意身体,不可以再如此点灯熬油了,我明日再来看他。”然后,司马徽又转头对着刘备说道:“刘将军,如今天色渐晚,孔明尚且不知道何时能够醒来,老朽决定明日再来,不知道将军有如何打算?是否是和老朽现在一同回去,待明日再来?”刘备听完司马徽的话以后陷入了沉思。心想:如果我今日回去,明日孔明还不知道会不会在家,况且眼下的这种境况,也许是他在试探我也说不定,那么自己索性今日就给足孔明面子,我倒要看看他今日对我是见还是不见。于是,刘备说道:“老先生自可先行离去,大可不用等候刘备了。”然后又对着诸葛均说道:“既然令兄因为苦读学习至今没有醒来,小哥也不用叫醒令兄了,我自去卧龙先生的房前,等候先生醒来即可。”“如此也好,刘将军老朽就先行告退了,均儿,你领着刘将军去孔明房前吧,就不用送我了”,于是,司马徽再向刘备告别之后,又骑上了他的那一头毛驴离开了。
刘备在和诸葛均目送司马徽离去之后,刘备就领着关羽和张飞跟着诸葛均来到了诸葛亮的卧室前,在分付了关、张二人,只在门口等着自己。然后,刘备就跟在诸葛均身后徐步进
入了诸葛亮的卧室,只见诸葛亮此时正仰卧在草堂的几案上。刘备既然已经决定要给足诸葛亮面子了,也没有上前将诸葛亮叫醒,而是站在台阶之下。
等了大约一个时辰,刘备已经是腰酸腿软了,正要上前将诸葛亮叫醒。这时候,站在门外的关羽、张飞二人也是因为等了许久,却没有发现屋内有半点动静,两人便自作主张进入屋中,见到刘备正站立在诸葛亮面前,而诸葛亮确实酣睡不醒。
关羽和张飞顿时大怒,张飞更是对刘备说道:“这孔明竟然如此傲慢无理!如今大哥站立在其阶下已经有了一个时辰,他竟然还能够高卧在此,等我这就去他屋后放上一把火,俺老张倒是要看看他起还是不起!”本来也有了叫醒诸葛亮打算的刘备见到二人进来,心想:这倒是正好,我倒可以在孔明面前表现表现,于是,将自己本来的打算瞬间抛到了九霄云外之后,然后厉声对着二人呵斥道:“翼德休要无理,你二人还不赶快出去,不要打搅了先生的休息。”并且还一边说着一边向二人行着眼色。张飞自是没有注意到刘备的眼色,相反他还十分不服刘备的如此说法,正要上前进行辩解,还好关羽已经是明白了刘备的意思,拉着张飞就向门外走去,而且还边走,边开导着正想不开的张飞。
见到关羽如此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刘备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转身望向堂上,刘备惊喜的发现见诸葛亮竟然是翻了一下身子,眼看着就要起身,十分的高兴,心想还好刚才我没有冲动的将他叫醒。但是谁知道诸葛亮竟然又毫不留情的泼了刘备一头凉水,因为那诸葛亮竟然又转过身子朝着里面壁着睡了起来,而不是像刘备预期的那样起身。刘备此时也是火冒三丈,准备拂袖而去,但是又转念一想,自己刚刚才将关羽和张飞赶了出去,如果自己现在就出去,那么自己不但是请不了这卧龙为自己效力,而且自己在关羽和张飞面前也不好说话,再加上自己已经是等了一个时辰了,为了不让自己先前的所作所为化为泡影,刘备也就只好耐下性子,继续等了起来。
谁知道诸葛亮竟然又让刘备在那里站立了足足一个时辰以后,诸葛亮方才醒转过来,但是却没有去看刘备,而是一边伸着懒腰,一边吟诗说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等到诸葛亮将诗词吟完,方才装作很惊奇的看到了刘备,于是装作非常生气的样子对着已经是来到了自己身边的诸葛均说道:“今日既然有贵客登门,你为何不将我早点叫起。”诸葛均也是一脸委屈的说道:“是刘将军不让小弟叫醒二哥的。”诸葛亮听到事情竟然是这样,于是起身对刘备作揖行礼说道:“将军想必已经等亮很久,小弟无理,还请将军不要怪罪,不过还望将军能够再梢等片刻,且容亮去更衣。”刘备见到自己的苦日子总算是到头了,也就不怎么在意诸葛亮的如此说法了,点点头表示同意了诸葛亮的要求。于是,诸葛亮也就在诸葛均的陪同下转身步入了后堂。

又过了大约半个多时辰,诸葛亮方才整备好了衣冠从后堂之中走了出来。刘备只见这时候的诸葛亮身高一米八左右,而且还面如冠玉,头上戴着书生专用的纶巾,身上也是披着鹤氅,虽然说是一副道士打扮,不过倒也给人一些像神仙一般的感觉。于是,刘备对着诸葛亮下拜说道:“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卧龙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有幸得见卧龙先生真颜,实属三生有幸。”刘备这样的一番话说出来倒是让诸葛亮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开口说道:“亮乃南阳一野人,生性疏懒,今日竟然被将军如此夸赞,实在是不胜愧赧,惭愧惭愧。”“哪里,哪里,先生完全可以担当的起如此评语。”诸葛亮自然又是一顿推让。
好不容易,二人才算是叙礼完毕,分了宾主之位相对而坐以后,诸葛均又上前给两人奉上了茶水。这时候的茶并不想现在这么好喝,但是诸葛亮却对此情有独衷,刘备喝了一口,自觉的苦涩无比,好不容易等到诸葛亮将那自己差点认为是毒药的茶水喝完以后,只听诸葛亮开口说道:“亮今日听均弟诉说将军志向,足以见得将军的忧民忧国之心;但是现在亮尚且年幼,而且志大才疏,恐怕会误了将军的大志。”刘备一听,好家伙我还没有开口呢,你就想拒绝我,那么我今日的辛苦岂不是白受了,不行自己得想想办法,不经意间刘备看到;饿诸葛亮眼中的那一抹笑意,心里顿时明白了这只是诸葛亮的试探之词罢了,也就开口说道:“先生此言差异,我虽然和元直相交不久,但是他却从没有欺骗过备,而元直在其离去之时曾经向备大力推荐过先生,况且蒯越先生也对先生是赞赏有加,他们两个人有岂是那种会说谎话的人?如今备有幸得见先生,还望先生不认为备鄙贱,能够赐备一良策。”诸葛亮说道:“蒯越先生和元直兄都是当世的高士。而亮却只是这隆中的一个躬耕在地的农夫,又怎么敢去谈论这天下的大事?这只是二公的谬赞而已。况且元直兄更是曾经在将军帐下做事,但是不知为何将军要舍弃美玉而求取我这样一个顽石呢?”诸葛亮的这一句话却是戳到了刘备的痛处了,不过刘备毕竟不是凡人,赶忙将话题岔开,说道:“先生饱读诗书,应当知道大丈夫若为一经世奇才,当是卖于帝王家,又怎么会空老于林泉之下呢?虽然备现在势单力薄,但是还希望先生能够以天下苍生为重,能够开解备的愚鲁,希望先生能够不吝赐教。”诸葛亮听后大笑:“今日将军既然以国家大义责怪于亮,此事也确实是亮不智,现在还请将军说出自己的志向,亮也好斟酌斟酌。”刘备一听这下有希望了,于是坐到诸葛亮的身边,生怕被别人听到似的小声说道:“先生应当知道如今我大汉皇室倾颓,而又有奸臣准备盗取我大汉江山,备自是不自量力,想要伸大义于天下,但是却智谋十分浅短,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所以今日特来见先生,还希望先生不认为备愚钝,能够赐教!”诸葛亮想了想以后说道:“将军既然有志于天下,那么自然是知晓自从董卓这逆贼在朝堂之中造逆以来,可以说是天下豪杰并起逐鹿中原。曹操如今虽然形势上比不上袁绍,但是如今两方正大战于官渡,在我看来曹操最终一定能够击败袁绍从而一统北方,这比不是什么天时,只是因为袁绍无法人尽其才,但是曹操手下良臣猛将众多,而且对比袁绍其在政治上还有着袁绍无可比拟的优势,更何况曹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其手下也全都愿意为曹操卖命,所以亮且认为到时候一定可以取胜,也许开始的时候会有些艰难,到时候曹操就可以拥兵达百万之众,再加上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恐怕将军到时候就完全不可与其争锋了。而如今孙策占据有江东,现在已经是得到了众江东百姓的拥护,还有江东地势险要,将军您恐怕只能将其引以为外援此而不能和其为敌,况且现在孙策更是有志于荆州,其军势我想将军也是深有体会了,更何况那蔡瑁完全不是孙策和周瑜的对手,我想经此一战荆州南部恐怕就要归属孙策了,如果将军不能够把握住现在的形势,那么整个荆州全部归属于孙策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荆州北据汉、沔,南面直通南海,东面则连接吴会,西面却通向巴、蜀,此地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完全就不是刘表所能够守的住的;现在的情况对于将军来说更是天赐良机,如果将军可以私下里和孙策达成协议,到时候将军自可以占据襄樊,而孙策则统领荆州南部,毕竟以孙策如今的实力,他完全没有可能独自占据荆州,我想这一点也是孙策和周瑜知晓的,只要将军提出这个建议,我想他肯定是会答应的。而将军真正可以谋取的则是益州和关中等地,益州地势险塞,而且沃野千里,乃是天府之国,关中之地更是当年高祖能够成就帝业的保证;如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却不知道抚恤百姓,现在益州的智能之士,应当是非常思念能够得到将军这样一位明君。况且将军您既然是帝室之胄,并且信义显著于四海,到时候如果能够总揽英雄,求贤如渴,再加上拥有益、雍二州之地,到时候我们西面于众诸戎和解,南面安抚彝、越,对外则联合孙策,对内勤于民政;待天下有变的时候,将军在时势而出,则天下重新归汉也不是没有可能。况且如果真的和亮设想的一样,那么到时候将军大业可成,而且汉室也可再次中兴。这些就是亮为将军所谋化的。还希望将军能够按此行事。”
接着,诸葛亮又让诸葛均取出了一轴画卷,并且将其挂于中堂之上。刘备一看那副画卷赫然就是一大汉的地理图。诸葛亮看刘备看的仔细,于是就指着地图对刘备说道:“将军对于此图深有感触吧!这就是我大汉的地理图,乃是恩师早年云游四海时所做。今日亮为将军谋划,特意取将出来供将军观看。将军且看,如果将军想要成就一番霸业,那么就必须夺取这益州和汉中,现在北面的曹操已经是占据了天时,南面的孙策则是占据了地利,将军完全就应该占据人和。先取荆州襄樊为家,然后谋取宛郡,汝南,进而攻取汉中,关中之地,再去谋取益州,然后将军就可以图谋中原了,不过我想不错的话,到时候益州恐怕也会是与孙策平分方才有可能。”刘备知道现在诸葛亮可以说是完全在为自己着想,于是也就不在避讳,对诸葛亮拱手道谢说道:“先生的这番话语,让备可以说是茅塞顿开,更是让备有拨云见日的感觉。但是那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也都是汉室宗亲,备又怎么能够忍心去夺取同宗的土地呢?”诸葛亮心想也是,但是借口还不好找吗?于是开口说道:“昨日亮夜观天象,知道刘表很快就将不久于人世了;更何况那刘璋也不是什么立业之主:日后如果将军不去夺取,恐怕也会被孙策所占。”刘备这时候才算安心,毕竟按照诸葛亮所说的,自己完全可以就不用担心自己好不容易才积攒的名声就此化为泡影了,于是对着诸葛亮顿首拜谢,只不过这一次却是刘备发自内心的。当然这下子刘备更不会让诸葛亮从自己身边溜走了,于是再次刘备再次拜请诸葛亮说道:“备虽然现在名微德薄,但是还希望先生能够不以备如此弃备鄙贱,还希望先生能够出山相助。备到时候一定完全听从先生的教诲。”诸葛亮自然不会如此轻易的就被刘备打动,也就想再试探一下刘备,也就说道:“亮现在久乐于耕锄之中,完全疏懒于目前世界的杂乱,还请将军宽恕某不能奉命。”刘备心想难道是我的心意还不够诚恳吗?没有办法了,刘备就拿出了自己的绝招,当场哭泣着说道:“先生如果不肯出山,那么天下苍生又该如何呢?还希望先生能够以天下苍生为念!”话还没有说完,刘备的眼泪就已经是如下雨一样了,将他的衣襟都完全沾湿了。也不知道刘备的这个本领到底是从哪里学会的,那眼泪简直就是达到了收发自如的地步了。那孔明见到刘备竟然如此有诚意,也就不在牵强了,开口说道:“将军既然对亮如此不肯相弃,那么亮自然也就不在推托了,愿意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