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襄阳名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色中,四艘大型战船悄无声息的划过水面,驶进了一也杳无人迹的荒岛上。接着,一艘快船从岛上飞快的划了出来,借着月色,驶向了长江口。
除了二十个划船的水手,船上就坐着三个人,赫然是吕布、典韦和甘宁。
这次南下,除了传旨和挑拨离间之外,吕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人才了。而战乱较少的荆、扬两州自然是他首选的地方了。
荆州大才众多,可现在看来,大部分人都还只是毛头小子呢。像诸葛亮、庞统、马良等等,他们的老师司马徽也只才20岁而已,即使是徐庶,也要小司马徽好几岁。黄承彦现在倒很合适,不过,他可是士族大家,他可不一定能投奔自己的,不过还是要试试啊,再怎么样也不能空手而回,实在不行,就拐他一票小孩儿带回去,等他们大了再重用。
弃舟登岸,吕布三人很容易就经过了层层盘查,就进了襄阳城。毕竟,甘宁现在还是江夏军的校尉呢。
甘宁反水,火烧水寨的事情,没有一个多月,是根本到不了襄阳的,所以他们也不担心会被抓。
转了一整天,吕布也没有遇到什么奇人异士。干脆就顶着大学,带着两个人来到了长江边,找了酒肆进去,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起了江雪美景。
看着风雪中,江面上那若隐若现的帆船。吕布突然想到,自己要建水军,没有造船工匠可是不行的。
于是他连忙问起了甘宁:“兴霸,你可知道,荆州的造船工匠都在什么地方?”
“有两处地方,荆州和江夏。不过,造船工匠都是同意居住的。其他的地方就只能找到造小渔船的工匠。”甘宁放下手中的筷子,说道。
“荆州的工匠都住在什么地方?”吕布问道。这个阶段,只有荆州水军还有些规模,所以自然要带一批工匠去青州了。
“就在长江边上,是个上千人左右的村子。有一、二百士兵守卫。”甘宁有些纳闷。要是缺船,在长江上抢几条就好了,要是找工匠做,没有两、三个月是造不好的。
可是,他却不知道,吕布想要的水军是可以在大海中作战的水军,自然不能用现在这种平底船了,必须要用尖底船才行。不然,风浪打过,就只有翻船之一个结果了。
“好,等我们离开的时候,顺便把他们也带到青州去吧。要建水军,没有造船工匠可不行。”吕布听到只有一、二百人在守卫,就知道这些工匠跑不掉了。
甘宁十分不解他为什么要抢走这些工匠,问道:“主公,为什么要带走这些工匠啊?要是缺船,抢几条不就好了。”
吕布呵呵一笑,道:“在海中航行,最好是用尖底船,现在这些平底的容易被大浪掀翻。我要的水军可不是在江里作战的,是能在大海中航行的才行啊。”
甘宁听了吕布的话,内心十分激动,早就听过大海的辽阔,可一直没有见过。要是能够率领一支舰队纵横四海,那该多威风啊。他兴奋的说道:“将军,那我们干脆把江夏的造船工匠一起绑走吧。”
“要那么多做什么?有这些就行了,到时候找五百个士兵跟他们学习就行了,还怕没有船吗?倒是水手,你可得给我好好培养出一批来,要是上了船都成了软脚虾,我可饶不了你。”吕布被他逗乐了,青州的人可是不少,陈宫的来信也说现在已经占领了四座县城,军队也有五万多了。现在,他唯一不缺的就是士兵了。青州又临着大海,正好可以训练出一支海军来。
“主公放心,我一定训练出一支无敌的水军来。”甘宁单膝跪地说道。
吕布拉他起来,说道:“以后,不要再叫水军了,应该叫海军才对。”
“海军?”甘宁默念一句,双眼一亮,说道:“果然贴切。”
“好了,走吧。看来荆州城也难找到什么名士了。我们去襄阳吧。”吕布喝干了酒,站了起来。
甘宁随手扔下了一把铜钱,拉着还想继续吃喝的典韦跟上了吕布。
襄阳现在还是有不少名人的。除了诸葛亮和庞统,还有个诸葛谨呢。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老师司马徽也在襄阳,到时候,把他们一起带到长安,以后就不愁没谋士了。
不过,三个人都没有马,倒成了个大的问题。现在刘表又正跟袁术打仗,像马匹这种军事物资自然是没有卖的。没办法,吕布只好买了匹驴子,套在了车上,一路晃晃悠悠的向襄阳走去。
这一行,虽然没有让吕布太过失望,可终究是没有得到他最想要的诸葛亮。

好不容易到了襄阳城,三个人先找了个客栈投宿下来,才打听起诸葛亮和庞统两个人的事情来。结果让他大失所望,竟然没有人听说过。只有司马徽才有人知道,说是城外村子里的一个教书先生。
既然得到了一个线索,就只好先去看看了,徒弟们都那么出名,老师也应该差不到哪里去吧。
如愿的在私塾中找到了正在教书的司马徽,吕布把典韦和甘宁两人打发走。就轻轻踱进了私塾中,在最后面坐了下来,听司马徽讲起课来。
司马徽并不理会这个突然闯进来的陌生人,悠然的念着他的古文。吕布认真听了半天,才知道念的是孟子,可内容是什么,他就不清楚了,这可不是他擅长的内容了。
下面坐着的七、八个孩童却都乱了起来,都悄悄的打量起这个中年人了。
此时的吕布,已经有四十岁了。好在整天运动,吃好喝好的,看起来,也只有三十岁左右,比起还要下地劳作的司马徽,倒也没有老上多少。
坐在最后的少年,有十四、五岁,见吕布听得认真,就悄悄向他挤了挤眼睛,问道:“大叔,你这么大了也来读书吗?”
吕布听他说的有趣,回答道:“是啊,你没听过活到老,学到老吗?”
“可你不用干活吗?”少年问道。
“是啊,我的手下就帮我做了。”吕布说道。
“也是,看你的衣服就知道是有钱人了。”少年大量了吕布一下,说道。
“呵呵,眼光不错嘛。你叫什么名字啊?”吕布看他聪明,就问了起来,说不定就是哪个名人呢。
“我叫徐庶。你呢?大叔。”少年答道,又扭头看了一下还在读书的司马徽。
“徐庶?”吕布吃了一惊,想不到他才这么大。声音不由大了起来。
立刻惊到了司马徽,他抬眼看了一眼吕布,又瞪向了徐庶,说出了三个字:“站出去。”
徐庶听了,乖乖的站起身,走向了草庐外。临出门,抱怨的看了吕布一眼。看他的样子,应该是经常被罚站吧。
剩下的孩子们都笑了起来,有一个甚至打翻了自己几案上的竹简。
“诸葛亮!你像什么样子。跟徐庶站一起去。”司马徽回到自己的桌子前,使劲敲了敲手上的竹片,严厉的说道。
诸葛亮?看着那个只有八、九岁的小男孩,吕布怎么也不能把他跟那个算无遗策的蜀汉丞相联想到一起。
“老师,我又没说话,为什么要出去?”诸葛亮站了起来,反驳道。
“徐庶与你乃同窗之友,他被责罚,你不替他难过,反倒讥笑,这岂是君子行为?”司马徽走到他的面前,说道:“伸出手来。”
“啪,啪……”司马徽打了他十几下,才说道:“站出去。”
诸葛亮双眼一红,哭着走了出去。
吕布看着这一切,彻底傻眼了,天呐,这不是真的吧?
剩下的孩子们知道老师已经生气了,都正襟危坐下来,目不转睛的盯向了老师。
而窗外,徐庶高兴的看着哭泣的诸葛亮,小声的对着他说起话来。
诸葛亮听了也向他说了起来,表情已经有几分愤怒了。
吕布一直都在看着他们,知道他们肯定在对骂了。想不到,他们竟然有这么搞笑的一面啊。
因为吕布的捣乱,这堂客很快就结束了。等几个小孩都走了出去。司马徽来到了吕布面前:“这位将军,不知有何贵干?”
吕布笑了笑,说道:“冒昧来访,打扰了先生,实在抱歉。我闻听先生乃隐世大才。特来相请,愿先生出仕相助。”
“敢问将军贵姓?”司马徽听了他的话,笑了笑,问道。
“吕布。”虽然自己的名声不怎么样,甚至被传为杀人魔王,可他还是得告诉人家啊。
“将军不在长安领兵,怎么跑到襄阳来了?”司马徽也不惊讶,又问道。
“布领了并州刺史之职,可才能有限,深知不能胜任,闻得先生大才,特来请先生担任别驾之职,执掌州事。”吕布说出了原由。
“呵呵,徽一介村夫,如何能当别驾之职,将军还是另请高明吧。”司马徽素知吕布的大名,可不愿助纣为虐。说完,就转身欲走。
看他要走,吕布也不生气,慢条斯理的说道:“现今正逢乱世,先生有治世之才,却不思造福百姓,蜗居此地,卖弄学识,怎当得名士二字,我看不过是沽名吊誉之徒罢了。”
(喜欢本书的朋友们,请给个收藏和推荐吧,谢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