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节 赤壁之战(三十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东大营太史子义觐见!”大殿之外,威武不凡的禁卫高声唱到。
这已经是孙权会同江东群臣连续的第三日朝会,可最终的商议成果却远未待到其内心所想。正在为着殿前群臣各自拉帮结派形成的两大阵营而头痛之际,耳听得殿外喧唱,忙起身双手一分,将之前还在七嘴八舌分说不停的众臣子及时制止。
“宣太史将军即刻觐见。”位在孙权身侧的侍从读懂了主公孙权眼内凝集的含义,向前一步高声宣道。
“哗哗哗”
身着银甲的江东名将太史慈迈动着气宇轩昂的步伐行进在众人惊奇的眼光之下。太史慈此人,义胆忠心,能文能武,是当初孙权之崇拜兄长小霸王孙策多番出谋出力才收复之将才,在江东武官一派之中,隐隐有后浪推翻如黄忠、程普等前浪之态势,其声名不在拥有智计绝伦的美周郎之下,乃江东现今具有很高人望的栋梁之材。
“叩见主公!愿吾主洪福齐天,一统天下。”太史慈曲半膝跪叩道。(PS:在没有外臣使节在场,孙权下属均如此称赞其主,可见孙权不甘于臣服之野心。)
“子义将军远道而回,想来必有要事。快快请起,快快请起说话。”孙权一扫之前憋屈烦闷神色,在得见军中爱将英姿,早已换出一副愉悦之情。
太史慈面色冷峻,不喜不怒不善于将心情表露于形,这也正是其沉稳镇定堪为大将之才必须具有的气质。见主公已然发问示下,太史慈不顾银甲之下略显疲累的身体,昂首镇静的回道:“莫将奉水军副都督鲁肃鲁子敬差遣,星夜将江北曹军最新军情带回呈上,恭请主公查阅。”话音刚落,双手已自怀内掏出写有军情的书简拱手举过头顶。
一溜小跑,侍从飞快的把这专由水军第三人的太史慈亲自送回的军情转呈给江东之主孙权过目。
殿中静悄悄。之前还如闹市一样呱噪不停的诸位江东大臣,纷纷把眼光投射向高高站立在大殿正中央的主公身上。转载 自 我 看書 齋
孙权的脸色越来越绽露出笑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孙权过目十行,带着无比舒心开怀的心情,在看完最后一句由鲁肃亲笔写来的军情之后,一扬一掷,大声朝围在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昭身边的主和派臣子说道:“尔等不妨仔细看看,如此曹贼,还能成其为吾孙刘联军之敌手乎?”
张昭闻声,赶紧分开围在一起的众人,上前拾起心情不错之下一把由主公掷下的竹简,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如此所书写到:“主公垂鉴!今日倍感欣喜,只因派遣去往江北曹营打探之军士传回一事,乃曹军主帅大汉朝之丞相曹操在获知此前借探友到访而窃取吾军机密之蒋干带回投降书,盛怒之下,已着其手下大将于禁将曹操亲自任命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秘密带回襄阳二人斩首示众,首级还高悬于襄阳城头以儆效尤。此实乃吾军之福,吾主之福也。在没有其熟于水战之法的蔡、张二人助力,好如断去奸相双臂,对吾联军日后决战之江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今特意书写详情禀于明公,实乃肃欲趁此良机谏言吾主,敌自乱阵脚,临阵战将,均犯下战事不可饶恕之罪责,实乃吾联军进军其敌之最佳良机,还盼明公早做决断!肃敬上!”
张昭双手颤抖的一字一句读完鲁肃派遣太史慈昼夜传回的紧急军情,心底寒气直冒,自己一贯秉持以和为贵,不插足刘备、曹操两者之间的诸侯争战,其最大的主因还是认为曹操裹挟北地数州郡之强大兵力压境,不过是为一报早前徐州之战、新野之战等战败耻辱,一雪前耻。而江东诸郡地处长江天险之南,何必为了两者之争而将全境兵民轻易置身于战火之内。再加上曹操在征讨昔日霸主袁绍之时所展露出来的凌然霸气,将士勇猛用命,不觉早已在其心内产生阴影,这才一直反对主上插手其中,没来由的为刘备一军而得罪如今强势的曹操。可如今,曹操怒斩手下水军主将,事后回醒过来,必将追究其蒋干所带回的投降书一事,到时江东再将无法置身事外,思及至此,额上也不觉淌下汗滴,仍由那冰凉的水珠滴落在手中书简之上。

“张公,现如今,可还有不可轻易开战之借口乎?”孙权一脸的漠视,语气也显得比往日更加鄙夷张昭的短视。
闻得弦音,张昭急急跪拜,口中呼道:“主公实乃明公耳,昭鼠目寸光之辈,岂可同荧荧皓月之光相提并论。今得主公当头棒喝,终将醒悟过来,还祈主公饶恕。”
张昭的如此变式,让一干以张昭为首的江东主和派人人自危,纷纷紧随其后赶紧下跪殿前,哭喊祈求之声,久久不散于大殿之中。
孙权久藏的怒气随着这鲁肃堪比雪中送炭而来的军情而烟消云散,心情大好之下,也不愿对此再与这干只知惜身求命的所谓忠臣而有所纠缠不清,当下转过脸去,不愿再看向那跪倒大片的不断求饶之徒,反而朝呈上书简军情的太史慈问道:“子义将军!鲁都督可还有它言让其带回?”
“末将临走时,都督确还曾提及一事,当时大人如是说道。子义,如尔见到主公,如主公没有问来,自可不必向主公提及,只需在会后悄然去寻得周大都督,务必让其尽快向主公辞行,因为大战在即,军内仍有不少战前准备需尽快完善,何况九江水营与曹军三江口大寨相隔甚远,当在最断时日之内督领大军赶往武昌,同刘备盟军刘备位于江夏、夏口一地的水军形成掎角之势。”太史慈冷然接道。
“喔!可昨日周公瑾就已向吾告辞赶回九江大寨,子义将军返回之时未能遇上?”孙权惊道。
柴桑与九江毗邻,都乃鄱阳湖岸相隔不远的重城。江东多湖泊、水道,不利陆行,故而江东诸地往来均以船只代步。然江中多暗藏礁石,不便于夜间行进,就算长此以来放舟江中的渔夫也不敢拍着胸脯担保,在夜行之中不会遇上触礁沉没这样船毁人亡的惨剧。因此在心急传回军情之下,太史慈反其道而行之,选取了可日夜奔行的陆路之法,在两日一夜之间就赶回了柴桑,也错过了与此正逆水而上的周瑜座舰。
“回主公!末将此次回程未采取水路一法,想必也正因此才错过与周大都督相见。”太史慈如实禀报。
孙权点头:“难怪难怪!既然周公瑾也已启程,子义将军可需否在柴桑休整几日再赶回九江?”太史慈摇动银盔之下的颔首,欠身回道:“主公好意,慈心领!然大战随时可能爆发,慈身为水军将领之一,又岂能甘心身处后方而置之不理不顾,如此人等,非慈所愿尔。此愿即刻快马赶回九江,随都督、将士们进行最后的准备,为主分忧!”
“善!”
孙权高赞,象太史慈这样的忠勇之士,江东原本不少,可近几年来,江东初定之后,大力安抚周边生蛮,同时还要警惕既得的江东诸地内乱,孙权故此采取了怀柔之计,先安内再镶外,重心调整之后转向于治理内治、人心安抚以及促动经济发展,对于军中将领的培养相对就少上许多。而当初父执之辈的如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虽说老当益壮,然毕竟岁月不饶人,额上的皱纹早已将其年纪老化刻化显目,好在还有太史慈、凌操这样中坚力量的递增以及老一辈的将领子弟、后辈在逐渐求知、学习、成长。热血需要青春浇灌,铁血需要战火洗礼,这场孙刘抗曹之战,也正是其检验老将不老、中坚弥坚、少壮成长的最好机会。
“众人听令。即令张昭为大军督粮令,待散朝之后,可在三日之内筹集大军所需军粮以备大战所需。阚泽为随军粮尉,负责协助老大人一同征集粮秣,不得有误!”孙权信心大足,对于支援九江水军助刘抗曹一事,热情高涨。
“其余人等需打理好各郡治之内的日常政务,不得延误战事,拖延对战大事者,枭首示众!”看到主公决心已下,江东臣子个个背脊冰寒,胆小怕事者甚至也已在内心悄悄祈求这场大战不会将把整个江东毁于一旦才好。
看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诸事已毕,唯欠东风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