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梦回唐朝 第六章 天 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路跟随在公公身后,拾阶登楼而上,心里不断盘算该如何应付接下来的场面。小时候,每次爹下朝回来,总会缠在他身边问个不停,最好奇最关心的,莫过于就是——皇上究竟什么样子?他穿什么衣服、怎样说话走路?他到底是威严还是和善。。。。。。爹高兴的时候,也会给我讲一些宫廷里的事。那时,心里总是对那个高高坐在金殿之上,杀伐决断、不怒自威的神秘人物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好奇和想象。
而此刻,马上就能亲眼目睹那位幻想过千百次、猜测过千百次的大唐天子,心中不免既紧张又兴奋!然而除此之外,更多的还是隐隐的担忧:一会见到爹该怎么办?在皇上面前,他会佯装不识?还是出面相认?但愿他能够顾及颜面,不要相认才好,只要过得了今天这一关,哪怕回家之后如何责罚我都没有关系了!
心中正忐忑不安,公公却在前面停下了脚步,转身对我说:“公子在此稍候,我先进去通禀一声。”
我点点头,止步静候。
抬眼看到这城楼之上悬着一块黑漆金字的匾额,上面用隶书写着“霁月光风”四个大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万机宸翰之宝”,说明是御笔亲书。楼门两侧还有一副楹联:“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果然是不小的口气!
顷刻,那位公公走出来道:“圣上传你进去,随我来吧!”
我屏息凝神,迈进那道高高的门槛,立刻感到无数眼光落在我的身上,我低头敛目,跪地行礼:“草民楚天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正前方传来一个慢条斯理的声音。
“谢皇上!”我垂着头站起来,心里却在寻思:不知我爹坐在什么地方,此刻有没有认出我来?
“原来如此年轻,真是后生可畏!”皇上竟然叹息了一声。半晌,才说道:“抬起头,让朕看看。”
“草民不敢。”我恭声说道。
皇上居然笑了笑:“朕恕你无罪。”
我吸了口气,慢慢抬起头。
入眼的是一片明亮的灯火,屏染烟霞,帐堆锦绣,正面设着一个矮榻,上面铺着黄缎条褥和靠背引枕,榻前的几案上设着宴席,摆满果品馔肴,还有温酒的旋子。后面一侧四个,共立着八位宫女,另有两位太监。
榻上半坐半靠着一个男人,眉清目朗,神采卓绝,他的脸上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与从容,却又隐隐透出威严与霸气,一屋子的光亮都及不上他那道灿若星子的目光。他此刻正在漫不经心地打量着我,而那目光却仿佛可以洞穿一切,让人无处遁形。
我赶紧垂下眼睫,心头一阵乱跳。
“朕听说,楚公子才学过人,今夜上元灯会独闯三关,夺得魁首。”他缓缓开口,语气竟十分温和。
“圣上过奖,”我赶紧施礼说道:“实乃雕虫小技,不足圣上挂齿。”
此刻心神稍定,用眼角的余光向四周打量,只见两侧也设了两席酒宴,席后坐着几个人,却不见我爹。心下着实大大松了口气,紧绷的神经也跟着放松下来。
“你所猜的三个射覆隐语,皆为今日座上一人所作,确实难猜难解,不知楚公子是否可以当着朕的面,把你的答案解释一番呢?”皇上眼中含笑,一瞬不瞬地望着我说道。
这个皇上还真是多疑,原来是想考我,领这个赏,看来并不像我之前想的那么简单!又或许是皇帝久居深宫,今夜借此机会,找个人来解闷也未可知。
“那就请万岁恕草民放肆了!”我镇定地说道。
这时,左边席上站起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对我笑道:“太平盛世,又逢元宵佳节,国泰民安,普天同庆。万岁爷今日高兴,你但说无妨!”
皇上点头笑道:“爱卿说得极是,你大胆说来就是了。”
白胡子老头坐下去,随手从桌上拿起一张彩笺,抬起头问到:“不知楚公子这个翠字是如何解释?”
我抬眼一瞧,上面正是我的字迹。
“此为拆字法儿,翠字拆开为羽卒。”我淡淡一笑,不急不徐,缓缓道来:“当日楚汉相争,项羽兵败垓下拔剑自刎,刘邦怎能不笑?而关羽败走麦城,刘备痛失手足,又如何不哭呢?”
“好!”白胡子老头捻着胡子,大声笑道:“解得妙!解得妙!”
“给楚公子看座。”皇上挥挥手,有个小太监搬了张椅子,放在右手下席。
我谢恩之后,走过去坐下来。
“斟酒。”皇上又吩咐道。
我一怔。心想这下子糟了,若只是考试倒还罢了,喝酒怎么行呢?!
皇上慢慢举起酒杯,似笑非笑地看着我:“楚公子果然谈吐不俗,字字珠玑,朕赐你美酒一杯,”又转头环顾左右道:“众卿也一同干了此杯如何?”
众人连连称是,全都一饮而尽。我端着酒杯,如坐针毡,不知如何是好,不要说一杯,就是一口都难以下咽,这杯酒究竟该怎么喝?只是,皇帝赐酒,又岂能不喝?
“怎么,楚公子的酒?”皇上放下酒杯,沉声问。
“回万岁,草民真的不会饮酒。。。”我垂下眼睛不敢看他。
“哪儿有男人不会喝酒呢,楚公子真会说笑。”皇上目光如炬,深深看了我一眼。
“皇上赐的酒,一定要喝的。”我身边一个中年大臣低声对我说道。
我硬着头皮端起酒杯送到嘴边,屏住呼吸闭上眼睛,把那杯酒一口气喝了下去,只觉得一阵辛辣灼烫,从嗓子一直烧到胃里,我皱着眉不住咳嗽,眼泪差点儿流了出来,惹得众人一阵大笑,就连那些宫女和太监都在一边忍俊不禁。

“给楚公子倒茶。”皇上边笑边吩咐说。
一个宫女斟了杯茶递给我,我赶紧喝了一大口,总算好过一些。
“楚公子,还有一题,朕也想问你。”皇上竟从软榻之上走了下来,手里抱着一个小小的手炉。他走到那个白胡子老头身边,在桌子上拈起一枚彩笺细细端详。
“是!”我连忙站了起来。
“你可知(关内相知少)这句诗语出何处,作者又是谁呢?”
“此句出自(下第再过崔邵池阳居),作者正是我朝“太学博士”马戴马大人!”我不慌不忙说道:“在家时,家父时常吟赏此诗,草民斗胆认为,马大人的五言律诗皆在我朝诸人之上!”
此话绝非虚言,我爹与马戴同朝为官,对他的诗一直赞不绝口,在家时,只要有了好诗,经常是父女同赏,所以,我对这位马大人早已久闻大名。
“楚公子真乃老夫知音也!”白胡子老头朗声大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来!老夫敬公子一杯,聊表寸心!”说完一饮而尽。
我实在没有想到这个白胡子老头竟然就是马戴,此人现任“国子博士”,所教学生皆是三品以上大员子孙。想必,今晚之射覆隐语皆出自他手。
“楚公子,看来这杯酒你也一定要喝了。”皇上深深看了我一眼,嘴角浮上一丝异样的微笑。
“这。。。。。。”我心中犯难,沉吟不语。
“如果公子果真看得起老夫,此杯当饮!”马大人居然如此说道,如果不喝,岂不是等于看不起他?
万般无奈之下,我咬咬牙,只好将那杯酒胡乱吞下,顿时觉得两颊发热,头晕目眩。
“多谢!”马大人拱了拱手。“公子年少聪颖,博古通今,想必家学渊源,敢问令尊——”
“我乃无名小卒,家父也名不见经传。”我慌忙说道,头又晕又痛,胃里翻江倒海一般难受。
“大胆!”一直笑吟吟的皇上突然把脸一沉。
我心头一惊,睁大眼睛看着他,一时间不知所措。
他一步一步径直走到我面前,犀利的目光紧紧盯住我的眼睛:“你究竟是谁,竟敢女扮男装,欺君犯上!”此言一出,室内一片哗然!
我大惊失色,脚下一软跪倒在地上:“民女姓楚名鸢,家父乃我朝“礼部尚书”——楚昌玉。”我头痛欲裂,身子摇摇欲坠,勉强支撑着说道:“民女一时贪玩,不曾料到圣恩召见,事出偶然,还请皇上。。。请皇上。。。恕。。。罪。。。”未等说完便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
不知过了多久,我渐渐清醒过来,觉得额头上凉丝丝的,十分舒服。轻启眼帘,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身上穿了一件柔软的白色袍子,束起的长发也全都散开了。一个人坐在床边,正把一块湿手巾盖在我的额上,一双清澈如水的黑眸,正温柔地望着我。
一个宫女走过来,手里捧着一只瓷碗递给他说道:“太子殿下,这是你要的醒酒汤。”
“太子殿下?”我吃了一惊,挣扎着想坐起来。
“别动,快躺下。”他按住我的手,柔声说。
我指着他,惊讶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你。。。你不是黄青么。。。。。。”
“黄青——即皇亲,怎么,不对么?”他调皮地眨眨眼睛,轻声说:“我叫锦鸾。”
“原来你是太子。”我觉得自己像做梦一样,今晚发生的事情简直太离谱,让人不敢相信这竟然是真的。
“原来你是尚书府的千金。”他弯着嘴角,笑得十分好看。
“你知道了?”我吃惊地问。
“不光是我知道了,满朝文武包括你爹全都知道了。”他轻抚我的长发,眼神充满怜惜:“你真淘气。”
“我爹呢?他怎么样?皇上是不是很生气?”我抓着他的手,语无伦次地问。
“你放心,我父皇只是吓吓你而已,没想到竟把你吓成这个样子。”他把我的手握在手心里,柔声说:“你连我都骗不过,又怎么能骗得过我父皇?”
我脸一红,垂下睫毛。
“刚才你晕倒的时候,你爹就在隔壁,正跟其他大臣们饮酒说笑呢,我父皇叫他不要责备你,并且安排你来这里休息。现在,他们都在承天门上观看烟花爆竹呢,我是偷偷溜出来看你的。”锦鸾把经过简单说了一遍。
“对了,阿桃呢?她一定急死了!”我忽然想起阿桃还等在城下,我这么久不出去,她说不定急得在哭!
“我已经叫人去找她了,你不用担心。”他转过身,一只胳膊伸到我颈后,把我的头扶起来一点,把那碗汤送到我嘴边,像哄小孩子那样哄着我说:“喝下去,喝下去就不闹了。”
我一口气把它喝完,觉得头已经不是很晕,只是身子发软,没有半点儿力气。
锦鸾把碗放下,抱着我的手却始终不肯放开,他抚弄着我额前的短发,眼神中充满无尽的爱怜。他的怀抱是那样温暖舒适,我甚至觉得,这个怀抱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安全,我慢慢闭上眼睛,把脸埋在他的衣服里,嗅着衣料上淡淡的香气,心里涨满了一种说不出的柔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