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越王剑1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沏上茶来,二人对酌,老秦问:“不知贵客来此有何见教”
李文远悄声说:“秦老板,能否屏退左右”
老秦听罢犹豫了一下,想客人可能有背人之话不好公开,或者有交易上提成方面的算计,就是现在说的“骑驴”,老秦对此心领神会,这种互惠的交易自古就很流行,比如主管皇宫所有物品的内务府,只要自己喜欢,经常截留外藩进贡给皇帝的珍宝,这就是最有成效的“骑驴”。想到这儿,老秦对站在一边的凤鸣和众伙计说:“你们都到后面忙去吧”
李文远见伙计们进到后院,站起身冲老秦又是躬身一揖,老秦赶忙站起回礼道:“贵客如此大礼,这又是何意?”
李文远说:“秦掌柜实不相瞒,在下并非天成号伙计,冯掌柜也不是我的舅父,实话和您说吧,在下是太平天国遵王部下,这次专程从安徽过来,想在天津办点事”
老秦听说是捻军派来的,心中十分的敬重,怎么说自己也算是和洋人交过手,在三叉河口的那些日子里,虽然没有直接的进攻,但防守做得还是十分的出色。“哦,怨不得我听你这口音不像是东北人呐,天成号的伙计经常来津,认识几个,冯掌柜那更是;接年的兔爷——老陈人啦,熟的就像亲兄弟”老秦提出来疑问:“只听说天王与幼主战死,天京陷落,不知遵王驾下如何?”
李文远说:“天王虽已香陨于都,但太平军士气并没因此衰落,反而更加壮大,遵王帅部现已打到了安徽、江苏一带,不日就要进军山东,河南,阎罗妖(清朝)毁灭的日子就要来啦,扫除妖孽,廓清中华为时不远”
老秦又提出疑问:“鄙人只一介草民,不知如何为遵王青睐”
李文远说:“遵王久慕秦掌柜大名,更知道秦掌柜的铸造技术精湛,在下受遵王委派特有一事相求”说话间从褡裢里拿出来一个物件,老秦上前仔细观看;是个铁铸的零件,半圆中空的横杠上连接着一个弯把。
“这是什么东西。”老秦有些茫然。
“这是枪上的扳机,”李文远说:“是洋人使用的洋枪上的零件,秦掌柜如果能够制造出来,那么其他部件就不成问题啦”
老秦一听说是枪的扳机心里先是一颤,说真的老秦是十分的敬佩太平天国的作为,饿肚子的那个年代,也曾经有过揭竿而起的念头,可自打有了产业,有了自己的买卖,而且又是这样的红火,再看看一家一季过着太平的日子,终不能“兴废系乎于时序也”,到头来再弄个得不偿失,究竟起来实在是有些“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这真是应了一位“伟人”的至理名言“无产者才是最彻底的革命派”“无私才能无谓”(现今社会是;无知者无谓)于是老秦就和李文远打起了太极拳,用起了“春秋笔法”。
老秦说:“贵客过奖,鄙人虽然见到过洋人的枪械,但从不知内里的结构,此物为何用,与其他器件如何配合一无所知,做成一件事最忌盲人瞎马,莽撞行事,如此依葫芦画瓢,最后定是事倍功半,鄙人做事有个原则,无根之事,宁愿不做”
“秦掌柜不必推辞,遵王有旨,如若成效,定当重谢”李文远想到了做生意最原始的宗旨。
但老秦坚持说:“为遵王办事,犹如自家的生意,这不是酬劳的问题,因为····”
“那是为何?如果是技术上的问题,您老不必担心,鄙人在东局子的火药厂有一个同乡,他答应不日前来协同制做,”李文远把能够想到的都想在了前面。

老秦知道李文远为此事肯定做了相当的准备,东局子火药厂生产枪炮老秦早就有所耳闻。东局子的火药厂是曾国藩创建的,开始只是做些火药,后来请了德国的技师制造枪炮,主要是仿造美国制造的“林明敦”(就是后来的雷明顿)散弹枪和开山炮。帮了清政府很大的忙,打的捻军是节节败退。这正应了李鸿章的“平中国有余····”之论。“欲先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太平天国的遵王也想到了武器的重要。老秦深知这里面的厉害,不愿意设身处在是非之中,抱定了明哲保身的宗旨,东拉西扯的找些,技术不行啦,设备落后啦,等借口。就是死不吐口。
“在下知道,秦掌柜是怕因此受到连累,实不相瞒,天国虽已今非昔比,然岂能因噎废食。流之浊皆由源之不清,后之差全因前之不谨。但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阎罗妖是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机缘天成,时不待我。如我天朝立世,则万世承平,人无私财,克己安贫,无忧无争,一切全由天国圣库统管,需求自己。”李文远只好给秦掌柜讲一些原始的理想,和乌托邦色彩的幻想,来诱导老秦和麻醉自己。
托尔斯泰穷尽一生的精力,研究了一种通用理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一把可以打开天下所有门的钥匙,用来解释贫穷、战争、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但“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列宁)。
太平天国的将领忽视了一点,洪秀全忽视了一点,和后来的者也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人必须得有“私有财产”。
彻底讲,人自身,各因先天条件的差异,对生存价值认识不尽相同。私有观念作为最后的捍卫者,是不容易被环境所左右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圣人说这句话时,肯定是手里只有一块饽饽,旁边还有一大群即将饿死的人,如果自己不吃也和他们一样饿死,也就没有机会说这句话啦。
否认这一点,也可以叫做“主观臆断”,自以为自己就是真理。任何理论的存在,都有他的合理性和片面性,“主义”塑造阶级对立,也是维护自我包括阶层的自私观念,没有了“主观”也就没有了那些为之牺牲的所谓“革命先烈”。
李文远看着自己竭尽全力的演说丝毫不能改变老秦的主观意识,有些急躁:“秦掌柜应该知道,人生经历一次历险应该是很难得的,(这句话文着说应该是:大丈夫岂能一生碌碌无为)这可能是你一生中的重大转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阎罗妖实乃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的罪魁。阎罗妖挟持我中华几百年有余,该是我等兄弟姐妹讨还归家的时候啦,一埃成功之日,便是那一个经过了黑暗的早晨(黎明前的黑暗)····”。说完后,他耸耸双肩,摊开双手,加重语义的分量,表示自己话语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正确了。
老秦看着那么不顺眼,心想这人走南闯北的还染上了洋毛子的说话习惯,更增加了抵触。于是惜话如金,闭口不语,局面一时陷入了尴尬境地。
李文远说这套话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光景秦泛棹站在了门口,老秦听了虽然仍无反应,但是这番话在这位二十岁的小伙子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在李文远灰头土脸的从秦记铁锅店出门的时候,被一个眼里冒着灵气的年轻人拦住,这个人就是老秦的过继儿子秦泛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