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一波刚平 一波又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杜主任在车间内转了一会,见生产顺利,心情愉快地和人们打着招呼回家了。进门见到桌上的两瓶野山参酒惊奇地说:“这可是不多见的老山参酒啊!哪买的?”
“见酒你就乐了,只要别再喝多了往墙上撞,好酒有你喝的!”尤艳琴开了一瓶酒,满满斟上一杯递过去说,“喝一杯治治头疼病。”
杜主任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巴咂了几下嘴说:“酒是好酒,就是药味浓了点。”
“哼,白吃枣还嫌核大,没药味还叫什么人参酒!”尤艳琴笑眯眯地说。
“没花钱,白捡的?那有药味我也不嫌!”由于心情好,杜主任说话也有了风趣。
“跟你说了几回了,我那急需车工,今天我物色好了一个,就等你的令了。”
“谁!”杜主任斜眼看了看酒瓶,感到这酒怕是好喝难消化。
“尤艳琴仍笑眯眯地说:“姚昌民。”
“他能干什么?”
“培养接班人呀,免得到用时没人。”
“现在需要的可是两个立马能干活的人,眼下机床紧张,再抽出一台机床培养新人,会误事的!”
看老杜认了真,尤艳琴有些着急。这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何况姚丹事事都能替我说话,就凭这也得帮这个忙。一着急又摆出了老架式,两手胸前抱,声音也提高了几度说,“我都应下来了,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云霞怕牵连到自己,招呼小宝出门玩去了。
老杜夫妇各据一方,形成僵局。
走后门这个词老杜并不陌生,但发生在自己家中还是头一回。一个生产车间主任,既不管吃穿住,更不管招工,那个人闲得难受,想出力气干活?正因如此,杜主任才缺少这方面的经验。熟人老伙伴,何况一杯酒已下肚。他感到肚内一阵发烧,却无论如何也吐不出来。
尤艳琴可没想那么多,礼尚往来,人之常情。以后让于刚捕几条鱼送去就可了帐。可这脸面怎么办?季布一诺千金,咱这诺言值不了千金,可也不能一钱不值呀!她感到这件事做得有点欠周到。
杜主任用和缓的口气说:“今天才定下来从动力车间调两名车工来,明天就来报到。”
"人是你挑的?“
“如今各车间人员都紧张,为这事厂里专门开了会,申书记和洪化冶做了不少工作,人家才放了人。”
尤艳琴不相信地说:“洪化冶能帮我说话,真难为他了。只是不知给的谁?”
“佟世来。”
尤艳琴一脸的失望神色,对这个人她太熟悉了。此人原本是一车间工人,干活的确踏实,就是脑子有点笨,干了二十多年车工,技术仍是半吊子。在外车间要求支援时调了出去。想不到转了一圈又回来了。是不是这人也用了姚丹的办法,买通了洪化冶?尤艳琴用强硬的口气说:“本体的生产是我负责的,我想用谁就用谁,给你打招呼是个意思。你不通知我通知,明天昌民上六角车给于钢当辅助工。”

“你,咳,这也得先研究过再说嘛!”
尤艳琴瞪圆了眼睛说:“还烟酒哪,这不酒来了,怎么,再让姚丹送烟来。”
见妻子不讲理,杜主任只好说:“行行,这事由我来通知吧。”
尤艳琴得意的笑了
“为了促进生产,厂里准备制定一套新的奖励制度,先在咱车间试点,你看怎么搞好?咱们厂还很穷,给的钱不会太多,我怕弄不好反倒影响生产。”杜主任开始向妻子讨策略。
奖金,这是个多么诱人的字眼啊。为了能多挣几个奖金,尤艳琴曾放弃了技术员优越的职务而去当工人。如今又突然听到这两个字,心中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历史有时也像中国古老的万年历法一样轮回不息。为了使家庭能过得好些,她曾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但任你有多大本事,工厂一旦不景气,就什么都完了。工厂效益好时,她也的确挣了些钱,置买了彩电、冰箱、组合音响等高档商品。正当她家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时,国家一个宏观调控,这个三线小厂立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没了事干,也就断了经济来源。尤艳琴的家庭经济,也跟着收入的减少,一路下滑。如今终于等到了机会,她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挣钱改善生活了,但洪化冶左栏右挡的就是不让她回技术科。想到洪化冶,尤艳琴又多了几分怨气。他为什么老和我作对?早发奖金完全没必要再调人来。她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工艺是我编的,那道工序能挣钱我比谁都清楚,咱们走着瞧!
于钢跑得满头大汗地一头闯进门来,把几个零件和手中的量具往杜主任手中一递说:“本体质量出大问题了!”
杜主任刚从车间回来,只知道生产正常,根本不相信会出什么问题,就不以为然地说:“看你毛手毛脚的,出了什么问题?”
“交出去的一百套联轴器只有十几套合格!”
“啊”杜主任一惊,打了个冷战。
“本体的螺纹不合格,我刚去车间看了,干的活还是不合格!”于钢望着师傅急得直冒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