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穷疯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丰宁县不大,以前死人是常有的事,饿死的,被快饿死的人杀死抢食物的,多不胜数。
贾明渊刚来的时候 ,时不时还能在街边看到死人。
可现在不一样了人,他跟石方彬在这里一段时间,协同丰宁县县令,至少把表面治的很好。
那种当街杀人的事再无发生,突然之间暴出这样一件事,反而很有话题度,一出门到处都在说。
贾明渊便问找人来问,最后得知那女子竟然还活着,就是被巡城兵关到地牢里。
“这是什么道理,不去抓杀她的人,倒是把她关了起来?”
随行的人摇头,对于丰宁县事,他们也想不清楚。
不过此事出的蹊跷,根据时间推算,那女子好像跟老路来的时间差不多,而且当时老路说提到他来这里的事,似乎搭了一辆车……
贾明渊想到这里,就加快脚步往巡城兵那里走。
那女子果然在牢里,混身是血,不知死活地倒在一大堆枯草中间。
钦差大人来了,巡城兵不敢怠慢,忙着把牢门打开,进去探了探鼻息,才对他说:“还有气。”
贾明渊倒没马上说让她出来 ,只问那巡城兵:“不是说她是被杀者吗?怎的还送在此处?”
巡城兵伸手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大人,不管是杀人,还是被杀,都是牵涉是非的人,在没弄清楚事情原委前,小的也不敢放她出去吧?”
贾明渊点头:“你说的很有理,那你打算怎么弄清原委呢?”
巡城兵马上道:“已经报到县令大人那里了,等着大人示下。”
说话间,黄远便已经到了。
他看到贾明渊也在,故做惊讶:“贾大人,你怎么也在这儿,看来这个杀人案件是真的很恶劣,已经惊动到您那边了。”
贾明渊皮笑肉不笑地回他:“倒没有,只是沿街听说了两句,觉得奇怪就过来看看,怎么黄大人已经有眉目了吗?”
黄远苦着脸摇头:“杀人的跑了个干净,没杀的也跑了,只剩这么一个要死不活的,就留一口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断了,还不知从何查起呢?”
要搁平时,这种案子贾明渊不插手,他只会冷眼旁观让黄大人去办,反正有他在这儿,黄远也不敢在明面上做什么手脚。
可今日这事,明显有异,倒难得先下手一回。
“原来是这样,看来这个人很重要,我们得想办法把她救活才行,这样吧,刚好我那里前两天请了一个大夫来,听说医术还不错,你把这人交给我,等她醒过来了,本官再给你黄大人送去,你看怎样?”
黄远看贾明渊的眼神变了几变。
最后还是一笑道:“那就有劳贾大人了。”
贾明渊二话不说,着人把那女子抬回自己的住所,且立马找来大夫为她治病。
在查案方面,他实在不是什么高手,以前做大理寺卿全靠庄思颜帮衬。
不过还好,有纪小天在。
最重要的是,他派去通知顾成安的人,很快回来了, 不但把顾将军带来了,还将现在的大理寺卿唐庚也带来了。
丰宁县表面看倒还是
平静如水,可贾明渊的宅子里,一时间倒是很热闹。
顾成安把他的副将留在了平阳关外,密切注意着高重的行动。
他自己带着一千人马经丰宁县,要往松安县去。
现如今人马都在城外二十里处,为了不引人注意,所以就没往这边再来,只有他随着唐庚先到这里一趟,确认更多的消息。
得了准信,顾成安自是半分也不多留,出城带着自己的人就走。
而唐庚倒是留了下来,正好就赶上处理这起杀人的案子。
大夫的不错,很快便把那女子救了过来。
但是好不知怎么回事,睁着眼看了一圈,随即就把眼睛又闭上了,竟是半个字也不说。
贾明渊在外间对唐庚道:“听路侍卫的意思,她是为了护着两个孩子,现在两个孩子下路不明,也不知去向何处了。”
唐庚都没多废话:“事情出在丰宁县,孩子自然就在这里,你们这么多人守在此处,我就不信还有人能把人带出城去。”
这句话倒是把贾明渊点醒了。
对哦,丰宁县就那么大,来往的人也很有限,城门口的守卫要是记性好点,没准十天之内进出的人他们都能记住脸,怎的他们还能把两个孩子带出去?
而且这么大的事,他们就算躲都不好躲,除非本身就跟官府有所勾结。
这也能解释的通,为何那女子看到他们穿着官服,便闭口不言,想来她应该也是不相信他们吧?
唐庚看着贾明渊的样子,也是摇头。
心里还暗搓搓的想,这小子也就是运气好,当年跟庄家扯上点关系,后来又得皇后娘娘的赏识,要不然,就他这呆头鹅的样子,别说是当大理寺卿了,就是一个小县令,也是玩不转的。

也难怪他来到丰宁县这么久,什么事也没查出来,偏偏看上去还忙的不行。
他在心里吐槽贾明渊,人家却一心一意想着那两个孩子会去哪里,甚至还福至心灵地想到了这两天里黄远的异常,甚至想到了那个夜明珠。
贾明渊是真的耿直,他一想到这事,便没在心里憋着,当下就跟唐庚和盘托出,还把夜明珠拿出来给唐庚看了。
唐庚免不了又在心里把贾明渊的智商吐槽一番,但那颗夜明珠,他还真认识。
这珠子是先皇太后的,也就是说是凌天成的奶奶的。
珠子以前肯定是在宫里的,什么时候流落民间的无人得知。
唐庚当年去科考时,与他同期的人里面有一些官宦人家,曾经说起过此事。
他这人精明,与谁都能看上去很好,然后从别人那里知道许多事。
听说夜明珠是当年天燕国的供品。
天燕国靠东海而居,那里常年都有一些海上的宝物进献给大盛朝,这颗夜明珠已经说不清是哪一年献上的,但听说当时的皇太后一见就很喜欢,也就留在了身边。
皇太后薨了之后,珠子便不知去向,此事也就翻过一页,无人再提,没想到那么多年过去后,竟然会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再见到此珠。
唐庚把珠子放回去,吩咐贾明渊:“贾大人,这东西既然落在你的手里了,你就要放好了,我
先给你明说了,那黄大人不是什么好人,这么贵重的东西,他既然会放在你这里,很有可能是想从你这里得到别的东西。”
“想要你的命也不一定。”后半句话,他没说给贾明渊听,但语气里的慎重,只要有点心的人都会往下想的,他自认自己暗示的足够明显。
不过看贾明渊那个样子……
唐庚又暗暗摇头,心里嘀咕道:“也不知道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能活成懵懂少年的样子,真叫人头痛。”
他从贾明渊那里出来,去找了纪小天。
相对于贾明渊来说,他是宁愿跟纪小天合作的,这小家伙虽然业力能力还不是很精,但精明伶俐,一点就透,总是能给人意料之外的结果。
纪小天自来了丰宁县以后,单独租住了一处小院子。
这里不算安静,鱼龙混杂,有时候出现个把地痞流氓也是常有的事,不过之前一直有墨云在,那些人就算是想动他,也下不去手。
这会儿墨云一走,这地方住着还真成了问题。
因为他是隐藏身份,周围同住的人都当他只是一个小流浪汉。
人们的思想里,从来都有欺软怕硬的因子,既是他是小流浪汉,没什么威胁力,那随意欺负也是应该的。
唐庚去的时候,纪小天正走着瞧在破败的院子里发愁。
唐庚一步跨进院,看了他两眼问:“大冷天的,你站在这里做什么,吹风玩吗?”
纪小天自然知道他身份,不好叫他跟自己一样站在那儿,便往屋里请去。
屋内也过于简陋,拿出手的家具什物是没有的,连床铺都是随意拼凑的。
两间连开的房子里,拼着三张床,都是由破旧的门板做成的,上面垫了石头。
除此之外,连个能坐的板凳都没有。
纪小天干脆把床铺一展,招呼着唐庚道:“唐大人见笑了, 先坐这里吧。”
唐庚也实在忍不住,问他:“你们出来的时候,皇后娘娘没给你们银子吗?为何住在这种地方?”
纪小天连忙说:“银子是给的不少,我就是琢磨着,住的地方太好了,会引人注意,也不方便办事。”
唐庚:“……”
还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后里拿着银子,会选这种房子,也是难得的人才。
他抬头往屋内看一圈:“既是要住在这里,你也选好一点的房子嘛,外面刮大风,屋里刮小风,这么冷的天,怎么受得了?”
说到此,又想到自己刚来时,看到纪小天站在院子里发愁就问他:“你刚站在院子里做什么,跟你一起来的那个人呢?”
纪小天:“我早上不是去了一趟贾大人那里吗?回来时家里的火炉被人搬走了……”
纪小天有点不好意思地把头垂下去,挠了两下鬓角说:“要是火炉在,这屋里也没那么冷的,平时我们三人住在里面还挺暖和的。”
唐庚:“……一个火炉都有人偷,穷疯了吧?”
纪小天:“唐大人这话还说对了,这里的人真的穷疯了,什么都缺,不过您了不用担心,姜大哥已经去找了,应该很快就会回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