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少年时的才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庄思颜也不傻,一听他的话便知是什么意思。
可她会装傻呀,此事凌天成显然已有所安排,别说他现在不在这里,就算回来了,庄思颜也不会多说话的。
她要是不说,没准唐庚在这里锻炼几个月,也就回去了,可她要是开口求情,那没准真让他一辈子留在这里了呢。
所以庄思颜听到也装没听到,只说后面的话:“唐大人,你正直别人可不正直,这丰宁县里有多少老百姓的钱财,进到了那些人的手里,你多少也收点回来,你自己用不着,可以分给老百姓,实在不行给我也行呀,你看看我……”
想了想,把凌天成也带上:“你看看我和皇上,出来时也没带什么银子,在松安县的时候闹那么一通,什么钱没有了,虽然在这儿吃的喝的有你顶着,可回头我们不得回京城吗?两人总不能走着回去,一路吃草根树皮吧?”
她说的异常认真,好像她跟凌天成两个人压根就不是皇上皇后,身上从来都没一分钱,这么多天都是靠着别人接济过的,所以让唐庚多少可怜一下他们,把那些贪官的钱收了,就当做善事,补给他们。
唐庚在心里把白眼都翻上了天,嘴巴里一大堆毒舌的话,都冲到牙齿边了,又被他生生咬了回去。
大概咬的太过吃力,牙齿都崩出声音了。
庄思颜含笑看着他,等着他给回答。
唐庚这一口气憋的着实辛苦,把脸都憋变了色,还得强装没什么事,把各种不快压下去,从万千头绪里找出一条计:“皇后娘娘,丰宁县才刚缓过来,臣实在不能先开这个头,然后以后那可就难管了。
要不您看这样,您来,您是皇后娘娘,这事在这里也没什么可瞒的,人尽皆知,而且大家都知道你说话,那可一言九鼎的。
由您出面,把这事料理了,回头您回了京城,此事也跟着您一起走了,他们就算有怨,也找不着您了。”
说的也是合情合理,庄思颜都有点心动了。
可她这会儿可不想上唐庚的当,真做出这种事来,她名声虽不好,但那都是妖后什么,蛊惑的圣心之类。
虽然在京城里也时她贪财的传闻,可贪污受贿这种事,她可不做。
于是她幽幽地叹了口气:“唐大人不知呀,我倒是真想这么做,可皇上说了,我这一路太过辛苦,又受了伤,现在能起来陪着你们说话,已经是不易,千万不能再劳动,你说,我要真因这事再起不来床,皇上问起来,你能扛得住吗?”
唐庚:“……”
论斗智斗勇,这跟这夫妻二人真是还差,不但是他们权势高的原因,实在是庄思颜和凌天成的思维都转的太快,有时候他跑的鞋都丢了,也不能跟上。
此事再谈下去,已没必要,好在庄思颜也没有强行让他收受贿赂,这已经很少。
于是找了个机会,早些回去处理自己的事吧。
倒是贾明渊,虽于他们一起坐着,可自始至终一个字都没说。
眼睛倒是没闲着,庄思颜说话,他就把目光移到她身上,唐庚说话,他又把目光移到他身上。
现在唐庚起身走了,剩他跟庄思颜坐着。
要是一直盯着她看,那是不合规矩,就只能把头低
下去。
庄思颜倒也有些话要跟他说。
首先,他做为钦差大臣来到这里,做的很多事其实真的很好,只不过他在这件事里也受了伤,吃了苦,算是有了一个很好的锻炼,要是回去以后,能结合自身的经历做些什么,庄思颜相信他应该能做好。
可贾明渊现在的情形,好像这个惊吓对他来说,根本就不是长了见识,增加了经验,倒有点把他吓到的意思。
所以她还是想安慰几句他的。
庄思颜令仆从换了新茶,还添了一些点心过来,自己面前放一盘,给贾明渊那里也放了一盘。
她先捏了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嚼了咽下去,才道:“这点心是我叫人在街口那里买的,听说是整个丰宁县最好的,你尝尝。”
贾明渊依言也捏一块,放进嘴里,可他味同嚼蜡,根本就没吃出那点心是什么味的。
却又不想令庄思颜失望,也点点头。
庄思颜的眉尖就挑了一下,问他:“是甜的,还是咸的?”
贾明渊一下子愣住了:“啊?”
庄思颜看了一眼他面前的点心,再问:“你刚才吃的是甜的,还是咸的?”
贾明渊:“……”
自然,他还是回了:“甜的。”
他自从吃甜心,基本都是甜的,哪有什么咸的点心。
庄思颜听到这话,却有些发愣。
看来他不但吓着了,在丰宁县这些日子,也过不太好,连街上的点心都不吃过,也不知道他来这么久都吃了些什么。

丰宁县跟别的地方都不一样,这里的人似乎都偏好咸的东西,很多别处做成甜的食物,这里都会加盐进去。
实在不行,一边加糖一边加盐也行。
这跟过去庄思颜在宫里的情形刚好相反,包括整个京城也是,点心大多都是甜的,几乎没有吃过咸的。
不过庄思颜一来到这儿,除了收拾黄远,就是搜罗这里的美食,很快她就发现这么一件事,并且吃起来还觉得不错。
可惜眼前的贾明渊却不知道。
她示意他再拿一块尝尝。
贾明渊也是莫名其妙,一块点心而已,为何好要如此重视,不过还是又拿了一块。
这次比较集中精神,所以才一放进嘴里,脸色立即就变了,有马上要吐出来的趋势。
抬头却看到庄思颜在看他,又不能往外吐,只得连嚼也不嚼的就咽了下去。
庄思颜看他这样子,似笑非笑地问道:“怎样,是甜是咸?”
贾明渊:“……”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难吃的点心。
庄思颜以点心开头,很快便进了入正题。
她只所以这么做,只不过是想让贾明渊把心神收回来,好好听她说话,而不是魂游天外。
对她的聪明,庄思颜是夸了一翻,然后也针对他的缺点,一一点名,随后才问:“之后你有什么打算?”
按理说,他现在是钦差大臣,既是有什么打算,也不是他能有的,因为他不管有什么打算,最终还是以皇命为准。
可现在庄思颜给了他机会,让他说自己打算,再有之前她也说了自己的足。
贾明渊活到这么大,连他父母都没说过他的不是。
他是贾家的独苗,姐姐妹妹倒是多,可只有他一个男孩儿。
自小,就是被众人捧在手里的,父母更是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成才。
其实贾明渊小的时候确实很聪明,看过的书,先生教过的字,很快就能记住,而且理解也比别人深刻一些。
正因为些,少年得名,京城才子,那种家里捧,外面更捧的感觉,让他渐渐的就沉浸到这种被别人的捧着的感觉里了。
尽管他渐渐长大,跟他同年龄的人都有成家立业,而他却一事无成,家里人似乎也从来不觉得是他出了问题,只是会怨到别人的头上。
比如当年跟庄思颜的婚事。
家人怪庄家不守承诺,怪皇上太过霸道,怪这个世道欺负读书人,可没人怪贾明渊,觉得他魄力不够,根本就配不上庄思颜。
这个事,也是很久以后,贾明渊自己想明白的。
别说当时他们两人没在一起 ,就算是在一起了,自己这样的人,又怎么能跟明珠一样的她相配呢,只会误了她,让她郁郁一生而已。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教着他做人,教他做事,教他许多人生道理,官场道理。
现在她又公正地说出他的缺点,让他去修正自己,完善自己。
如果说贾明渊到现在还对庄思颜存在什么感情的话,那一定是类似于良师益友的感情。
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不是当初庄思颜出手帮他,他哪有什么能力把赈灾的事办好,又哪有能力去做大理寺卿?
在大理寺做事,他虽然每天都很努力,可根本忙不出个头绪,遇到一点事就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而唐庚处理起来,却是游刃有余的,似乎无论多大的案子,到了他的手里,都变的无足轻重,他一眼就能看出事情的症结,并且很快能解决掉。
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
他,在这方面不行,不得不承认。
认识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不足,是有些困难,但一旦正视起这件事,内心里却是轻松的。
如同现在的贾明渊,他已经想明白了,等凌天成回来了,他就辞去官职,无论他给什么官也不做了。
他要去做学文,那才是他想做,且能做好的事。
庄思颜听闻他这么说,还是很有兴趣的:“做学文,挺好呀,那你愿不愿意去青溟书院,那里常年都在招收夫子,而且这次回去以后,我就要开分院起来,同样是教学,但跟青溟书院又有些不同,再办的学院里,会收有父母的,当然进去也得交一些学费。”
贾明渊犹豫了一下,随即便拒绝了。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庄思颜一直在帮他,他几乎都是在她的帮助下成长的,所以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水平。
所以这次回去以后,他想靠自己。
如果未来真要去她的书院,那也一定是等到自己真正成名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他才会去。
到那个时候 ,他去,是在帮她。
而不是换一种方式,又让她来帮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