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南巡讲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气越来越冷这里是高原,虽然不能与青藏高原比,海拔不到两千米,但还是比一般的地方要冷些。不过,虽然冷,但没有下雪,只是寒风有些刺骨。
萧立华这些天干且不去区里问扶贫项目落实的情况了。他与雷书记及杜区长都打了招呼,镇里事务忙,这段时间要盯在公路工程上,不能出去,扶贫项目的事,要他们俩看着办。雷书记要他放心,该争的会给他争取。杜德富知道萧立华的脾气,也怕他发飚,更何况公路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扶贫项目,因此也安慰他,说会为他争取。
在镇里的这些天,萧立华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张军跟着他,抓上了这块高原最高的地方,拍了许多照。
公路进展确实很快,这也看出了项南方的能力。项南方抓住几个村干部不放,每天他在工地上不下来,村干部们也得守在工地上。
“项镇长,这阵你辛苦了。”
萧立华由衷地称赞项南方。这个二十八岁的副镇长,能吃苦,有知识,有头脑,工作能抓住要点,也能鼓动村民。一个能吃苦有知道有头脑的干部,又有主要领导支持,干工作还能差?
“萧镇长,只要能把工作干好,吃点苦算什么?这些天你不也泡在这里吗?”项南方有些消瘦的脸上浮起笑意,“而且,很快就要过年了,这天气也越来越冷,一旦下雪冰冻,就不能开工,因此要抓紧,争取在过年前把路基挖好。也没有多少任务了。”
萧立华没有考虑天气的因素,听项南方这么一说,觉得在过年前要完成路基任务,时间有些紧,强度有些大。
“这样吧,我再去两个矿联系一下,让他们再派挖掘机与推土机来帮我们干几天,快点完成任务。”
“这样最好了,下面的路基好了,挖掘机与推土机都能上去了。”
说干就干,萧立华立即下山,去了矿上。矿上说事,比起在区里还顺畅。两位矿长痛快地答应,大王矿出挖掘机,小塘矿出推土机,第二天就上了山。这样一来,工程进度就更快了。
打砂厂已经安装调试打砂机,工人也招来了。萧立华让吕镇武的两个哥哥进了厂里,总算完成了吕镇武的托付。
“陈峰,先歇口气抽支烟,机器什么时候能调试好?”
看着陈峰忙得团团转,萧立华拿出烟来,先递给陈峰,然后才递给身边的吴启昌。吴启昌也不轻松,一直在这里忙着。不远处,修了一栋不大的厂房,打砂的工人,可以在里面休息。
这一切都是他在指挥。
更重要的是他要订立安全生产条款与工作纪律条款,为此他去市里的两家打砂厂调研过。一旦正式生产,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新招来的工作还得陪训,他又在市松山打砂厂请来了一个师傅。
“很快了,机器都没问题,主要是要调好些,免得在工作中出问题。”陈峰脱掉了厚棉衣,身上来出汗,“我再调试一遍,就可以开机了。”
“好,工作要注意,任何时候,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打砂厂正式生产了,也得这样。”萧立华对机械的东西不懂,也不装懂了,但对安全生产问题必须强调,“没有安全保障,宁愿不生产。”
不久,机器就响了起来。
“好了,那么明天就正式生产了。”陈峰调试好机器,“镇长,明天开工,要不要买几挂炮来放放?”
“这个当然要放,好事嘛。”
萧立华笑呵呵的。
“要不要来个剪彩仪式?”旁边的吴启昌笑着说?
“那就不必了,才个大的厂,再搞个剪彩,也不怕别人笑话我们啊?”
几个人嘻嘻哈哈的,非常高兴。陈峰一个人在山上指挥工作,吴启昌跟着萧立华坐车回镇里。
“萧镇长,我们镇公所单身干部很多,但缺乏文化娱乐活动,大家除了打麻将就是渴酒,我觉得应该搞个活动室,买个电视机,大家可以在活动室看看电视,下下棋打打牌,把大家的心收到活动室来。”文化活动,也是吴启昌分管的事,“好多乡镇早就有这些了,我们也不能落后啊?”

“嗯,不错,那你去安排吧,这也花不了多少钱。”
“好呢。”
第二天,吴启昌把电视机买来了,三十四吋的,活动室也安排好了。第二天,安好了天线,活动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晚上吃了饭,萧立华等一干镇领导,大部分都来到了活动室,好久没有看电视了,萧立华的兴致也很高。这时刚好是新闻联播时间,大家坐下来,看起电视来。
“邓小平同志南巡?”
这天是元月十八日,正好在播放邓小平同志南巡。邓小平同志先到武汉。萧立华似乎被触动了一下,看邓小平同志的行程安排,视察的都是经济开发区,就嗅到了一丝特别的气味。
邓小平同志年龄大了,中国这些年的变化,都与这位老人有关,但这两年的活动越来越少,而这次南巡视察的动作不小,这将预示着什么呢?
他以前就做过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将这次行动与以前的研究联系起来,隐隐约约感觉到邓小平同志这次南巡,将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将在中国历史上描上重重的一笔。
看电视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对新闻联播不感兴趣。不过,萧立华在,别的人不也大声说话。由于是室外天线,电视效果并不太好,屏幕上满是雪花,但不妨碍他观看。
吴启昌坐在他的身边,也是一脸严肃,看得聚精汇神。他对政治很敏感,邓小平南巡,他似乎也嗅出了一些不寻常的味道。
两个年轻人都是很沉稳的样子,但心中却有着激动。
“萧镇长,你觉得邓小平同志这次南巡,对我国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看完新闻联播后,吴启昌就邓小平南巡与萧立华议论起来。萧立华沉思了一会儿,才抬起头来。
“我国经济发展,从八一年起开始有起色,八四年之后,发展迅速,特别是私有经济,势头很猛,但到了八七年,由于社会上开始就我国的体制问题就经济发展有了各种言论,姓资还是姓社是论调出现,经济发展速度也开始变得缓慢,这几年来,经济发展已经下降了许多,农村责任地的承包,大家心中也有疑虑。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经济发展会进一步受到遏止,农村的土地承包到户方面也将受到很大问题。中央肯定看到了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就更不用说了。”
“你是说邓小平同志这回南巡,与这些问题有关?”
吴启昌对这些问题非常敏感,萧立华一说,他就立即知道了下文。
“我不能肯定,只是猜测,你说呢?”
萧立华笑了笑。
“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这是个大问题,再不解决,很多问题都不能解决。”
吴启昌没有想到萧立华会这么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萧立华基层工作有能力,但在政治上很迟钝。他有时甚至觉得萧立华是个政治盲人,但此时,不能不对萧立华刮目相看。
“是啊,现在的各方面论调很多,但源头就在姓资还是姓社的这个问题上。”萧立华笑了笑,“姓资还是姓社,这是国家体制问题,一般的人是不敢说话的,也只有邓小平同志这样的老革命家,才有资格说话。”
“呃……你以前大学时学的是什么专业?不会是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专业吧?”
吴启昌诧异地望着萧立华。
“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萧立华也有些诧异地望着吴启昌,然后淡在的笑了,“我学的是理科,与政治不搭边。”
“这就奇怪了,那你怎么对这些问题摸得这么透彻?”
萧立华没有再说话,两人将话题转移到当前工作上去了。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一日,邓小平同志发达了影响中国发展的著名的南巡讲话。
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影响深远,这标志着中国盛世的到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