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血染的风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缓和,逐渐正常化,中苏关系恶化到低谷,苏联策动中国南部国家越南向北扩展,企图侵占我国领土。
从古至今,中越关系本来融洽,两汉时期,中国便有铁犁、牛耕、水利等技术传至越南,越南也向中国输入了不少诸如象牙、犀牛角等物品。宋元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清末,法国侵略者入侵越南,中国人民组织军队慷慨援越抗法,刘永福率黑旗军节节胜利。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中国人民又给予了越南无私的帮助,除了组织军队之外,还向越南提供了金钱、武器等必需品,两国人民长期结下深厚的友谊,其领袖胡志明同志也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可是如今,祖国的领土和权益遭到越南的侵略,我军积极组织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也称“对越战争”。一月之内,取得决定性胜利,将越南侵略者赶出境内,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泱泱大国的雄壮国威,用事实证明了那句振奋人心的老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八十年代中期,越南贼心不死,又在中越边境不断制造事端,无故枪杀我国人民并不断挑衅,企图攻占我云南麻栗县老山地区。为捍卫主权,我军民再次出击,奔赴老山前线,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歌。
无耻的越南鬼子为达到目的,用出了许多卑鄙手段,比如一群越南妇女在河边洗衣服,我军战士前来问路,妇女趁其不备,掏出手枪将我军战士打死,还有的越南儿童,手捧装有炸弹的西瓜送给我军战士,待其跑远后,炸弹爆炸等等,总之,诡计层出不穷。我部队防不胜防,而我国中央军委又有命令,军中亦有纪律,“三不打”。老人不打,妇女、儿童不打。在铁的纪律面前,战士们虽气愤难平,却也无奈,造成了许多战士无谓牺牲。曾经有,某连长激愤之下,将一连杀我7名战士的越南妇女活活烧死,后被军委严厉处分,并强迫提前复员,只得含泪离开部队、战友。此场战争,真可以说是战士们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
1987年6月的一天,驻扎在老山的我军35547部队侦察连战士王盛,奉命外出执行一项任务——“抓舌头”(敌军士兵)。王盛离开“猫耳洞”,来到一座山前,遇见一片庄稼地,发现地里有一可疑人员正在东张西望,当下打开步枪保险,高声喊道:“若布松空也!”(越南语,举起手来。为方便我军行动,军中有专门人员教授简易常用的越南话,战士们采用“音译”法,死记硬背,有的战士把这句戏称为“萝卜送孔爷”。)只见这人闻声缓缓转过身来,看王盛一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头顶五星帽徽闪闪发光,开口道:“同志,我是中国人。”王盛闻听,只当是中国老乡,放松了警惕,关上保险,走近跟前,刚要问话,不料此人突然掏出手枪,一枪打中王盛心脏,王盛饮弹倒地。这越南奸细嘿嘿一笑,迅速消失在山间,战士王盛就此牺牲,现年24岁。

战友们见王盛许久未归,派人四处寻找,终于找到尸体,悲痛之余将他埋葬在麻栗县麻栗坡下,同志们个个咬牙切齿,摩拳擦掌。89年到90年,我军取得对越战争胜利,战士们纷纷复员回家。
临行前,与当地百姓一起建造了一座烈士陵园,将牺牲战友的遗体、骨灰、或者衣冠安葬在内,敬礼告别。附近人民自发前来相送,人群中有人唱起:“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一时哭声一片,场面感人肺腑,丝毫不逊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
战士们离去之后,常有人于清晨、傍晚路过陵园时能听到里面有嘹亮的“一、二、三、四”口号声,当地人都说,这是死去战士的英魂始终不忘自己是军人,又在集合训练呢。
全国其它地区,纷纷发起“向老山前线英雄学习”的活动,各个地方的工厂、学校、机关单位,掀起了一股学习英雄的热潮,请来退役战士做报告,讲到动情时,战士与群众齐声泪下,泣不成声。每年清明节,各单位组织“为革命烈士扫墓”活动,全国上下,气氛高亢,军民融洽。许多战地歌曲,如《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都是那时创作而成,一时竞相传唱,脍炙人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