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交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要去学武功!”王浩奋力把屋子里的细小东西扔出去,吼道。
又过了几年日子,王浩对这种生活忍无可忍,终于发出了人生的呐喊。
“乖儿子,学武功有什么好的,打打杀杀的,你这么聪明,善泳者溺于水,难道这点都不知道么?”纪清笑眯眯对着王浩道。
“善泳者溺于水,对呀,但是不会游泳的人遇到水铁定死了,让我去学武功吧。”
“乖儿子,我们家大业大,护院上千,哪里会给你遇到水的机会?别说了,想学武,那是没门。”王天道。
王浩听着两人左一句乖儿子右一句乖儿子的叫着自己,感到十分的恶心,叫道:“你们若不给我学武功,我便要离家出走,哼,你们总不能一辈子将我看住。”
“外面的世界兵荒马乱,大隋朝向外地发兵,你身无所长,出去不是被抓了壮丁就是饿死街头,这就是离家出走的后果。”
王浩想来两人的话果然是个道理,若是没有一技在身,贸然出走解决不了温饱。叫王浩去学习这个时代的技术,无非就是种田木匠什么的,那是万万不行的。看来必须得练习一点功夫,至少能打过四五个普通人的时候,才能出去劫富济贫。
如今王浩才几岁的身体,是不敢随便外出的,只好问道:“你们两人会不会武功,究竟怎样才肯让我学?”
“呵呵。”王天轻笑几声,道,“我发现我们的儿子懂的东西很多,你想学武功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呢?”
王浩破口大骂:“狗屁的目的,在这个年代,谁不学点功夫保命?”
王天笑道:“好,这个理由不错,不过得看你是否有练武的资质,我们才好决定让你学习哪类武功。”
王浩大喜道:“我的资质自然是天下无双的。”
纪清道:“资质倒是短时间看不出来的。”
两人决定把王浩送到杭州的武馆,先学习几年的外家功夫,既能以此看出王浩对功夫的学习能力,又能将身体锻炼强壮,为以后学习内家功打好基础。
这年头每个地方都有武馆,用来给普通人学武的机会,不过里面是断然不会有高明的武功的。比如扬州有个很出名的石龙,但是武功低下得很,不过就是一龙套角色。
也幸好只是来武馆学习外家功夫,王浩想来外家功夫只要入了门,不管多烂,都可以在打架中磨炼出更好的招式。而内家功夫的运转方式一旦定了型,就知道等到成为对自己身体无比了解,能控制全身各处的一流高手甚至宗师才能改变,否则很容易损伤身体,走火入魔。有的霸道内功甚至需要散功。
这种霸道的武功可能威力真的很大,但是一定是最低等的武功,因为世上没有最好的武功,而它又无法在散功前作出改良,等于没有了潜力,傻子才会去学。
杭州最有名的武馆师傅性陈,人们都叫他陈师傅。
陈师傅并不像王浩的父母一般性格,而是和大多数古人一样的迂腐,固执。
陈师傅的武馆中至今留下来的共有一百多名弟子,其中大概一半数目的弟子乃是贫困出生,在武馆里面既学武,又干活,他们对陈师傅有更大的依赖性,是真正属于这个武馆的人。
而于武馆中学艺不到一年的弟子共有二十多人,这二十多人都是体格健康,资质优异,资质太差的人,除非是大家族子弟,陈师傅是不会收为弟子的。而真正大家族的子弟,也不会到武馆学艺,早就拜名师去了。
对于新弟子,陈师傅是需要手把手的教一年的,每年二十多这个数目,五十多岁还未显老态的陈师傅足可应付过来。
每日朝霞升起的时候,武馆的弟子们便起来练习武功了,大刀长枪,甚至拳脚功夫,都耍得虎虎生风。习武两年以上,表现优异的弟子可以得到内家功法的传授,而得到真传的更少,那是陈师傅绝对信任之人才行。
二十多名新弟子由王师傅亲自教授,每日早上起来的功课就是站桩,马步,锻炼韧带等基本功夫,下午则挑选自己喜欢的兵器演练。
王浩不知怎的想起前世所见,挑了一把剑作为武器。
剑身有三尺到四尺,这时的四尺大概是一米多一点,一般的剑都是这个长度,也有更长的五六尺的剑,不过不容易控制过来,打斗时被敌人近身便不美了。
唐朝乃是武学兴盛的时代,这个时候的武学来源大概有三种,一是人们观察并模仿动物得来的招式,这类武学占据了大多数;二是战场上经历厮杀存活下来的人留下的武技,这类武学最是注重实战,摒弃了一切花销的东西;三就是来自于古老的传承,代表就是佛门,道门,最是神秘,更有叵测的力量,传闻道门的宁道奇就是武学上的三大宗师之一。
打造剑身所用的材料虽然不是什么海底寒铁,天外陨石,也比市面上的刀剑好了许多。一般的剑经不起大力碰撞,不过这里的剑经过了特殊工艺,能够在一定弧度内弯曲剑身而不损坏,很好了继承了枪的特点。
剑乃是集百家兵器之大乘,几乎能够使出除了奇门兵器外其他所有兵器的招式。因此陈师傅把其它兵器如刀枪矛的基本用法也给王浩说了一遍。
现在王浩太小,不可能真正把武器练习精通,最多熟练,以后身体长成真正学习兵器用法时,可以把十八般武器一一耍上,那种武器用得顺手,那种武器的用法便可以成为剑法的主要招式。
大多数时间里,王浩仍是练习一些基本功,练习拳脚功夫,这些拳脚功夫都是为了将身体锻炼得灵活,竟如耍杂技的戏子一般。
小时候人的身子本来就灵活,因此这时主要精力便应该放在保持灵活上面,其他方面的锻炼根本就不必理会。若是小小年纪便去背负重,力量增加不了多少,可能会累坏了身体,甚至使没有定型的身体不良发展。
陈师傅教导得极其用心,根据每人的身体程度制定了不同强度的训练,几乎每一次都恰好达到他们身体的极限。而每次走桩,打拳时,陈师傅更是严肃,容不得每人的动作有丝毫偏差。
王浩初时练习这些功夫时,身体非常容易酸痛,过得几周后渐渐好转,习练两月后,已经感到身体非常灵活,能够做到一些常人看来是高难度的动作。

他身体虽还没有发育,但是平时大补之物吃得多了,体内沉淀下很多药力,能够在体能不足的时候化解一部分补充力量。因此王浩练习这些功夫的时间比常人多了很多,进步自然神速,王浩心里愈发欣喜,因此更加勤奋。
王浩这时才七岁,在武馆里年纪最小,却最得陈师傅的欣赏,经常给王浩讲解一些武学上的趣闻。王浩的父母对王浩的表现也大是吃惊,毕竟小时候学什么东西都快,但是那个时候谁不想着去玩,无法像王浩这般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功夫上面。
冬来秋去,两年以后。陈师傅仍然亲自指导王浩的功夫。
王浩身体长高了一些,已经学习剑法。陈师傅并未教他剑法的套路,只是将一些剑法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刺削,劈砍,挑拨给王浩讲解,叫王浩熟悉。
所谓招式,本是根据自己身体的长度,力道等特点创造出的适合自己的,经常用到的惯用动作,打法。现今已存在的招式,却是根据别人的身体制定出来,王浩最多只能借鉴,若要用于自身,就必须加以改动,否则就不是招式适合人,而是人去适合招式,本末倒置。何况三尺青锋,本是利器,只要稍起摩擦,便是皮破血流,更不比注重于套路,当如行云流水般让别人不可琢磨。
这些话都是陈师傅给王浩说的,王浩自己也深表赞同。世上本就不缺乏天才,只是太多天才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陈师傅或许是这世上至今对自己真正好的人,他无私地将自己的所有经验传授给王浩。
一日,王浩早早来到演武场。
陈师傅正教授一批新徒弟,态度极其严肃。王浩对着这个老人,心里感慨万千,他如今真把这老人当作自己的师父。
陈师傅看见王浩,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道:“去后院等着吧。”
王浩应了声,径直去了后院。
后院一间房子里放了一排长长的兵器架,王浩取来一把剑,耍起剑法的基本招式,朵朵剑花抖出,动作中规中距又不给人机械的感觉,非常流畅。多日练习以来,王浩已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基本剑法虽然没有任何威力,却是以后绝世剑法的种子,只等发芽。
练了一个时辰,王浩身上才微微见汗。
一旁传来赞叹声:“好!”
王浩那强大的精神早就发现陈师傅的到来,因此听见声音也不惊讶,捏了个剑指,直接把长剑向旁边一抛,长剑落入鞘中。
陈师傅看着王浩,脸上总带着掩饰不住的赞赏。见王浩收起了身法,道:“你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弟子,若是发展得当,以后成就必定不可限量。可惜,我却是没有更多的东西教给你了。”
王浩道:“或许真有那一天吧。”
两人的关系早已非常要好,这是谁也料想不到的事情。陈师傅道:“我也知道你的家庭特殊,你们父母两人,气质非同寻常,我却丝毫发现不了他们身上的功力存在,或许他们两人就是返璞归真的高人......我怎也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会将你送到这里习武,简直浪费了一块美玉。陈某也不忍心将你毁掉,因此只教给你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连内家功也没有让你修炼。”
王浩叹口气道:“我也不明白他们的意思,不过似乎一切都在他们的安排计划之下。”
陈师傅与王浩相处了三年,对王浩的身体情况非常了解,道:“你吃了很多大补之物,导致精气异常旺盛,这些年令父母是否依旧让你服用这等药物?”
王浩道:“这果然便是不妙之处,我的身体早就不需服用这些药物了。”
陈师傅道:“这些药物虽对身体有些用处,但是服用太多,身体消化不了,反而有害。以后你便是修炼内家功,练出来的内力也就不纯净了,这样难以达到最上乘的境界啊。”
说完,两人俱沉默下来。
良久,王浩开口问道:“师傅所知的武学上最高境界可是什么?”
陈师傅道:“陈某原本的家学也算渊源,只是后来家传心法缺失了一部分,导致功力不前,见识却在。传闻世上之人,武功练到极高深的地步,可以看破生死奥秘,返老还童,更有甚者,达到传说中的境界后,一双慧眼直接看透世上一切虚妄,粉碎虚空!”
王浩终于动容,自己自重生以来便立下的愿望终于是可能实现的,连忙问道:“那世上可有人达到这样的境界?”
陈师傅道:“不知道,不过这传说中的境界哪里是这么容易达到的,或许真的存在,不过陈某只知道这世上有人精修多年,仍是童颜,想必是达到无上宗师的地步了。”
王浩无双的感应能力自然发现陈师傅外表健康的身体日益衰老,心中酸痛,若不是为自己的身体耗费了心力,陈师傅也不会这样衰老,不由道:“他年我若达到那个境界,一定让师傅您也返老还童。”
陈师傅大笑道:“痴儿,这是何苦,个人自有缘法,我之一生,经历老病生死,可说完美,他日死去,也是归于天地,吾心安理得,又何必强留尘世间,又要沾染这万丈红尘?”
王浩心中一震,想不到师傅看得比他更透彻,不由想起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不同的故事带来不同的人生看法,自己又何必去改变师傅的缘法。
只得道:“徒儿牢记师傅教诲,此后必不小看了任何人。”
陈师傅大赞道:“徒儿深得道心,不骄不躁,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为师高兴。”
两人经历三年相处,关系已经异常要好,如今几乎可以交心,说话时都再没有任何顾忌。陈师傅当下道:“无论别人如何安排你的人生,只要你懂进退,识大体,必然能逆流而上,无上成就。唯一怕的就是开始便走了歧路,此后只能离大道越来越远。我家的内家心法早就残缺一部分,不适合你修炼,但是只要你弄懂了炼精化气的原理,此后就不惧走上外道。”
王浩心里泛起强烈的自信,笑道:“善,只要懂进退,何须忧虑外界因素?我自能如皓然明月长照。”
陈师傅道:“吾家里也收藏了一些前辈的经验心得,里面讲述了很多炼精化气之法,常人或需几年才能入门,你之悟性,一年足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