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英雄袁孝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孝文(1930~1953),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晓景乡核桃湾村人,1950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自愿军,担任铁二师六团九0二大队十二班副班长,1952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2月8日,在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抗美援朝战场执行铁路运输护线侦察任务时,被敌机沿路投弹炸断了右腿,但仍然继续坚持爬行300米进行侦察,又被一颗炸弹炸断了左腿,在生死攸关,万难之时,却强忍剧痛,用生命最后一息,设置“五个响墩”,保证了疾驰而来的军用列车安全而过,自己壮烈牺牲。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志愿,追任为**正式党员,并授予“模范团员”称号,1953年自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一等功,授予“中国人民自愿军二级英雄”称号,其事迹载入《辞海》1979年版1224页。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外敌入侵,致使南京国民政府早已伤失其统治能力,远隔南京万里的晓景乡核桃湾村,也是地主横行,剥削、压迫处处所在,社会空前一片混乱,“三座大山”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袁孝文家自是如此,家里十分贫穷,其父母长期帮地主干活,替硫磺厂卖苦力,过着一家人的艰难日子。
1930年1月30日夜晚,袁孝文于村中一间破烂的房子里呱呱坠地,一声婴儿啼哭,划破了黑暗而宁静的夜空,他不断扭动,不断挣扎,似乎在飞向高空,越洋过海,飞越时代,打破苦难和阴霾,这一切是他自强不息的抗争,奋力反抗的宣誓。母亲掩不住生产的劳累和疲惫,抱着心爱的儿子,仔细地看了看,对身边的丈夫说:“孩子落地就大哭大叫,乱蹦乱跳,将来……还是给他取个名字吧。”丈夫想想说:“我小时候最盼望读书,可是苦于家里贫穷,上不起学堂,没有文化,我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孝顺之子,就干脆叫他“孝文”吧。
袁孝文的父亲性格直爽,为人善良,忠厚老实,乐于助人,母亲也十分贤淑,乐善好施,自尊自强,尽管家里贫穷,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从不抱怨,一家人总是和睦相处,充满信心……对袁孝文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常给他讲贺龙、肖克率领红军部队打富济贫,杀敌立功,为民除害,救苦救难的英雄事迹,使他倍受感染,从未在父母的眼中读出对生活的悲叹和绝望,心灵中孕育了一种坚强不屈,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反抗侵略,追求公平的精神。1947年8月,有两个外地生意人,从秀山县贩运橘子到印江县城卖,途经村上时,被3人拦路抢劫,袁孝文知道后,直接找上门去,叫其归还,其中两人不服,说他多管闲事,并打起来,二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最后只好乖乖地归还人家的橘子,此事很快传遍了邻近村寨,令人十分佩服,从此再以没有人敢在这路上抢劫了。
袁孝文共有弟兄四人,他是排行中老大。地主袁修池无子女,想在他们其中抱养一个……面对生活艰难,又是寨上人,父母亲也不好过多推辞,于是同意将袁孝文抱出来,13岁那年他进了袁修池的家,名上是地主的养子,实际上根本没将他视为养子,过着是牛马式的生活,从不给他吃饱、穿暖、睡好,而且经常叫他干苦活,父母看在眼里,心里很难过,心想让他单独成家,看能不能改变眼前的现实……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48年10月12日,是他结婚的日子,妻子来自相隔不远的任家寨,这个日子令他十分寒酸,无婚礼喜庆,仅凭媒人引着任素珍就去了他的家里,那大喜的日子,地主老爷也没有舍得做一餐饭庆贺。
婚后第三天,地主老婆给他们分了家,要他单干,分给他们的粮食仅有一斗包谷,其余什么也没有,分家当晚,无米下锅,妻子用白水煮了包谷面汤,他端着碗,站在灶后头,看看妻子,又看看碗里,没有心情喝那面汤,想起多凄凉,夫妻俩抱头痛哭一场。
在地主家里,地主老爷只顾自己,不顾他们的死活,母亲十分难过,于是找他们商量,说:“你们干脆回来,不在他家了,要死要活,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可是袁孝文不愿意,说:“泼出门的水,抱出家的儿,还回去干嘛?家里也穷,在哪里都一样,都要靠自己……”生活过不去,他就上山挖蕨根和野菜。一直挖了两个多月。
春节来临,过年也是过关,袁孝文家正月初一喝的是包谷面汤,过大年只有一升高粱面……但他并没有因为生活无度,失去人生的追求与向往。
新中国成立的喜庆吹过大江南北,举国欢腾,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沿河,对杨通贤匪首为主的陈铨、蔡世康、史绍周等进行了清剿,各地地主受到依法处理,12月29日解放沿河,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袁孝文家分到了土地,家庭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贫困、剥削、压迫永远成了时代的过水,红军精神再次鼓舞了他,心中热血沸腾,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报效国家,他常说:“幸福不忘**,翻身不忘**!”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纠集10多个国家“联合**”,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一时狼烟四起,战火纷飞,很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说:“我要让亚洲GCD国家血流成河,不能期望‘联合国’军在鸭绿江停止不前。”
唇亡齿寒。中南海也是不眠的夜,周恩来说:“联合**压到鸭绿江,中国北方一千多公里的边境线将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十分清楚,几十万自愿军出动,希望得到苏联空军掩护,可是斯大林给**的电报是“苏联空军没有准备好,不能出动”,最后决定:“即使没有苏联空军支援,也要出兵……”向全国发起“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号召。沿河县人民积极响应号召,发起“抗美援朝的群众运动”,许多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军,袁孝文知道以后,没跟妻子商量,就去报了名,他也是三合乡(原小乡)第一个报名。傍晚,妻子从娘家回来,听说他要去当兵,临产的妻子有些犹豫,希望孩子出生时他能陪在身边。但在他的劝说下妻子只好对他的想法表示支持,他高兴地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我去当兵,为抗美援朝争光荣……”。

7月16日,袁孝文上路了,临行前,他拉着妻子的手说:“我走了,你在家少担心,孩子——不管是儿是女,好好抚养。”话毕,再以没有回头,心里记着妻子告诉他的话“上战场,杀敌人,争光荣,争了光荣,你一定要回来……”他走在队伍的最后,妻子因为怀孕,行走困难,送至坨井河,就落在了送行人员的后面,只有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依恋不舍的泪水中,尽管追不上丈夫,不见他的影子,也独自继续送行4公里多路,到了骑马坨,实在走不动了才……她没有想到,这一送行却成了永别。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为国……”,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率领38军、39军、40军、42军20多万大军开往朝鲜,揭开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胜利了,但还不够,还要打……战争异常残酷,1951年4月14日,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为联“合**”总司令,更是残忍,自愿军用血肉之躯阻挡李奇微的火海战术,后方物资供给十分艰难,敌人派飞机对我军运输线猛烈轰炸。
1951年4月19日,铁二师来到安东,接受抢修鸭绿江便桥任务,19天时间全面完成,在日夜艰辛的抢修中,袁孝文不怕苦,不怕累,表现出非凡的抢修能力。5月20日,部队转到京义“三七线“执行铁路抢修任务,一路上,袁孝文看到铁路桥梁被炸断,城市农村一片废墟,千里路上百姓嚎啕,横尸遍野,一切令他心里难容,当部队刚到地点,他就跑到指战员的面前,要求说:“让我到第一线去,与敌人相见,拼个死活……”可指导员说:“铁路运输线是自愿军的生命线,抢修铁路就是扼住打击敌人的咽喉……”
在指导员的教育帮助下,他更是注重学习,提高抢修铁路桥梁的能力和技术,每一次结束抢修任务回来,他就挤用时间,认真专研铁道兵技术,有时部队其他战士都休息了,他还在被窝里照着电筒看书,他善于动脑筋,联系实际,将抢修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查看资料,细致分析,及时抢修。
1951年12月下旬,敌人的飞机对“三七线”进行突然袭击,10多架飞机进行轮番猛烈轰炸,铁路被炸断70多处(次),最多的一天有20多处(次),坑坑洼洼,铁轨翻转,有时刚刚修好,马上又炸坏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不分白日昼夜出入在铁路线上侦察,尽管七天七夜没有休息,但他回到部队里,却不曾躺下,又拿起书本开始学习。不到半年时间,他就熟习了抢修知识,特别是防空知识,使他后来只要听到飞机的声音,就晓得是什么机型,就知道这种飞机所投的炸弹是什么规格;只要看到弹坑,就能估算出土石方量,需要多少人抢修,每次抢修,他都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为此,他被提升为侦察班副班长。
美国阴谋暗算,采取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相结合,一面边打边谈,在谈判桌上拖延时间,寻找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一面积极准备,加紧侵略,动用大量的空军力量,对铁路沿线进行疯狂轰炸,企图完全切断自愿军军需供应,实行“绞杀战”,斗争十分尖锐而复杂。
1952年春,因战俘请返问题,使停战谈判再次陷入僵局,敌人进行大量的空军破坏活动,使尽所有的力量,对三角地区出动了密集的机群,投下重磅炸弹、燃烧弹、杀伤弹、子母弹等,进行日夜轰炸,死死啃住“三一七”和“二九”公里处的西线孔道不放,两线孔道离海岸很近,敌机从军舰上起飞即到,几公里路段就扔下3000多枚炸弹,弹坑密集如蜂窝,铁二师面临更艰难的抢修任务,坚持日日夜夜现场抢修,炸开的弹坑立即填平,轨道坏了马上又修。
袁孝文身为副班长,更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主动带领战士们坚持旷日持久的抢修,坚守防线,巩固阵地,配合自愿军有计划地全线进行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战,于1952年秋,中朝人民军队攻占了“联合**”许多阵地,取得了规模较大的“上甘岭战役”胜利,彻底粉碎了“联合**“发动的“金化攻势”。
战争仍在继续,1953年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及其指挥的韩国**意欲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企图而进行的备战活动,再次对铁路进行疯狂的破坏。一天夜晚,袁孝文带领两个战士进行护线侦察,巡逻不久,敌人的飞机又来了,刚修好的铁路又被炸坏,知道车站已经发出的列车很快就要到达这里,此时他万分着急,为了保证列车的安全,他一面叫其中一个战士回连队报告,自己却顶着接连不断的轰炸,冲进破坏圈,查看损坏情况,跑不多远,“轰隆”一声巨响,一颗子母弹在他的脚下爆炸了,右脚大腿被炸断,但他没有倒下,而是咬紧牙关向前爬,五米、十米、五十米……仍然继续坚持爬行300多米,又一颗炸弹爆炸,他的左腿又失去了,下肢已空,血肉模糊,前进再次陷入困难,可是他心头想的:是列车!列车!列车开来会翻……在危急时刻,不顾一切,强忍剧痛,用双手支撑身体,顽强地向前爬,用生命的最后一息,在钢轨上设置了“五个响墩”,保证疾驰而来的军用列车安全而过,自己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他爬行的路,渗入朝鲜人民的心中。
缅怀先烈,毋忘历史,永远记住朝鲜战场的惨痛,中国人是杀不死的!让英雄的精神永放光芒!
2008年6月22日于晓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