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鹏九万里 151 亭下赏月(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1亭下赏月
一个女人,一个几乎是半**的捡捡,跟太白睡在修竹亭里,捡捡年轻而美丽。那雪白的皮肤,坚挺的**,圆滑而修长的腿……
她就是美丽的捡捡,捡捡的存在丝毫也引不起李白的兴趣。
李白悄悄走出修竹亭,他注视的是亭外那一轮弯弯的月。
月比平时更美,美得神秘而凄惋,美得像把杀人的刀,美得令人颤栗。
因为刀是杀人的利器。
他看着弯刀般的月,月上,有刀光闪过时,刀光并不快,并不锐利,当李白看着它时,已没有了儿时那种看月的感觉。儿时,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总在他脑子里萦回:月是仙人的玉盘。是玉雕的精灵。
儿时,他以为月会化身为人,下降于人间,替天下人做出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事。
儿时,他曾在《初月》里把月比做团扇,说:这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儿时,曾在《雨后望月》里把月比做蟾,说:四郊阴雨散,开窗半蟾生。把月,他曾在《峨眉山月歌》序里说人生宁可做月痴,哈哈,月痴,月痴有何不好,月纯洁无比,人也要月亮那样纯洁无瑕,人生在世,切莫做钱痴,做物痴,做官痴。
他出蜀时,跟吴指南一道登峨眉山,做了首《古朗月行》,那诗是......
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夜虫,轻鸣。
他背半手在月下徘徊,背诵着《古朗月行》,脑子里抹不掉跟自己相好过的月中仙子,他想再写首月诗,四周却静得听见草丛里的虫鸣......眼看诗意渐浓,两只虎眼在月下幽幽闪光,呜,昨夜那场大雨里,城垛下无数论夜鸟冒雨飞着,而他,却变成了一只神鸟,拥着捡捡妹子在雨中飞翔,飞翔......
他再打量天上弯刀般的明月时。
哦,他再也写是出月诗了?
他到底要写什么呢?
突然,他脑子里一袭灵感飞来......
他要写什么呢?
他觉得五脏六腑似乎隐隐作痛,心里焦渴得发慌,只好甩开步子,停停走走,绕着亭子转了数圈,浑身诗意越是躁动,无奈间奔回修竹亭和衣躺下,一夜辗转反侧,背脊梁骨上像长了根刺芒。次日清晨本该起床,反而睡意涌了上来,朦朦胧胧听得竹林四面已有鸟鸣嘤嘤,一线柔和的光亮照进亭内,便更加欲睡而不能了,他没叫声索性一骨碌从竹榻上翻身而起,跟随早起的司马大师登上画扇峰顶习剑练功。

清晨,远山如镜,近树如烟,画扇峰下的小河如情人眼中的泪水。
云朵如飞驰的神鸟大鹏!
哦哦哦!
大鹏!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曾做诗送李邕。
李邕说大鹏能唤风云,大鹏能预测月的阴晴圆缺。
李邕当年看到阳光下,太白身体健康,面色红润,说起话来显得活力充沛,生气蓬勃,笑起来的时候,常常会露出幼稚天真的孩于气.
时隔数年,太白又做了个大鹏展翅的手势,推开迎面飞来的乳自色的浓雾,可像柳絮般的浓雾飘依然拂在他脸上。
时隔数年,太白连续舞着击败过三位天下大贪官,已极负盛名于天下.
太白抚了抚的延陵宝剑,他不但已经是真正的大诗人,而且是位名噪一时的剑客,他沉着而稳定的练着诗功,剑功,他灵感阵阵袭来时对做一首有关大鹏的诗已经充满信心。
他二十四岁出蜀,已整整三年了,他的剑术击败过无数剑的高手,他的诗以他的二十八岁生日即将到来,他要做一首惊天动地诗来作为自己生日的贺礼─他是个说得到就做得到的人。
他很骄傲。
路过白帝城,他曾把白门派诗坛的掌门人“白帝诗客”吴平的“天外流诗”法惊得体无完肤。
吴平对他的评语是:三年之内,这年轻人必将名满江湖,出人头地。”
白门派在江湖中诗坛虽然并不是个显赫的门派,但历史悠久,作风正派,郭吴平以派掌门人的身份说出来的话,份量自然不同。
直到现在,太白想起那句话,依然兴奋激动。
哦.他苦练诗功二十年,严冬酷暑,白天晚上,为了使自已精神振奋,他常常拿着延陵宝剑练诗功,只要—发现自已有偷懒的意思,就用剑剌自己的手指,那种滋昧绝不是别人能想得到的。
他这样摧残自已,只因为他决心要出人头地的写诗,叫自己的诗永载史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