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局势的变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中,南乡。
医学院某个特殊区域,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卒,每个进出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筛选。
大汉帝后的车驾,昨天就已经停在了那里。
精心打扫清洁过的房间,大汉天子面有焦虑之色,有些坐立不安,时而站起来徘徊两步。
房间内还有一个通往里间的房门正紧闭着。
小胖子每每站起来,目光就是不由自主地看向那里。
皇后倒是稳重一些,坐在柔软的长榻上,神色平静,时不时地抚着自己的肚子,似乎是在提醒自己要保持情绪的稳定。
赵云的长子赵统,陪着赵马氏坐在房间内的另一条长榻上。
赵统满脸忧虑,但在帝后以及长辈面前,他又不得不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
反倒是赵马氏,面容虽略带忧伤,但又有着某种坦然。
四人都没有开口,身边服侍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出,房间里充满了压抑。
就在小胖子等得有些耐不住的时候,里间的房门终于打开了,樊阿和李当之两人走了出来。
看到两人出来,张星彩都站了起来。
“老将军怎么样了?”
“回陛下,卫将军已经醒过来了。”
“醒了?太好了!”阿斗大是欣喜,“那老将军此次为何昏迷,可曾查出原因?”
樊阿和李当之都有些迟疑,“将军的身体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没什么大问题?怎么可能!”阿斗一听,顿时有些失态,提高了声线,“那老将军又怎么会昏迷不醒?”
张星彩开了口,安抚着略有急躁的皇帝:“陛下,让两位医师先把话说完。”
然后她又示意两人,“你们继续说。”
“诺。回陛下和皇后,老将军身体无病,之所以昏迷不醒,乃是因为年纪已高,年老则血气不足,兼之脏腑僵老,生机不再。”
刘·不学无术·禅听得不耐:“说明白些。”
“就是老将军寿元已尽。”
刘禅:……
沉默了一会,小胖子这才有些有些涩声地问道:
“没办法了吗?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樊阿和李当之皆是默然。
旁边的赵马氏倒是开口给两人解围:
“陛下,夫主常言,他这些年来,本就是与天争命,多活一日,则多赚一天。夫主自知天命,早已知足,何须再为难这两位医师?”
自家阿郎这些年来,有好几次病重,若不是医学院,自家阿郎怕是几年前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阿斗的心绪很明显有些紊乱:
“我明白,我都明白!只是我自小就受老将军庇护,总想着老将军能……能再多活几年,就是多活一两年也好……”
天子是个重感情的人,这对臣子是个好事。
只是重感情的天子,在很多时候未必是个好皇帝。
倒是皇后,仍是在场唯一能保持冷静的人:
“那我们何时方便进去看老将军?进去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樊阿有些吞吐,欲言又止:
“回皇后,只需注意保持安静,其他的,就再没有其他的,毕竟卫将军……”
张星彩点头表示明白:“辛苦两位了。”
然后吩咐左右,“来人,带着两位医师下去休息。”
樊阿和李当之还不能离开,他们必须住在隔壁,随时听命前来察看赵云的状况。
哪怕在场的人都知道,赵云恐怕已经是时日无多。
怀着这种沉重的心理,四人迈步进入里间。
躺在榻上的赵云看到有人进来,似乎想要动弹,最后却只能是动了动嘴唇,含糊不清地说了什么。
“老将军,可是有话要说?”
阿斗弯腰低头,凑近了轻声问道。
赵云又咕哝了一句。
阿斗还是没有听清,他有些不安,然后又有迷惑地看了一眼身后的三人。
赵马氏低声建议道:
“陛下,不如让我来?”
阿斗连忙站直身子,让出位置。
赵马氏这才凑到赵云跟前:“阿郎,你说什么?”
赵云眼中似乎已有不耐之色,却又不得不再次重复了一遍含糊不清的话。
赵马氏点了点头,向帝后翻译道:
“阿郎想知道,丞相是否已经打下了长安?”
阿斗连忙说道:
“关中的贼人已经逃窜,想要退出关中,丞相正在领军向东而去,相信长安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赵云闻言,浑浊的眼神似乎闪着某种亮光,他努力地想要抬起头。
这一回,他的声音竟是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云,怕是等不到还于旧都的消息了……”
看到赵云听了这个消息,精神居然开始好转,阿斗不禁大喜。
反而是站在他旁边的皇后,看到赵云这个样子,眼底微有阴霾之色。
完全没有注意到皇后神色的阿斗,开口安慰道:
“不会的,不会的,想来过不了几日,丞相收复长安的消息想来就会到了,老将军只管安心等待就是。”
听到阿斗这个话,赵云竟是从喉咙嗬嗬笑出声来。
他看向阿斗,目光中有慈爱,但更多的,是缅怀,似乎是想起了往事。
“吾不能陪同丞相收复长安,实乃憾事啊,憾啊……”
赵云喃喃自语,伸出手,想要抓住什么,最终却是半途无力地缓缓滑落。
赵马氏紧紧地握住赵云的手,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赵统“噗通”一声跪于榻前。
皇后转过头去,悄悄地抹眼泪。
阿斗愣愣地看着赵云仍是睁大的眼,脸上有些迷茫,有些不可置信。
“老将军……”
皇后轻轻地扯了一下阿斗,把阿斗拉回现实,她微微转过头示意两人出去,把空间留给赵马氏和赵统。
阿斗木然地跟着皇后出去,好久之后,呆滞的眼珠子这才转动了一下:
“皇后,老将军他……”
皇后叹了一口气:
“陛下,节哀。”
阿斗失神地重重坐在外间的长榻上,久久不语。
想起赵云那一直不肯合上的双眼,阿斗闭上了眼,喃喃地说道:
“老将军,他这是不愿瞑目啊!”
就在屋内的气氛快要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外头忽然响起了喧哗声。
有小黄门急步小跑进来:
“陛下,赵小将军回来了。”
阿斗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谁?”
倒是皇后反应比较快:“是赵二郎回来了,让他快进来!”
从河东一路狂奔千里到汉中,全身皆是污泥汗渍的赵广,风尘仆仆地冲进来,人都没看清,嘴里就喊道:“大人!”
帝后二人:……
膝盖微微弯曲,准备下跪赵三千,半途终于看清了对面,保持姿势三息时间,然后迅速地收回腿:
“末将拜见陛下,皇后,愿陛下千秋万……”
贺辞未说完,阿斗就幽幽地打断了他的话:
“快起来吧,这世间,哪有什么千秋万岁?”
“老将军在里头,快进去吧。”
皇后接过话,对着赵广说道。
赵广再次行礼:“谢过陛下,皇后,臣失礼了。”

说着,心急火燎地冲向里间:“大人!”
阿斗与皇后对视一眼,齐叹了一口气。
果然,里间传来了更大的哭喊声:“大人?”
才把哭声收下去的赵马氏,再次被赵广引出泪来:
“二郎,你怎么就不能快两步,你家大人方才还在问关中的战事,不肯瞑目啊!”
赵广扑到赵云榻前,大哭道:
“大人,是我错了,我应该再快一点的!”
“我回来的时候,丞相已经到长安城下了,关中的贼人被赶跑了,大部是从潼关跑的,还有一部分是从武关退回荆州。”
赵广如同给自家大人汇报一般,絮絮叨叨地说道,还顺手抹了一把脸上。
鼻涕眼泪混到一起,把脸上的尘土抹了个灰一片黑一片,再加上一身的泥巴泥垢。
活脱脱一个从关中一路乞讨到汉中的流民。
“这一战,咱们大汉不但收复了关中,就连并州河东,也被兄长……”
正在低头垂泪的赵统,听到自家兄弟喊“兄长”,下意识地就是抬起头来。
赵广似乎是哭得太急了,“咳咳咳咳”好几声,好一会这才重新开腔道:
“并州河东等地,也已经被征西将军稳定下来了……”
赵云自然是没有反应的,但赵马氏哭得更厉害了。
她用力地拍打着赵广:
“你若是再早一些回来,让你家大人听到这些消息,他何致于不瞑目啊!”
赵马氏的手劲大,把赵二郎拍得又是咳了几声。
看着自家大人睁开的双眼,他忍着悲痛,伸出手去,抚上大人的双眼。
也不知是不是当真听到了赵广的话,心愿已了,赵云原本一直睁开的双眼,在赵广的双手离开后,竟是合上了。
赵马氏:……
赵云早已过了古稀之年,再活个三四年,就要到杖朝之年。
三国战乱时代,又是阵上征战了数十年的老将,能在这个年纪逝世,已经算是极为难得。
再加上赵家对此也早就有心理准备,所以一家人在悲哭过后,便按喜丧操办赵云的后事。
军中精神象征的大佬的葬礼,规格相当高,不但帝后亲自祭拜,同时皇帝还亲自把棺木护运到南郑,在大汉的龙兴之地下葬
就在赵云下葬的那天,从关中送来的军报也终于到达汉中:
丞相与冯君侯一齐领军进入长安。
军报被阿斗在赵云坟前焚烧,高呼:
“老将军,丞相还于旧都矣!”
本是天大的喜事,但在卫将军的丧事上宣布,这一喜一悲之下,搞得前来参加葬礼的朝中百官,也不知是要作出笑脸还是哭脸。
就在大汉君臣悲喜交加的时候,魏国举国上下,皆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当中。
关中一战失利,天子东征,到大司马——哦,现在是太傅了——到太傅领军退出关中。
然后就是天子病危,匆忙立了太子。
到现在——天子驾崩。
曹叡终究还是像冒牌天女所说的那样,没能熬过建兴十四年的冬日。
按曹叡遗诏,太子曹芳登基为帝,大将军曹爽与太傅司马懿共同辅政。
从贵嫔一跃成为皇后才不到一个月的虞皇后,再次跃升一个等级,被尊为皇太后。
魏国(伪)皇帝的死,根本不可能瞒得了天下。
相比于目前封锁严格的汉魏边境,吴国比汉国早一步得到消息。
吴主孙权得到细作拼了命加急送回来的消息,后悔得大腿都差点拍断了:
“早知如此,吾何不在合肥城下多呆一些时日?”
再想起当初自上大将军陆逊以下,所有人皆是劝自己退兵,孙权又是咬牙:
“诸臣误我!”
我早说过的啊,那贼人十有八九是虚张旗鼓,奈何诸将胆怯啊!
孙权长吁短叹,悔恨不已。
偏偏在这个时候,校事府吕壹又亲自送来一份密报:
“陛下,辽东传来消息,公孙渊响应我大吴,发兵反叛魏贼,与王雄(魏国幽州刺史)等人战于辽隧。”
“据公孙渊所言,时值大雨十余日,辽河大涨,双方不得已退兵。今公孙渊已自立为燕王,改年号为绍汉,设置文武百官。”
“又派遣使节授予辽东鲜卑单于印玺,对边民封官授爵,欲引诱鲜卑等胡人为羽翼,伺机侵扰魏贼北境。”
“今公孙渊已派出使节,正欲上表陛下赐下印玺爵位,以正其名。”
孙权闻言,心里更是大为痛惜:
“彼时魏贼西有蜀人逼迫,北有辽东侵扰,吾由南方攻取合肥,正是其时也!奈何诸臣诸将误我啊!”
他只记得臣下劝自己退兵,却是忘了自己在退兵时是如何地狼狈。
看到陛下悔恨不已,乃至有咬牙切齿之意,吕壹心头不由地一动。
皇帝征合肥再次无功而返,吕壹自然是早就知道的。
这等事情,对于吕壹这种幸进的人来说,可算是禁忌话题,能不提就不提。
但此时看到陛下的模样,却是让他闻到了一丝机会:
“陛下,气大伤身,还是要保重身体啊。”
“吾怎能不气?大好的机会,居然就这么白白放过了,听闻司马懿已领军退出关中,蜀人怕是已得关中。”
“而大吴呢,本应趁机攻下合肥,哪知却是被白白错过,实吾之恨也!”
吕壹目光一闪,小心翼翼地说道:
“臣听闻,此战陛下力主攻下合肥,然军中诸将,却是力劝陛下退兵,故臣以为,此非陛下之过,乃诸将之错也,陛下何须自责?”
孙权阴沉着脸,不语。
吕壹一看孙权的神色,顿时就明白过来,自己这是说到陛下心坎里去了。
确定了这一点,吕壹立刻又说道:
“据臣所知,此战诸葛恪乃是先锋,上大将军亲自护住后方。”
“诸葛恪少经战阵,经验不足,不知阵前虚实变化,故为贼人所骗也就罢了。”
“想那上大将军,却是少有的知兵之人,就算是放眼天下,能与之相比者,也无几人。”
“所以臣以为,莫不成是上大将军当时另有他想,没有对陛下说明白?若是如此,陛下何不向上大将军垂询一番?”
吕壹不说最后一句还好,本来还只是懊悔的孙权听到这句,心态顿时就是有些失衡:
“征战大事,能有什么事要藏着推掖着不说明白?”
“就算是当时信使有失密之忧,难道退兵回来后,他就不能主动向朕说明白,还要朕亲自去问?”
得,都开始自称朕了。
由此可见,孙权对这一战的失利,确实是耿耿于怀。
皇帝可以错,也可以改错。
但身为臣子,你不站出来纠错,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不然要你做什么?
看到陛下隐有迁怒之意,吕壹微微一笑,悄悄退下,深藏功与名。
在上书攻讦校事府的臣子中,职权最重者,莫过于上大将军。
吕壹认为,自己不过是自保而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