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调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裴俊离开后,冯永坐在原来的位置上,一动一动,好久之后,这才幽幽地说道:
“出来吧,出业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
张大秘书从大厅屏风的后面转了出来,走到冯君侯身边坐下,开口问道。
冯君侯看向张大秘书:
“别告诉我说宫里不知道裴俊?”
“知道又怎么样?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议郎,就算是知道了,难道还要特意派人来告诉你一声?”
张大秘书满在不乎地说着,然后看到了冯君侯的脸色,看他不似在开玩笑,顿时就是有些哭笑不得:
“我的好阿郎,你可是镇东将军,陛下让你统关中诸事,那就是把整个关中都交给你了。”
“裴氏不过是是河东的一个世家,裴俊更不过是裴氏的一个子弟。”
“你连整个河东都敢连根拔起,难道宫里还要在乎一个区区裴俊?”
换成以前,那可能是在乎的。
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以前的南乡学院已经改名成了皇家学院。。
凉州考课也都已经进行到第六年了。
学院每年出来的学生,以及考课的顺利推进,都是朝廷和宫里面对世家时的重要底气。
冯君侯不吃这一套,他斜眼看向张星忆:“也就是说,宫里确实调查过裴俊?”
张星忆面色坦然:
“我怎么知道?就算是调查,估计也是听说了这个人,可能临时调查了一番。”
“不过宫里应该对他没多大的重视就是,要不然怎么可能只是把他派了过来,却没有提前通知我?”
冯君侯这才点头。
好吧,这也算是能说得通。
“也就是说,宫里不管这个事?”
“宫里为什么要管这个事?”张大秘书奇怪地看着他,“你在河东弄出了这么大的事,丞相都没说什么。”
“现在不过是区区一个河东裴氏而已,宫里还要管你对他们做什么?”
“宫里光把裴俊派过来,却什么都没有说,意思不就是把人交给你了,任你处理?”
看到冯君侯若有所思的样子,张大秘书有些不耐烦起来:
“哎呀你放心好啦, 朝廷不让兴汉会在关中圈地, 那是公事。但就私下里来说, 要说现在陛下最信任的人,镇东将军绝对是其中之一。”
“再说了,宫里现在忙着呢, 只要你能守好关中,那就算是立了大功了。”
对于张小四的话, 冯君侯还是相信的。
“宫里在忙什么?迁都?”
反正也没有外人, 夫妻之间的闲话, 不算是窥探宫中之事。
顶多算是问问连襟和大姨子的近况。
冯君侯敢问,张小四也真敢答, 只见她摇头道:
“不光是迁都,要是光忙着迁都就好了。”
冯君侯听到这个话,就感到有些奇怪了。
丞相都已经去世这么久, 别说阿斗身后站着一个女相。
就算阿斗自己, 按丞相生前的安排, 他一个人估计也能把局势安定下来了。
更别说这些年来, 随着大汉屡战屡胜,阿斗的根基, 可比历史上的牢固多了。
凉州虽说出了点状况,但也已经被镇压了下去。
可以说,现在正是汉魏吴三国的喘息期, 大汉暂无外患,又无内忧, 有什么好忙的?
“蜀地出事了。”
“蜀地?”
张星忆点头:“对。”
“出了什么事?”
“李正方和吴子远病重。”
“吴子远?”
“就是吴懿。”
冯君侯失声道:“李平和吴懿同时病重?”
张星忆点了点头:
“你巡视并州的时候吴子远就生病了,只是一开始还道是寻常小病, 哪知却是越发严重。”
“到后来,宫里把李医工和樊医工都派了过去, 也不过是稍有起色,这才过了两个月,又不行了。”
“倒是李正方,却是比吴子远病得还要严重,我才接到消息,说是人才刚倒下,似乎就马上快要不行了。”
冯君侯闻言, 眉头就是一皱。
李平倒还好说。
反正按阿斗给他安排的太傅之尊看来,肯定是没打算再启用他了,估计就这么让他养老到死。
而且此人,原本就应该是跟着丞相走的。
丞相多活了几年, 他也跟着沾光,跟着多活了几年,不亏。
但吴懿可不一样。
他可是蒋琬去了汉中之后留守锦城的人选。
同时也是天子将来迁都后,领益州诸事的益州刺史。
没曾想,这天子还没迁都呢,吴懿就要去见先帝和丞相了。
“李医工和樊医工也没有办法么?”
张星忆摇头:
“说是早年血气亏得太多,挺不住了。”
冯君侯不说话了。
若是那两个人没有办法,那就是真没有办法了。
好一会过后,冯君侯这才有些闷闷地问道:
“那陛下打算让谁接替吴将军?”
“吴元雄。”
吴班?
冯君侯点了点头,倒也不失为一个好人选。
虽说天子迁都已成定局,但锦城终究算是季汉的龙兴之地,将来至少也得有个陪都的地位。
再说了,现在皇太后还在锦城,换了别人留守,还不一定让人放心。
“吴将军在关中一战中, 也算是立了不小的功劳,让他留守锦城, 倒也算是有资格。”
张星忆叹了一口气:
“终是比不过他的族兄, 而且现在正是大汉用人之际, 吴将军这一去,让军中又少了一员老将。”
冯君侯也知道这一点,学院的学生,只能是解决大汉中低层的官吏将校。
像这种既有声望,又有经验,同时还能信得过的领军将领,可不是那么容易培养出来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外如是。
对这种情况,冯君侯只能是提建议道:
“若是担心,可再让一人出任刺史长史佐之。”
张星忆点头:
“陛下正有此意,欲让江州太守向宠出任益州刺史长史。”
“那派何人去江州?”
江州向东是永安,向南是南中,是蜀中战略要地,起着支撑永安,牵制南中的作用。
张星忆看了冯君侯一眼,又马上把目光移开:“张太守。”
冯君侯一愣:“哪个张太守?”
“张伯岐。”
“张嶷?”
“对。”
冯君侯一脸古怪地看着张小四:“张太守就张太守,你心虚个什么?”
“我没有!”
冯君侯“呵”地一声笑,躺回了椅子里,说道:
“没有就没有吧,张嶷调走我没有意见,但柳隐得给我留下。”
“潼关那边修好了,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呢,我打算把他放到那里去。”
以冯君侯现在的地位,又肩负镇守关中的重任,领大汉精锐大军,直面魏国强敌。
这种情况下,必然是要用一些信得过,而且还能拿得出手的人。

什么培养亲信,什么任人唯亲,都是屁话。
举贤不避亲才是正道。
王平和刘浑给了邓芝,姜维和石苞放在河东,句扶和孟琰守着蓝田和武关。
赵广和杨千万只有领军之能。
李平的事情一出来,就连李丰估计也要回蜀地。
所以最重要的潼关,还没有确定人选。
本来冯君侯是意属柳隐和张嶷,他们两人,一个重守,一个能攻。
现在宫里要把张嶷调走,那就只能让李球补上了。
只是这么一来,自己身边就得全部放出去,连搭把手的人都没了。
张小四一听,连忙乖巧地靠过来:
“陛下也知道阿郎坐镇关中需要人手,所以除了张嶷,不会再要其他人。”
冯君侯哼哼一声,也不说话。
心里暗道:
在这些人当中,张嶷的能力是最平衡的,文武皆备,没曾想宫里倒是会挑人的很。
这等眼光,估计小胖子肯定是没有的,说不得又是皇后的主意。
只是想想,连李平和吴懿都要死了。
这么一算下来,先帝留下来的老臣,当真是越发稀少。
想到这里,冯君侯突然又想起一事:
“李平的事情一出来,浩轩也要离开关中回蜀地,我还得要一个人,要不然军粮的事情,没有接手。”
“阿郎想要谁?”
“诸葛伯松(即诸葛乔),他早年被丞相派到汉中当粮草官,后面又负责北伐陇右时的运粮工作,对此事甚是熟悉。”
“所以李浩轩回去后,我想让他来关中接手粮草官一职。”
这一回,轮到张星忆有些古怪地看了一眼冯君侯,最终是有些感慨地说道:
“丞相收了你这个弟子,总算是没有收错。”
诸葛伯松原本在汉中运粮,后来北伐时劳累过度,差点病亡。
病好后又被丞相派去南中那种地方,一呆就是十来年。
关中一战,大汉几乎是举全国之兵,各类物资耗费极多。
诸葛伯松这些年来,一直维持南中稳定,同时把南中开采出来的铜源源不断地运到锦城。
平时里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但确实是积累了不少功劳。
若是换了别人,说不得早就累功升迁了。
可惜的是,偏偏大汉丞相是姓诸葛。
所以诸葛伯松这些年来,一直是呆在南中喂蚊虫。
很明显,眼下阿郎的意思,是想着要拉诸葛伯松一把了。
冯君侯也没有掩饰自己的目的,坦然道:
“丞相为大汉鞠躬尽瘁,去世前又不让家人来关中祭祀。”
“眼下关中已经安定下来了,伯松兄长过来,正好让夫人也带着孩子过来看一看。”
“我这算是公私兼顾,别人真要说我是以权谋私,那我也认了。”
张星忆“嘁”了一声:“就你有人情味,都当别人是无情无义?”
她学着冯君侯躺进椅子里,“陛下为了丞相,可是杀了人的,现在谁会为这个事情再得罪你?”
“哦,那就好,你帮我写个奏疏。”
冯君侯不说这个事还好,一说这个事,本来已经躺进椅子里的张大秘书,登时就是翻身而起。
然后开始没头没脑地打冯君侯。
“你干嘛?疯了?”
冯君侯被打懵了。
“我不写!”
“不写就不写,不写我让三娘写去。”
张大秘书手上不停,同时没好气地骂道:
“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就是字写得跟狗爬似的,就不能好好练练?你看双双,就是随了你!”
“要是我的孩子,将来写的字也那样,看我不打死你!”
“那和我有关系吗?明明是双双天分不行,又不好好学,你看阿虫不就写得挺好?”
“你也知道天分!要是阿漠真随了你这个天分,看妾不掐死你!”
张大秘书的孩子,小名叫阿漠。
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正值他的大人领军大军越过大漠,转战万里,征伐贼人。
“放心好啦!”冯君侯瞅准了机会,抓住张小四的手,安慰道,“女儿才随大人,儿子多是随阿母。”
“阿漠肯定是要随你,像你小时那样聪慧可爱。”
这番话,既是安慰,又是哄骗。
饶是夫妻多年,张大秘书听到这个话,心里亦是轻颤了一下。
但见她眼波流转:“真的?”
冯君侯伸出手指:“我发誓……”
话音未落,只听得外头突然“轰隆”一声。
惊得张小四差点滚进冯君侯的怀里。
雷声渐渐远去,屋里的两人四目相对。
“天杀的!”
张小四突然咬牙切齿,又开始打人。
冯君侯狼狈而逃,逃到屋外时,看着不知什么时候变得阴沉沉的天空,他忍不住地伸出中指。
“轰隆!”
雷声过后,冰冷的秋雨开始绵绵而下。
秋雨过后,天气就越发地凉了起来。
在关中的第一场雪下来前,长安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你来这里做什么?”
冯君侯看到花鬘,不禁大感意外:
“要来不早点来,眼看着就要入冬了,这雪一下下来,你连汉中都回不去,不好好呆在锦城,非跑来长安受冻?”
站在人高马大的冯君侯面前,身材小巧的花鬘就更显得矮小。
她满面欢喜地刚一登门,就听到冯君侯这般言语,气得直翻白眼:
“你管我!我又不是来找你!”
只是论起口舌之争,花娘子如何是巧言令色的冯郎君对手?
但见冯君侯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哦,晓得晓得!你是关夫人嘛!是过来找你家阿郎的吧?”
蜀地人人皆知孟获之女花鬘,在丞相南征的时候,被关家四郎俘获芳心,两人私定终身。
后来关四郎跟随冯君侯,闯出好大的名头,这花娘子一个慧眼识人肯定是跑不了的。
就连一直呆在锦城的孟获,门口居然也有些热闹起来,有不少南中老乡找上门来攀关系。
此时花鬘听冯君侯拿这个事来调侃,登时就是就恨不得拿飞刀在这个家伙身上透百八十个窟窿。
看到花鬘气得满脸通红,冯君侯身边的关小君侯看不过去了,轻踢了他一下,嗔道:
“干什么呢?花娘子好不容易才过来,看你说的什么胡话?”
冯君侯顿时就不说话了。
花鬘一看是一物降一物,立马又得意起来。
冯君侯微微一笑,转身招了招手:
“来,双双,阿虫,阿顺,一起过来,见过你们的花姨。”
三个孩子行完礼,冯君侯又很是热情地介绍:
“双双和阿虫你应该认识,阿顺是我们的第三个孩子呢,你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才刚出征不久。”
“现在你看看,他长得像不像关将军?”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三个孩子,再听到冯君侯的话,花鬘的脸都绿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