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38.自由的代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8.自由的代价

“自由”——当我坐在电脑前突然想到这个词!朋友你真的自由吗?
据我对史料的了解(也许是片面),“自由”二字似乎被历代圣贤深畏,正统儒家文献中几乎找不到“自由”二字!孔子有云:“从心不欲不逾矩”所谓的“矩”,也就是宗法**的政治伦理,因而无自由可言。历代官修史书的人物传记中,只能看到“不得自由”,“不敢自由”的字样。只是有些文人墨客偶有感叹:“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 (柳宗元笔下的萍花到底指的是什么,我们只能揣摩,事实如何大家无从得知!).还是白居易比较大胆、直白:“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如此想来白居易不畏权贵,虽然日子过的清贫但至少自由,因为自由他过得一定很快乐!)正如革命先烈秋谨感叹:“爱情诚可贵,友谊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看来自由真的很重要!)
人的天性是向往自由、洒脱的,可是现实的境遇却未被如人所愿!于是,很多人不甘愿人身受束缚、心灵受扭曲,大家选择逃离!比如婚姻,不知道哪位学者把它比作围城!开始想到这个词眼的人想来婚姻一定不幸福!如果他幸福的话他就不会说自己的婚姻是围城了!既然说它是围城那就暗示他非常向往自由,时刻想走出去....(个人笑谈)
在佛教的禅语中,自由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按照佛教教义,自由就是解脱。禅语有云:菩提本无树,宁静亦非苔,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禅语又云:“欲知吾道廊,不与物情违;大海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如果她是自由的该有多好!但自己呢?真的自由吗?(摇头苦笑)

最近时期被新加坡的一位挚友鼎立劝说之下,我在无聊、恐惧未来的时候开始读些佛教书籍。读这些百思不得其解的禅语,我并未从中获得任何解脱!我新加坡的朋友前天给我发了个电子邮电:“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也无论你处在如何复杂的艰险环境,当你面对人生种种烦恼的时候,和我一样读一点禅语,会帮助你进入一个快乐无忧的境界;禅语确实不错!你看我以前不也是和你一样面对现实的残酷而惶恐不安,但当我读了一些禅语后,我现在心情开朗、豁达了好多!真的!这是我亲身体会!希望你看看我给你寄过的禅语,会对你有帮助的!”(哈罗)
可惜我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看佛教的时候我脑子里却闪现郭沫若的诗:
 神佛都有假,谁能相信它,打破山门后,提杖走天涯。
 见佛我就打,见神我就骂,骂倒十万八千佛,打成一片稀泥巴。
 看来禅杖作用大,可以促进现代化。
我不是虔诚的佛教徒,看佛教书籍的时候我不但无法做到身空,也无我作到无我,不但做不到,相反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业已消逝的生活,既然已经没有了踪迹,便如同影子般不具分量。恐怖也罢,美丽也罢,幸福也罢,痛苦也罢,一切物质都随本体的消逝而失去了意义。回味曾经走进生活的往事,猛然惊醒,发现很多的事情在日复一日的重演,甚至永无休止地重复!
昔日的一切早已烟消云散,我只能在回忆的碎片之中拼凑出依稀的概念,借此来祭奠失去的岁月,不希望曾经走过的路不再重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