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千古绝唱陈子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一七。千古绝唱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唐朝诗人陈子昂的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短短二十二字,抵得上一首洋洋洒洒的长诗,抵得上柴可夫斯基气势宏大的《悲怆》交响乐;这是一个真正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人的悲痛的呼喊,这是那个时代发自良心的绝望的抗争。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四川射洪县人。24岁中进士,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当过官,因“言多切直”,得罪权贵,最终遭陷害而死,死时仅42岁。
幽州是北京的古称,相传战国时的燕昭王在此筑高台,置重金于台上,广纳天下贤才。这个“黄金台”可谓古时最高等级的招聘会。李白(陈子昂死时李白刚一岁)也有诗推崇燕昭王的纳贤政策: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后半段就是发牢骚了)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郭隗,剧辛,邹衍,都是当时的贤士)

可见,在陈子昂﹑李白的时代已是宵小横行,古风不再;陈子昂因直言谏阻,屡遭排挤,报国无门;失意的他登上幽州台,抚古追今,悲从中来——他焉能不唱!焉能不呼!焉能不哭!
陈子昂反对齐梁以来“逶迤颓靡”的文学风气,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郎练,有金石声”的文字风格,勇敢地表达了“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的民本思想,对后来的李杜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据专家考证,幽州台(即蓟北楼)在燕都蓟城北部,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内北三环的“蓟门桥”附近;离此往东不太远,还有“金台路”。如今想效仿陈子昂登“幽州台”发思古之幽情,只有到这些地方去了,一叹!
最后,以屈原《远游》中的一段诗句结束此文。可以看出,这两位正直的诗人在命运上何其相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竟然是屈原这一段悲歌的二重唱:
惟天地之无穷兮,
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
来者吾不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