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再说“体育无国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六十四。再说“体育无国界”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博文——“体育无国界”吗?引起朋友们的讨论,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所以再说两句,请朋友们指正。
众所周知,某些事物“无国界”的说法由来已久:譬如“艺术无国界”,“音乐无国界”,“科学无国界”,等等。我还可以说出更多:教育无国界,婚姻无国界,环保无国界,战争无国界;甚至,艾滋病也是无国界的。我这样讲,是要说明“无国界”是个中性词,本身并无褒贬之意;不是像某些人误导的,好像一说“无国界”就跟国际主义挂上了钩,很有面子似的。
在世界越来越小,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的今天,体育的国际交流也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我所批评的是中国“体育国家化”与其它国家“体育商业化”之间未能“接轨”,而且我们内部的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说白了,是中国老百姓花了巨资培养了他们,到了他们能够看着办的时候,就说“无国界”了,拍拍翅膀飞了;这于国于民,于情于理,总有点说不过去吧?
总之,别拿“体育无国界”说事。不少影星歌星也“无国界”,没人提出批评;因为那是彻底的商业化运作,所以人家也用不着念叨“电影无国界”或“音乐无国界”来为自己辩解。
当然,根本问题在于体制的改革,所以责任不在个人,我的文章也是对事不对人。具体到某个人,他(或她)是什么原因“无国界”的,只有问他(或她)自己的良心了。
其实依我看来,体育是最有国界的,这也正是我们体育国家化的原因。

音乐会可以有不同国籍的演员同台演出,科学研究可以有不同国籍的科学家一同攻关;那的确有点“无国界”的意思。体育就不行,有的人虽然跨越了国界,结果还是换了个国旗回来,怎能说是“无国界”?体育竞技的“国家”意味很浓,从来就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这是很清楚不过的事情。
那么,“体育无国界”就是无稽之谈了?那也不见得。如果有一天地球人与外星人进行体育比赛,或许会有“亚洲队”“欧洲队”或是“地球队”;就能“无国界”。我估计离这一天的到来也不会太远,不是说已经有不少人拍到外星人的照片了吗?
我个人以为,“体育无国界”还应当是个好事,只是现在无法实行而已。我梦想,哪一天真的“体育无国界”了,我们也就从“金牌体育”“精英体育”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了,也就真正回归了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而不在于取胜”(顾拜旦)。
在“金牌大国”的狂欢中陶醉是件很荒唐的事情。根据2005年教育部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逐年下降,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体育锻炼严重不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金牌大国”并不意味着“体育强国”。如果不能改革现有的举国体育的机制,把资金重点投入到改善全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体质上,那么我要不客气地说:“金牌体育”将是中国最大的“豆腐渣工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