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广电总局的“幽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七。广电总局的“幽默”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要求,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的黄金时段(17:00—20:00)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包括介绍、展示境外动画片的节目),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的栏目。
有媒体批评道:此举的出台,与其说是主管部门对国内动画制作业“无奈”的援手,莫如说它是经济行政化传统思维的再一次习惯性发作。
然而9月14日,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对限播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广大的中国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非常喜欢国产动画片,应青少年的呼声和家长的呼声,要在黄金时间保证他们的需求。
原来,对外国动画片的限播是“广大的中国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呼声!
这位副局长又幽了中国人民一默。
我不知道这位高高在上的副局长是如何听到这个“呼声”的,是做了民意调查?开了听证会?还是有人到广电总局上访?抑或是睡梦中的某种神秘提示?乃至于老百姓都没听到这个“呼声”,反倒让局长大人们听到了?
众所周知,“广大的中国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也十分喜爱“阿童木”、“蓝精灵”、 “猫和老鼠”、“鼹鼠的故事”、“海底总动员”等动画片。虽然这些动画片来自美国、日本、捷克或其它国家,须知制作这些动画片的,既不是美国总统,也不是日本的小泉之流,更不是国际恐怖主义分子;而是兢兢业业的艺术家。而艺术无国界,老百姓喜欢这些动画片不说,这些艺术家们的艺术造诣、敬业精神和技术水平也很值得他们的国内同行学习和借鉴。干嘛非要不分青红皂白,不辨精华垃圾,把它们一概排斥在黄金时段之外呢?

我们限制了黄金时段境外电影的播放,并没有促进国内电影事业的发展。恰恰相反,国内推出的一部部大片,从“英雄”到“无极”再到“夜宴”,它们在观众的心里屡屡失落,影片的艺术话语与民众的话语严重错位,有的甚至成了脍炙人口的笑谈。事实证明,从来“阿斗”扶不起,硬扶起来,也仍是没出息的“阿斗”。这还不够让人深思吗?
让我们不解的是:如果这是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的一句幽默也就罢了,但局长的话是很认真的,有那么点煞有介事,还有点虚张声势。所以应当说:“广大的中国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呼声”这一托词很不实在,很不诚实。更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官方的不诚实,有很严重的示范作用,对“广大的中国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有相当不好的负面影响。那位局长真不如什么都不解释——什么都不说,还能保持一种“严肃性”;这么一说,还真需要有个人喊:“严肃点,这里解释呢!”
再说了,“呼声”在我们这里是软得不能再软的东西。移动话费的居高不下,高速路的收费问题,某些垄断行业的霸王条款,等等,等等;民众呼,媒体呼,人大代表呼;呼来呼去,人家我行我素,置之不理;直到你呼得呼不动,呼都懒得呼为止。如果国家广电总局真想开“听民众呼声”的风气之先,不妨真正地、公开地、透明地听一次“广大的中国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呼声试试;我保证,绝对的有好处,绝对的刺激!
孔圣人说:政者,正也。为政者可以是幽默的,但为政者不要在民众的心目中也是幽默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