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中国的“老葛兰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十。 中国的“老葛兰台”
《欧也妮.葛兰台》是巴尔扎克的一部代表作,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老葛兰台这样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老葛兰台在临终时把“金路易”堆在面前,长时间满怀深情地盯住这些金币,他的名言是:“这东西看看都会使人感到温暖。”
无独有偶,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提到一个人,与老葛兰台极为相似:
“姚安公言,有孙天球者,以财为命,徒手积累至千金,虽妻子冻饿,视如陌路,亦自忍冻饿,不轻用一钱。病革时,陈所积于枕前,一一手自抚摩,曰:尔竟非我有乎?呜咽而殁。”
大意是:听姚安公讲,有个叫孙天球的人,视财如命,白手起家成为富人;然而此人吝啬无比,不但家人受冻挨饿他不管,自己也忍饥受冻,不肯稍有破费。病危之时,把积攒的钱财堆在枕前,用手一一抚摸,流泪说:“这些不再是我的了吗?”随后呜咽而死。

正如清代号称“莲宗第十一祖”的省庵大师所言:
徒有千箱遗子息,
难得一物见阎翁。
看来巴尔扎克笔下的文学典型形象——老葛兰台,有相当广泛的现实基础。原来说巴尔扎克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但纪晓岚所在的清朝显然还不是。所以说,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所揭示的是人性共同的弱点,它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展示它永恒的意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