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乘坐”高速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十三。“乘坐”高速路
据报道,十一前,京承高速二期道路竣工,“全长46.7公里、总投资39.19亿元。加上已经完工的一期工程,京承高速通车里程达到67.7公里。”
“京承高速二期道路宽度35米,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小时,沿线共设收费站15处。按照每公里0.5元收费,粗略计算,从城区到密云的通行费用大概在35元左右。”
北京电视台的某主持人说,这是给北京市民“黄金周”出行“下了一场及时雨。”
通车里程67.7公里,按照每公里0.5元收费,应当是33.85元。当然,为了“方便群众”,交35元,似乎也说得过去。
我心里质疑的是,这场“及时雨”到底是给谁下的。
在东直门汽车站乘坐长途汽车至密云县城,票价15-25元左右。坐火车,有旅游专列,从北京至密云县城,票价7元。(到古北口,票价才15元。)可是,开自己的汽车,用自己的汽油,“乘坐”一次高速公路,居然要花费35元!也就是说,一辆挤坐五个人的小车,把交高速费的成本分摊到每人头上(7元),也够让每个人买一张到密云县城的火车票!
就过那么一趟高速路,咋就收那么多钱,比坐车还贵?
当然,不只是京承高速路“高收费”了,条条高速路都在按此规则敛钱。比如:于2000年12月18日全线贯通的京沪高速公路,全长1262公里,小车的全程收费约535元。这花费也是比火车票贵,与飞机票相仿;而有时打折的北京-上海机票才260元左右!
怪不得北京机场高速收费收上了瘾,说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贷早还上了,还收不了手。媒体批评,专家评论,政协人大代表建议;谁说了也不行,按老百姓的话说,叫“瞎子吃蜜,尝着甜头”了。

据统计,全世界已建成约14万公里收费公路,其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目前我国已建成公路中,高速公路的90%、一级公路的80%、二级公路的40%以上,都是收费公路。
“要先富,先修路”。可是,富了的是谁?是惠及了多数人吗?应当说,这一条条高收费的公路,不但搜刮了乘车驾车之人,增加了出行成本,抑制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产品运输的成本,侵犯了农民利益。
怪不得《中国青年报》报道:“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招聘高速公路收费员,竞让众多大学生趋之若鹜,应聘比例高达5:1,且在报名中,40%以上都具有大专学历,其报名热度甚至超过公务员报考。”
因为“在行业垄断下,谁拥有垄断权,谁掌握了垄断资源,谁的工资福利就高、待遇就比其它行业好,这已成为是国内工资分配秩序的一大奇观。”
“该省一些公路收费部门普通收费员的月薪竟然达8000元,多的超过万元,更不用说平时的福利。近万元甚至超过万元的收入,比厅级干部都高出许多!”(《中国青年报》7月14日)
京承高速二期道路赶在“十一黄金周”前竣工,的的确确是下了一场及时的“黄金雨”,但肯定是,这雨落不到老百姓头上,而是老百姓造了这场雨。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中国的高速路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这种垄断行业才有的“山大王”式的霸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