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涠洲岛记行——北海印象之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十四。涠洲岛记行——北海印象之七
本月初,我们一行人,“八老过海”(四对离退休老人),登上了位于北部湾的涠洲岛,在岛上住了一个多星期。回北海后想写一篇游记之类的文字,竟然理不出头绪;不是没的写,而是感触太多,不知如何下笔。眼看到了年底,才觉得“今年事今年毕”,不能再拖了。
涠洲岛被称为“中国第二美丽大岛”,是因为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综合专家、媒体和民间三方意见,评选“中国最美的地方”;其中在“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中,涠洲岛排列在第二位,排列第一、第三位的是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特别要指出的是,这次评选不是按照知名度的大小和旅游开发的程度为标准,而是按景点的未被人为干预的自然风光为标准。所以虽然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目前不具备旅游条件,也评选在榜;而名列第二名的,能够亲往一睹胜景的涠洲岛,自然就更引人注目了。
从北海去涠洲岛很方便,她距北海市21海里(约40公里),每天有一班船往返,两个小时左右可抵达。这个岛在地图上的形状是不规则的马蹄形,岛上南北最长距离是6.5公里,东西最宽达6公里,总面积27平方公里。岛上有五十多个自然村,居民不到两万。
涠洲岛(包括其附属的斜阳岛)又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2004年被定为“国家地质公园”。她的奇特的火山景观,海蚀景观和生物景观美不胜收。我在博客中发了不少相关的风景照片,是我拍的五六百张照片中的一小部分。因为是用“傻瓜”数码相机拍的,许多片子不甚理想,我打算明年拿个好机子再去一趟。喜爱摄影的人都知道,拍摄这样的美景奇景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在岛上我们住的是当地居民办的“家庭旅馆”,很便宜。双人包间一天50元。吃的海鲜和蔬菜可以自己在集市上采购然后由店里加工,每个菜收加工费五元。老板一家人既是服务员又是厨师。老板娘和儿媳做饭烧菜,老板父子还要每天给停港的大船送淡水。小旅馆能住二十多人,我们住的那几天居然天天爆满,生意很红火。
北海人告诉我们,在涠洲岛吃罢海鲜就不想在北海吃海鲜了。涠洲岛的海鲜种类多,烹调的方法也新奇。你吃过带“鳞”(白)清蒸的带鱼吗?有人说那还不腥死了!不然,我们在岛上吃的清蒸带鱼端上桌还是“银光可鉴”,可是味道非常的鲜,当地人叫非常的“甜”;才知道我们过去熟知的带鱼的腥味完全是由“不新鲜”造成的。
在这儿还可以品尝到用传统方式酿造的米酒,我们住的旅馆附近就有酿酒的小作坊。用大米为原料,酿造出来的酒未经过滤是浑浊的,这就是“一壶浊酒喜相逢”的浊酒了。如果再用蒸锅蒸馏,就可得到烧酒。在这家的作坊里我看到的烧锅居然与在“中国化学发展史”的插图中看到的南宋时的烧锅一模一样。我们喝的是头锅酒,30度左右;如果是二锅酒,就能达到50度以上。说实在的,北京的酒厂现在都采用现代的工艺蒸馏,所谓的“二锅头”已名不符实,只有在这里才能喝上真正的“二锅”酒呢!

在岛上观光要是不怕累的话可以步行,我们有一天就是步行到“芝麻滩”的,往返用了三个多小时。再远一些就可以租带挎斗的三轮摩托,岛上汽车少,摩托车很多,因为一些小路也走不了汽车。你打“摩的”和车主谈好价钱就行了。车主女的多,不但能导游,还可以帮你拍合影,而且拍照的取景构图也相当的不错,看来技术是练出来了。
岛上绝对是民风淳朴。路边的香蕉林果实累累,无人看管;村子里的民居家家“对外开放”,没有院墙;房前屋后停放的摩托车都不上锁,而且带我们转的女摩托车主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秘密:岛上所有运营的三轮摩托的车钥匙都是一样的,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开,谁忘了带钥匙都不要紧。这里固然有小岛的环境特点,有人偷了也带不出去;但也反映了岛上人际关系的和谐,他们世代都在这个小岛上生存,就像是一个与人无争的世外桃源。
与我们去过的一些北方沿海的景点相比,涠洲岛的旅游开发远远不够。岛上的旅馆少,设施一般,而且接待能力也很有限。今年十一“黄金”周加开了上岛的船,就出现了岛上无法住宿,又加船往回接的现象。可平时岛上又相当冷清,别看我们住的这家生意不错,那是老板会做生意,揽了不少回头客,紧挨着的另一家旅馆就是空空荡荡,门可罗雀了。令人遗憾的是,岛上的旅游业发展才刚刚起步,有人就打起了搞“工业大发展”的主意。
在岛上游览,最让人震撼的“风景”,莫过于在登高时可以看到岛的北面有一片化工厂,反应塔、分馏塔和烟囱林立,高大的烟囱冒着白烟,长长的火炬在白天也清晰可见,那是“南油”建在这个岛屿上的炼油厂,真让人以为是把北京的“东炼”搬到这里来了。我几次举起相机,都没忍心把这个不和谐的画面拍摄下来。
据北海人讲,就是因为坚决反对在这里建炼油厂,一位贵州籍的市环保局副局长最终是“胳臂拧不过大腿”,被调回原籍;岛上的部分居民曾采用堵路毁路的方式抵制建厂,公安局抓了几个“闹事”的头头,事件才得以平息。于是,这座炼油厂就十分顺利而胜利地竣工了。
当地居民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们,这座炼油厂每天要消耗300吨淡水,已经造成岛上的地下水位下降,有些井已打不上水了。这个小岛的淡水资源全靠雨水在地下的积累,这几年岛上雨水减少,居民们就怀疑是炼油厂那24小时不停的燃烧的“大火炬”破坏了“云气”。虽然是四面环海,海风能净化岛内空气的污染,但海水受工厂排污的影响,厂附近沿海的活珊瑚少了,那儿的贝类已经不能吃了,吃了要拉肚子……
我们听了无言以对。
我们深深地叹息:这个被定为“国家地质公园”的岛屿,这个远在中国最南部的北部湾小岛,居然也逃脱不出被“长官意志”任意摆布的宿命!
离开小岛的那一天,海上风起,船在海面上颠簸不止;我们心里很难受,很不是滋味,不仅仅是因为晕船。
美丽的涠洲岛,你被玷污的美丽还能够保持多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