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8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5
殷铁珊刚到校,有几个班级的班主任就来找他,七嘴八舌的说:“最近班上的流生特别多,初三(二)原来有四十个学生,现在只剩下了二十八名,其余班级的情况也差不多,担心如这样发展下去该怎么办?”
殷铁珊说:“这个情况我是清楚的,但不知道这些学生为什么流出去了?去干什么了?能不能做个调查,好对症下药!”
有的说:“据我所知初中的流生年龄小的大多是家里贫困;大龄的一般去报考了军管会举办的各种招收革命青年的学校,如苏南公学、农村服务团等。”
殷铁珊说:“我们做事不能从想象出发啊,总得有个具体数据么!”
有的说:“这就不能为难我们教师了,你真一个个去调查,军管会是不是需要你调查?就是调查清楚了又能怎么样?人家要参加革命,你能拦?人家没饭吃,你能给?显然都不能做。”
殷铁珊说:“青年人向往革命参加革命当然应该支持鼓励;穷困的人家也要分析原因,晓以利弊,要尽量动员他们重新入学为好。”
大家说:“我们也正是这样想的,所以将情况告诉你。现在时局还不稳,人心还动荡,怎么做工作,我们拿不准,请校长多费神了。”
殷铁珊感到流生如此之多,将威胁学校的生存,应该赶快做工作;又顾虑到张梅林不知有什么想法,所以就约了顾飞一起去找他。到他办公室时,他人不在,公勤员告诉他们昨天回来又出门去了。他们只得等待了,第二天才找到他。
张梅林听了殷铁珊的叙述后就说:“怎么情况到了这么严重时你们才知道?”
殷铁珊说:“前一时期的流生主要是报军政大学、苏南公学的大龄生,不是向你汇报过的吗?你说要鼓励,而且学校还出了学历证明。年龄小的流生是最近才出现的,我们也才知道。”
“那应该赶快查清原因,采取措施!”张梅林严肃地说。
殷铁珊说:“据说是因为家境贫寒,供不起他们上学,有的去做小工,有的做家务,使父母可以出去做工。”
张梅林说:“解放了,**是为穷人的。怎么**来了他们反而辍学了,不是受阶级敌人挑拨了吧?”
“是不是对这些流生分派老师进行一次深入的家访,做了家访以后把原因分析清楚,再采取相应的办法?”
“那当然可以。对老师下去家访之前要开个会。现在斗争很复杂,敌人在各条战线上向我们反扑,教育战线也不能例外,忘记了这个根本,家访会走偏方向。这点要切记!”
顾飞听了张梅林的意见有点茫然,有点疑惑地问:“流生辍学的原因和敌人的反扑怎样才能扯上关系。现在的老师恐怕都很难以承担如此复杂的任务!”
“所以我到学校后一再向老师们反复强调,时代变了,旧观念也必须改变,只有世界观改变,立场才会站在人民一边,调查分析才能有正确的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这次家访就让老师们在实践中迈出改变观念的第一步吧!”张梅林说。
殷铁珊有点迟疑地问:“张军代表,是不是我们把老师集中起来后,请你去讲讲要求,说实话,我们的观念还很陈腐,恐怕说不清楚,反而把事情耽误了。”
“不过你们作为校领导要赶快的改变观念,否则很难当好领导,甚至连讲课都很困难的。希望你们明白我的意思。”
课后的教师会时间不长,张梅林讲话后,殷铁珊把教师作了一番分工,原则上各班老师负责家访各班的流生。散会后有五个教师没有离开会场,待张梅林回宿舍后就到殷铁珊的办公室里来,请求不参加这次家访,而且理由很充分,使殷铁珊很难拒绝。他只好说:“家访也可以算老师份内的事,但毕竟这些学生已离开学校,不是本校的学生了。家访还要占用大家课余时间,你们看着办吧!”
这几个班的流生不算多,除参加革命的以外只有十九人。他和顾飞商量由他们两人分头去家访。就不勉强这些请假的老师了。他对顾飞说:“他们都是托辞,听了张梅林的布置心里摸不到底,不晓得怎么去家访好。我们只要把他们辍学的情况搞清楚就是了,原因么回来再分析,也可以找张梅林一起分析。现在确实已换了个朝代,信仰不同,我们确实要慢慢适应才是,否则,这个书是教不下去了!”
顾飞说:“是啊,是啊,看来这次和老蒋从重庆回南京的情况不同,那时并没有什么不习惯不适应的,现在和张梅林他们讲话好象用词都找不到了,连话都有点不会讲了。”
阿桂和阿秀的女儿云飞是最近才辍学的。他的家靠近殷铁珊的家。殷铁珊从学校回家时直接去了她家。云飞正在家里忙晚饭,看见殷校长来家赶快放下手中的活,战战兢兢的站着喊了声殷校长就不再讲话了。
阿桂和阿秀在解放以后双双就无业在家了。阿桂原来一年四季挑担卖小吃,春天卖酒酿、元宵,夏天卖糖粥,秋天卖糖芋艿,冬天卖馄饨;老婆阿秀做刺锈活;最近阿桂买不到做食品的原料,阿秀也接不到刺锈的活,他们过去虽然还有一点积蓄,也无非是一两个金戒子二三十元“袁大头”,现在一旦断了维持生计的来源,心里就很恐慌了,一天没有柴米油盐都不行。得想办法填饱肚子,但那时象他们一样的人家都差不多,生活得很艰难。太湖镇虽然有几万人口,可就是找不到自己可以干的活。在百般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在黄山的一个叔伯兄弟,是一个果农,现在正是枇杷上市的时候,能不能到那里去批发些枇杷运到城里去卖,是可以赚点钱的。阿桂先去找叔伯兄弟一商量,很快得到了他叔伯兄弟的支持。可这桩买卖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只能要阿秀做帮手,从黄山到天堂来回一趟生意顺利的话要四天,都要食宿在外面,家里只能让阿云辍学看家了。阿云是个很喜欢读书的女孩,学习很认真,人也聪明,成绩裴然,在班级上是出类拔萃的。听到父母要她辍学在家,心里很难受,可她很懂事知道天上不会掉下米来,只好答应了,只好一个人在家,吃得很简单,忙的时间少空的时间多,自学还很认真,所以学习的进度还比在学校的快,只有个把月的时间已经把所有课程学完了。

殷铁珊说:“云飞,你是个很聪明很懂事的孩子,我是看着你长大的,你在学校的成绩是出色的,你家里虽然贫苦一点,你的志气很高,我们很希望你回到学校去读书,你如果有困难的话,尽管对我说,我能帮的一定帮你,辍学在家,总不是办法啊!”
“殷校长,我父母都到天堂去卖枇杷了,现在卖馄饨买不到面粉,也拿不到刺绣的活,家里要吃饭,父亲母亲要黄山天堂两头跑,我只能在家里看门,没办法哎!”
“云飞,读书是在白天,只要把门关好了,不会有事的,至于午饭吗,你可以到我家来吃,肯定饿不了你的,我和你爹妈几十年邻居,甚至可以说我是看着你爹长大成家养你的,你爹妈不在时到我家吃顿中饭,我也是无妨的。”
“不,不,不。殷校长,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希望在家里看书,秋季考高中。”
“云飞,如果你在本校毕业了,可以直升高一,是不必考的。”
“殷校长,我下半年想插班高二。高一我想跳过去。”
“这恐怕不行吧,你高一的功课没有学,怎么能插高二呢?”
“殷校长,初三的功课我去年就自己学完了,现在高一的功课也快学完了,我是自己看的。我有个请求,看殷校长能同意吗?就是我做的高一的练习,能请老师批改批改,使我更加学得好一些。说实话,我想跳级,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能耐,批改了我的练习,也使我心里有数;少读了一年也可为家里省点钱。”
殷铁珊听了李云飞的一番话,很震撼,也真觉得自己这个校长当得不够格,这么熟悉的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和自觉性是如此之高,竟然还不知道,而且还从表面看这个孩子,以为是生活困难而辍学呢。他对李云飞说:“云飞,听了你说的,我很自愧,你做的练习现在我就可以带回去帮你批改,如果确实达到高一成绩,我们同意你下半年插班高二。”
回到家,他越想越觉得不安,晚饭也没有吃就去找顾飞。顾飞也刚家访回家还没有坐定。
殷铁珊说:“我刚到李云飞那里去,看来与我们原来的看法有一定的距离,穷人家辍学的孩子并不一定完全就是为了帮家做事,还有其它更直接的因素。这个李云飞就是想抓紧时间学习高一课程,下半年跳高二。虽说不宜鼓励,也值得欣慰。我已经把她的练习带回家,一则看看她到底学得怎么样,再则也帮助她批改后再指导她,让她下半年如愿上高二。你看怎么样?”
顾飞说:“我家访的三个学生,有二个确实外出打工了,他们的父母也不在,已无法和他们联系上;还有一个学生蒋超,他父亲解放前夕顶了黄家的壮丁,赚了十担米,跟**走了。解放后他母亲怕解放军找她算账,带了蒋超回老家去了。也不可能再回到学校。”
“原来我以为只要我们工作做到家,大部分流生会回来上学的,现在看来只能有个别的能回来,绝大多数是不可能回来上学了。我们尽力而为,尽力而为吧。只是这事怎么向张梅林谈呢?”
“等家访结果后,大家汇报时要张梅林一起来听就是了。如何分析提高,他应该是里手,我们可不贴切哎。”
殷铁珊沉思了片刻后说:“我想既然能回校的学生是个别的,本来我们的家访主要是动员学生回校,现在变成了单纯的原因分析,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家访的步伐放慢一点,不要这么急,家访结果也快放暑假,到时候再说吧!”
“这样好,这样好!”顾飞若有所悟地笑嘻嘻地说。(85)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