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12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1
蒋玉敏回太湖镇行使镇党委书记职权后,高俊杰的心灵上起了挥不去的烦恼。虽然党政一把手一担挑的时间只是五六个月,那种可以主宰一切和那种被众星捧月的感觉,好像抽上了鸦片烟似的有了瘾。
那天下午,高俊杰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就到东街居委会去走走。他要居委会主任把这条街上的居民情况逐户向他作详细的介绍。谈到蒋玉敏家时,居委会主任说,这兄弟俩都是苦出身,从小做牛做马,长大了走了不同的路,老大当了国民党的官,老二当了**的官,民国时期老大在街上很是威风凛凛。**来了,老二又是街上做龙头老大。
高俊杰对这个居委会主任的讲述很感兴趣,他像感悟到了什么,就迫切地问:“那他老大到哪里去了?”
“那还不是到台湾去了,不然怎么会几年都没有听到他的消息?”居委会主任不假思索地说。
“这事你不要乱猜,有关我们**的威望,懂吗?”
“那当然,因为是你高镇长,同别人怎么会乱说呢?”
“乱说当然是不行的,把情况向领导汇报是完全应该的。这样吧,你把刚才说的写一个信给市领导,让他们去查查,这事弄清楚对蒋书记工作有好处,否则,我相信这里知道的人很多,难免在背后指指戳戳,会影响镇里的工作。”
“这不要紧吧?”居委主任有点胆战心惊地说。
“不要紧,不要紧!这是对党负责,对同志负责,是党所提倡的么!你如果还有顾虑的话,写好了直接给我,我亲手交给市里领导,这万无一失了吧!”
居委会主任写的这封信本来一直压在高俊杰的抽屉里,直到蒋玉敏从土改队回来仍然当镇委书记后,他才下决心将信交到了市委副书记的手上。
蒋玉敏回到太湖工作不久,又急急匆匆的要他立即到市委组织部去,有重要事要当面去谈。
组织部长开门见山问蒋玉敏,你的哥哥是不是到台湾去了?这么重大的社会关系你怎么没有向党讲清楚?
蒋玉敏神色有点凝重了。他迸住了呼吸定了定神说,我好像没有啊!我哥哥在我入党以前就当了伪军,抗战胜利后,整个伪军被整编成蒋军,他也跟过去了,开始是低级军官,后来听说当到了营长,解放前夕随部队撤走就不知去向了。过去填各种于部登汇表的时候,我都写得清清楚楚的,前年清理“内层”我也是如实写的啊,这可以把表格拿出来查看么!
组织部长还是直钉钉的看着他说,你填的所有表格都查看了,就是没有把你哥到台湾去写上去。
蒋玉敏感到委曲,也无可奈何地说,我不知道他已经到台湾去了,从没有人告诉我,组织上已经有可靠的材料?如果是,我写上去。
组织部长说,组织上有没有掌握材料是一回事,你如实交待清楚又是一回事。这个事就这样吧。我还想谈谈你的工作。最近粮食等有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物资十分紧张。一方面是短缺,更重要的是操纵在资本家和私人手里,他们兴风作浪,搞乱市场,混水摸鱼。中央决定从上到下成立四大国有公司,粮油公司,花纱布公司,土产公司,百货公司,批发由国家垄断,大的零售公司也由国家经营,以控制市场保障民生。组织上考虑到你长期从事经商,因此决定调你到粮油公司当副经理,经理是刚从部队转业的师后勤部长来担任,他地方工作不太熟悉,你一定要做好助手,搞好关系;你的家暂时仍安在太湖,庄兔现在的工作暂时不动,市粮食公司的筹建由经理负责,你负责筹建太湖粮食分公司,那里的粮食是本市的集散地,搞好了那里的粮食工作就稳定了半壁江山,责任相当重,不要辜负了领导的期望!
蒋玉敏听着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一刻儿谈社会关系一刻儿又谈调动工作,他睁大了两只眼睛看住了组织部长的嘴,似乎想从他的口型的变化上领悟出其中深奥的道理,但是直到组织部长的嘴闭上了也还没有悟得透。他思索了一刻就问:”部长,我想问,这次你找我谈话的两件事有必然的联系吗?”
蒋玉敏说过后仍注视着组织部长的脸和嘴,他发现组织部长的脸上有点严肃转向严肃加上有点愠怒,说话的口型也由平稳转向了有点微微的抖动,部长说,你怎么能这样想呢?有人反映你社会关系上的一点问题,组织上找你询问一下,是对你的关心对你的信任,怎么你会产生别的想法?要不得要不得;至于调动工作么,这更是对你的信任,你是知道的,解放以后粮食的供应一直都很紧张,有时甚至到了无粮可供的地步,根本的原因是粮食没有控制在我们手里,你想现在党把全市人民的肚子交给你来管,这个责任还不算重还不算大?况且这个粮食公司是团级单位,你从职务上讲还提升了么。
蒋玉敏没想到他只问了一句话,竟引来了组织部长的冗长教育。他当然心里明白,当党委书记是属于要害部门的要害岗位,在政治上要绝对可靠,绝对纯洁。既然领导上已怀疑哥哥随军去了台湾,自然是属于社会关系的严重问题这一类,在要害部门的要害岗位上就很不适合了,调出来是很自然的。自己想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问的必要呢?就起身告别了。
组织部长用手制止了他说,你不忙走呀。你现在要到干部科去办一下调动手续,然后到张副市长那儿去报到,他分管财贸这一口,粮食公司是他在组建,具体怎么干由他向你交待。
干部科就在部长办公室的旁边。干部科的彭科长早已把调令写好,笑眯眯的在等待蒋玉敏的到来。蒋玉敏刚拿到调令一刹那突然想到要问清楚谁来当太湖镇的书记。他问彭科长,太湖的工作向谁移交?
彭科长告诉他,任命通知今天已经派专人送去了,就是高俊杰接替你的职务,暂时还一肩双挑吧,这样你办移交就简便多了。

他拿了介绍信没有急着回去,他想反正新工作还没接手,太湖镇的工作高俊杰自然不会放任的,他想在街上走走。
他一面在街上东看西望一面脑孑在思索。从组织部长谈他的社会关系开始,蒋玉敏预感到高俊杰正在挤他走,以便空出位子来由他去坐上。你何必要用这种手段呢,你明说不是光明磊落吗?蒋玉敏嘴巴喃喃地说。他顺着这个思路想,我蒋阿二夫妻可以说都是要饭出身,参加革命那档子就是想有碗饭吃吃。只要填饱肚子随便做什么都无所谓。我还不象阿大,还想要建什么祠堂,荣什么宗耀什么祖,就是连爹娘的脸长得什么样也已经模糊了,还去往祖宗脸上贴金呢,说不定祖上哪一位是个大坏蛋,帮他贴金算不算包庇呢!想到这里蒋玉敏自己也暗笑了起来。他抬头一看已经到了庙前街。他漫步走到原来开的香烟店门前,店门仍然关着。他来到隔壁宝大祥绸布庄。店堂里冷冷清清看不到一个顾客,店员也少了,过去有十余人,现在只有三人,因为都是熟人,看见蒋玉敏来了,都凑上来说话。
蒋玉敏说,你们大家都好吧!
伙计们说,好,好,好。
蒋玉敏问,好什么呀?
伙计们七嘴八舌的说,现在老板对我们可客气啦,街上那些地痞流氓被捉的捉抓的抓,就是没捉没抓的也不敢来欺负人啦,还有过去那些警察收捐的动不动就来‘打秋风’,现在绝迹了,大家过得太平安稳!
蒋玉敏问,看起来店里的货好象很少,生意很清淡吧。
伙计们说,是呀,是呀!现在高档的呢绒绸缎进不到货,就是进到了也没人买,富人不敢买,穷人买不起,一般的棉布呢厂里进不到棉花织不出布,所以也没有货。幸亏苏联老大哥,现在我们卖的布,都是苏联大花布,听说这种布在苏联还做衬衫外套呢,我们这里小姑娘还嫌太花花绿绿,所以买的人就少,听说政府正动员干部买了做衣服。
蒋玉敏说,这是暂时的,政府正在采取措施解决棉花,把厂子开工生产。
伙计们说,这我们知道,工会里的干部找我们去开会也这么说的。
蒋玉敏问,你们现在生活怎么样?能吃饱,能拿到工资吗?伙计们说,店里生意不好,老板也挺难的,把进货的本钱拿回再去进货以外,赚的钱分文不取全给我们开伙食发工资,马马虎虎还过得去,就是经常粮食断档,只能吃着算者,一不当心就只能到街上下碗阳春面吃。这是暂时的,听说今年收成好,乡下又土改了,政府又要成立粮食公司,肯定会好,肯定会好。
蒋玉敏从谈话中感到普通老百姓对粮食公司的期盼,心里有点暖洋洋了,更加对高俊杰的排挤满不在乎了。我们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老百姓期望做的事一定要做好,个人的得失不算什么。他觉得肚子有点饿了,看见老正兴面馆就在视野里,他打了招呼就快步走过去。那里的伙计都认识,看见他走过来,都提高了嗓门喊:“蒋书记!”
蒋玉敏立即用手势制止他,“黄师傅,还是喊蒋同志,今天我肚子饿了,下碗大肉面,要加成的。”
黄师傅说:“好来,还是老规矩?”
黄师傅一听蒋玉敏说“是”,就敞开了喉咙喊:“蒋同志要一碗大肉面,加成,宽白汤,要蒜花,外加一盘姜丝。”
蒋玉敏很喜欢听老正兴面馆跑堂的这种叫声,高昂、熟练,使人听了以后肚子就会咕咕叫,口水往外滴。更使蒋玉敏钦佩的是厨房里的师傅会一点不错的按照外面的喊声制作这碗条。过去老正兴的生意十分兴旺,两层楼二十多张桌子几乎从早到晚坐满了吃客,而跑堂的楼上楼下只有两人,他们不但要喊出客人所点的面条的分量(是否加成)、红汤、白汤还是要宽汤,是大肉的大排的大鱼的鳝丝的还是肉丝的?要蒜末还是不要?要不要外加姜丝?不仅要提高嗓门喊,还要按照吃客的吩咐送上面条。在顾客即将离开时,还要及时前去报出应收的钱数,把款全部收回交账。有些顾客是赊欠的,他还要报出赊欠的数目,十分细致。据说学会这一套在堂口当学徒至少要三年,还要专心致志的学,否则还学不会。
蒋玉敏等跑堂喊过后看见吃客稀少,就问那个黄师傅:为什么客人这么少?老伙计的回答使蒋玉敏很失望。老伙计说,现在的生意很清淡,照这样下去不晓得能不能撑到年底。蒋玉敏知道他不愿意讲,也就不再东问西问了,等面送上来以后他肚子实在饿极了,三两口就把面条吃了一大半,剩下来的他慢慢的品尝,发觉面条不那么爽口了,就喊那个黄师傅来问,现在这面系为什么有点从骨子里软?老伙计说,过去一斤面粉三两水,现在加到了四两水,过去用的是精面,现在精面供应断档,只能用普通面粉了,口味自然要差了。老伙计说,我们这里还算好呢,老板还想保住牌子,其它店里更差了。接着他又说,那家“方方”糕团店也是有名的吧,过去从早到晚排队去买,现在糯米供应不上,做糕团该用七成糯米粉现在四五成,糖也经常缺货,该重糖就改用了轻糖,品质自然就马虎了,生意当然要淡下来。
蒋玉敏看了看手表,时钟已到一点半,他不想再闲谈下去,赶紧要到张副市长那里去报到,尽早到新的工作岗位去。现在看来市场对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的确很紧缺,已经到了考验新政权能否支撑下去的时候。他隐隐觉得我们**打仗应该说是高手,满足老百姓吃饭穿衣肯定还有一本经要好好的念念。忙争权夺利肯定是念不好这本经的。(121)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