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成长第十五节 赚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远山精心等了几天,这几日只是加工了些糖果分别灌装到大小不一的瓷瓶中去。但是这些瓷瓶造价昂贵不适合推广,目前只能作为高端的销售包装,当务之急还是需要选择一些廉价但又美观的包装办法。众人见过了几日也没有客户上门,觉得李远山的高端计划失败了,纷纷劝说其带着糖果去城里各大百货铺中推销。但是李远山不为所动,每日里依旧按照自己的计划做着自己的事情。
终于,一直到第七天结束,来了几个打扮的小厮一般的人物,果然是城中丽春楼的小姐们吃惯了李远山送的糖果觉得其他的零食没什么味道。开始派人前来采购。李远山做成第一笔生意,卖出一罐牛奶糖、一罐花生糖、一罐薄荷糖,得银十五两。众人顿时晫舌不已,三两不到的本钱居然卖出如此高的价钱真是暴利。纷纷前来祝贺,李远山倒也爽气,拿出五两大家好好吃了一顿。赵掌柜眼见如此挣钱,这才正式和李远山开始了合作。
李远山跑遍了城中大小的糖果铺,研究了当地人的口味和市场上卖的的最好的一些糖果。决定将自己的糖果分成三种:一是自己独门秘方的水果糖、牛奶糖、花生糖。定位为高级糖果,价格较贵。二是薄荷糖、杏仁糖、实心糖等等定位就是普通糖果,价格便宜。三是将来开发咖啡糖、巧克力等等都是用来出口的。想好这三步,就开始要扩大生产选择包装了。
李远山用北方手艺人的办法,利用面胶和米浆做原料制造出能吃的薄衣纸包,来包裹糖果。再定制了一些厚纸盒,上面贴上印制好的图案、标签等等,很是新颖独特。这样的包装价钱合适,且独特新颖一上市就获得很大的欢迎。而且李远山将自己糖果定位合适,价钱也合理很快就风靡了广州城。
李远山通过股份制的办法和赵掌柜商议好日后分成的问题,两人就热火朝天的开始大力发展他们的糖果经营事业。随着一天天生意兴隆,赵掌柜全身心的投入到糖果的生产和销售中来,回去修养的陈其和庄东仔两人见风声平息了也回到店里帮忙。李远山眼见每天的产量逐渐赶不上销售决定适时的要开始使用一些新式的工艺和生产线。但是赵掌柜一开始还不乐意,觉得扩大作坊,增加人手就能解决生产问题何必要搞什么新工艺和生产线!李远山不能和他讲什么为了培养熟悉现代化操作的人手和懂现代化生产的管理人员,只能告诉他一旦用了新工艺和生产线,将来产量将上升多少,但是人手和本钱将下降多大!经过一番算来算去赵掌柜知道能多赚很多钱才勉强同意,但是要求逐步展开,先保留目前的作坊规模不变!李远山只能答应。
李远山在城外选了一处有河的地方,结果发现距离当初被抓的庄子十分接近,此处庄子作为贼产已经由官府接收,目前正在拍卖!但是因为惧怕贼人回来都无人问津,于是一直还是荒废。结果李远山用不到一千两的价格买下了这个价值万两的前后三进的大庄子。就在旁边圈地造了一处糖果加工厂。利用水车传动代替了人力,从洋人那订购了一些机器设备,自己也研发了一些,组建了一个颇具现代规模的糖果生产厂。每日里能加工蔗糖一千斤!自从工厂建设成功,就将糖果作坊逐渐停掉了。城内主要是销售,城外做加工,甜滋滋的糖果开始行销全国,通过洋商出口到欧洲和美洲。赵掌柜每日里被哗哗流进的银子喜的手舞足蹈的。

此时已是道光二十七年年末了,李远山早就将胡妈妈和两个弟妹接过来住。为了庄子的安全李远山招募了一些护院武师,没想到遇到当初那个准备去南洋做工却被当猪仔卖的那个学武之人。此时事件已经渐渐平息了,两人相见也是十分惊喜。这是李远山才知道了此人叫吉添顺,广西桂平县人。自幼跟随一云游僧人学过几年武艺,日后自己勤练不辍倒也武艺不凡。李远山当即留下他担任护院武师的头领,另外挑选了二十个粗通拳脚的作为院丁。又买了几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回来给胡妈妈当丫鬟,回到清朝的时日越久,李远山发现自己逐渐越来越接近清朝人了。无论是想法和习惯,还是平时的衣食住行,他没料到的是因为自己一开始就不排斥融入这个时代,又认了胡母当母亲,认了两个弟弟妹妹。加上李远山来时年纪也不大,故而他已经逐渐融入这个清朝。此时的他和清朝人想比所不同就是他来自另一个时代。
作为广州城内有名的大贾,赵掌柜已经加入了商社。本来想李远山也去,但是李远山觉得商社的那些人都是些老头子,还是让赵掌柜出面对付比较好。如今的李远山已经不是当初刚来的时候那样迷茫了,如今他又开始筹备香烟和火柴的生意,如果这两桩买卖也办起来的话,李远山就能称为广州第一的商人了。但是目前依然让其为难的是即使做些买卖糖果的小买卖,已经是惹得官府非议了,短短三个月已经被募捐走了五千两银子!不是修缮城墙就是募捐军饷,要不就是修缮府衙,总之是五花八门都有名目。幸亏是赵掌柜一直处理这些事情,如果交给李远山还不得闹出什么事情来。李远山觉得继续留在广州建厂很可能生意越大越惹人眼红,但是如果搬迁到香港去的话,又害怕英人捣乱。仔细想想觉得还是去试探一番比较好,如果英国人同意的话就搬到香港去,毕竟英国人还算是有法律的,同意的东西不会反悔。
于是李远山安排陈其通过接触和他们有糖果生意往来的一些英商,跟香港的总督驻华公使德庇时取得联系,看看能不能接受他们去香港办厂。当初英国人在打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为了在上海筹集物资,专门发行过一种签证,类似于接受大英帝国保护的意思。就是不知道如今还承不承认这些。李远山一方面做好去香港开厂的准备一方面参加广州府的院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