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黄裳的两个版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在刚构思这本书时我就想到了黄裳,但并否认那创意来自红颜大大的《天龙八部之转折》。但印象中《转折》中黄的出现年代和金大师书中描写的年代好象不符,便就上网去查。
谁知我一找,却发现历史上的黄裳竟是这样的:据《宋史·天文志一》记载:南宋朝廷曾于绍兴十四年(1144年)“命宰臣秦桧提举铸浑仪,而以内侍邵谔专领其事”,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交给太史局。在此之后,朝廷中有一位与朱熹交往甚密的天文学家黄裳。黄裳(公元1147—1195年),字文叔,四川隆庆府普城(今四川梓潼)人,宋朝时期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据《宋史·黄裳传》记载,黄裳长期在王府讲授《春秋》,并曾经“作八图以献:曰太极,曰三才本性,曰皇帝王伯学术,曰九流学术,曰天文,曰地理,曰帝王绍运,以百官终焉,各述大旨陈之”,他还制作过浑天仪和地图。现存的苏州石刻天文图即是当时的王致远根据黄裳的天文图所刻。黄裳还非常赞赏朱熹的学问,并曾予以荐举。朱熹与黄裳有过密切的交往。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在《答李季章》中说:“闻黄文叔顷年尝作地理木图以献,其家必有元样,欲烦为寻访,刻得一枚见寄。”[10] 朱熹托人到黄裳家去仿制木刻地图,可见朱熹与黄裳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黄裳制作过浑天仪,朱熹家的浑仪是否与此有关?尚不得而知。

而金大师笔下的黄裳却是北宋末年徽宗的人,和上面所说的差了几十年。见射雕英雄传:周伯通道:“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皇帝委派刻书之人,叫做黄裳……”
当时我想金大师也错了一回了,我也不妨再错上一回,反正这不过是本虚构的小说。
但后来又查了次黄的资料,竟发现另一个版本。黄裳(1044-1130) 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代表作有《卖花声》、《永遇乐》([一]、[二])、《宴琼林》(一)、《喜迁莺》(二)、《减字木兰花》、《渔家傲》(三)、《蝶恋花》([五]、[十三])等,其中以《减字木兰花》为最著名,流传很广。
这个版本的黄就和金大师笔下的黄的年代很接近了。宋徽宗政和年间,是公元1111-1118年间,黄当时约60多岁。且不说他当时那么老了还能练出什么绝顶武功,只是历史上两个黄裳版本倒令我颇为头疼,这便是我当时做读者调查的最大原因。
写到这里,我书中黄裳以后肯定要出场了。只是年代并不是上面那两个其中之一,再虚构一把,至于那个《万寿道藏》也提早到宋仁宗年间。小说嘛,请各位读者朋友勿太认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