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海毛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脚下就是轰隆隆的瀑布,萧宇秋行走在廊桥上都可以感受到那种震颤。束经阁就是建在这么一个地方,这么一个险峻壮阔的地方。
束经阁的大门足有三丈高,此刻门口仅仅开了一条缝儿,刚才那少女就是从这里进去的。萧宇秋站在门口一会儿,门内的书卷气息充盈了他的鼻子,突然让他无比怀念以前在父亲书房时的感觉,那发黄的书卷总是能吸引他的目光。
抬头仰望,叹了口气,他慢慢的走了进去。
束经阁内的光线很充足,两边开着巨大的窗口,从窗口看出去正可以看到大海。白色的窗帘轻轻飘扬,下方瀑布的水雾一点都飘不进来。束经阁内的装饰就像是一间普通的书院,一进去就是十几张长桌,另一头是一排排的书架。门口的左侧有一道楼梯往上走,上面应该还有一个阁楼。偌大个束经阁内不见人影,方才那少女应该已经上楼去了。
萧宇秋走到面向大海的那处窗口,窗口的两侧写有:驭龙观海潮,景醉窗侧人。
他向外望去,那海阔天空的视野,那巨大水龙冲入海中的壮观景象从高处看真的比从下面看要迷人的多了。他又看了一会才想起现在已经是午后了,方才下来时他已经耽误了许多的时间,此刻应该加紧做正事才是。
书架上布满了灰尘,看起来似乎已经有许久没人动过这里的书了,也许别人的修炼不需要来这里的吧。萧宇秋一边走一边看着书架,书架比两个他叠加起来还要高,其间书业里常常会溢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气息令他精神亢奋。不过这里的书太多了,要从哪里读起,该读哪本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
道家名著有《道德经》、《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书。这些书是摆在哪里呢?亦或者先从有道家精义的古书《伊尹》、《易》读起?
萧宇秋光是找了以个书架的一半就花去他几刻钟的时间,况且书架的高处他实在看不到,倘若那些书都摆在高处,自己所有的努力岂不是白搭?
幸而萧宇秋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他坚持着瞪大了眼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搜寻着。终于在左边最靠近角落的那个书架的最下角才找到了《道德经》等道家经典。其他的书多是岐黄之术,修道的一些比较深奥的书。
萧宇秋心里抱怨道,怎么把这些书放到个这么偏僻的地方,也许是刚入门的弟子便常常会遇到这般待遇吧。他拿起《道德经》到长桌上看了起来。
《道德经》被奉为道家的至高经典之一自然是有特殊之处,千百年来一直是道门的必读之书。可是进几百年来,各门各派为了让弟子修道更为迅速,多是有师长亲身指点法门,不再倡导天地间的悟性原理。将《道德经》摘出最要紧的部分以行精简,年轻一辈便少有再对道德经加以细细研读了。
萧宇秋初看下去,光是第一章便有许多字句不得要义,他思索再三,奈何自己近两年来没有多少时间好好的读书,所以有些地方他真是想不出来。幸好,他的身子稍稍以侧,身后的阳光便照射进来,发黄的书页背面还有些似乎比较新的墨迹。
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每页只印一面,萧宇秋翻到另一面之后上面有细狼毫所书的注解。似乎是某位前辈所批注,上面对《道德经》的第一章进行了注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照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可以说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恒常的,可以用名去称谓,就不是恒常的名称。照这样解释,道和名都是指称谓、言说或指称。这是道、名的第一层意思。但是注解上又补充道:道之本意乃路也,亦可是人生之途。纵观人之一生,即如走之于路。其人自有其道。或有二路相触者,或有处之即散,入歧路,便从此不复相见。

而道之所存无非由人所走。
人行之道,是呼常道,亦是非常之道。是以,有半途而废者,入歧路者,辛苦非常者。路之上,人皆有所为,有所成。
亦或大成,亦或小成,成即有名,名不可长久。汝虽得名,或非汝之所求。修道一途亦是如此,不明所求,修道终不能得天道。
明所求,则先静心静坐。思量所求之物是否有违天道。
待之心境渐入清明,灌注精力于宫池两**。
有轮回精气循环之后,深吸吐纳。自觉与天地一体,清明于内在所求。
这段注解写的比老子的《道德经》通俗易懂的多了,许多道理也阐述的相当直白。这位写注解的前辈定是一个高人,萧宇秋随即回忆起师兄告知的心法:道之所求,在心。
世间功名,蒙蔽双眼。清心寡欲,屏气凝神。
宫池腾挪,静坐吐纳。浑然于外,腾挪于内。
原先不懂的口诀现在再看已经觉得不甚难解了。“道之所求,在心。”与“注解中的汝虽得名,或非为汝之所求。”的意思是一样的。这已经比《道德经》的原著简略了许多了。关于道德经的要义也仅此一句而已,后面的便是修炼开始的法门和步骤。
原本萧宇秋理解了口诀之后便迫不及待的要开始练练。只是他自身性格使然,他是个比较沉得住气的人。方才看了这一章之后,他就觉得《道德经》真的是博大精深,以前小的时候看了不理解,又没有这么好的注释。现在,他倒觉得先多看看再练也不迟。
其实方寸山历来是很讲究让弟子去研习《道德经》等道家经典的,因为方寸山的修道讲究悟道,思考。对优秀弟子的选拔标准也是以辩论为主,不过后来其他门派皆是以修习实用道法为主,他们的实力迅速增长,道法出众的弟子汝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方寸山自然也是颇受影响,渐渐的,方寸山也不再以参悟为主了。只是,论道这祖师留下的传统掌门还不敢废除,不过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萧宇秋如饥似渴的看完了道德经,此时已经是傍晚了。尽管道德经他尚未完全理解,但是他决定先看看其他的书。反正回到那间自己以个人住的馆舍跟在这里也没什么区别,自己流浪时也是饿肚子饿惯了的。这里那么多盏灯,也许夜晚便会亮起来,他心里打定主意,到时除非是这里的哪位师叔要将他赶了出去或是灯光不亮他再走不迟。
于是萧宇秋起身将道德经放到了以个较为显眼的地方,接着一本红色封皮的大书吸引了他的眼球。书名是《神州异兽图志》,毕竟是少年心性,看到这样的书名自然也会好奇三分。萧宇秋以前小的时候也喜欢看山海经,直到被教书先生没收之后还是念念不忘的。
他如获至宝的捧着这本书回到长桌上,丝毫未察觉先于他进入束经阁的少女已经从阁楼上下来了。他翻开图志,最先介绍的四种异兽便是享誉中华麟凤龟龙,这四类神兽萧宇秋素日里在其他的书上也看的多了,对它们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于是他翻到书目查看东海有什么异兽,毕竟现在他是身处东海中。
图志中有海志篇,东海。而东海的第一页上画着的活灵活现的异兽正是近日早晨他看到的那个怪模怪样的异物。长长的一簇一簇的毛,节状的身体,像条巨大的虫子。
而书上的注解正是称之为而海毛虫。萧宇秋禁不住失声道:“原来那鬼东西叫做海毛虫。”尽管他的声音不大,但是在不远处的少女还是听到了。而她正对这海毛虫极感兴趣,她赶紧问道:“你见过海毛虫?是在这里么?在我们方寸山上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