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上电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一上午,路迪带着陈小山来到巴国驻华使馆,主要是让他熟悉采访的程序和见识见识什么叫大使。
接待他们的新闻官叫贾卖德,他用很老外的中文说,我的名字是不是很有意思,假东西还可以卖。不知是谁这样诓过他,他却用这句玩笑话把自己的名字幽默了。贾卖德把他们带到大使穆罕默德先生的办公室。路迪在路上时就对陈小山说,一个大使的身后是一个国家,哪怕国家再小,也是一个有人民、主权和军队的国家。
穆罕默德是个有些秃顶的小老头,金边眼镜下黝黑的脸,大胡子刮得很干净。他狠狠地对《华夏新闻周刊》夸了一番,他希望多报道巴国,关注巴国,更希望和他们交朋友,多支持他的工作。他的英语让人不舒服,像闽南人说普通话,口音很重。
英语是陈小山没学过的语言,路迪准备教他,能懂其他印欧语系的语言,学英语并不难。在涂山书院的书籍中,竟然没有一本英语写成的书,这是件奇怪的事。
在大使办公室的沙发上坐下来,有个中国女孩给他们端来两杯咖啡。采访的主题主要是围绕恐怖组织近期的猖獗活动进行。巴国与阿富汗接壤,也是阿富汗境内恐怖残余力量的主要逃窜方向,同时也是这些人的重要渗透区域。阿富汗反恐战争结束以来,巴国政府逮捕了大量逃入本国境内的恐怖分子,并将许多恐怖嫌犯移交美国,这就引起了对手的极端仇恨,采取各种报复性手段,当然也还有其他原因。
“中国公司在贵国的工程项目,屡屡遭袭击,贵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以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商业利益?”
路迪的英语已经很不错了,但听大使英语仍然很吃力,有时一遍遍的重复还是听不懂。大使摆出一副无奈的动作,然后又不失风度地换一种方式表达。路迪一直认为巴国的官方用语并非阿拉伯语,不然陈小山可以帮着做翻译。
陈小山试着用阿拉伯语问:“您能说阿拉伯语或者其他什么语言吗?”
穆罕默德用阿拉伯语微笑地回答道:“当然,我们的国语是乌尔都语,‘乌尔都语’。”
后面那个“乌尔都语”的发音就是乌尔都语,乌尔都语也是涂山话的一种。
陈小山试着用乌尔都语说:“那我们可以用乌尔都语交流,如果有些词句我没法听懂,那么就用阿拉伯语做补充,你看好吗?”
穆罕默德高兴地说:“好,说得非常好,你是我来中国后碰到的第一个会说乌尔都语和阿拉伯语的人。”然后把手伸过来又和陈小山握了一下。虽然乌尔都语学得并不是最好的,但交流没问题。
路迪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仿佛自己是个置身事外的人,她看到刚才还很严肃的大使笑了。这是她又一次看到陈小山神奇的语言魅力。
陈小山开始充当翻译:“与中国政府合作在边界共同打击各种恐怖势力的工作目前有什么新的进展,下一步有哪些具体的合作安排?”
这种模式化的采访其实没有太多新闻,后来的采访更像是大使和陈小山聊天。穆罕默德大使夸奖陈小山的阿拉伯语比他们国家大多数人说得还好,并问是在哪个大的?陈小山说自己的祖先有可能来自南亚一带,乌尔都语和阿拉伯语是祖传的。
大使有点不可思议,千百年来,有不少南亚人通过海路或陆路来到中国,能够同时将两种语言流传至今的中国某个家族确实闻所未闻。而且陈小山居然不是穆斯林。
陈小山不想解释太多,就说:“只是有可能,也许是我的一个祖先学过这些语言,因为没有太多的记载,所以仅仅是猜测而已。”
路迪干坐着,看着两人你来我往,语言就像一根魔棒,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最好工具,直到听到“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没有的话我们就走吧”,才感觉陈小山从遥远的地方回到了她的身边。
大使很热情地把他们俩一直送到门口,看着他们上车,才转身回去。路迪采访过许多驻华大使,这种待遇还是第一次。
路迪好奇地问:“你们后来说了什么?”
“穆罕默德邀我去牛街吃饭,牛街在哪?”
路迪开着车,还没回答陈小山的问题,手机响了。一串英语,陈小山不熟的语言。
“一个很帅的老外请我吃饭。”路迪本不想解释,但她沉默了一会后,还是说了。
“那你去吗?”
“你说呢?”路迪试探了一下,看看陈小山有什么反应。
“有人请就去吧,带我吗?”
路迪彻底投降了,这小子有时真是笨得像头牛。
“那个老外想追我,能带你吗?”
“那就你自己去吧,不过要小心一点,老外都很坏。”他想起了在热岛酒吧的那两个法国人,简直就是两个流氓。
听了陈小山的话,路迪也想起了那两个法国人。这个叫比尔的美国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周六陈小山和路玫去了南塘关,路玫做完稿子一个人悠闲着,就去了食坊苑,那天晚上是一家美国公司包场。路迪刚走进酒楼的院子,就在水池边遇见了比尔,一个帅气的美国人。比尔以为路迪是酒楼的经理或者领班,于是很礼貌地向路迪询问边上“鸿福寺”的历史以及乔家菜的来历,他没想到路迪的英语说得那么好,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路迪纤尘不染的外貌,让他有些忘乎所以。比尔是美国著名的广告公司——格威广告公司的中国区总裁。路迪听说过这家公司,非常有名,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广告都由他们代理,包括今天包场的公司,她没想到这样一家跨国公司的总裁居然这么年轻。

格威广告公司是家族企业,比尔就读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先在美国总部工作三年,然后就到中国来了。他的介绍非常真诚,这种阳光男孩绝对是女人的梦想,年轻、富有、风趣,和他谈话一点不觉得别扭,哪怕你的英语只够基本的交流。
他们相互交换了名片,虽然路迪对比尔很有好感,但她还是拒绝了他提出晚宴后去酒吧的邀请。比尔用美国人的思维相信这是中国传统女孩的矜持,不可能第一次认识就开始约会,所以今天又给路迪打来电话。
那天晚上,路迪做了个香艳的梦,醒来后,她不明白为什么见到比尔后会做这种梦,但梦中的男人又不是比尔,而是陈小山。
她做这个梦的时候,陈小山正和路玫躺在一张床上,紧张地喘息,像心灵感应,从遥远的山上传递过来一阵热火,燃烧着她的身体。
刚才在电话中她以工作为由又拒绝了比尔的邀请。
中午刚吃完饭,杂志社就收到了外交部的临时通知,下午3点召开新闻发布会。昨晚一家驻阿富汗北部某城市的中国公司遭到袭击,已有10人惨遭不幸,一些网站已经陆续发布了简短的消息。陈小山顶替了摄影记者的名额和路迪一起参加。这是白总安排,他曾多次嘱咐路迪,尽快把陈小山**来,很快会用得着,所以多给他一些机会。
走进新闻发布厅的时候,陈小山看到许多摄影记者已架好了长枪短炮,蔚为壮光,前几排的位子也差不多坐满了人。路迪不停地和熟人打招呼,包括一些老外记者。他们坐下后,陈小山对路迪说:“上午见的那个贾卖德也来了,他不是记者啊?”路迪扫了一眼,说:“你的眼睛够尖的。”然后小声地告诉他,有些新闻发布会来的不一定都是记者,像这种突发事件,相关国家大使馆的新闻官也会来,如果更重要的事,连大使都会亲自参加。
终于有个人走到了讲台前面,大厅一下子安静下来。这个人就是新闻发言人,在电视上见过,陈小山有点印象。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发布一条消息:据我驻阿大使馆报告,当地时间X月X日凌晨3时(北京时间6时半),一伙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闯入……造成11人死亡,4人重伤……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大家纷纷举手的时候,陈小山“唰”地就站了起来,路迪没想到陈小山会来这么一着,想拉住他已经来不及了。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陈小山身上。
陈小山紧张地说:“我,我能不能问几个问题?”
新闻发言人:“你问吧,下次提问请先举手。”
陈小山下意识抬了一下右手,这时有人给他递过来一个麦克风,许多摄象机都对准了他,他握着麦克风,然后用左手轻轻敲了敲,试试有没有声音,确定有声音后,才对着嘴说:
“首先,我对遭到不幸的中国工人表示哀悼。我要问的是,这么乱的地方,当时怎么没人保护他们的安全?知道是谁干的吗,有没人出来承认?能不能把袭击的过程说得清楚一点,除了开枪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残暴的行为?死了的工人具体来自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在那的其他工人以后怎么办?就问这些,我叫陈小山,谢谢你。”
在座的记者看到陈小山前面的举动感到可笑,一看就知道是个新手,甚至为他捏了把汗,等他像倒豆子一样倒完所有问题的时候,似乎没什么可挑剔的,除了措辞不够专业外,其他还算有条不紊,而且自己想问的问题都被他提出来了,勇气可嘉。他们也都记住了这个陌生的名字:陈小山。
路迪在边上紧张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新闻发言人很职业地一一回答。
走出新闻发布大厅,路迪拍了拍胸口,舒了一口气,说:“刚才真是吓死我了,臭小子,你知道吗,世界上多少电视台都在现场直播?”
陈小山一乐:“那么说我上电视了?”
“是啊,你上电视了。很风光是吗?”路迪挖苦道。
车后,陈小山还在独自乐乐,居然上电视了,他回想起自己提问题的样子,感觉电视上的记者就是这样,他情不自禁地用手比画了一下拿话筒的姿势。路迪看了他一眼,恨不得一脚把他踹下车去。农民!本想联系一个研究印巴问题的专家,看到陈小山的样子,她的兴致一下子全没了。下午临出门,白总说,这期做个反恐专题,由她带着陈小山把这个专题做下来。
路迪把车拐进了一个商场停车场,陈小山问:“你要买东西?”
在商场里的女装楼层,路迪一套套地试衣服,就是不买,赚足了导购小姐的溢美之词。偶尔问一句陈小山:“这件好看吗?”
陈小山看了看标签上的价格,吓了一跳,一件小衣服就2000多。
离开商场的时候,路迪只给陈小山买了一件衬衫,林宝坚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