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真宗阅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间紧急集合也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那声音便是从李钰做的竹哨中发出来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哨声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伴随着这些学员们,也让他们习惯了在哨声的指挥下训练并形成了条件反射,听到这长短不一,数目有别的哨声,他们便知道是什么命令,或集合或解散或冲锋或撤退,渐渐地,一切都变成了本能也变得井然有序了。
跑步、队列训练,这些枯燥乏味而又极耗体力的训练项目因为学员们长年军旅生活养成的习惯性服从而没有引起任何抵触,又因为太子赵桢的加入而让他们变得对此有着异乎寻常的热衷。当得知眼前这个文质彬彬,英气勃勃的少年便是当今太子时,教员们都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教学、训练更积极更认真了。而闻松书院的那些人则是一个个张大嘴巴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和他们在一起学习、训练了几个月的丙班第二号才子,橄榄球队的二号人物,球队的队长曾益,那些球队队员们更是吓得双腿打颤,当时训练场上谁没撞过他摔过他的啊,刘星眼泪都要下来了,我TMD干吗那么狠命地撞他啊?我干吗那么狠命地摔他啊?还抱起来摔,摔过了还不忘来上一脚,我这不是有病吗?就是因为爱屋及乌平日里对曾益爱护有加的石原、赵豫等人也是一个个心惊胆战面色苍白,只有李钰还和以前一样泰然自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事,编写教材、给教员们授课、指挥训练,连太子赵桢也得听他的。
赵桢知道自己无论如何劝慰他们也不管用,索性就不再解释,用行动来表明自己还是他们的学友,还是那个丙班的学子,还是他们的队长。
看着太子和他们一样绑着沙袋扛着木桩子跑在队伍里,甚至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跑得更快更轻松,看着太子和他们一样绑着木架吊着砖块在队列里纹丝不动地一站就是半个时辰,动作姿势比他们更标准,这些学员们脸红了,训练中再不需要李钰做宣传鼓动,也再不需要刘星给他们加油打气了,一个个象发了疯似的,白天训练完了,晚上还接着练。渐渐地他们变得不再象以前那么吃力了,渐渐地他们超过了李钰,超过了太子,成了整个队伍里最整齐、最有力、士气最高昂的一支生力军。
看着轻松地跑在队伍里的太子,曹老将军和那些主事们一个个在震惊之余都欣慰地舒了口气,有这样一位太子,大宋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吗,他们再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还是回去喝茶聊天吧。
那些本就为了能成为正式学员,学习异常刻苦的学员们,因为有了太子这个新教员,学习的热情更是空前地高涨,连那些教员们都感叹,再这样下去,他们就再没什么可教的了。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三个月,在日复一日的军事训练和文化学习中转眼就过去了,再次的文化考核果如李钰和教员们所预料的那样,四百名学员全部高分通过,他们已经达到了天波分院的入学要求,正式成为了天波书院的第一期学员,开始了正规系统的军事理论技能学习,他们就是名将如云,后世里赫赫有名的号称的太子门生的‘天波一期’。
在正式开始军事教学的第一天,在新建成的训练场上,在李钰的精心组织下举行了一场激动人心,对大宋未来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改革都具有深远影响的阅兵式,史称“天波阅兵”。真宗皇帝和一众大臣、将领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天波分院的这一仪式,以示对军队对军事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曹老将军一身戎装,白发白须威武雄健,催马来到阅兵台前,抽出宝剑立于右臂前,声若洪钟,“报告陛下,天波分院阅兵式准备完毕,请您检阅!阅兵总指挥曹彬”。
真宗皇帝微一颔首,稳步走下阅兵台跨上了一匹战马,在曹彬的陪同下缓步驰向受阅方阵。
“敬礼!”,随着一声命令,队首的太子赵桢抽出宝剑立于右臂前,第一方阵的教员们整齐地举手敬礼,他们行的是后世人民解放军标准的军礼,而不是大宋军中的单膝点地的半跪礼,因为在李钰看来,让军人下跪是对他们的侮辱,不管对方的身份多么崇高。真宗皇帝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倒是对这新奇威武的军礼颇为欣赏,“将士们好!”
“陛下好!”,整齐嘹亮的声音让真宗很满意。
“将士们辛苦了!”
“为大宋服务!”,新颖的口号令真宗皇帝非常高兴。
“礼毕!”,真宗皇帝挺直腰板走过方阵,对于太子赵桢他没有什么特别表示,甚至没有多看一眼,因为他发觉,太子已经完全溶入到这队伍中了。
“敬礼!”,又一个整齐的方阵出现在了真宗皇帝面前。
“将士们好!”
“陛下好!”
“将士们辛苦了!”
“为大宋服务!”,学员们整齐威武的军礼和庄重的注目礼让参加过无数次阅兵的真宗皇帝感到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和满足。他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军人般标准的姿势,这也让学员们更生敬畏,口号声更响亮了。

检阅完毕,曹老将军陪同真宗皇帝回到了阅兵台,“分列式开始!”。
随着一声“齐步走!”的命令,运动场跑道的尽头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嘹亮的口号和整齐的脚步声让那些大臣们忍不住引颈探望,行进的方阵渐渐地近了,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正是太子赵桢和旗手李钰。
“敬礼!”,太子赵桢抽出宝剑立于右臂前,向阅兵台上的真宗皇帝行注目礼,李钰将手中“天波分院”的旗帜前倾75度角,随着太子的命令,整个方阵由齐步变换成正步。
“一,二,三,四”,嘹亮的口号和着整齐威武的步伐,在真宗皇帝和众大臣欣喜的目光中走过阅兵台。
“敬礼!”,又一个方阵走了过来,队伍前排中间的旗手举着的旗帜上绣着“天波分院第一期一班”。
……
一个教员方阵和十个学员方阵在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和整齐的步伐声中,在真宗皇帝与众大臣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依次走过阅兵台,真宗皇帝和众大臣仍意犹未尽地向起点张望,他们真的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队伍……
那些禁军的将领们也完全被这新颖的阅兵式征服了,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支完全不一样的队伍,整齐有力的步伐、笔直挺拔的身躯、沉稳坚定的目光、整齐得如同一个人般的队列、新颖而威武的军容军姿、还有那让人热血沸腾的正步方阵……。脱胎换骨!将领们想到了同一个词,这才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啊,不仅让他们全部通过了文化考核,那可全都是高分通过啊,还把他们训练得这等威武,这样充满了活力,若是给他三年,五年,十年……嘿嘿!李钰啊李钰,你可别怪我们不地道,就是绑票,我们也得把你给绑到军中来了!
阅兵式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大宋朝庭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加大了对天波分院的支持力度,天波分院则正式划规于真宗赵恒直接管辖,由太子赵桢负责全面管理。而负面效果就是还在闻松书院里就读的那些将门子弟一夜间全部集体转入了天波分院,而那些还混迹在军营里的将门子弟们也全都被父兄们轰了出来,只有一句话,“考不进天波分院,你们就别回来了!”。天波一期最后扩大到了十八个班,有学员近千人。
曹老将军这些日子是有家不能回,有苦没处诉,那些将军们不敢去找皇上太子说情,也不好意思去找李钰,也找不到他,他成天都呆在天波分院里,他们只有来央求曹老将军了。可规定就摆在那儿,他虽是院长也不能破坏规距啊。最后还是太子出了个主意给他解了围,不是想进天波分院吗?行!先通过文化考核,考核不通过也不赶你走,可你得老老实实去老校区里上预备班,三个月不通过那就六个月,六个月不通过那就九个月……,只要你愿意,你想预备十年都行。不过有一条,通不过考核,那你就夹着尾巴规规矩矩地呆在老校区里预备着,若胆敢踏进新校区一步那就再没有什么情面可讲了,立即走人!
太子的这一招太狠了,却让那些将军们没法反驳,也让这一批将门子弟创下了一个无人能破的纪录,一个叫卢远的十六岁少年在老校区里整整预备了一年零三个月。一年零三个月,他没有跨出过院门一步,通过考核的那一天,他当着众教员和亲友的面咬破手指在墙上写下八个大字“卢远誓不踏入此门”。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他战功卓著,成了他那一期里最有名的常胜将军,后来的大宋军事学院为表彰他的功绩,为他建了一座铜像,而那铜像就安放在了老校区里,于是他又开始了新一轮没有尽头的预备学员生涯,故而他也被戏称为了“预备将军”。
新的教学大楼和学员宿舍楼及数栋相关的配套建筑在朝庭的大力支持下,在又加入了几支建筑大军后,终于在两个月后全部建成了。
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这一天,在李钰的安排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剪彩仪式,翠儿和秦锦等十数个闻松书院的漂亮女学子被请来作礼仪小姐,真宗皇帝受邀前来参加剪彩仪式并亲自为教学楼剪了彩,兴之所至还挥毫写下了“天波楼”几个大字,于是这教学大楼又被称为了“天波楼”,也是后来大宋军事学院里最著名的建筑。
看着眼前这座占地十余亩高达数丈,红墙石裙,亮光闪闪的新奇建筑,上至真宗皇帝下至普通学员,一个个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那些学员们更是按耐不住兴奋,一个个蠢蠢欲动恨不得一下便冲进去。
尽管李钰嘱咐了又嘱咐,叮咛了又叮咛,可在这大楼投入使用的第一天,还是出事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