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灭佛 第三节 “少林”不是软柿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尚”们刚出山门就看到“孟大将军”四平八稳地坐在椅子上,不禁一愣。都想:
“这究竟是什么人,怎么如此孤单地坐在这里。”
他们岂不知“孟大将军”此时也很是尴尬,由于山门台阶地方不大,军士们怎么能和“大将军”平起平坐,此时都在台阶下待命。“和尚”们突然的出现,让他都不知道开场白该怎么说。总不能自己站起来做个自我介绍吧!
“我,“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今天来到贵寺,就是来杀你们这群“贼秃”的,你们识相的赶紧把佛像砸了直接给我装车运走,否则定叫你们身首异处……”。
这样可太失颜面,“大将军”是绝不会做出自己介绍自己这种没面子的事情,“大将军”从来都是别人给介绍,那有自己介绍自己的。
“咳!咳!”孟汉卿连忙干咳了数声。
“下面待命的、“孟大将军”的属下登时明白了“大将军”的意思。当即高声说道:
“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奉旨勘察“少林寺”。
“阿弥佗佛,请大将军入寺……”
孟汉卿起身,在“和尚”的注视下,大摇大摆地走进寺中。
“少林寺”素有“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之誉。自北魏孝文帝立寺至今的数百年间,曾数次遭到荼毒,幸得开唐之初“昙宗”等僧帮朝廷平乱立过功勋,因而名声大噪,在史上数次“灭佛”运动中靠此薄名苟延残喘至今。即使是唐“会昌”年间崇道贬佛的“武宗”皇帝,也因“少林和尚”曾有功于社稷,才网开一面,未使其在“会昌灭佛”运动中根绝。
此次“皇上”的禁佛令早已传到少林,方丈“弘善”禅师为此极是忧虑。虽说当今圣上在“诏书”中并未有完全铲除“禅宗”之意,但他手下的那些将军、士兵在执行尺度的把握上,总是严之又严,令阖寺上下“僧”心浮躁,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追根溯源,这“灭佛”之事也不能全怪朝廷,有很多寺院的“和尚”们实在是很不像话,佛法昌盛的时期,这些“和尚”其中的部分人很少有按律修行的,他们借着香火旺盛,拼命的狂敛钱财,大肆做自己的生意,扰乱了国家的经济不说,有的寺院还替叛军私藏武器兵刃,妄图谋反。唐开国初年,太宗李世民为了感激“和尚”们的帮忙,还特意下了一道圣旨,大意如下:
“凡犯罪之人,只要迈入空门,那么一切罪责不究。”
这更促使了“寺庙业”的空前繁荣,那些犯了王法的“坏分子”,为了逃避惩处,拼命的想办法去当“和尚”,当“和尚”可是一件极美的事情,既能白吃白喝,还能“穿着袈裟做歹徒”。当然就会吸引很多人加入,据说最狂热的时候,还带动了“理发”行业的极大发展。
市场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既然有这么人拼命地想当“和尚”,那“和尚”就不是谁都可以随便当的,政府明文规定,当“和尚”需要有“牒文”,这个“牒文”也就是“执照”的意思。没有“执照”的“和尚”政府是不承认的。这当然是为了防止那些只要犯了罪就“剃个光头”的不法分子钻空子。
政府每年会给各个寺院下发一定的出家“指标”,“指标”下发的数量标准是以寺院的规模来决定的。在每个人都想当“和尚”的年代,这些“指标”自然就成了“紧俏商品”,所以很多寺院就拼命的扩张,什么盖房啊!修院的。以此来换取更多的出家“指标”。那些弄不到“指标”的寺院,就去偷偷的“私变僧尼”,就是自己给自己假造“指标”,偷偷给一些人梯度,把他们留在“寺院”中当假“和尚”
当“指标”一到手,这就意味着要发财了,“和尚”们就会把“指标”以很高的价钱卖给那些以炒卖“牒文”为生的“黄牛”。这些“黄牛”们再把“牒文”倒手卖给那些需要之人。而这些人通常都不是什么“好鸟”,试想:即使是寺院再好,一个人好端端又怎么会抛家弃子去做“和尚”?所以寺院里是越来越“鱼龙混杂”,也越来越乱了。
寺院虽然乱了,但是“和尚”们却有了钱,有了钱干什么呢?部分“和尚”买地当“出家”的地主,部分“和尚”盖房当“出家”的财主,还有一部分“和尚”就开始“饱暖思淫欲”了,他们不但在外面娶老婆养小蜜,居然还给庙里引进了不少“使唤丫头”。用来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及起居。

这些现象当然引起了社会上那些“有识之士”的关注。这些“有识之士”纷纷上书朝廷说:
“该管管这些“和尚”了。他们实在是闹得太不像话了。”
这次周世宗“柴荣”的禁佛也和这有关。大周立国后,由于崇信佛法,导致了寺僧浮滥,直接影响到国家赋税和兵役,因为出家人是靠“化缘”生活的,不事生产,那自然也就不用纳税也不用当兵。另外汉人聚居地百姓崇佛之人极多,大量金铜都用来制造了佛像,这样的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
“国家连铸“钱币”的铜也没有了。”
“柴荣”是个十分有抱负和理想的青年,他是绝对不会容忍“和尚”们如此猖狂的,于是在他掌权后不久,一场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就拉开了序幕。
国家没铜,可是有的地方却有很多的铜,这个“有的地方”当然就是指“寺院”,只要把寺院的铜佛都收缴回来,那“铸币”的铜自然就有了。“少林寺”绝对就属于铜多的地方,所以好多将军、士兵都盯着这里。
“少林寺”果然名不虚传,一进山门,一尊极大的“弥勒佛”就笑口迎客。孟汉卿山前拍打了一下“弥勒佛”的肚子,立时发出沉闷“铿锵”之声,“大将军”不禁心下窃喜:
“这大尊佛像完全是铜制,不说别的,只要能把这“弥勒佛”砸碎抬走,就不算白跑一趟。如果真能这样,那必争得头功。完全可以上报朝廷交差,至于其他所获,那自然就全落入自己的腰包。”
“圣上的“诏书”你们可曾知晓?”
“阿弥陀佛,有所耳闻。”
“现今时日早过,你们因何不按“诏”上缴寺中铜佛?非要本将军亲自上门“讨缴”吗?”
“弘善”禅师尚未搭话,旁边一个黑脸短须的“恶僧”已将话语接过。
“我寺原在“赦额”之内,圣上在“诏书”中道:“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仰停废。”我们“少林寺”并无触犯。因此这上缴铜佛之事,可与我寺无关。”
这个“和尚”在说的时候,特意还把“一切依旧”四个字加重了语气。
孟汉卿当然知道“诏书”之意。世宗“柴荣”并不是那种赶尽杀绝之人,他“灭佛”只是想弄些铜来铸钱,捎带杀杀“和尚”们的嚣张气焰。并没有使其根绝之意。而他手下的这些将军士兵却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发财机会。孟汉卿绝对是这种想法的支持者。
“哼!还敢狡辩,“诏书”中又云:藏铜五斤以上隐匿不报者,杀。”
“哈哈哈”那黑脸短须“恶僧”干笑了几声。
“将军不会连“诏书”之意都没弄明白吧!这“藏铜五斤以上隐匿不报者”说的是无“赦额”的寺院,跟我“少林”可没多大关系,将军万万不要歪解皇上的旨意。以至闹出笑话。”
“好、好,我就不信你“少林”没有“私变僧尼”之事,今天本将军定要将你阖寺僧侣一查到底,绝不放过。”
这次那黑脸短须和尚没接腔,方丈“弘善”反倒开口了。
“阿弥陀佛,如此最好,便请将军彻查,以还我寺清白”。
孟汉卿怒极,看着这个“贼秃”方丈如此有把握的模样,知道就是查了也白查,到时候非但查不出结果,反而遭到“和尚”们的耻笑。孟汉卿当即不语,只在心中道:
“怪不得那么多人来“少林”都无功而返,这“少林和尚”果然难缠。他奶奶的,实在不行我今天就给他来个粗的,先杀人,再放火,最后夺宝,灭了这个“狗屁少林”……只是这样一来皇上难免责罚,须得想个万全之策才好”。
想到这里,孟汉卿也无心与之徒费口舌,转身出了山门,准备让“羽林军”中智囊之辈想个嫁祸少林的办法,然后找借口杀死“少林”阖寺“贼秃”,再来个“火烧少林寺”。趁乱抢夺“金光血舍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