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国殇(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世杰颤巍巍地说道:“臣之才能岂可与之相提并论。他就像天上的皓月般光照万里,而我只是田野里任意飞舞的萤虫!”
听到这,李誉感到了浓厚的兴趣,忙问道:“王叔,你就不要兜圈子了。是谁说吧?”
李世杰显然很满意李誉的表情,慢悠悠说道:“尹尚……现在,就在我府中!”
“尹尚!?”李誉恍然,顿时显得轻松了许多,“是不是王叔数次提到的那个尹尚啊?王叔啊!他才二十岁,不觉得太稚嫩了吗?如果让他成为大都督,你不觉得太儿戏了吗?北周会讥笑我们东吴无人的啊!”
“大王,选拔人才又何须定要论资排辈呢!”
“就算让他接任王叔之职,成为大都督,他指挥得动那些功臣宿将吗!?”李誉轻轻地摸了摸李世杰的手说道。
听到这句话,李世杰想起刚才钟济等人的神态,不禁长叹一声说道:“虽是这样,此人真是天下少有的英才啊,大王和他一谈便知!”
李誉大度地笑了笑,说道:“孤有机会定会与他详谈!王叔还是安心养病吧。”说着,他就要从座上站起来。
此时的李世杰艰难地拱手,一脸肃然,说道:“大王请听臣最后一言。那尹尚乃是衡阳书院的高徒,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年前帮助韦放守那钟离城,以少克多,大败北周军十二万。后来臣的幕府做长史,协助臣处理军务,许多见解使臣深为震惊!大王若不重用此人,将成我吴国的千古遗恨啊!”
李誉很了解这位王叔的殷切絮叨,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这种病话他却听不进去,特别是听到钟离之战,就有如鱼骨鲠在喉咙的感觉。沉吟片刻后,他站起身子扶着李世杰,关切地说道:“好了!王叔啊,您重病在身,就安心歇息吧!”
李世杰闭上眼睛,英俊而又苍白的脸上涌出了两行热泪。
看到此情此景,李誉觉得有些对不住他,便又轻轻拍了拍李世杰,依然是那副关切的口吻:“王叔,您以为现在谁可以接任大都督之位?是钟济还是袁硕?”
李世杰却没有接这个话题,眼神却冷冷地望着李誉,说道:“请大王实话相告,大王真的不用尹尚吗?”
李誉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脸上挂着笑容但语气坚定地说道:“王叔啊!将一国的命运,寄托在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上。您就这么安心吗?”
李世杰沉默了,他长长地叹息一声闭上了眼睛,片刻之后陡然睁开双眼,两眼放出异样的光芒,咬着牙齿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说道:“大王如果不用此人的话,就必须马上杀了他。为了吴国的长远大计,绝不能让此人投靠到别国去。”
听到这话,李誉不禁惊讶地看着他,觉得很是诧异,觉得他堂堂的吴国大都督,竟然如此固执地纠缠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简直有些不可理喻。顿时他就想快点离开这里,于是他假装很认真地说道:“好!好!好!明天就杀他!”
听到李誉对自己做出了承诺,李世杰当即无力地倚靠在榻上,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而李誉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走出了寝室,吩咐御医进去诊治,并赏赐给夫人一万金,再说了一些关切的话,便坐着马车走了。
可是李世杰却坚持不让御医进寝室替他诊治,只是对门外呼喊了一声:“请尹长史马上过来,快!”“是!”在门外恭候的侍女闻言,答应一声,便飞快地跑了出去。
众将由于大都督任命之事明显地和尹尚有了隔阂,尹尚见状,只得自己一个人去书房看书解闷去了。当侍女找到他时,他已经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之中了,完全没有发觉察有人在他旁边。
不一会儿,尹尚来到寝室,娓娓地叫了声:“大都督!”从李世杰的眼神中,明显感到了失望和伤心。但他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垂手站在一边。李世杰望着他长长地叹息一声,说道:“文渊啊,你快逃走吧!晚了就来不及了!”尹尚却是淡然地问道:“为什么要逃走?我又能逃到哪去呢?”
李世杰脸带羞愧,一阵咳嗽之后,泛起了红潮,“文渊啊!为了国家大义,我尽我最大决心向大王推荐你接任都督之位。但是,大王却不用您。我就劝大王杀了你。杀你用你,都是为国尽忠尽责。而劝你逃走,则是为了朋友的情分。你快逃走吧!快——”
尹尚初听此言还略带惊慌,但旋既坦然地答道:“如果是这样的话,在下就没有逃走的必要了。”
“莫非你——你甘心死在吴国!”李世杰诧异万分地望着尹尚。
“大都督,大王既然不能听你所言用我,又怎么会听你杀我之言呢?他根本就没有把我放在心上。您就不用担心我了!”尹尚笑着回答道。
李世杰眼睛死死地盯着尹尚,显然感到一丝诧异感到有些出乎意料。但片刻之后他明白了其中道理,并且深深被尹尚的智慧所动容。想不到自己一个饱经沧桑之人,却没有眼前这位年轻人来的见地透彻。不禁感到惭愧地对着尹尚说道:“文渊啊!你的见识总是高人一筹……看不到你为吴国建功立业……恐怕是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了啊……你会到哪国去?北周还是西蜀?……你,你会让吴国灭亡的吧……是吗……?”
他定定地望着尹尚,想要拉住他的手,好像不愿意让他离开、不愿自己心爱的祖国毁在他的手中。突然他“啊!”地高叫一声,眼中那一丝火焰渐渐熄灭,因痛苦而皱起的脸也渐渐舒展开来——李世杰走了,心灰意冷地走了,怀着满腔的遗憾走了。
尹尚默默地站在榻前,看着李世杰,想起此前的点点滴滴,一阵热流涌上心头,大滴眼泪夺眶而出。他向李世杰的遗体深深地行了一礼,轻声说道:“大都督,感谢您这些日子对我的栽培和信任。但是您却没有回天之力,只能看着这吴国慢慢地走向衰亡。大都督,您所作的一切无愧于吴国。您就安心地去吧!”
当天夜里,大都督府悬挂起了白色的灯笼,府中上下一片缟素,哭声震天。消息传出以后,国主当夜赶赴大都督府,身穿白色孝衣,在李世杰的灵位前俯身痛哭。国主的祭奠惊动了建康的权臣显贵们,高车骏马一时间挤满了大都督府前的车马场。自丞相聂士成以下百官都是一身白衣,一片痛哭。
十天之后,为了表示对其丰功伟业的纪念,李世杰被隆重地安葬在梅花山下的庆陵旁,让他永远陪伴在先帝身边。由于李世杰一生戎马倥偬,膝下无子,再与李夫人商议之后,李誉决定选派府中一员守陵三年。正在仔细挑选之时,侍女来报,说有人自请守陵。夫人一问,正是长史尹尚。
大都督在临终前,曾经数次在孤面前提起过他。如今见他这个请求,李誉便微微一笑,说:“好吧,就让他去吧,也不枉大都督赏识他一场。”
……
聂士成匆匆地向王宫走去。
此刻他的心情是既高兴又烦恼。高兴的是老是与自己作对的李世杰死得其时,给他一个巨大的权利真空,从此再也没有人会对他说三道四了。烦恼的是李世杰死了,但大都督之位由谁接任也是个问题啊!虽然自己身为丞相,录尚书事,总揽朝政。但是对于军队方面的事情,不是一道圣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听说国主有意在钟济和袁硕之间二者择一,接任大都督之位。钟济何许人也?李世杰的同党,素来与自己不合,如若由他接任大都督之位,岂不是又树起一个不次于李世杰的敌人。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所以他要千方百计地阻挠钟济登上大都督的宝座。这也是他来王宫的原因。

由于有特旨,聂士成的轿子晃晃悠悠地走进了皇城。他并没有在宸元殿停留,直接到了文德门前停下。他跳下轿子,也没看门口护军躬身行礼,就在“丞相入宫——”的高声通报之下,大步走进了文德门。
绕过巨大的影壁,在穿过几进宫殿。他来到了位于后宫湖泊旁的采云轩。初夏艳阳,绿树碧水映衬着金色的屋顶,幽静得恍入梦境。见他进来,门外的侍女走过来毕恭毕敬地躬身道:“丞相,大王正在里面写字呢!”聂士成从袖中取出一副金耳环递给她,见那侍女高兴地接过后,略一点头,径直走了进去。
此时的李誉正手提狼毫在书案上挥毫泼墨。聂士成没有打扰他,因为他知道在李誉专心于某一事物的时候,要是谁打搅了他,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曾经就有一名内侍就是在其吟诗的时候前去报事,当即就把拉出去乱棍打死。
不一会儿,李誉已经写好了,正在欣赏之余。就听到有人称赞道:“好!好一个锦绣山河啊!”李誉赶忙抬头看去,原来是聂士成。就见他津津有味地看着这幅字,不时发出赞叹之声,李誉顿时感到什么都舒坦,慢慢放下狼毫,问道:“丞相,现在来找孤可有要事禀报啊?”说着,他坐到了檀木椅上,拿起一盏香茶轻轻呷了一下。
聂士成急忙拱手道:“大王,昨日臣去探视李夫人,一来是抚慰夫人;二来是想听听大都督有没有留下对军务的叮嘱。没曾想到,大都督竟然一字未留……”
听到这,李誉突然想起了什么,突然插话道:“对了。丞相,你可知道都督府的长史?好像,好像叫尹尚!”
“尹尚!尹尚!”聂士成嘴里喃喃地念叨着这一名字,突然他想了起来,“噢!我想起来了!原来他是钟离城两淮制置使韦放帐下的主簿!好像才二十岁吧!”
李誉哈哈大笑说道:“对!对!对!不知道是不是王叔临死之时心病犯了,竟然派人请孤前去,嘿嘿,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小子。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晕啊!”
聂士成小心翼翼地问道:“莫非大都督想要大王重用他?”
“何止是重用啊!”李誉摇头说道,“他竟然劝孤破格提用这小子,让其接任大都督之位!想我吴国也是大国,怎能任命一个不知底细的年轻人呢?哦,他还说如果不用他,就必须杀了他。哎!”李誉叹了口气,“你说,堂堂一个大都督,竟然对一个小小的长史,大动干戈。岂不是贻笑大方啊!”
听到这,聂士成不禁一楞,半真半假地说道:“大王,人才难得。大王要三思而行啊!”
“嗯!知道了!”李誉对此不置可否,“但是大都督之位,怎能轻易任用他人啊!”说完,他站起身子来到书案旁,拿起狼毫,旁边内侍已经换上了新的绢纸。
聂士成见状,深深一躬,说了“臣告退!”退出了采云轩。
在回去的路上,聂士成仔细地思索了一番,总觉得那个尹尚不那么简单,上次钟离之战他为了一己私利没有派援兵去救援,但是此人却硬是帮助韦放大败北周大军,很是下了自己的面子。自己原来想要抓住此人,却又被他逃脱了。没想到居然跑到了李世杰那里去了。想不到现在成了气候,居然想要染指大都督的宝座。这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事情。这些游学四方之人,以其真才实学求官入仕,一旦登上高位往往迅速崛起。在他的内心深处,只有这种人才是自己真正的竞争对手,不可小视的敌人。
虽然他不太相信这年轻人能够比那李世杰还要杰出,但他能得到李世杰的赏识,并且推荐其接任大都督之位,定然不是等闲之辈,这种人一定不能留下。
打定了主意,他立刻命令轿夫改道去执金吾袁硕府。
……
傍晚,梅花山李世杰的陵园。
夕阳渐渐要入山了,残光斜照在新修的坟茔之上,更显现出一种凄凉的红黄色。……暮帐愈伸愈黑,仿佛把这陵园中的阴气都集中起来。忽而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撒下一阵凄凉的银光。
此时的尹尚在坐在守陵的屋子里看着书。自从他自请来这为李世杰守陵得到恩准之后,就交卸了长史的职务,带着从大都督府搬来的整整一大车的书籍想单身来这里。可是江遂说什么也要跟着一起来,于是二人便结伴住在了这屋子之中。
现在他正在重读《孙子》,读到酣处不禁吟诵起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慷慨之余,他扶案思索起来。是啊!战争是国家头等大事,是关系到民众生死存亡的问题,是决定国家存亡的规律,怎么能不认真加以观察研究呢。想到这,他就拍案叫好,心中暗道,他日若在一国为政、孙武的《孙子》就是自己永远的师傅……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听到远处有马嘶之声,紧接着就是急促的脚步声,他警觉地将《孙子》合上放入木箱之中,取下挂在墙上的宝剑。
未及坐好,门就被撞开了,一人冲了进来。尹尚定睛一看,原来是去外面买酒菜的江遂。
“江遂,干吗这么慌张啊?我还以为是谁呢?”尹尚不由松了口气,把抽出一半的利剑送回匣内。
江遂气喘吁吁地说道:“大人,快!快走!有人来抓你了!”
“什么?”没等尹尚明白过来,他就拉看尹尚向山上飞跑……
不一会儿,就见山下陵园内飘进数十个黑影,急速地聚拢在守陵的茅屋之前。
就听有一人狰狞地喊了声:“烧!有逃出者格杀勿论!”顿时火光冲天,茅屋瞬间就被烧着了,熊熊的火焰吞噬着茅屋,也吞噬着尹尚那拳拳爱国之心。因为他听出了这带头之人正是聂士成的死党、执金吾袁硕。
顿时一切都明白了,尹尚静静地观察,默默思考着。旁边江遂着急地问道:“大人,现在我们去哪?”
他没有马上回答,看来是在思索。过了一会儿,山下的火已经渐渐熄灭之时,尹尚突然说道:“我们走!”
江遂忙问道:“大人,我们去哪?”“去北周!”
尹尚站起身子,望了望远处灯火辉煌的建康城,喃喃地说道:“既然我不能以掌权者的身份成为这建康的主人,那就让我以征服者的身份成为这里的主人吧!”
东吴建宁八年、北周隆兴三年四月十八日,尹尚前往北周。这年他年方二十岁。
第二卷 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