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血战巨鹿(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萧龙此时正催动着部队朝着巨鹿而去。部队一路急行军,很快到达了距离巨鹿半舍的罄山。
罄山属于太行山的余脉,高约五百米,山上草木茂盛,一条车马道在山谷间盘桓。正当南军到达罄山南坡时,忽然前面两个探路的回来报告:“将军,前面有北军朝我们这来了!”
萧龙心中一惊,急忙问道:“多少人?”
“看不清楚!”
“离我们还有多远?”
“不足八里!”
“再探!”
“喏!”探马拨转马身急驰而去,萧龙的脑筋急速运转起来:“究竟是什么部队呢?是主力吗?”
由于情报的缺乏,他一时难以断定。但是多年征战经验使他意识到。不管对方是来干什么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后退是没有出路的。早上巨鹿的孙威军被歼得对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如果贸然撤退,很可能造成大溃退,想要扭转乾坤,就必须使战士们重新鼓起必胜的勇气。
他望了下四周的地形,不由一笑,就是这里了。他立刻命令部队停下脚步,令两名校尉各率领三千弓箭手分别爬上道路两侧的山坡,而自己则率领大队隐藏在草丛灌木之中。
约莫一刻钟之后,几十名北军的骑兵出现在前方山口,他们边走边张望着,显得很是小心翼翼。
萧龙身边的士兵紧张地注视着手中的长枪不由握得紧紧的,汗水顺着脸颊趟了下来。望着这情景,萧龙不由得想到,这些新兵不知道战斗力如何,要是自己的铁卫军还在该多好啊。想到这,他就暗自神伤。但是此时他却是不动声色,任凭骑兵一步步地逼近,他只是紧盯着前方山口,等待着敌军主力的出现。
不一会儿,北军主力渐渐进入山口,打头的军旗在冲天火光照耀下,上面赫然写着一个醒目的“董”字。
就见材官将军董成坐在马上正四处看着周围的地形,就在这时,一支羽箭夹带着凄厉破空声,直冲着董成飞来。董成本能地挥舞手中的战斧将羽箭打落,高喊:“有敌人,快撤出山谷!”正打算鱼贯而入的北军士兵听到这,迅速退了出来。
“蠢货!”萧龙见状,不由得大骂起来,赶忙喊道:“击鼓!”
“咚,咚,咚……”鼓声急促地响起,两边山坡上的南军从草木中站起,一齐张弓急射。刹那间,箭如雨下。正是刚才一个小岔子,北军有了准备,纷纷举着盾牌挥舞的武器有条不紊地退出了山谷。
眼看如此,萧龙大喊一声:“全军出击!”军鼓同时轰鸣着,南军士兵举起手中的武器准备战斗。他们知道等待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所以他们一点都不惊慌,反而欣喜着,一下子士气突然提高到极点,喊声充满了整个阵营。
而北军的主将董成没有想到南军竟会在这一时候出现在自己大军的面前,而且从他们的吼声中竟听不出丝毫的恐慌,充满的是一种寻求战斗的亢奋。他的脸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往下拉了拉头盔,狰狞地笑了笑:“杀!”随着喊声,挺起手中的战斧冲入敌阵。手下步卒也争先恐后地朝敌人冲去。
两股由热血沸腾着的士兵和寒光闪闪的武器所聚成的铁流碰撞在一起。相互在黑暗中碰撞着,厮杀着。当最初的冲击被具有强大纵深力量的南军遏止住之后,双方的前列陷入了暂时的胶着状态。这时候通过观察,萧龙发现前面的敌人只是少数,立刻调动部队向北军两翼运动。
这时候南军兵力多纵深厚的优势便显现出来了,两支轻骑趁着夜幕迅速前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合围。得到斥候传来合围成功的信息后,萧龙命令全军进攻,务必在一个时辰内将这支北军的前锋吃掉。南军士兵如潮水般朝着董成部涌来。
此时的董成由于进攻受挫而停下了进攻的脚步,当一阵冷风吹过,他不禁打了个冷战。逐渐冷静下来,望着对面蜂拥而来的敌军,如蝗的箭矢,而周围士兵一个个地倒了下去。他发觉情况不妙了,自己遭遇的这恐怕不是小股部队而是敌人的主力。想到这,他不由得冷汗直流。
他挥斧将一名贸然前进的北军骑士砍落马下之后,高声大喊道:“突围!”但是此时的南军则在萧龙的指挥下将他团团围住。董成在四处冲杀无果之后,只得将残余部队收拢起来结阵固守等待援军。
见围住了北军,萧龙一面命令一部继续围攻董成部,一面命令大军继续朝着巨鹿推进。
而张大彪部则在得知前军董成部被围之后,也不告之后面也不问对方究竟有多少人,只是想把董成救出来,就贸然地率部冲了进去。结果也受南军伏击,大败而回,萧龙趁势追击。
这时作为第三阵的李宰善得知前方战败之后,迅速命令部队停下,一边列阵准备迎敌一边派出虞侯去通知后方。
此时正好张大彪败战溃退而回来到了阵前,高声呼喊着要李宰善让开阵形让他过去,李宰善却丝毫没有放其通过的迹象,张大彪眼看后面敌军就要追来了,只得愤恨地绕过军阵朝着后方跑去。
就在这时,南军的轻骑已经杀到了,李宰善大喝一声:“放箭!”顿时蓄势待发的弓手们朝着冲杀过来的南军骑兵倾泄着复仇的箭雨。
南军的骑兵显然没有想到在溃败的北军后面竟然排列着一支完整的军阵,猝不及防之间,已经冲到了阵前,将只披着轻甲的自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面前,顿时有如刺猬一般扎满了箭矢,乱做一团。带队的都尉赶忙喊道:“快撤!快撤!”当萧龙知道对方已经列阵后,知道决定最后胜负的作战开始了,赶忙命令部队集结后撤十里列阵。
这时何洋的主力也到达了开始列阵,张大彪肉袒负荆跪在道旁,一见何洋赶忙哭诉自己不谨慎导致中伏惨败,何洋没有责怪他,只是说道:“我没有想到萧龙居然敢率哀兵逆袭,作为统帅不能料敌先机,造成士兵的损伤是我的失误。你没有什么错!”说着,下马亲自将其松开了捆绑。张大彪一面感激何洋不杀之恩,一面把李宰善见死不救告了一状。何洋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张大彪立刻收拢部属准备战斗。
此时的李宰善阵中有人建议说:“将军,张将军一定已经告了你一状,你应当赶快到何公那里去解释一下!”李宰善坦然地回答道:“现在敌军就在面前,随时都有可能发起进攻,如不加紧作好防备,怎么对付突然而至的敌人?何公向来明辨是非,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谗言呢?”

待挖好壕沟,扎稳营帐之后,李宰善这才面见何洋,详细汇报了真实情况,并自请处分。何洋不仅没有丝毫地责怪,反而赞扬道:“这次罄山之难是我的失误,我军形势非常危急。幸得将军能够在这么混乱的情况下,保持沉着冷静,部队整齐,如坚实的壁垒般挡住了敌人的追击!否则我军可能会被一溃千里,幸得将军。即使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啊。”说着,转身对着张大彪训斥道:“以后要好好勒兵!莫再生事,好好学习李将军!”张大彪忙唯唯诺诺地点头称是。
接近破晓的时候,下了一场浓浓的大雾。隐隐约约能听见的呐喊声平息了。整个巨鹿平原在大雾的笼罩下沉浸在一片死寂之中。
萧龙命令全军早早地吃了早饭,准备迎接一场大战。虽然刚才打了胜仗,但是部队的训练和战力显然不够,看来自己的计划能否完成,成败就决定在左翼的北地军身上了。他登上临时搭建的了望塔向着西北方望去。浓雾蔽目,什么也看不见。他不知道那里的情况怎么样,按道理应该出兵了啊?难道和鹿零一样背叛了?他派出去的使者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显然是在这片大雾中走失方向了。
一个时辰后,大雾终于开始散去。萧龙再次登上了了望塔。他看见了数里之外的西北方的地平线上卷起了滚滚烟尘。他赶忙定睛看去,就见一面青色的大旗上大书“武”字。旁边的副将忍不住地说道:“将军,您看是武将军的北地军!”
此时的萧龙大大松了口气,武安国没有丢弃自己作为一名军人的操守,没有辜负自己的栽培,终于是率领着毫发无伤的七万北地军参战了。这就可以让他在北军进攻的时候可以帮忙牵制住北军的侧翼。这时就看见北军的阵营中有了动静,有大队的人马开始朝着北地军的方向调动集结。虽然人数不少,但是动作显然有些迟缓。
他能够想象地出北军现在是怎样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因为他坚信一条,任何人的精力和体能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负荷。北军已经战斗和奔跑了一整天了,没有休息就直接奔袭自己。他们会疲惫,他们一定会疲惫不堪的!因为兵书上写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到北军彻底疲惫的时候再杀出去,必定能够大胜!
虽然孙威部被打跨了,但是如果能以孙威的失败作为代价支撑起他的最后的胜利,那就是胜利!
现在正是自己迅速出击去消灭他们的最佳时机了。萧龙果断地走下了了望塔,留下了二万人坚守营寨,自己率领着十万大军向着北军的阵地奔去。他相信自己的十万大军足以击败何洋,他要给昨天不幸战死的孙威报仇。他要像以前一样,把敌手击倒在自己的剑下。
当萧龙的大军进军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就见北敌军朝着自己的方向开始运动。他立刻派出一名稗将去那里通报情况,告诉武安国进攻就要开始了,命他注意协同作战。
不能让他相信的事情发生了,当那名稗将策马驰近北地军的时候,突然被对面北地军中飞出的一箭射中从奔驰的马上掉了下来。与此同时“武”字大旗倒了下来,紧接着竖起的代表北军的红色大旗。
“武安国你这叛徒!”萧龙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北地军已经落入敌手,只是为了诱使自己离开营垒出击,北地军才依然举着北地的旗帜,这时“咚、咚、咚……”从北军响起了隆隆的鼓声。
北军的主力已经开始向他的军队稳步移动了,步伐整齐,军容严整,虽然经过两场恶战,衣甲有相当的破损,但一点没有他想象中的那种疲惫不堪的感觉,相反充满了旺盛的斗志。他们肮脏破损的衣甲反而具有一种震慑人的力量。
这时萧龙知道自己上当了,再想退回壁垒固守,已经来不及了。一支北军部队出现在他的背后,领军的将军脸上有着一条长长的刀疤,萧龙知道那就是虎贲将军鹿零。
现在萧龙的军队三面受敌,一面是北军主力,一面是侧翼来的北地军,一面是截断退路的鹿零军。攻守之势在这一天上午彻底地颠倒了过来。包围者成了被包围者,每一个南军将士都无法面对这种角色的转换。萧龙必须迅速展开防御阵形,否则无法同时承受来自三面的攻击。但即便摆出了防御的圆阵,在没有壁垒的情况下,又能坚持多久呢?只能等远在漳水上游的河东大营前来救援了,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他实在不明白一个如此完美的战略计划怎么会带来如此惨重的失败?症结到底是什么呢?是因为北军那超乎寻常的战斗力吗?还是因为担任两翼包抄的将领通敌。他已经不能多想了,他忽然想到要挽救危局只有一个方法:擒贼先擒王!如果能在他们三路合围之前,勇猛果断地冲上前去,在敌军尚没有摆好阵形之前,杀他个措手不及。将其生擒或者格毙的话,或许还能在敌军军心大乱中取得胜利。他对自己的单独格斗的勇力和技艺是相当自负。他决定把胜负的赌注压在这次冒险上,于是他对着旁边的中护军下达了命令。
在南北两军正在移动着摆开阵势的时候,身穿的白甲的南军大将萧龙骑着一匹雪白的战马,举起手中的长枪朝着北军大营冲去,后面他的三千铁骑亲随紧跟其后冲了出去。在这一时刻,两军所有正在跑动中的士兵都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目不转睛地看着。
这时站在北军阵中的尹尚轻蔑地说道:“匹夫之勇!”当南军铁骑有如怒潮一般朝着北军冲去的时候,北军的弓弩手其实早已张开弓,用亮闪闪的尖利的箭镞瞄准了目标。因为他知道,萧龙心高气傲,在绝望的时候,一定会有最后的拼死一博。不过按照尹尚的吩咐,一律暂不放箭,要让南军的突击部队冲到阵前来。
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在下这命令的时候,到底都考虑到了哪些因素。是怕他们一出阵营就被堵回去,这当然会影响到强弩杀伤的效能;另一方面,他知道就是萧龙的部队将自己的恩相郑吉抓起来并最后处于极刑的,他不能让这罪魁祸首死的这么痛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