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人心争夺战(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朝野风传皇帝将对女真用兵的时候,七王和马树华回到了京城洛阳,这两个军界重臣的归来,让陈鑫心里的压力多多少少缓解了一些。
与此同时,东边海上也传来了特大利好消息,余贺伦水师在倭国丹后海域击溃长宗则信后,强行在丹后大名辖地登陆,一开始虽然受到一些抵抗,但接下来事情便发生了逆转:丹后大名尼子雄二苦撑了数日后,手下兵士大量伤亡,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只得一面守紧要塞,一面派人向白利家贺求援,谁知盼来盼去,先到达的却是安芸藩主毛利隆义的军队,毛利隆义部下化装成白利家贺的人,趁尼子雄二不备,一举攻入要塞。
此时的倭国刚刚结束战国混战时代没多久,兵强的就称“王”,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投向任何势力,这在大名们的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尼子雄二见外有大汉水师已成登岸之势,内有安芸藩兵攻入寨中旦夕间就要得手,而他自己为了白利家贺的利益快要把祖宗留下的家底儿都折腾尽了,而且自己不投降也只有被杀一种可能,于是明智的选择了停止抵抗,全面投向毛利隆义。
尼子雄二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本来白利家贺只是将军又不是天皇,而且他的将军位子是刚刚抢来的,现在有了与他争位的力量,他在将军位子上还不一定能坐多久。再说安芸藩夺寨已成定局,白利家贺的人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到。尼子雄二自身力量有限,选择抵抗免不了一死,而且就算抵抗到白利家贺地援兵到来,这些援兵也很有可能被大汉水师和安芸藩联合打败,自己还是死路一条。尼子雄二降则生,战则死,他又何必为了一个没有给自己多少好处的将军而杀身成仁呢?
尼子雄二选择了投降。并且与安芸藩联合起来把白利家贺倾囊派出的援兵打了个大败而归,到这时他才发现原来毛利隆义与余贺伦并没有什么联合。这当真是超大级的失误。然而尼子雄二毕竟做了白利家贺的“贰臣”,一时半会儿之间无法选择反复,只得硬着头皮与安芸藩兵一起排兵布阵对抗余贺伦。
丹后藩投降安芸藩主毛利隆义和白利家贺援兵被击溃两件事在倭国白利家贺阵营引起了连锁反应,不少大名投向了安芸藩主毛利隆义或者萨摩藩主岛津家久,还有一些大名干脆谁也不投靠,自己联合几个大名自成一体参加将军位子的争夺战。如此一来白利家贺力量被严重削弱,再也不能保持原来一强压两弱的格局。倭国已成当日战国混战局面。
这样地情况下,余贺伦的目地就算达到了,完全可以返航静观倭国内乱,然后再选合适战机一举灭亡倭国,然而余贺伦并没有这么做,当他通过细作得到了尼子雄二投降安芸藩的消息后,不但没有撤军,反倒又一次加强了进攻。
大汉勇士挟水战大胜之威拔寨夺城。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迫使毛利隆义派使议和。到了这一步,余贺伦不再进攻了,反而很热情的在营寨中接见了使者。双方经过讨价还价,到最后余贺伦带着三十万两“赔银”返航了。
余贺伦这样做似乎有些窝囊,但也是权宜之计。他的五万军队也许可以打败倭国诸岛上的各派势力,但在倭国有生力量依然保存的情况下,长期进行直接统治却会引起倭国人同仇敌忾的反抗,五万汉人甚至再来上五万十万也很难维持长久,在这种情况下不如退而求其次,让倭国人自相残杀,等他们消耗地差不多了,再卷土重来更好一些。至于三十万两的“赔银”也是余贺伦对毛利隆义的“照顾”,现在倭国打起来是免不了的,打仗要的是银子。万一搜刮的太多。必然会使毛利隆义力量严重削弱,就起不到数强争霸里一个重要角色的作用了。那实在是得不偿失。
余贺伦在撤兵回航的同时分出五千人北上苦夷(库页)岛。苦夷岛自古就是中国地领土,岛上居民为鲜卑分支苦夷人,大汉建朝后归努尔干都指挥使司统管,七十多年前大汉曾派五百余兵丁在岛上驻防,后因无外敌干扰而撤兵(倭国当时处于混战状态,无力入侵)。大汉开始闭关政策特别是努尔哈赤起兵后,朝廷再无巡航苦夷的能力,苦夷岛便归了后金统治,但由于女真人常年忙于与汉蒙朝鲜的战争,没有发展水上力量,所以对苦夷岛只是名义上的统治,并没有再上面驻守军队,苦夷岛常年处于自治状态。
大汉舰队到达苦夷岛没有受到任何抵抗,苦夷人本来就自认天朝子民,而且女真已经衰落,天兵到了自然是欢迎的,大汉水师到了以后实施了一些安民政策,所以很快就在岛上建起了军港作为南攻西进的中转基地。

消息很快传回了大汉也传到了女真,大汉朝野自然是一片欢腾,而女真皇太极却是叫苦不迭,汉国控制了苦夷岛就意味着汉廷可以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女真,这对本来就产生了异心地东北各族以及女真非建州部落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皇太极更是处于被动,所以他对自己没有在苦夷岛驻军大是后悔,然而所谓悔之晚矣,现在再仓促组建水师,让一群旱鸭子去对抗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汉国水师显然是痴人说梦。
面对攻倭取得的“副产品”,陈鑫自然是欣喜若狂,有了苦夷岛,对女真不论是打还是分化都能起到重要作用。皇帝高兴,余贺伦自然鸿运当头,赏赐那是“大大的有”。
“皇上,余大将军旗开得胜,北取苦夷,如此大功,应当进爵的。”七王爷对自己当时阻挠起用余贺伦一事极其后悔,这时便开始鼓动陈鑫重赏余贺伦。
“那是当然,应该重赏!”陈鑫此时正是即将双喜临门的时候,翠儿即将临盆,也就是说陈鑫即将有皇子了(也有可能是女儿,陈鑫虽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此时却满心希望翠儿生个男孩,好以此与战场大胜一起在朝野形成大汉强盛、万世永存的印象),“马树华当年北征弄了个忠勇伯当,余贺伦也应该按此例,就赐封他个伯爵。萧雨明,名号由你们礼部定,不要委屈了余贺伦。”
“是是是,皇上。余大将军回京前臣定当安排好这事。”萧雨明一边答应一边把一份奏章呈给了陈鑫,“皇上,兵部尚书史景隆奉谕旨已到朝鲜泗水道,史大人传回表章,请皇上恩赏有功将士。这是有功将士名单,请皇上御览。”
“很好很好,你们礼部拟议就是了,都是大汉功臣,朝廷不能亏待了他们,别说方明德手里还有些银子,就是再缺也不能缺了他们的赏赐。有功将士要赏,阵亡将士地抚恤也不能薄了,这上面地事方明德不能小气。”陈鑫随手翻着表章笑看方明德。方明德现在财大气粗,而且还有从倭国“抢”来的三十万两白花花银子入库,皇上要“大手大脚”,他自然是“奉承”,于是大包大揽地应了下来。
“倭国就随他们闹去。余贺伦甚得朕心,没有为邀功一口吃掉倭国,可见他深谋远滤,以后谁再说他卤莽,朕可不答应的。”陈鑫半开着玩笑说道,接着转头对七王道,“王爷,你不在京里时,北边的事朕颇有些棘手,你回来就好,前头朕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安排你已经知道了,对错与否的还有往下如何安排还要听听你的意见。”
七王一直深信自己没有看错陈鑫,陈鑫这个皇帝倒不是说如何的英明天纵,智慧无人可及,最重要的是他能够虚怀若谷,不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而不认错,一条道走到黑,这个性格颇似当年唐太宗,已经具备千古名君的素质了。
“臣不敢当,皇上圣明。所谓收人收其心,女真背离大汉已有几十年,如果用武力逼迫,他们必有异心,只会令我大汉损折兵将。如今大汉威震四夷,皇上对女真用缓不用急,行的正是收心之道。噢——臣听说陈森前些日子卤莽请兵,狠狠的责罚了他一顿,不过为免伤了他们上进之心,所以臣没敢说的太过——余大将军收复苦夷岛,朝廷若是出兵女真,可以南北夹击。这正是女真人最怕的。皇太极现在匆忙调军遣将,为的就是防止各部趁乱自立,可见他还是明白的。然而人心已经乱了,光靠兵将镇压又能有多大用处?所以女真近时必乱。皇上既然选了缓道,那么可以下旨进封东蒙古苏尼特、土谢图等部以及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苦夷诸部首领为王为侯。如此一来,他们必然摇摆于朝廷与皇太极之间,女真不乱都不行了。”
陈鑫思考了半晌后道:“王爷说的有道理,不过光靠进封这些首领恐怕还不够,需用些兵才能达到目的。”
“皇上圣明。”七王赞许的点了点头,“现在皇太极手下的那些人都在观望,皇上进封他们是乱其心,要想让他们真正与皇太极决裂,还需用兵威慑,使他们下定决心。所以应当让郑纪动一动,向北挺进盛京,另外朝里还得选一大将合同共进,方能使蒙古女真等部知道这是朝廷的动作,而不是蓟镇边军北推的继续。如此一来,就不用再让兀良哈和罗煞人来分一杯羹了。”
陈鑫点了点头,随即看向了站在一旁的马树华,可还没等他说话,七王爷也看向了马树华:“皇上,要说起来马将军去是最合适的,不过以现在情形,让马将军披甲上阵有些杀鸡用牛刀了。”
陈鑫不觉笑了起来,七王爷恐怕话里还有话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