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青年张之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59年底,他们到达了天津,卸下部分货物运送当地商号。陆斌就带人忙自己的事情,整日出出进进,不亦乐乎。李健倒是成了一个闲人。在客栈里实在气闷,叫上张龙和几个侍卫还有天津商号安排的向导李福明,上街溜达。
李福明是个十多岁的小伙计,天津本地人,人聪明,还练过一些拳脚。李健问他。“这里有什么地方是读书人常去的地方呢?”“有啊,城东有间香山酒楼常有读书人去呐。”“好。我们就去那里。”李福明领着奔城东而去。一路上行人很少,街面的商户虽多,但大多关门。因为风传英法联军就要攻打直隶,很多人都逃难去了。整个天津城显得颇为凄凉。
进了酒楼一看,前院是个书场,两层楼,中间有说书人在那里说书,后院就是普通的酒楼,只是装修十分气派。李健问李福明,“哪来的读书人?”“那不是吗?”他手指那位说书的辩解。天啊,李健暗想,自己是想去像秦淮河两岸那样风花雪月的地方,那里不是读书人常去的地方吗?记得连续剧里都那么拍的,原本还想能遇见个像董小宛,李香君那样的美女呢,哎,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吧。上了楼,叫了几样点心,和几人闲聊起来。
周围的客人都说的天津话,李健不由得想起一位天津的同学,天津话还真有味道,听了有劲。可是邻桌的一位客人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人长的很瘦,个子很矮,二十几岁,读书人打扮,说的却是一口听不太懂得南方话。李健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只见他正和两个同是读书人打扮的同桌争论洋人武器的利害。讲到今年(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只2万人就势如破竹,另二人赞叹不已,转而感叹如今国家积弱,悲观不已。不想那年轻人大声激动地痛斥他们,另二人也不示弱,讽刺他只会夸夸其谈。那人当然不服,两边争辩起来。继而讲到变革社会才是出路,他说:“...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总而言之,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李健听了心中一惊,看来这人有两把刷子,也知道学习洋人先进的东西,不过还是有点迂腐,死抱着伦纪圣道不放。要是能再开化一下,定是个人才。想到这里,吩咐李福明过去请那人过来说话。那人听了邀请,看了过来,李健向他一笑示意过来说话,他见邀请他的人衣着光鲜,洋人的打扮,说的倒是中国话,心里早就奇怪,现在又和身边二人话不投机,正好有借口离开。就作了一揖,过来坐下。
李健对他一抱拳,笑着说“我叫李龙威,是个外洋的商人,祖上也是中华子民。刚才听了兄弟的一番话很是欣赏,特别是那句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好啊,兄弟真是难得的人才阿。”听李健这样夸赞,他不由得高兴,说到“在下张之洞,字孝达,兄台过奖了。听兄台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阿”。李健听了又是一惊,竟将手中茶碗打翻。连忙掩饰,“啊,啊,我原是上海人,幼年便同家父出洋海外,不受教化,实在是粗陋不堪。见笑啦。不过兄弟你好像也不是本地人啊?”“小弟的确是本地人,只不过幼时家父在贵州任职,这几年才回老家南皮的,所以不是当地口音。刚才兄台也太谦虚了,我看兄台见识不浅呢”。“不敢当,只是这几年在海上走的多了,英国,法国,美国什么的也都去过,略长了点见识,实在不值一提”。“啊,兄台去过那么多国家,实在奇人也,可否与在下讲一讲”。“好啊,....”于是李健就和他说了很多外国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还有世界风云,重点说了唐城的事情。他听得如痴如醉,竟忘了时间。
张之洞听得入神,忽然想起少年时所读《镜花缘》,今日的遭遇和那小说中何等相似。心中一动,何不效法小说中主角唐敖,借此机会出游海外,一则躲避战乱,二则开阔眼界。来日回国正可报效国家。

既有此想法,他说道:“唐城,也听说过传闻,不想竟是真的。有机会正想去游历一下,看看可否拜会那位叫李健的人物。”“这有何难,兄弟若真想去,可以搭我的船去欧洲,李健正在英国。兄弟正好顺便游历欧洲各国。”李健盛情相邀。“这事可当真?”“当真,兄弟大可放心,我佩服兄弟的为人和才华这才诚心相邀,路上的一切开销也由我包了。”“这怎么敢当,我是万分愿意去的,不过此事还要容在下回南皮家中回禀父母,若二老同意,我一定来与兄台会合,不知兄台能否等在下几日?”张之洞听说可搭船去欧洲,心中喜出望外。“那当然,理因得高堂准允。我就在城中的龙威商行等你回音如何?”张之洞听了心里犯疑,威龙商行是这两年才兴起的,可是发展惊人,听说是和洋人和开,官府也不敢刁难,现如今已是大江南北数得上号的大商行了,这人相貌装束不同平凡,又叫李龙威,真奇怪啊。“恕在下冒昧,兄台叫龙威,这商号叫威龙,您和这威龙商行...”“正是,兄弟我正是小号的东家。”“啊,在下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张之洞连忙施礼。“不必多礼,兄弟你还是早些回家禀明父母来和我会合吧。”......
夜色下,张之洞和李健在香山酒楼外告别分手,张之洞匆匆忙忙往家赶,心中又泛起疑虑,此人也姓李,难道和那个李健有什么关系吗?不管那么多了,回家定要让父母同意我游历欧洲,日后可以好好借鉴,报效国家。
此时李健正在想,若此人可用,日后对事业发展可是大大的有帮助啊。只是和这些文人咬文嚼字的真难受,还是说白话来的舒服。
三日后张之洞果然如期而至,他们就一同上船驶离天津。当他看见威龙号的时候又是一番感慨和赞叹。这等战船,他还是头一次见。上了船他的疑惑就更大了,因为船上人人都对李健十分的恭敬,一些军人打扮的人还口口声声的叫总司令,他不知总司令是什么,又来问李健,李健不再瞒他,统统如实相告,他呆了一会,幸喜若狂,又是行礼,又是称颂。一路上李健和他讲了唐城的发展,又让他见识了新式火器的利害,还和他说了自己的计划和理想。不想张之洞反过来劝李健放弃造反的念头,以己之力报效朝廷,李健和他说了清廷的,不可救药,讲到自1840年以来的种种屈辱,他听了虽无法反驳,但还是不赞同造反。李健对他说,不强求于他,等欧洲回来,他若还不同意自己的看法,大可自行离去,定不为难于他。因此他也就安下心来前往欧洲,不过他对船上的东西都感到新鲜,本来嘛,那些东西他都未见过呢。整日里在舰艇之上到处游走,四处观看。李健也不管他,听之任之。
终于,他们在争辩中到达了上海。李健的家乡。立在船头看着滔滔长江水,感慨万千。意想不到的是他在这里遇见了两位思念中的小朋友。
海比天津热闹很多,街面上人来人往,有不少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商户店面也一家挨着一家。
和天津一样,陆斌又是忙得不可开交。李健还是带人到街上闲逛。张龙很高兴,他也是多少年没有回中国了,一行人数他话最多,他和李健说他要改名为张海军,李健问他为什么,他说洋人那么厉害,不就是因为有强大的海军吗?他要李健日后能给他一支厉害的海军,定要灭灭洋人的威风。李健大笑,这话虽然有点偏激,不过他年纪轻轻能有这样的想法实在难能可贵,现在的世界的确是海洋的世界。有强大的海军才能拥有海权,有海权便能拥有世界。
刚想鼓励他一番,有能力指挥一支海军必须好好学习海军知识才行。却瞅见一伙人迎面而来,带头的是二个年轻的洋人,十分的面熟。李健正想在哪里见过。却看见那两个人也盯着自己观看,并且不断耳语,指指点点,最后那两个人兴奋的向他跑过来,嘴里还大叫,“大哥!大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