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身陷险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饭厅里大家听完埃尔的述说,好长时间没人说话,都在久久回味,可恨洪秀全妒才好色,可恼杨秀清薄情寡义,可怜傅善祥身世悲凉凄惨,最可爱的是埃尔大胆执著的追求,终于金诚所致,金石为开,赢得美人归。大家都为两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高兴。李健当众宣布,晚上大家好好吃一顿庆祝埃尔和傅善祥的到来。等到了欧洲,再为呤唎和埃尔他们四人举行婚礼。大家全都起哄,提前祝福新人,呤唎,玛丽,埃尔,傅善祥四个人又高兴又害羞,特别是玛丽再没了泼辣的劲头,靠在呤唎的肩头温顺的像只小羊。众人包括李健自己都没有想到,到了欧洲举行婚礼时,不是4个人,而是6个人。因为李健也迎娶了一位美人。
没过几天,王韬从老家回来,同时带来一个消息。忠王李秀成炮轰江南大营,江南大营的清军土崩瓦解,太平军大破江南大营,再创洋枪队。张国梁战死,和春退走常州,亦伤重身亡。加上早先英王大破江北大营,太平天国局势一片大好。现在忠王兵锋直指上海。
说完外面的形势,王韬忧心忡忡的问李健:“太平军炮轰清军大营,他们的大炮可是总司令卖给他们的?”李健也不隐瞒,答道:“正是。”王韬一拍大腿:“我猜测太平军的大炮必是总司令卖给他们的。果然不假,祸事近矣!”李健疑惑不解:“不会如此严重吧。”
“清军此番大败,都是吃亏在大炮上。此炮不消说清军没有,就驻守上海的洋枪队也没有。以曾国藩才智,必将寻太平军大炮来历。正好近日总司令在上海名声大起,必将遭清军怀疑啊。”王韬徐徐道来。李健恍然大悟。
王韬见李健面有难色又宽慰说:“无妨,清军即使怀疑也绝不敢乱动,只是总司令还是留在舰上为好,以防不测。”李健点头赞同。
第二日,上海开始出现混乱,大量清廷溃军进入上海,纪律又差,骚扰当地百姓。百姓中出现恐慌。最后外国各国公使出面才把这事情压了下去。另一方面他们又重新组织洋枪队,阻挡太平军的进攻。可笑的是中国地方的治安和守土职责竟然需要洋人帮助才可以做到。
李健正担心大炮的事情会给自己惹麻烦,可能清廷会因此注意自己。薛福成从江北半路折回,带来了一个更大的消息,虽然李健早已经知道,还是十分震惊。更不要说王韬,张之洞,郑观应,丁汝昌他们了。英法联军炮打大沽,攻陷天津,势不可挡,曾格林庆三万铁骑只逃回去十几骑。现在联军兵锋直指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出皇宫,奔往热河避难。整个直隶一片混乱。薛福成担心江北战乱一起,自己回到老家便不能南下与李健会合,所以和大哥商量后,半路折回。
王韬是没有什么,他早对清廷死心。可是对张之洞,薛福成两个人冲击太大。张之洞消沉了很多,最后长叹,“清朝气数已尽啊!”他和薛福成自小在官宦家庭长大,一心报效国家,而他们心中的国家就是清廷。如今皇帝连首都都不要了,丢下老百姓,仓皇逃命,实在叫他们寒心失望。丁汝昌吃惊归吃惊,也没当回事情,他对二人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满清的皇帝就是那样的软骨头,我看早该推翻他,像总司令说的建立新的中华帝国。那样多痛快啊。我就盼着那一天哩。”要是在以前他们听了这样大逆不道的话非要和他争辩不可,现在却没了底气。郑观应比较有见解,他出来补充,“清廷外有列强侵略,内有捻军,太平军,天地会等等在各地叛乱,自己不堪,又不愿革新自救,只会剥削百姓,讨好洋人,弄得民心也失去了。这样的朝廷要他何用?不如跟随总司令破旧立新,重铸中华。”王韬见几人脸色有变,乘机开导这两个年轻人。他们终于放弃国家既为清廷的观念,认同中国为中华民族之中国。此时大家终于殊途同归,真正的走到了一起。决心共同努力。李健提议现阶段的口号就是,“打倒满清,建立共和。”效仿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先进的共和国。
既然有了目标,李健又提议仿效西方成立一个政党,制定党纲,把奋斗目标写进党纲,大家共同勉励。王韬一众同意,问李健党的名字叫什么,李健说大家都是革命之人,就叫中华革命党吧。当夜大家热烈讨论至深夜,欲罢不能。李健命众人休息,天亮后其他各人各自下船准备出发事宜,因为人全都到齐,船队准备几日后开拔起航,前往在中国的最后一站,海南岛。船上只留王韬负责起草中华革命党党纲。
不想到了下午,有和生茶栈伙计乘小船来报。来人慌慌张张的告诉李健,清军上午封了和生茶栈。陆斌,郑观应,张之洞,薛福成等人皆在上海被捕。李健大惊失色。连忙召集留在船上的王韬,呤唎,埃尔,丁汝昌等人商议对策。
众人到齐,忽闻上海道台的信差也到了。李健让信差到众人议事的大厅。信差进了大厅,原来是墨海书馆的科都思博士。博士带来了上海道台的书信。信中说,有人举报和生茶栈藏匿叛党。因而查封了茶栈,逮捕了一些人。请李健亲自往上海道衙门一趟,澄明一切,方可释放众人。李健将书信传给众人观看,大家皆沉思不语。
科都思博士突然发问:“李将军可知上海道台的二公子失踪几日,前日被人发现抛尸苏州河?”

李健大惑不解,却看见呤唎和玛丽脸色大变。心知此事和二人是脱不了关系的。
科都思博士又说:“今日上午我也在茶栈,正和陆斌商议些事情,眼见清兵将人抓走,我与道台大人有些交情,于是连忙过府说情,请求放人。不想道台大人正在暴怒,说那日晚宴后他家二公子随你们的人出府游玩几日不归,继而发现被人抛尸,断定是给你们害死的,因而报复,封铺抓人。我故而自告奋勇前来交涉。看看事情能否有转机。”
李健听完事情过程,问呤唎:“这事情,你可知晓?”
呤唎昂首道:“人是我错手杀的,不敢告知大哥,于是将他沉入河底。没想到这么快被人发现。事已至此,我愿去自首,换回陆斌众人。”
一旁的王韬本想阻拦呤唎承认此事,却来不及了,心想呤唎倒也爽快,只怕科都思将这件事情泄露出去。
李健一听,果然是呤唎所为。暴怒道:“不想你顽劣到如此地步,竟然连上海道台的公子都敢杀!我不管你,丁汝昌将他绑了送与上海道台吴煦。”
丁汝昌听了,不知道如何是好,绑也不是,不绑也不是,立在当场左右为难。
玛丽看自己的未婚夫大难临头,泪如雨下,哭诉道:“那日大哥路边救了薛福成兄弟和小翠,知道一切都是那吴家公子作恶。晚宴上那家伙又意图非礼,我顺势将他骗出府,原本只想让呤唎教训一下他,没有想到他如此不堪,几拳就被打的没气了。这事和呤唎无关,都是我一时糊涂,造成大错,大哥便处罚我吧。”
埃尔帮腔说:“那吴公子,贪色霸道,死了活该。怎么能拿呤唎赔命!”
李健说:“那么难道让陆斌等人为了呤唎白白送命?”
玛丽、埃尔皆不语。
科都思说:“我看也不必呤唎赔命,吴道台我有些了解。此人是贪财势利的小人。我看他还是惧怕李将军的,再说此事并无实据,只是揣测而已,李将军不如亲自登门解释此事于己无关,花些钱安抚吴煦,再令英国使馆施压。此事便可不了了之。我和上海洋枪队的华尔,戈登皆有交情,吴煦亦惧怕这二人,我通过他们再疏通一下,此事可以万无一失。”
众人大喜,李健当即说:“我与戈登早年在英国相识,还有恩与他,前几日更在英国使馆宴会上相遇,这就写一封信,还烦劳博士走一趟。”科都思亦大喜,料想此事大吉。
不一会李健写好信交给科都思,又说:“博士先行一步,我随后前往吴煦府衙当面解释,希望他能放人解封。”科都思拿了信,出大厅乘船渡江而去。王韬连忙奔出,向好友科都思交代切不可泄露呤唎杀人之事。
当王韬回来时,李健准备妥当,正要下船前去救人。
王韬连忙阻拦:“总司令还记得几日前我告诫你不可下船吗?如今形势不明就更不可以轻易下船了,以免遭遇不测。”
见李健神情坚定,王韬又劝:“如今不如等科都思博士的消息,然后定夺。一面叫埃尔前往英国领事馆交涉,不必涉险下船。”呤唎等人都表示赞同。
李健思索后说:“我看不亲自走一趟会有不妥。吴煦现在只是怀疑我们杀了他儿子,以他信中的口气,叫我前去交涉只是试探,我若不去他会以为我们心虚,断定人是我们杀的。那样陆斌,郑观应,张之洞,薛福成等人都会有不测。他们没有英国国籍,让洋枪队领事馆干预恐怕不会有效果。吴煦一句话就会把他们顶回去。”
王韬坚决阻拦:“总司令这话不错,可万一吴煦受江南大营之命逮捕您呢?我们万万不能冒险啊!”
李健哈哈大笑:“清军无能,天下皆知。何况我正想吴煦能够逮捕我呢。这样一来,一定闹出外交纠纷,正好借用英国人的力量将所有人救出。想那吴煦也不能翻出什么花样。”
王韬眼中闪过激赏之色,大受感动,心想,真是仁义之主,竟愿身陷险境来救自己的部下。日后一统天下,我等皆会有安身立命之所。遇如此明主,怎能不已死相报?
丁汝昌等人同样心生赞赏。丁汝昌出身行伍,最重义气,亲见李健如此作为,比起太平军那些假仁假义可谓天壤之别。心里暗喜自己没有投错人。
但是王韬毕竟担心李健的安慰,和呤唎、埃尔、丁汝昌等人力劝不止。怎奈李健主意已定,怎么劝都不行,执意前去救人。
此时,丁汝昌挺身而出:“总司令执意救人。我丁汝昌贴身护卫,定不让总司令出半点差错。”呤唎、埃尔也挺身而出要求保护李健同行。
李健怒斥呤唎:“都是你惹得大祸,还不肯安稳!埃尔留在舰上给我看牢他,不准他离开半步!”呤唎、埃尔见李健真的发怒,不敢言语。
王韬见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不好说什么。料想此行有惊却不会有险,只嘱咐李健千万小心。
这样丁汝昌领人护着李健下船登上小艇靠岸而去。
去了几个小时,不见消息传来。王韬伫立舰首,突然大悟,急急找到呤唎、埃尔。
呤唎埃尔见王韬惊慌失措的样子,顿时紧张起来。只听王韬着急的说:“都是我大意了。总司令此去恐怕要被吴煦那小人所害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