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收罗病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棵树村是燕国西北最靠近边境一个偏僻的小村子,距离两国之间的边境不过三四里的距离。在以前没有发生瘟疫的时候,从这里去白海国的高平镇要比去任何一个燕国的镇子都要近得多。所以一到赶集的日子,村子里一大半的人家都跑会边境线那边的高平镇赶集,甚至连村子里娶妻嫁女,都会有一大半的人选择白海国的人家做亲家。所以他们一直也没有觉得生活在两国的边境之间和生活在其它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直到这次突然其来的瘟疫袭击了这个小村子。
那原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天气不冷也不热,没有刮风也没有下雨,种在地里的庄稼长势也不错,任谁也都没觉着和平常的日子有什么不同。前两天倒是有几个骑着马的陌生人来过,村子里的老人说像是从西边大山那一边的大草原上来的东卑人。不过这些人只是路过,宿了一宿以后就又走了。这也是常有的事,毕竟这里离通过高平镇的官道不算远,常有些往来于白海国和燕国之间的小商人嫌镇上的食宿太贵,就会到附近的村子来碰运气。只是这次来的人出手还挺大方,不像是住不起镇上的客栈。不过这点小小的不同也只有收留了那几个客人的房东自己知道,他可不想让自己好运赚到的一点意外之财变成村子里的人要他请客的把柄。
只是,这平静了不知多少年的日子在那一天的下午突然被打破了。先是七十多岁的老村长突然生病,先是肚子痛得厉害,很快又吐了好多黑血,然后就是全身青紫。没过多一会儿,村长上其它好些家的老人也都病倒了,病症都差不多,到晚上的时候有十几家的小孩子也都病了。村子里的郎中看过以后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人还跑到高平镇高价请来了镇子上有名的朱大夫,结果朱大夫一看这么多人生了这么重的病,吓得险些没有自己先跑掉。在人们的苦苦哀求下,他才说这可能是村子里有了邪气,已经不能再住人了。要村民们尽量到别处投亲靠友,躲过了这一阵子再说。然后就连夜回去了。
这个村长里住的大都是老实人,大部分一辈子都不曾离开过家。骤然听人说要离家出走,都不愿意,还想再等等看。不曾想到第二天上午,老村长就已经不行了,而到下午的时候,已经有三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先后过世,就连青壮年的男女都开始有人发病。这下才有些人相信了朱大夫说过的话,要收拾了东西去亲戚家躲一躲。因为村子里有一多半的人家亲戚在白海国,所以好些人成群结对地向着边卡就去了。
到了边卡处才发现,平时进入自由的这个边卡在白海国那一面已经不让过了,说是他们这边是在闹瘟疫,怕传染,所以把边卡封闭了。虽然平时把守边卡的军士还在,可是把守的士兵多了好几倍。就连原先边卡上的把总现在都说不上话了。如果不走边卡,就得从旁边的悬崖爬上去,或者再绕好远的路到别的边卡去碰运气,可是谁又知道那些卡子是不是也都关了呢?还是只能回到村子里等等看。
又过了一晚,去燕国境内的附近村镇投亲的人几乎全都回来了,他们说那些村镇也都闹着疫病。多数地方人死得比这里还多得多。而就在这一天里,又有十几位老人和好几个小孩病死了。村子里的年轻人也有一小半病倒了。几乎每家都有人生病。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气氛在村子里无声地蔓延着,压抑在每个人的心头。平时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被彻底地粉碎了,时而不时地可以听到从这家或那家传出的悲泣声。就是到了吃饭的时间,也几乎没有任何生气。不但平时在路边打闹嬉戏的孩童都不见了身影,就连每家每户一到吃饭之前就会袅袅升起的炊烟都少了许多。
就这样,村子里的人们在一片压抑之中度过了一整天,其间有一些人不死心地再到与白海国边境的哨卡碰运气,也都垂头丧气地失望而归。到天黑的时候,各家各户更是早早地关了门,各自闷在家里,再也没有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的心情和兴致。
突然,外面的街道上传来了一阵马蹄的疾驰而至的声音,然后就听到一个极为洪亮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村庄:
“想要去白海国走亲戚避灾的赶快就走吧,边卡已经放开了!”
村民们赶紧都出门来看发生了什么。稍晚一些出来的就只能看到在村口有一大堆人围在了一起,把最里面的人挡得严严实实,什么都看不到了。而前面的那些人都七嘴八舌地问着各自的问题,一时间现场无比混乱。
就在后来的人都急着想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被围在最里面的一人大声说道:
“大家都不要吵了。围在前面的人都向后退!高平镇的朱大夫也来了,先让他给你们讲,有什么问题等他讲完再提!”
这个人的声音似乎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力量,一下子就压住了所有嘈杂的声音,现场立刻就安静下来了。
有人把朱大夫扶上了一块大石,他站在上面大声说道:
“白海国西海郡的赵大人听说我们这里发生了疫病,心里也很着急。不过这里是燕国的领土,他老人家也不能把自己的人都派过来帮助大家。不过他听说这里的人大多数在白海国都有亲戚,就特地准许乡亲们去白海国投亲靠友。不过为了防止这里流行的疫病传播到白海国,赵大人在边界那边设置了一片隔离区。进到隔离区的人如果五天之内没有发病,就可以去自由投靠自家在那边的亲友。如果是带病过去的,或者在隔离区发病的,就由赵大人派出来的大夫治好以后再离开。当然,想要回村子的人也随时都可以回来。这次的安排完全是赵大人的义举,绝对是来去自由,而且治病都是不用花钱的!”
朱大夫刚说完,下面对赵大人的感激和赞扬声就响成了一片。稍稍喧哗一阵后,刚才让众人安静下来的那个声音再度响起:
“乡亲们,安静一下,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就把手举起来,一个一个地问。”
于是,现场一下就安静下来,然后有四五个人把手举起来。朱大夫随手指了一个人让他提问。那个人问道:
“朱大夫,我家老爷子已经病了两天了。前天你过来的时候就说这种病不好治,现在把他抬到你说的什么‘隔离区’还有救么?”

这个问题让朱大夫多少有些尴尬,不过在与他同来的几个人注视之下,他还是大声说到:
“这次赵大人派来的大夫是从白海国的都城派来的神医,治这种病的本事强过老夫百倍,他说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当然如果病人已经病得太重,或者身体太弱撑不住了,总归是不能埋怨人家大夫,是不是啊?”
这种说法是闻宇在把他们派出来之前给出的统一口径,就算不用保密,也总不能说来主持治病的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吧?
之后又有人问道:
“那位神医有没有说这是一种什么病?真的是我们的村子沾了邪气么?”
“这种病神医说很可能是一种叫细菌感染的病症。最有可能是有人在村子里的水井投了毒,不过也可能是在其它地方投的毒。半个月之前也有一伙东卑人跑到我们白海国去投毒,当时也有一个镇子的人都生病了,就是这位神医治好的。”
“啊,是东卑人。原来是他们害的。前几天来过咱们村的那几个东卑人是住在谁家的?”
下面顿时有好几个人这样愤怒地问着。
“安静!”
刚才两次出声维持秩序的那个人又发声了。不过这次他显然不满足于仅仅让这些村民安静。人们之间一条身影跃上朱大夫站立的大石,然后指着刚才喊声最大的一个村民问道:
“你刚才说几天之前来过几个东卑人。他们是哪一天来的,又是什么时候走的?有没有人知道他们住在谁家?”
那个村民怔了一怔以后答道:
“他们是三天前的天快黑的时候来的,当时我在村子西边我家的地里干活,亲眼看见他们几个人骑着马过去,就进了村子。走的时候应该是第二天一早,我还在家吃早饭的时候就听见几匹马从我家门前的街上跑过去了。咱村子里也没有人养马,想来肯定是他们几个一早就走了。”
这时有人附和说:
“对,是那天早晨走的,我亲眼看见了!”
站在大石头上的那个人影再次问道:
“有没有人看见他们是住在了谁家?”
半晌没有人回答。突然,有一个声音怯怯地说道:
“应该是村子西面的老许家,村子西面只有他家的房子够大。”
经过这个声音一提醒,村民们都觉得有道理,很快,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一个身材矮胖的中年男人身上,站在他身边的村民也都不由自主地把身子挪开,仿佛不愿和他站在一起似的。
感受到了这么多人责备的目光,那个中年男子脸色涨得通红,强辩道:
“那几个人是在我家住过,不过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坏人啊。我的婆娘和女儿这两天也都病得不轻。我…我真的不知道那几个人是来害人的啊。”
站在大石上的那个身影叹了一口气,道:
“这种事确实不是你能预料到的,现在责怪你也没有用。不过一会儿我们要到他们住过的地方查一查,看他们有没有留下什么。然后你再给我们讲一讲那天的详细情况。”
此后,绝大多数的村民都决定连夜收拾行囊赶往白海国设置的隔离区。
而刚才屡次出声维持秩序的那个人实际上就是这次随闻宇而来的精英小队成员之一。他和其它的几名队员在来之前都得到了闻宇的仔细叮嘱。知道要注意那些方面的情况,和收集那些东西。同来的还有几名负责引路和劝说村民们前去隔离去看病的当地人。这些人要么就是村子里的某家人的亲友,要么就是像朱大夫这样在这一带活动的医生。
而相同的或类似的故事一夜之间在燕国西北边境的七八个村子里同时发生了。经过闻宇派出的几个小队连夜活动,当晚,就有两千多人穿过边卡进入了闻宇请人紧急设置的隔离区。而这些小队的活动之所以非常顺利,也和灾情发生之后这些偏远的山村中燕国的行政管理乃至军事管理极度废弛有关。燕国的军士们由于自己就极度害怕被传染,早就放弃了对入境人员的搜身检查,对于基本上由当地人组成的这些小股人员出入更是基本上不闻不问就放行了。而在各个村子里,担任村长等官员的老人们大多都病倒了。而且即使他们有所疑虑,面对白海国来去自由和免费诊治的承诺也很难不动心。
而对于燕国的百姓出境投亲,由于某种原因(其实是有人想要这种疾病蔓延到边境那边),燕国边境的驻军早就得到高层的命令说一律予以放行。所以他们更是懒得多问一个字。
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还曾经有一小队白海国的外交使团从边卡入境。其所持的证明文件说这些人是取道燕国前往齐国的使馆人员。虽然对这个使团这么晚还赶路略有不解,边卡上的把总验看过这些文件并确认无误之后还是放行了。虽然符家曾经在二十年之前与白海国打过仗,但从那以后两国就一直都是‘友邦’了。一个小小的边卡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权利留难外交使团的。
在闻宇派出的几个小分队在燕国境内紧锣密鼓地活动的同时,闻宇等人在轻风营的全力协助下在边卡附近的军营旁围出了一大块空地,并在其中搭起了足够三千多人使用的帐篷。这些帐篷被分隔成若干个不同的区域,分别供不同病情、不同年龄的人居住。在隔离区的入口出摆放了很多张大桌子,由医士小队的成员在这里为新进入隔离区的人们检查病情并登记和分配住所。此前,闻宇已经向医士小队的人讲述了检查的依据和分类的标准,对于这些从小就学医的人来说,这些要求一点都不困难。
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病人,闻宇还特意嘱咐医士小队的人要将病人入住时的病情记录下来,向病人家属声明由于他们病情较重,并不能确保治疗的成功。并要求病人的家属对此声明书面签字认可才允许其进驻。这种做法在这个世界几乎没有先例,但闻宇对此却颇为坚持。由于他历来树立的权威,这个貌似奇怪的做法也被忠实地执行了。
(祝书友们周末快乐。也让我们共同向在一线救灾的人们送去最真挚的祝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