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防疫知识普及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林豹等人从燕山城赶往雁门关的同一天,闻宇、宋长老等人设在白海国边境的‘疾控中心’一早就又接到两个新的消息,它们分别是:
一、西海郡境内靠北的地方有几处传来了疫病爆发的消息。虽然由于控制及时,没有造成疾病的大流行,但也有两、三千人受到了感染。
二、昨天下午的时候有些入住隔离区的病人感觉已经愈症,就离开了隔离区回燕国去叫他们在国内的亲戚来治病,此前闻宇派出的小队只通知了附近的十几个村庄,其它大多数离边境稍远的村镇没有并被通知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仓促开辟的隔离区毕竟接待能力有限,而且事先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把病都治好。而正当大批的燕国百姓闻讯从这些稍远除的村镇赶来求医的时候,燕国方面的边卡刚刚接到了军方高层的命令:从今天一早起封锁边境,不再允许燕国的普通百姓随意离境。
送来前一条消息的是赵明玉的一小队亲兵和一位负责防疫的官员,赵明玉显然并不清楚这里的具体进展。对于如何分配现有的‘医疗资源’也感到难以取舍--闻宇在这里的工作虽然不是为本国的百姓诊治,但却牵动了几方的重大政治利益。所以他也无法开口让闻宇立刻放下这边的事情赶回去。而是请求闻宇将其掌握的疫苗制作方法尽快传授给医士小队的成员,然后派十名左右的医士小队成员回去供他调配。
另外,他还通报说林显武已经在前天下午的时候派出了一个精干的秘密使团前往燕山城拜会符耀明,商谈合作控制疫情的事宜。为展现诚意,林显武甚至开出这样的条件:白海国掌握的疫苗制作技术也可以考虑与对方分享。而这个使团一旦完成使命,回程时也将先到轻风营向闻宇通报。如果这个使团在燕国的境内没有受到意外拦截,他们最早可能在今天的傍晚赶回来。
跟随传讯亲兵前来的那个官员就是从西海郡北方疫情发生的一个镇上赶过来的。赵明玉知道闻宇本人可能无法脱身,而医士小队在两天之内毕竟所学有限。所以他让这个官员向闻宇详细描述了当地疫病爆发的过程和病人的症状,以便闻宇对疫病的性质做出判断并给予医士小队的成员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由于前两天刚好有控制疫病传播的命令发布到这些疫病爆发的地区,所以当地的镇守很快就意识到必须立刻把疫病的详情上报,所以在消息通报方面基本没有耽搁。这位前来传讯的官员昨天中午从当地出发,半夜到达西海关,并于第二天一早见到了赵明玉,然后即刻又被护送到了闻宇所在的‘疾控中心’。
根据那个官员的描述,闻宇初步判断那里发生的疫情其病原体应该也是这里发现的这两种细菌。于是他挑选了十二名医士小队的成员,给他们复习了一遍从细菌培养到疫苗制作,再到疫苗的服用(注射)的全部过程,这一过程相当繁琐,一套做下来之后已经是下午了。然后闻宇又命人找来一些瓶子,将两种细菌的‘种苗’给他们带上,还特意叮嘱他们这两种细菌都必须时常暴露在空气中(都是需氧型细菌)。然后立刻打发他们上路了。
闻宇刚刚把这些人送走,到隔离区巡视了一遍,就又有人进来通报说赵明玉帮助闻宇在西海关招募的一批人手已经到了。按照之前的计划,这些人将成为闻宇筹建的‘疫苗工厂’的第一批‘工人’(医士小队的人估计就是技术员了)。而且据来人说,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武功,但多少都接触过一些医药,应该马上就可以上手。
闻宇听后大喜,立刻派人把轻风营的几位主要将领请来,又叫来了宋长老,宋晴雪和精英小队、医士小队在这里的所有成员,等人到齐之后,他开口说道:
“从燕国今天早晨封锁边境,不再允许其百姓前来看病这件事判断,符家的高层,或者至少是在边境地区主持军政事务的高层,肯定已经被摩日教所影响。不过现在还无法判断这是不是符家家主符耀明的意思。但是无论如何,只要我们设法将更多的病人治好,设法预防疫病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对摩日教的任何图谋都将是非常有力的打击。”
稍停一下后,他接着说道:
“刚才我去隔离区看过了。先前收治的两千多人中,除了个别的重病人之外,其它绝大多数都能在一两天之内痊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利用这一批治愈的病人宣传防病治病的知识,揭露摩日教的阴险图谋,都已经正当其时了。燕国的边卡虽然已经不让对面的百姓过来,但如果现在仍在隔离区的这些人要回家去,他们并没有阻拦?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疫苗的生产,另一方面要组织仍在隔离区的燕国百姓也学习预防这两种疾病的措施,以及制作对应疫苗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精英小队带回来的有力证据向这些燕国百姓大力宣传摩日教的卑鄙行径,让他们认清这个教派的邪恶本质(靠!怎么感觉有点熟悉?)。
然后我们再让他们分批携带药物返回燕国,以帮助我们救治边境那边的数千患病百姓。相信通过百姓们的口口相传,摩日教很快就会变**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到那个时候,符家的高层就算想要和摩日教合作,也要掂量掂量这民意的力量吧!”
最近这两三天,不论是轻风营的高级军官们,还是精英队和医士队的成员们,已经都从各个方面获知了前几天韩树人、林显武、宋长老、郑纲和闻宇等人在西海关开会后分享的情报和形成的共识。所以对闻宇的提议并不感到突兀。不过,坐在旁边的宋长老还是关心地问道:
“小宇,你真的要把所有的这些知识和方法都拿出来让每个百姓都知道么?这可是很有价值的秘密啊!”
宋长老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她知道闻宇就在不久之前还刚刚向白海国的朝廷要求通过了所谓‘专利法’。这说明闻宇对他自己的‘发明创造’应该是很看重的。
虽然闻宇已经授权白海国的朝廷可以无偿使用之前闻宇‘发明’的针对葡萄球状病菌的疫苗制作方法。但在她看来,闻宇来到这里之后又有了一系列完全不同的‘发明’。其中包括对细菌的培养和疫苗的提纯等这些全新的技术,都完全可以被认定为新的‘发明’而不必与无偿地提供给任何人使用。对于急需使用这些方法的来对抗摩日教侵略扩张的众多国家而言,这些技术几乎是无价之宝。如果闻宇以此为筹码,他完全可以获得极大的利益。

闻宇当然也知道这些技术的巨大价值。不过他更知道只有让这些技术尽快普及,才能尽快遏制摩日教的扩张,并使其彻底无法继续利用这一卑劣手段收买人心。不过,他并没有说这么多。而只是挥挥手道:
“这个不算什么。如果各位对我的提议都赞同,我们就开始商议具体的细节吧。”
除了组织燕国百姓学习防疫的原理和疫苗的制作这一条以外,闻宇其它的提议基本上都是在上次的高层会议上讨论过的,这里与会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于是,人们开始就具体的实施步骤、分工、人员和物质的调配等这些具体的事项开始讨论。并由医士小队的两名成员做记录。经过了一个多时辰的会议,终于将每一件事的具体实施人员和步骤等全部落实。于是人们开始分头行动。
在闻宇的提议下,宋长老成了疫苗生产‘工厂’的临时厂长。赵明玉招来的一百名工人,医士小队的剩余二十四名成员都成了其当然的下属。轻风营的总军需官何清则负责为工厂提供厂房、设备、原料等。总技术顾问当然是闻宇。
而在针对燕国百姓的‘宣传教育’方面,暂时由闻宇亲自策划。不过他本人毕竟只是小孩子,并不适宜出面牵头做这件事,所以此事名义上也是由德高望重的宋长老发起,而具体的组织实施由宋晴雪的师姐谢晓春负责,并由精英小队的八名成员予以协助。当然就这一点人肯定是不够的。不过闻宇提议其它的骨干一律从这次被治愈的普通百姓中选拔。力争通过这次的‘宣传教育’在燕国的百姓中建立起一个可以在防治疫病,抵御邪教侵蚀的‘民间组织’。
虽然闻宇提出的这种理念对于所有的人都根本是闻所未闻,不过折腾的毕竟不是本国人,所以尽管很多人抱有疑虑,也都没有怎么质疑就让闻宇的这个提议也顺利通过了。
会后,闻宇立刻和宋长老、谢晓春、宋晴雪以及精英小队的成员们稍稍商议一阵之后,一起来到隔离区,由于绝大部分的病人已经基本愈症,这里到处洋溢这欢乐的气氛。宋长老等人这两天的多数时间都是在这里帮助病人,所以所有的病人见到他们之后都非常尊重,眼中不时地流露出感激的神情。
宋长老在隔离区的边缘选择了一大块空地,命人找来几张桌子搭起一个简易的讲台,然后又将所有已经基本愈症的病人召集过来,然后她跃上讲台,深情地说道:
“燕国的乡亲们!这次的瘟疫,让你们每个人都经受了生死的考验,有的人甚至还失去了至亲的人。乡亲们!你们受苦了!”
宋长老这两天里一直是在这片隔离区现场医疗救治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又亲手救治了无数的病人,以为在普通百姓看来几乎高不可及的先天高手能亲手照顾这么多的病人,这深深地打动了这里的每一个百姓,让她受到了这里所有人的衷心爱戴,此时百姓们听到她声情并茂的声音,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顿时感激声和哭声连成了一片。
等下面人们的情绪稍稍宣泄之后,宋长老又继续道:
“这一次,我们白海国虽然尽其所能收治了两千多病人,但我们也知道,就在边境的那一边,还有你们更多的亲人和兄弟姐妹,他们也需要得到救治,也应该得到救治!”
宋长老的表态立刻在人群中再次激起巨大的反响,这里的人们当然也会有很多亲友仍然在燕国的境内,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迫不及待地回去报信了。
宋长老接着说道:
“可是,燕国的军方出于某种我们并不清楚的顾虑,已经封闭了附近的边卡。现在燕国的百姓已经不能再过来治病了。而他们同样也不允许我们这些人过去行医。”
这个消息这里已经有少数百姓知道了,不过多数人还没有听说。听到宋长老这样的宣布,不由地发出一阵对燕**队的不满和抱怨。
很快宋长老又接着说道:
“虽然燕国的百姓不能再过来就医了,但我们还是尽量想要让他们都得到一些救治。现在,乡亲们,我们只能依靠你们了。我们愿意把我们所有的诊治办法都教给你们,把我们所有的药物都交给你们。你们是否愿意代替我们为边境那边的乡亲诊治?是否愿意代替我们将这些药物送到那边乡亲们的手上啊?”
“愿意!”
人们大声喊道。
在宋长老如此声情并茂的‘煽动’之下,如果还有谁能说出‘不’字,估计立刻就会被旁边激动到癫狂的‘人民群众’爆锤致死吧?
宋长老看到这样的场景,似乎也微微地有些激动,稍稍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后,她示意场中的人们安静下来,然后介绍了他们刚才与闻宇等人想好的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这些燕国的百姓先要推选出十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一个理事会来管理学习和救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再由理事会将现有的两千名百姓分成二十个小组。其中一组即刻过境组织边境那边的百姓搭建帐篷或在附近的村落住下来。以等待这边派出的‘医疗队’。而其余的十九组都会接受白海国医生给予的针对性培训。由于时间紧迫,除了最后一组以外,其余各组的每个成员都不会接受全部的培训内容,而是以一项内容为主,其它只是大致了解。而全部的培训内容被分解成了诊断与用药、疫苗的制作、病菌的培养三大部分。但因为这些人毕竟是普通百姓,绝对无法用肉眼观察细菌,让他们制作疫苗恐怕很难让人放心,所以每组中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以学习诊断与用药为主。至于疾病预防方面的常识,则属于每个组员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很快,理事会的成员就被百姓们推举出来了,基本上就是每个村子都有一名‘理事’。然后,这些人又先选定了第一组的人选。被选出的人大多是平时比较活跃,交际能力比较强的,或者在边境那边亲友比较多的,这些人过去之后,应该可以把前来看病的百姓组织好。
于是这一组人在领到了一些帐篷、药品、食物等物资之后,就立刻从边卡返回了燕国。这一带的边境地势平缓,在边卡两边十几里的边境线只是在平原上由两道木栅栏隔开的一长条空白地带而已,所以两边的人完全可以隔着边境对话。根据他们传回的消息,这一组人在下午过去以后,到傍晚时分已经收拢了前来就医的燕国百姓三四百人。
(昨晚十点多的时候不知为何无法上传,抱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