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形势分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十月二十六日夜,燕**队再次弃守蒙河,并一口气撤回到了燕国境内。据紧随燕**队到江边的匈卑汗国斥候报告说,燕国早已在巴纶江上搭建了好几座浮桥,所以才撤得如此迅速。而且其实他们的步兵早已撤走,最后留守的不过只是几个纵队的骑兵而已。
十月二十七日,燕国宣布暂时放弃对额纶草原的领土要求,以换取所谓‘和平’,燕国境内一片哗然。但官方似乎早有准备,迅速就控制了局势。
十月二十九日,北朔国朝廷宣布接受燕国提出的和平条件。命令其驻扎在额纶草原的军队即刻回师。并婉转地向匈卑汗国提出了撤回其军队的要求。并声称北朔国方面只愿意再向这支二十五万人的大军提供最多二十天的给养。
早在两天前的十月二十七日,也就是燕**队撤回本国境内的第二天,两国联军的联合统帅部就在西海关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当然闻宇也得以参加。
会上,符耀明先详细叙述了他对敌方阵营的判断。那就是,北朔国应该会接受燕国提出的‘和平建议’而撤兵。但摩日教控制的匈卑汗国必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将会继续进驻额纶草原并最终向白海国或燕国再次发起进攻。但由于北朔国的撤出,匈卑汗国现在派出的二十五万人马,加上耶律卫的十到十五万人(取决于留多少守家),并不足以对燕国和白海国的联军形成优势,所以他们将不得不继续等待其后援部队的到来。另外,如果北朔国不再为战争提供补给,今年以来征战连连的耶律卫恐怕难以供应匈卑汗国的大军所需。如此一来,耶律卫和匈卑汗国联军正式发起进攻的时间可能还要再拖后一、两个月。
所以,燕国从额纶草原撤出这件事,如果不考虑其在国内造成的恶劣影响,确实是分化敌人的必行之举。而随后几天各方收到的情报,也完全验证了符耀明对于北朔国反应的判断。
讲完自己对敌方的预测之后,符耀明又给出了他对于己方应采取措施的建议。首先当然是两**队的尽快混编。这样可以继续保持军队的士气,也可以有一些时间供新的部队单位相互熟悉,以形成配合作战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符耀明建议的混编并非打乱到个人一级,而是以纵队或大队(千人队)为单位的混编。也就是说,符家军队在编入联军后,其纵队或大队以下的人员和编制依然保持不变。否则的话,等仗打完了,他的军队就真的变成白海国的军队了。
除了混编以外,符耀明还要求白海国调集更多的部队前来参加这次会战。他认为白海国至少还应该再调集十万人到其西南前线。
另外,他也提出在新武器的配备方面,要对两国的军队一视同仁。作为联军最高层的他,在会前刚刚见识了闻宇的兵工厂制作的部分新式武器。所以话中的意味不问可知。
在兵力配置方面,符耀明判断敌方肯定会以西海草原为主攻方向。因为如果敌方直接进攻燕国,势必会把数百里长的侧翼完全暴露在白海国的攻击下,战略态势非常不利。对此,符耀明认为己方也应该集结重兵于西海草原的西南,威胁对方联军的后路,以主动寻求与对方主力的决战机会。
对此,白海国西南军团的统帅韩树人并不认同。他认为在冬季额纶河的封冻期,西海草原上基本无险可守,作为己方主力的白海**队以步兵为主,与对方以骑兵为主的军队在开阔的草原上相持并没有什么优势。因此,他认为两国的军队应该在西海湖东侧的燕西峡谷,高平镇,定乡镇和巴纶江渡口这一带布防,以充分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以逸待劳。
对韩树人的意见,符耀明认为这样做虽然在战略上更稳健,但对于稳定燕**队的军心士气不利。关于两**队混编一事,他已经向军中大队以上的高级军官通报过,当时是说这样改组以后很快就会有决战的机会,才把这些将官们说服,如果现在还是原地固守,恐怕很难向他们交待。而且在他看来,凭借着白海国的这些新式装备,即使在草原上与对方决战,也有足够的把握。
在双方争持不下的情况下,他们都想听听宋晴雪对这件事怎么看。这一段时间里,宋晴雪有大量的时间是和西南军团的军队在一起,对于军事上面的局势确实有了想当深入的了解,而且在那一天她完全共享闻宇的异世界文明知识以后,也使得她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宋晴雪略微沉思后,开口说道:
“燕**队士气方面的问题,我可以想想办法。至于军队的具体部署,从现在的情况看,也没有必要过早定型,因为我也感觉在燕国方面做出让步的情况下,北朔国朝廷应该不会再全力支持匈卑汗国和耶律卫的军队与我们两国开战。如果敌方阵营失去了北朔国朝廷的支持,我也认为匈卑汗国和耶律卫方面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做好战争准备。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可以先去做两**队混编以后的各种调整和训练。再根据对方派出后续兵力的数量来判断他们的真实意图,并做出相应的部署。”
宋晴雪的意见看似更倾向于白海国的意见,但又留有很大的余地。符耀明抓住她的最后一句话,继续追问道:
“宋将军,你似乎言有未尽之辞。刚才你提到还需要判断他们的真实意图,你觉得他们的意图除了打败我们两国的军队,占领整个西海盆地,还会有别的吗?”
为了让宋晴雪可以名正言顺地主持新组建的‘参谋总部’,现在她和闻宇都被破格授予参将军衔。不过闻宇的年纪太轻,所以他的军衔只在万夫长以上的高层军官中公开。
宋晴雪摇头道:
“这件事我和小宇反复想过了,我们都认为他们的目标不太可能是您说的这个。而更有可能是北朔国!不过,也有可能是我们白海国。”

“啊?!”
宋晴雪此言一出,除了她和闻宇之外,其它人都吃了一惊。韩树人忙问到:
“你们怎么会这样想?图谋我们白海国还可以理解,北朔国刚刚和匈卑汗国结盟,摩日教又怎么会打他们的主意?他们真的会这么黑?”
一边问着,他一边把整个局势在头脑中过了一遍,也不由地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所以他问到后来,几乎已经相信了这种判断。
符耀明则是坐在那里,沉默半晌后,才说道:
“不错,这种可能性确实最大。也只有这样想,才足以解释我之前忽略的种种疑惑之处。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
说完,他又对着韩树人说道:
“韩将军,咱们这些只会带兵打仗的人是不行了,又差点儿让摩日教的人给玩儿了。”
在座的人里,只有骆文成还是不明所以,他急着向符耀明问道:
“大将军,这怎么绕来绕去又变成北朔国的事了,你刚才不是说他们肯定不打了吗?那摩日教的人还怎么算计他们啊?”
符耀明笑道,这里的关窍是宋将军他们先想到的,你还是向他们求救吧。
看着众人都还想让她详细解释一遍,宋晴雪甜甜地一笑,客气道:“那我们就献丑了!”。
然后继续说道:
“西海盆地虽然连接白海国、燕国、北朔国三个国家,有一定的战略地位。但对于现在的摩日教而言,却形同鸡肋。如果强行占领这里,他们要面对的是从西海关和雁门关前来的、源源不断的军队。除非他们愿意与这两个国家拼消耗,否则就不应该干这样的事。而且在这里拼消耗,从距离上明显对咱们两国更有利,所以他们应该不会做这样的事。”
宋晴雪这么一说,在座的每个人都同意。西海盆地就在白海国的‘粮仓’西海郡,距离更加富饶的松江平原也不远。运送粮草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燕国的雁门关内外也都是产粮区,供给十几万军队的粮草也不成问题。
而在匈卑汗国方面,如果没有北朔国提供的粮草,几十万大军长期驻扎在此的消耗将是极其惊人的。如果大军所需的粮草全部从匈卑汗国的腹地筹集并运来,运输途中的消耗甚至远大于可以运到的数量。更何况这几十万人都是骑兵,而西海草原上的草还被他们一把火烧光了。
可以说,如果匈卑汗国派出六七十万人长期驻守西海盆地,这个大陆上一等一的大国也会相当吃力吧?更何况白海国和燕国的军队相加超过百万,就是匈卑汗国真的派出六七十万人过来,也未必能经得起两**队的轮番消耗。
这些道理,在座的人当然都知道。所以宋晴雪一提,他们也都觉得摩日教的目的应该不是西海草原。
宋晴雪接着到:
“既然西海草原不太可能是他们的目标。那么下一个可能就是北朔国。如果符将军坚持不从额纶草原撤兵,北朔国与燕国之间必然爆发全面战争。在北路已经有耶律卫和匈卑汗国的几十万军队的情况下,直属北朔国朝廷的大部分军队必然会从南边的两国边境处向燕国发起进攻。等双方的军队粘在一起,或者拼得两败俱伤时,匈卑汗国和耶律卫可以突然把他们的军队撤回,扼守额纶草原西南的古南口,而他们的大军就可以直接南下,乘虚占领北朔国的腹地。”
听到这里符耀明不由叹道:
“唉,看来要是我们没撤兵,就又要让摩日教的人摆一道了。”
宋晴雪跟着说道:
“摩日教错在还是太心急了。如果他们少派点人过来,等到北朔国的军队和你们打出火气来,您再想撤就更不容易了。不过他们可能以为白海国早就会插手,而且肯定没有想到您会那么干脆地撤走。”
听到这里,韩树人哈哈一笑:
“我说咱们的朝廷这一次怎么一点都不仗义,原来还有这个弯弯绕在里面。”
按一般的道理,白海国与摩日教势不两立,早就应该站出来支持燕国了。但白海国的朝廷肯定也早就顾虑到了这一层,才硬是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持燕国。
然后,韩树人又问道:
“那现在燕国的军队都已经撤回来了,你看摩日教下一步会怎么办?”
宋晴雪道:
“既然他们已经派出了二十几万的军队,应该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不过在没有新的情报之前,任何猜测都是枉然。摩日教既然可以用祭祀的手段做到各种不可想象的事情,我方也唯有以静制动,如果能等到这些新的武器大量装备部队以后,(对付他们)就更有把握了。”
赵明玉问道:
“刚才,你提到说他们也有可能是要对白海国动手,这怎么讲?”
宋晴雪答道:
“还记得摩日教派人穿过漠东山系袭击黑山镇的事么?我们担心他们故技重施。虽然黑山镇已经有一营军队驻扎,但在西部边境的大多数地方,现在基本上还是不设防的。如果他们有能力一次送五到十万人马到西海关的北侧,配合几十万军队从南边的进攻。一举攻破西海关也是很有可能的。”
听到这里,韩树人也露出关注的神情,问道:
“这件事朝廷方面知道么?他们怎么看?”
闻宇答道:
“亲王殿下回京之前,我就把这件事和他讲过了。朝廷方面应该已经派出少量军队警戒漠东山系一线,并在一些重点区域设立了烽火台。未来可能会再调一些军队加强这一线的防御。”
韩树人发愁道:
“哦,我也听说有些军队要向西调动。原来如此!不过这一段边境长几千里,如果一下子都从天险变成了坦途,这防守的压力就太大了。”
闻宇回应道:
“要解决这几千里边境线的防御确实很难,不过如果只是防备他们从靠近西海关的这一段山脉底下的河穿流过来,我倒是可以想想办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