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段思廉在大理,比他条件好的绝对没有,他也算学习过宋国的经史子集了,可这些日子跟着冯翰林学下来,他才明白,他连个皮毛都没学到。
专注的他连吕惠卿都懒得陪同了。
相比于学习经典,段思廉觉得跟吕惠卿尔虞我诈就是在虚度年华。
他就不明白了,宋人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还醉心于那些琐事。
“吕馆伴,你也是状元?”
段思廉学了些经论,便有意无意的跟吕惠卿辩经,才发现吕惠卿的才学一样惊艳。
“段王说笑了。惠卿不过是及第而已。惠卿同期有二苏,苏轼、苏辙。有二程,程灏、程颐。有二章,章衡、章惇。还有二曾,曾巩、曾布等等”
“我嘉佑二年之大才数不胜数,任何一人都远胜我吕惠卿千里……更何况我大宋百年文华?”
嘉佑二年,确实是值得骄傲的一个年份。
吕惠卿作为嘉佑二年及第的一员,也是与有荣焉。
这就是大宋,这就是上国。
仅仅是一个科考年,如雷贯耳的人名,他段思廉就听到过很多。
更何况大宋经过了养士百年?
有如此众多的大才,何愁国力不兴?
可叹我大理,偏安一隅不说,还整日沉迷于内斗。
唉……
很好,吕惠卿见到段思廉的神情,他感觉很好。
不需要着急,只需要在段思廉心底种下一粒种子,它总会发芽的。
看来冯当世也是费心了。
“段王,惠卿虽然不才,在汴梁士林也略有小名,若段王有意,惠卿可引见段王参加一些饮宴。”
“想来以段王之身份,虽不至于趋之若鹜,仰慕大理风光者亦或会有。”
不能操之过急,吕惠卿告诫自己。可看到段思廉那向往的表情,还是忍不住加了一点料。
话很含蓄,希望段思廉没有把寓意想歪了。
吕惠卿也知道,这样做可能出现很大的意外,甚至可能会导致不可掌控。
朝廷的谋划,肯定不会大范围扩张,这也是为什么朝廷会让冯京冯当世来段王府授课了。因为,他是富相公的女婿。
想到这,吕惠卿又一阵压不住的自赏……自己应该是唯一的非相公知晓朝廷谋划的。
真要段思廉答应参加汴梁的各种士林聚会了,吕惠卿都不知道这事该怎样处理。
“吕馆伴费心了。容小王考虑考虑。”
还好,这段思廉没有顺杆儿爬。
也是,好歹王府里有一个三元及第的冯京冯当世在哪儿杵着,又怎样需要他吕惠卿引见汴梁士林。
这算不算坑人家冯当世了?
“这吕吉甫纯粹胡闹!”
冯京是真感觉被坑了。
他稀里糊涂的,段思廉莫名其妙的跟他说什么士林饮宴的事,话里话外有意让他做桥梁。
这哪跟哪呀?你一个藩王,还是个流亡藩王,更是一个即将被朝廷当作傀儡的流亡藩王,去士林饮宴中讨什么无趣。
“当世,此事你暂别表态,吕吉甫是不是胡闹不尽然。此事重大,待朝廷议定后再论。”
吕惠卿还真有一套。
富弼听完女婿的牢骚,看到的并不是胡闹,而是吕惠卿在五项原则上又一次另辟蹊径的推进。
女婿也算是惊才艳艳了,可在玩这些伎俩上,还真是差吕惠卿一截。

国朝方正之士何其多?反倒是需要有吕惠卿这样的人,特别是在如今官家治政时,很可能吕惠卿这样的人更会受到官家青睐。
所谓谋略,并不完全是堂堂正正。说好听是谋略,说难听是阴谋诡计也无不可。
站在国朝的立场,谋划大理,可以说是谋略。
同样,即便是政事堂,也有对官家这番操作有非议的。认为官家这样,有些下作了,非圣贤之君所为。
唯一遗憾的是,背后非议可以,正面弹劾却找不到能立足的理由。
说是违背祖宗法度?可即便此事最后成了,大理也还是段氏为王,谈不上吞并大理,也就没有了违背祖宗法度的基础。
说是逼之以威,挟之以势?也谈不上,就是出兵也是被士林广为赞同的。谋反,这是最应该被谴责的,朝廷既然有这个能力,自然应该介入藩属国的内乱。
此为正道。
至于最终朝廷指派官员入大理……很有可能会是大理恳求官家。
这也不是要吞并大理。
至于大理无军,借国朝军备帮忙防卫大理,好像也挨不着强权压迫。
官家总是能把那些本质上是龌蹉的事,以正大光明的方式体现出来。
吕惠卿好像也具备这个素养。
段思廉仰慕国朝士子才学,向往国朝士林饮宴,吕惠卿投其所好……
最终是怎样的结果,好像都会是段思廉自愿的。
“当世,若有可能,你以后多于吕吉甫亲近亲近。”
富弼也知道这个很难。他们是两类人。
自家女婿,就是自己让他拜见韩琦,他都能说出: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也说明自己这女婿跟吕惠卿凑不到一起。
人家吕惠卿,仅因为王安石的名望,就自荐登门拜访。
唉…~话说到就行了。女婿有这样的品行,也是他富家女儿之福,就不强求了。
果然,冯京对岳翁说到亲近吕惠卿的话,很是不以为然。
冯京认同朝廷介入大理事务,也认同大理应该受国朝教化,这是圣贤之有教无类。
边野山民,确实应该被国朝文华感染。
这也是他欣然受命到段王府授课的原因。
他认同目的,并不意味着就认同过程。特别是对吕惠卿的做法,他看不过眼。
只不过同为朝廷效力,有些争端他无意明朗了。
富弼也是知道女婿的性子,对于朝廷的谋划,也是以另一种方式告知的。这也让冯京在段王府是真诚的,段思廉也感受到了这份真诚。
歪打正着,倒是让整件事显得特别顺畅。
……
“官家,对于段思廉参加饮宴之事,朝廷可需要安排?”
富弼还是将此事在集议时提出来了,他不敢武断。
很有可能一个细节,就会使前功尽弃。
“朝廷谋划,不宜扩张。饮宴是好,可一旦知情者众多,那怕是保密法令,也很难追究到人。”
韩琦担心的是,一旦谋划泄露,不仅仅是谋划功败垂成,很可能会让士林非议整个朝廷。
“不需要干预,饮宴是怎样就怎样,越真实越好。”
赵曦越发对这个吕惠卿感兴趣了。
他不认为刻意的安排比自然而然更有利于下一步推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