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多事之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八年,这一年注定要在大山生命中,留下永远都难以磨灭的印记。
首先是春天时,陈老爷子被查出患了癌症。
得亏发现的早。但是老人家毕竟岁数大了,治疗起来,仍然非常棘手。
为此,大山不但请了国内顶尖的专家,组成专家组会诊,更从国外请来业内的权威专家一起联合会诊。
本来一般情况下,一年中,长辈们倒有多半年时间在农场住着。
因为这场病,陈老爷子今年没来北京,儿子儿媳和孙子都希望能就近看护照料。丁老爷子不放心,一道陪他留在沈阳。
好消息是,老人家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接下来一段时间,只需慢慢将养就是。
初夏时,丁睿结婚了。
离开西北后,他进入军事学院进修,毕业后被分到位于沿海城市的省军区。
毕竟是和平年代,不需要长时间在基层停留。
丁睿在部队的升迁之路非常的顺利,他的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表现和实力,成为军中大佬眼中难得一见的女婿人选。
丁睿的婚姻,尊循了古老的相亲模式。
新娘子也是一位颇有背景的将门女,这场婚姻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可谓是珠联璧合。
少年时不成功的初恋,仿佛透支了丁睿所有的**。那么单纯地、热烈的、纯粹的、投入地喜欢一个姑娘,这种心情,他再也不会有了。
年近而立。他选择了与一位性格飒爽、却也不失温柔的女性携手走进婚姻。
丁睿期待一种平静中不失温情的婚姻生活,彼此互相照顾。或许没有疾风骤雨般痴迷入骨的**,却希望两个人能在长长久久的婚后生活里互相理解、互相扶持,真正培养出一种兼具伴侣和亲人的这种感情。
不管他想要怎样的一种婚姻生活,因着两个人的背景,婚礼却是隆重而盛大地。
董洁送了新娘子全套的珍贵首饰。
大山送丁睿的新婚贺礼是一串房门钥匙,代表的是一套房子,东方元素集团旗下房地产公司新近开发的别墅群里。^^ ^^一座独栋临湖大花园别墅。
北京地房价节节看涨,加上极好地地理位置,这套房产未来的升值空间更是巨大,这手笔不可谓不大。
丁睿是大山最看重的朋友,又是少年结交。送礼贵乎心意。无须斤斤计较钱财之事。朋友之交谈钱,未免就流于俗气。
大山给的大方。这份礼于他来说,并不是多大地事,况且做为承建方。他实际付出的,只是一个成本费,丁睿推辞不掉,也就坦然收下。
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莫志强回国了。
事隔多年,终于可以坐上回国的航班,双脚再一次踩上北京的土地,莫志强心里五味杂陈。
在北京机场的出站口。看到接站口簇拥着的。全部是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走地近了,耳朵里听见他们讲着带有各种口音地普通话。这是熟悉的母语,不再是各种外语充斥耳边,一个年已而立地大男人,差点因此而当场飙泪。
在大山的运作下,他从此可以堂堂正正的回到中国,以后在中国长住短居都随意了。
年迈的双亲早早赶到北京机场接他。
大山、伍阿哥、刘晨等等,许多从前交好的同学和朋友都来了。
这中间,大半的人许多年来,还是第一次看到他。
今天的莫志强,在海外功成名就,世界名校的博士生,金融圈子里的理财好手……他在海外,单单是通过基金运作,每年就为东方元素集团带来绝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的收益。
可他心心念念的,却还是回到故国。
儿时,刚懂事时就立志要报效国家,小学作文里,末尾一句常常是:甘当建设四化的一颗螺丝钉。当年事,凭着的也是这样一腔热血。
在海外,很多个夜里睡不着的时候,莫志强回首当年,尤其是改变他命运的那场风波,不得不承认,那时候太年轻,凭着冲动行事,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行事手段却太过天真……
“功过已属当年事,真正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能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

这是当年分手时,大山对他说的话。
多少年来莫志强一直牢记心头。
大山是他这一生,最该感激的人,在他最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最大的、无私的帮助。
如果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今天已届而立之年的他,或许跟许多正在海外工作生活的校友一样,毕业后选择到国外发展。
也或许成为国内某个部门的中坚力量,有了得已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
少年时莫志强就有过强烈的希望,施政一方,造福一方。
可惜到了后来,所有的向往付诸东流。
也许,正因为当年的出国,是迫不得已的突然之举,在海外的日子,他才如此这般的思乡亲切,念念不忘想要重回故国,终致发展成一种执念,毫不眷恋国外的舒适生活。
外面的高楼大厦,给不了他归属感,“梁园虽好,不是吾乡”。
父母亲去年冬天还去莫志强那里住了些日子,那时就听儿子说他要回国,只是得慢慢把手头的工作一一安排好,要费些时日。是以此次见面,高兴之情在脸上洋溢,却谈不上喜极而泣。
而一帮子老同学见面,你来我往寒喧说话,自有一番热情,不需细表。
“志强路上辛苦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在饭店订了位子,走,大家换个地方说话……”
大山把大家请上了车。
嗯,不得不说,这些当年的热血学子,如今各自有了一片天空,不得志的有,但大多数人都已经功成名就。
大山的车头前领路,后边数量车鱼贯而行。
莫志强打开车窗,近似贪婪的看着路两边的风景。
九年没有回来,北京变化太大了,变的他都要不认识了。
虽然一早就有这种体悟,然而亲眼看到后,心里还是有种莫名的感伤,也夹杂着喜悦和无限感慨,说不清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
饭店,包厢里。
伍阿哥抱着儿子献宝。两岁多的小男孩伍伍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不怕生,见谁都一脸笑嘻嘻,甜甜叫着“叔叔、阿姨”。
大山上学早,这帮子聚到一起的老同学,最小的也比他大了两岁,有些比他高一级甚至两级的同学,年纪相差就更多了。这些人基本都结了婚,多数也都做了父母,或是将要为人父母。
就有同学打趣道:“志强,我们还以为你这次回来肯定不是一个人,怎么着也该带着一个吧?我们还猜呢,你这次领回来的,到底是黄头发绿眼睛呢,还是绿头发黄眼睛……”
伍阿哥把儿子交给旁边的一位女同学。
今天是为莫志强接风,来的清一色的都是老同学,大家都没有携伴参加。伍阿哥是老丈人住院,虽然不是多要紧的大病,但岳母早逝,妻子得留在医院照顾,不得已带着宝贝儿子一道来了。
“你以为你在说妖怪呢?什么绿头发黄眼睛,长成那样的能看吗?真是贬低我们志强的品味。”他转头朝莫志强的父亲笑道:“是吧,伯父?”
莫志强的父亲笑着点头。
坐上清一色三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夹在当中,并不插口打扰孩子们说话。
另一位同学逗弄着伍伍,略有些遗憾的表示:“娶一位外国媳妇也不错呀,听说中国男人在国外很受欢迎的,外国女人都觉得中国男人温柔会体贴人。志强,你这么能干,追你的女人不少吧?法国女人最懂浪漫了,长的也漂亮,你都不动心?至少,娶个洋人做老婆,下一代是混血儿,又聪明又可爱又漂亮……”
伍阿哥状似不满的拨开他的手,“去,一边去,别碰我儿子。照你这意思,我们家伍伍就不聪明不可爱不漂亮了?咱中国的孩子,不比什么混血儿差。”
今天一早特地从广东飞过来的刘晨,搭着莫志强的肩膀笑道:“这你不懂了吧,志强想娶中国媳妇呢。还得是地道的中国姑娘,喝过洋墨水的都不算正宗。”
大山笑着插口道:“你当在菜市场挑瓜呢?地不地道都拿出来扯……”
PS:嗯,约摸着再有几天就可以收尾了。最后写个小冲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