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奋起一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蜀国,阳平关。
话说当日魏延接到成都的昭命,不得不率全师回川,朝廷之命,本是令他将全师暂屯于白水关,而后再遣军入汉中援救,这本是蒋琬等密定下计策,要白水关守将赵广借机拿下魏延,解其兵权,将其押解回成都审问。
而那魏延却预料到了朝廷要对他采取手段,于是入川之后并未前往白水关,而是以汉中危急之名,直接率十余万大军赶赴了阳平关。阳平关守将并不知朝廷深意,魏延乃骠骑大将军,欲要入关,自不敢不从,于是魏延便据了阳平关。
阳平关乃汉中门户,魏延虽据此关,却仍不发一兵一卒援助赵云,之后司马懿率大军赶到,猛攻阳平关,魏延坚守不战,双方相拒月余。其后秋水绵绵不绝,魏军深陷泥泞之中,困苦不堪,又因山道路滑,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而去。
魏军既退,蜀国危机解除,朝廷又因魏延违命之举,愈加的对其疑心,一方面连发昭命,令其回成都面圣,另一方面则暗发密旨于赵云,命其密切注意阳平关方向的动向,必要之时,既以武力对付魏延。
此时的蜀国,虽然外在的危机暂时缓解,但是一场内祸却在悄然无声酝酿着。
而这其中,最是为难与痛苦的莫过于是魏延了。
他自问从当年追随刘备以来,尽职尽责,一心为刘氏效忠,从未生过二心。先前握兵不援汉中,也只不过因为朝廷将大将军之职授与了赵云,一时气恼而已,哪想皇帝竟然相信离间之计,更听信蒋琬等朝臣之说,对他起了猜忌,疑其想拥兵叛国,实是令他心寒不已。
当时回川之时,他已猜到朝廷要对自己下手,故而未回师白水关,而是转向拒了阳平关,而今魏兵已退,朝廷对他的疑心仍是丝毫未减,屡屡催其回成都面圣,他又何尝不知其中深意,一旦回了成都,十万大军的兵权就此离手,只怕依目下的情形来看,非但官职不保,连性命都堪忧。
然而,若仍是拒不从命,岂非向世人昭示,他魏延果然是有叛国谋逆之心,他一生忠于刘氏,岂能担当此等恶名。
犹豫不决,进退两难。
连日的苦思,鬓发添雪,眉头生皱,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多岁一般。
诸将也皆知他心中的苦恼,虽然多有慨叹,却也无从劝慰。
“大将军,阎晏求见。”
帐外阎晏之声打断了魏延的沉思,他暗吁了一口气,端正身姿,沉声道:“进来吧。”
门帘掀起,阎晏走入帐中,他手捧着一折文书,躬身行过一礼,道:“大将军,朝廷又来了一道招你回京的昭命。”
魏延也懒得再看,手一挥,道:“放案上吧。”
阎宴恭敬的把昭书摆在了帅案上,他瞅了一眼案上那一叠内容相同的昭书,道:“算上这一道,这应该是一月以来的第六道昭书了吧,大将军,我看,你该是做了决断的时候了。”
那阎晏的话似有深意,魏延眉头一皱,沉声问道:“你有什么话就明说吧,不要拐弯抹角的。”
阎晏便不再顾忌,正色直言道:“末将以为,大将军绝不能再据于阳平关而未有所动,这么耗下去,只会对大将军越来越不利。”
魏延冷哼一声,道:“那你想要本帅怎么做,去成都送命吗!”
阎晕一笑,道:“这成都是一定要去的,但却不是大将军所想的那种去法。”
“此话怎讲?”魏延听他的口气,似乎有什么良策解决自己目下的难处,情绪立时为之一振。

阎晏却是走到帐帘外,悄悄察看了一眼帐外情况,随后才凑到魏延近前,低声道:“国有奸臣当道,诬陷忠良,大将军当以清君侧之名,挥兵直取成都。”
魏延大惊,脸色立变,沉声喝道:“胡说八道!你这分明是要本帅谋反,这可是杀头的大罪,本帅焉能如此。”
阎晏料到他会出言喝斥,却是不慌不忙的说道:“据目前的形势来看,朝廷早已认定了大将军谋反之罪,只是畏于大将军手握重兵,所以才不敢定罪而已。横竖也是杀头之罪,大将军若能奋起一搏,杀回成都,铲除奸臣,则上可以正朝纲,下可以保己身。非但如此,到时国家军政皆掌于大将军之手,以大将军之才,何愁不能富民强国,一统天下,重振汉室!忍一时之恶名,成千古之流芳,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此大将军唯一可选之路也,还请大将军三思。”
忍一时之恶名,成千古之流芳!
魏延心头为之一震。
阎晏说的对,自己现在已经无路可选,若不想束手待毙,唯有奋起一搏,或许真能如阎晏所言,拨开日月见青天,执掌军政之权,一展生平所学,不负男儿之志。
然而,话虽如此,想要攻入成都又谈何容易,先不说由汉中通往成都之途,雄关漫道,地势险峻难攻,更何况背后还有赵云虎视眈眈,这清君侧之路,只怕比这蜀道还要难走。
无奈一叹。
阎晏看魏延表情变化,已知其为之所动,也知他心中担忧什么,遂又道:“大将军担心什么,末将全都知道,其实此事易也。末将听闻朝廷已将白水、剑阁数关之权交于赵广,大将军只需设计诱擒赵广,自可假其之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沿途各关,率大军直抵成都。而阳平关乃天险,大将军只须托负一员信任之将坚守,赵云虽然神勇,却亦无可奈何,则我自不必担心被两面夹击,如此则大功可成也。”
阎晏阐述分析之时,魏延指尖敲打着案桌,宁心思听着,魏延深通用兵之道,这些谋划他自然知晓,他之所以下不定决心,直正所担心的却另有其事。
手底下的十万将士,他们会安心听命吗?
魏延又道出了自己的担忧,那阎晏呵呵一笑,道:“此事更易也,大将军只需伪造一道陛下的密旨,招集诸将议事,到时末将暗伏几百刀斧于侧,但有不从者,当场擒杀便可,诸将们听命了,士卒们自也就会从命。”
听那阎晏一番细说,万般谋划皆在其意料之中,如今,唯在于决心而已。
魏延深深的呼了一口气,往昔种种浮现眼前,自从荆州投奔刘氏以来,不觉已是数十年晃过,少年英姿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人近中年。那时不过是一名不起的眼的小尉而已,如今已是官至骠骑大将军,名震华夏,官高而名重,富贵荣耀不可谓不盛。
只是,不知为何,心中仍是藏有一种壮志未筹的感觉。
独统三军,扫平天下,成汉室中兴第一功臣,留千古传颂之名,或许,这才是少年意气时真正的志向吧。
孔明之死,本来是最佳的机会,只可惜,天意弄人,最后却变成了这般局势。领命回朝,即使是侥幸不死,只怕也再无领兵征战沙场之机,难道,余下的生命就要在苟且无闻中渡过吗?
不,绝不,宁死不可!
既然如此,那就奋起一搏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