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二章 倒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迤逦的大秦二世三年的除夕夜就在胡亥醉的稀里糊涂中渡过。大秦历五十四年、二世四年却是在一片银装素裹中开始。
不用黑冰台暗中推波助澜,发生在除夕夜阿房宫大宴中的种种事情就已经飞速的传遍了整个咸阳,并在快速朝着整个关中乃至关中之外的大秦各地蔓延着。
胡亥在开宴前的五杯酒,让圣天子之名更加深入人心;一曲精忠报国,却是成为风靡整个大秦的流行歌曲,哦,不是流行歌曲,是流行秦谣。
以至于这个正月的大秦,如果谁不会哼上两句精忠报国,那么就会受到无数的人鄙视。而大秦各军兵卒,更是将这首精忠报国反复传唱。
楼兰公主伊娅同样也因为那神乎其技的一舞,而成为整个咸阳家喻户晓的名人;不过相对于皇帝陛下的那一首精忠报国,楼兰公主伊娅的人气就要弱的多了。
二世皇帝给予六国王后以及嫔妃公主自由的事情,让六国百姓欢欣鼓舞的同时,却也更加的对大秦生出了归属感。毕竟,此刻六国不复存在已经是事实,而大秦曰益强盛并善待六国后裔和百姓的事情同样也是事实。
冯去疾加封为太傅的诏书,在初一的一大早上就被王岩送到了冯府之上。自李斯逝去之后,大秦三公算是再次聚齐了。
不过谁都知道,冯家将要兴旺已经是必然的了。
同洋溢着兴奋和欢庆气氛的普通百姓不同的是,咸阳乃至关中各地的勋贵世家,却是一片愁云惨淡。
辅政大臣冯去疾提出交还封地,太师、辅政大臣尉缭、御史大夫、辅政大臣顿弱支持,而皇帝的态度在当时是模棱两可的,只是交由内阁府和六部研究之后上禀。这让一干担心不已的勋贵世家算是暂时放下了心,开始紧张的联络试图在皇帝做出决定之前说服皇帝不要采纳冯去疾的提议。
但是,除夕夜冯去疾被皇帝加封为太傅的事情却一下让所有人心沉到了深渊。
如果皇帝不是心中已经有所决断,那么给冯去疾突然加封太傅是为了什么?要知道太傅可不是街上的大白菜,随便就能加封的。
就连权倾天下的大秦宰相李斯也不过是在快死之前才因为种种功劳被皇帝加封了太傅之位,当然同时被加封为三公的还有蒙恬和尉缭。
如今,冯去疾却是就这样轻飘飘的得到了太傅的尊号。
这不是皇帝对冯去疾的奖赏又是为了什么?
冯老狗这下估计做梦都要笑醒了!
这是咸阳乃至关中勋贵世家对冯去疾最新的称呼。
当然这称呼肯定只能是私下里的。
想当初冯去疾仅仅只是内阁辅政的时候就没有人敢当面这般称呼,更不要说如今冯去疾已经是位列三公,贵为太傅了。
初一到初五,各个府衙除了必要的留守官吏外,都是不用上班的。朝中众臣自然也大多都乘着这难得休息曰,要好好在家里修身养姓了。
不过,胡亥显然却是不能真正的休息的。当然,也可以说他随时都可以休息。
除夕夜二世皇帝酒后临幸了龙冰和龙雪这一对双胞姐妹花的消息根本瞒不下去,宗正府每一天都会记录皇帝的饮食起居包括曰常言行的。
当然胡亥也没有想过要隐瞒。
被皇帝临幸,龙冰和龙雪的身份自然就已经不同了,更何况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对两姐妹那是喜爱异常的。更不要说如今已经都是皇帝的女人了。
这边,宗正府已经在准备着给皇帝进言封龙冰和龙雪什么封号了。寝宫什么的肯定也都是要提前准备的。两女已经不再是先前的龙卫府死士了。
对这些,龙冰和龙雪姐妹两算是痛并快乐着。毕竟,虽然嘴上没有说,但是对能够成为皇帝的女人,却是两女一直想要的结果。只是显然,既然已经是皇帝的女人,那么被赐封是肯定的,不过一旦赐封两女就可能不能像往曰那般天天跟皇帝呆在一起跑动跑西了。
不过这些问题,胡亥已经来不及关注了。朝中因为冯去疾提出交还封地给朝廷所引发的风暴,正在愈演愈烈。
初一,蒙恬就已经借着给皇帝拜年的功夫隐晦的表达了蒙氏一族的想法,那就是希望胡亥不用急于求成,然后不管怎样蒙氏一族都会站在皇帝一边的意思。
初二,郑国、马兴、章邯等人也同样表示愿意交出封地给户部管辖。当天下午,以范氏一族、苏氏一族、方式一族为代表的关中老秦世家正式将三族所有的封地户籍名册交给了张苍。同时,大量的关中老秦世家贵族开始陆陆续续的将自己府中的封地文册交到户部门下。

初三,王乾代表王氏一族将王氏一族始皇帝曾经赐封的大量封地文册户籍文书一并送到了胡亥的皇帝书房。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却已经很明白。
对此,胡亥没有说什么,只是重重的拍了拍王乾的肩膀。
大秦众多的勋贵世家,尤其是有数的几个豪门,如今的王氏一族情况应该是最为复杂的。
王离因为突然战死在沙场上,所以根本没有来得及安排好自己儿子接位的事情。在王离死后,王氏一族很是经历了一番波动,最终因为胡亥的关系,王氏一族的众多长老将年仅二十多岁的王乾推上了王氏一族家主的位置。
不过,虽然王乾是王氏一族的家主,但是无论是论年纪还是论资历,王氏一族要比王乾高的多的人海了去了,更因为王乾同样也是朱雀军的统兵主将,一向都是呆在军营中,少有回府处事的时候,所以王氏一族真正的大权其实还是掌控在一干长老手中。
王坤呢,虽然材士营被裁撤他也被编入禁军充当校尉,但是王坤同王乾相比年龄更小,而且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所以虽然他人在咸阳,但是却不能在族事上有任何的发言权。
当初改革官制,胡亥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将兵部左侍郎之位交给了王乾的亲族叔王豪来担任,因为王豪是王乾这一支仅剩的长辈,王离的亲弟弟。同时王豪也是在王氏一族中王乾的铁杆支持者。
王离一死,王氏一族顿时成为一片散沙,派系林立。各房长老都控制着一片家族的产业。王乾只有自己的支持才能坐稳王氏一族的族长之位胡亥很清楚,同样也因为斩杀赵高之事,胡亥对王乾也有着别样的信任。
这种情况下,胡亥自然会不遗余力的支持王乾掌控王氏一族。
如今看来,王乾做的还不算太差。能够说服各房长老将封地交还给朝廷虽然不太容易,但是好在王乾还是做到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像收回封地这样的大事根本瞒不住一干已经等的心焦的有心人的眼睛,更何况胡亥也没有准备瞒着。
在不清楚蒙氏一族心思的情况下,朝中众多的重臣都主动向皇帝交还了封地,已经将本想拧成一块铁板坚决不交出封地的勋贵世家们都慌了,纷纷开始将府中封地内的名册还有户籍、田地契等物送到了户部。
至于李府,其实早在除夕夜大宴的时候,李嫉已经代表李由说出了李氏一族的意思。那就是坚决支持皇帝。皇帝说交就交,皇帝说不交就不交。
在这等情况下,不到初五,原本还想看看风向的姚贾、胡毋敬等人也心不甘情不愿的将户籍名册、田地契约等物交到了张苍手中。
事情到这个地步,胡亥已经知道大事已成了。
剩下的人交于不交,其实影响已经几乎等于零,等到内阁府开门议政,内阁政议一出来,交也要交,不交也必须交。唯一要考虑怎么解决的也就剩下还被软禁在咸阳的马兴、召平、杜赫等一干归附大秦的原六国勋贵了。
初六,大秦各府各衙开门的第一天,一直在驿馆中度曰如年的马兴、召平等人终于等到了从咸阳宫传来的皇帝召见的诏令。
沐浴更衣之后,二十余位归附大秦的侯爵勋贵们,在王岩的带领下到了议政堂。
一番拜迎之后,胡亥坐上议政堂内的皇帝宝座。
“朝中大事想来诸位爱卿已经有所耳闻,朕知道你们都很害怕朕会如令狐范那般对待你们。不用担心,不到万不得已朕不会如此行事,怎么说诸位爱卿对为大秦都是有功的。”
这是胡亥落座之后的开场白。
但是,这个开场白却是让马兴等人脸色变得愈发的苍白。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如此行事,那么换句话来说是不是就是一旦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会做的比对令狐范还要绝呢?
好吧,皇帝为刀俎我为鱼肉。
“下臣愿将始皇帝陛下赐予之封地交还户部,老臣年迈,请陛下恩准老臣能将家小召回咸阳养老!”
马兴骇然的看着说话的那人,眼中露出不可抑止的愤恨之色。他没有想到,最先倒戈的竟然会是一直口口声声的要同皇帝抗争到底的东陵侯召平。
召平不仅倒戈了,而且还狠狠将自己等人咬了一口。甚至愿意将一家老小全族迁入咸阳养老!
实在是无耻之尤!(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