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 要发展,不仅要股权明晰,物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会吧?服装产业可是咱们准备重点发展的……他之前的利润,主要就是来源于这块。”
许志强有些不相信。
刘春来真的舍得把这产业丢了?
服装的利润,现在确实下滑了不少。
可生产规模上去了。
就连金德福在这边的德福制衣,目前规模也扩张到了超过四千人。
还有好几个规模超过两百人的厂。
几十人的厂,更多。
大多数都集中在蓬县县城。
业务也都是来源于春雨。
同样,也有人寻求别的市场。
“他从一开始的目标都很明确,哪怕搞了配套等,临江纺织厂也拿到了手,除了技术研发投入一点,生产规模都只是兼并了周边几个县……”
之前,吕红涛都没想到这些。
刘春来看起来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可他的每个决定,都是在为后续做准备。
搞服装产业,是为了赚钱,用以支撑后续的发展。
卫生巾产业,同样也是为了赚钱。
就连彩电,都不是刘春来真心想搞的东西,同样为了赚钱。
彩电的技术研发,VCD技术的开发。
最终都指向一个东西——芯片!
“如果没有这次苏联贸易,或许,他还不会这么快就上马这项目……”
“我就说,这小子怎么突然就大手笔了,感情是早就有预谋的。”
许志强叹了口气。
旋即一想,又有些不明白。
“不对啊,这汽车产业又算怎么回事?”
许志强觉得,汽车产业,不应该是刘春来准备干的产业吧。
可这投入……
“也就因为这,才基本看出刘春来的产业布局。现在他主要投入三大产业。”
吕红涛说道。
葫芦村的基础建设,从刘春来担任大队长开始,这些年一直搞土地平整,搞蔬菜种植基地,生猪养殖基地,现在又开始弄育种基地。
芯片产业投资三亿,刘春来又用股份换取来自香江的投资。
另外就是汽车产业了,同样是刘春来投资的重点方向。
在吕红涛看来,刘春来未来应该是准备在这三大产业上做文章。
“三大产业除了基础建设,其它两个产业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对技术要求也高啊。”
许志强依然想不明白。
刘春来做事,向来谋定而后动。
这次直接上马两个大项目。
如果说一开始刘春来一直在向这两个方向发展,他还愿意相信。
可眼前,刘春来没任何基础。
设备及技术全是引进。
几乎到了砸锅卖铁的程度。
卫生巾、服装等,都是很挣钱的。
“以前人才缺口限制了。现在没这问题了。果城大学明年开始招生,现在已经开始从苏联引进技术人员,香江那边,也在招聘……”
吕洪涛提醒许志强。
许志强叹了口气。
人才缺口,从一开始就存在。
县里同样也缺。
随着经济的发展跟众多项目开工,对管理人员的需求就非常大。
“咱们该支持他的发展。”
“我啥时候说不支持他了?”许志强没好气地问吕红涛。“之所以问,只是想不明白,刘春来突然要改革天府机械厂,为什么不提前跟我们商量沟通?”
“跟咱们商量,你能同意?”
吕红涛问许志强。
不能。
肯定不会同意的。
看着他的神态,吕红涛也叹了口气。
“在不同的位置,考虑的问题就不同。咱们考虑县里的发展,何市长考虑整个市的发展,而山城那边,一直争取刘春来到那边投资……算起来,我们在支持上力度上,依然不够。”
MMP!
许志强顿时气到了。
这还不够?
为了支持刘春来的发展,蓬县未来超过五十年的财政收入,都被他们给花了。
还不够?
“许书记,这事情,换个角度考虑。刘春来引进的这些产业。哪个不是涉及到很多的厂,可以带动无数就业的?如果在其它地方投资,不管是政策还是贷款,都会得到更大支持,到现在,他没有问县里的银行要一分钱的贷款,投资了多少了?”
吕洪涛问许志强。
除了省里补贴的三千万刘春来要走了。
可那也不是白要。
最终会还的。
“县财政早就被薅空了,目前工资都是一季度发一次,早就怨声载道了。咱们哪里给他提供贷款支持?”
许志强抱怨着。
没钱。
许书记说话都不硬气。
“也正是因为我们这样干,他才留下。现在把汽车制造从天府机械厂分离出来,是最好的。你跟我在任,没什么问题,换了别人来担任呢?双方因为股权不明晰,相处不和谐,最终会如何?”
吕洪涛绕一个大圈子。
就是为了告诉许志强,刘春来这是为了让股权更明晰。
蓬县跟刘春来的合作,特别是之前刘春来承包的。
发展得非常好。
可股权属于谁?
当初刘春来要求明确这个。
县里觉得无所谓。
现在没出问题,是因为吕红涛跟许志强两人依然在任。
股权明晰,才利于后期发展。
刘春来一直重视股权跟经营权。
天府机械厂短短几年,规模扩大了四五倍。
县政府除了提供人员及地皮,几乎没有资金投入。
刘春来把汽车产业拿走。
天府机械厂的股权给了一半给县政府。
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他是花钱买咱们不插手。”
“不,他是为了后续发展不被这些麻烦影响。”
吕洪涛很理解刘春来。
“他后续的动作应该会更大。尤其是人事调整方面。”
许志强一时不知道怎么说。
按照他的性格,刘春来跟他商量他不会同意。
他们很快就会退了。
而刘春来要搞一辈子。
刘春来回去的时候,赵玉军刚好去找他。
“船运公司想入股?可以啊。让他们按现有规模溢价买股权就行,只要能保证经营权就行。”
对赵玉军说县运输公司想要入股船运公司。
刘春来一点都不反对。
为了解决资金缺口,同时也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
他自己放话的。
只要经营权在手中,没任何问题。
其他股东只有监督权,没有管理权。
被监管无所谓。
企业如果没有监管,在目前野蛮生长时代没问题。
等到进入九十年代,大量民营企业跟外资企业涌入,目前的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让所有企业都受影响。

刘春来是故意放风的。
其他股东,每年老老实实分红就行。
经营权什么的,别想。
“运输公司可是你一手打造的,他们就是看到发展潜力了,想来摘果子。”
赵玉军很不甘心。
不希望有别的股东参与进来。
“是啊,哥,船运公司就是看咱们业务红火,利润高,才想分一笔的。”
刘秋菊经常跟其他单位打交道。
理解他们的想法。
“船运不比汽车运输,想快速做大,连通几个县的物流,仅仅靠咱们自己,需要的时间太长,随着这次几个产业的布局,对物流需求会更高……如果各个县都能分到好处,不仅运输公司发展更快,连几个县的道路建设也会更快。”
刘春来解释着。
经历得多,考虑得就比较全面。
分出去利润,是为了得到更多。
“各个县政府?他们也拿不出多少钱啊!”
赵玉军不理解。
船运公司,本来只是他们家的。
三个股东。
刘春来,刘秋菊,他。
自家产业。
引入别的股东后,就感觉不是自己家的。
拉的货,还都是他们自家工厂生产的。
“拿多少钱就得多少股份,跟各个县运输公司谈没意思,利用联合投资公司,或许让他们把各自的运输公司用来入股……”
成立联合投资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各县出钱的。
不管以后这家公司由四县共同管理、还是由现在尚未成立的国资委来管,反正现在刘春来说了算。
之前一直被刘春来当小金库使用。
用来建设给他产业配套的项目。
基础建设,也是投资有利他产业发展的。
刚好,借着机会反馈一些。
要不然,联合投资公司会破产的。
投资基础建设,回收资金太难。
“其他几个县的运输公司,加起来上百辆汽车,只要有足够的业务……”
刘春来说道。
不仅蓬县没钱,其它三个县财政情况同样不乐观。
“都是为了支持咱们发展,虽然另外三个县不像蓬县一季度发次工资,每个月也只发了一半。”
刘春来解释着。
要加快发展,就必须整合资源。
赵玉军股份不多,刘秋菊手里却不少。
当初刘春来作为陪嫁给的。
“真要搞公路运输?”
赵玉军向来比较抵触。
在他看来,公路运输远没有船运的利润高。
运输成本是一方面。
现在道路条件太差。
车子在破烂的道路上跑起来,容易坏。
每年维修费用都不便宜。
远没有轮船靠谱。
虽然慢点,可云寨量大啊。
“咱们这么多产业,对物流需求非常高。如果只有船运,从仓库到码头,就得找其它货运公司。他们没活时,问题不大。要是有更高利润的业务,还会优先运输咱们的货物吗?你看看这封电报。”
刘春来递给赵玉军一封电报。
电报是冯松涛发的。
汉口,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个转运中心。
各种国内销售的产品,通过船运从蓬县到汉口。
再利用铁路或公路向其它地方中转。
作为一个货物集散地,对于运输力的要求,自然很高。
以前冯松涛那边的办事处,有长期合作的运输公司。
随着越来越多的货物在汉口集散。
对运输力要求更高。
国内汽车生产跟不上需求。
唯一的结果就是涨价。
“怎么涨这么多?”
赵玉军看了电报,递给刘秋菊。
刘秋菊顿时皱起眉头。
作为财务人员,对各种财务数据是敏感的。
电报上,相比之前,汽车运输成本上涨了40%左右。
现在还在涨。
“哥,中间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刘春来的下属,虽然有她们监管财务,依然容易出问题。
权利太大了。
刘秋菊第一反应就是冯松涛在那边失去了刘千山的监管,往自己兜里扒拉了。
刘春来摇头。
“没任何问题,咱们这边的运费,同样在涨价。周边几个县的运输公司为咱们配套,如果不给咱们运输,就没多少其它活。不过其他的业务,都涨了很多……”
刘春来自然明白,运费涨价是必然的。
未来将会不断上涨。
“汉口的情况,可不是这样,那边有太多的货物需要快速转运。谁的产品先到达市场,就能获得更多客户……船运跟公路运输得结合,这样才是最好的。另外,铁路运输的工作,也不能一直麻烦山城轻工局那边……”
经济越发展,对物流要求越高。
刘春来很清楚物流的重要性。
赵玉军满脸无奈。
“都交给我,我也管不了啊。”
“管不了就交给能管的人去做,你可以依然跑你的船,但是作为负责人,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刘春来说道。
赵玉军在这上面做得还是不错。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可刘春来缺人严重。
宋瑶是刘春来亲自培养的,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依然达不到刘春来的期望。
陈惠琼管人事,没见管得多好,反而暴露出不少问题,她没法绕开人情世故。
后续快速扩张,高层管理一旦出问题,将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破产都有可能。
在前世,乐视及其它更多公司因快速扩张,从而导致公司黄了的事例,比比皆是。
刘春来可不愿看到自己的心血消失。
投资汽车跟芯片,是为了早点把技术拿到手。
把基础建设好,等培养出足够的人才。
这些产业,在九十年代末期,甚至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才是真正爆发式增长的时机。
“哥,要不,这事情还是你来张罗?”
看着赵玉军不断地自己递眼色。
刘秋菊终究还是心软了。
明知道哥哥很累。
“玉军这也没有你那样的能力,现在的船运公司人少,他都管理不过来,就只适合跑船……他可别坏了你的事儿。”
“对,我跑船就是了。现在不仅开船没问题,就连修船,也没问题呢!管理啥的,真不行啊!”
赵玉军也急忙开口。
让他干什么,绝对没问题。
可让他像刘春来这样,动脑子,指挥人。
他觉得真的很难。
头痛得很。
管人最难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想法。
远不如机器那样,是什么毛病,解决什么毛病都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