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云南事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来一章,晚上再更!
道光二十六年八月,云贵总督贺长龄对年初就在保山的聚集起事的当地回民进行的两次征剿结束,虽然大部分回民被打散,基本上瓦解了回民的这一次起事,但是贺长龄却用兵练达六七千人,费银二十余万两,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朝廷大为震怒。
于是道光皇帝以贺长龄督办不力,劳师糜饷,改调江苏巡抚李星沅为云贵总督。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马国海等组织回民千余进入顺宁新寨,在缅宁(今凤庆)、云州(今云县)一带进行武装起义。这就是顺宁(今临沧地区)历史上著名的“云缅回变”。
事情发生后朝野震动。自去年起,云南回民接连起事,今年又多次劳民伤财的征剿却未解决根本问题。道光大为光火,半月以来难得的早朝,各位大臣都战战兢兢的忍受着皇上的斥训。
“他李星沅是怎么办事的?这些暴民接二连三的闹事,如果他解决不了,朕倒是不介意再换一任总督。可是又有谁可堪此任。难道我大清万千绿营兵都阻止不了这班刁民不成?咳咳”道光有些气急。
“皇阿玛,保重龙体!”奕訢率先一步踏了出来:“儿臣以为,对于这种犯上作乱、不服教化的刁民,必须要大军征伐,严惩不贷,灭之以立威!”
“皇上,老臣请奏!”潘世恩颤颤巍巍着走了出来。
“讲!”
“谢皇上。老臣以为云南回民作乱,的确是大逆不道,但是臣也以为,这回民之乱,不可纯粹靠武力解决,否则事态发展会愈演愈烈。”潘世恩虽然年岁已大,但还是老成谋国,看得出问题所在:“臣以为朝廷当派遣大员前往安抚为主,立威为辅。这样才能迅速的将回民之乱瓦解。”
“皇阿玛,潘大人所言,儿臣不敢苟同!对于犯上作乱的刁民,就要杀一儆百!儿臣愿意请缨前往替皇阿玛收拾这班刁民!”奕訢朗声奏道。
这小子,还是这么冲动,脑瓜子一点也不好使,真不知道后世著名的洋务大臣鬼子六是不是他,整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奕詝心中暗暗骂道。
“禀皇阿玛,儿臣启奏!”奕詝不得不上前阻止,因为这大清江山将来可是他的江山,他可不能让奕訢给自己整出个更混乱的局面。
“嗯,讲!”
“禀皇阿玛。儿臣以为,潘大人所言,正是解决回民叛乱的良策。”奕詝看了一眼道光,继续说道:“皇阿玛,无论回民、汉民,又或是我八旗子弟皆是我大清子民,他们所求无其他,三餐温饱而已。只要朝廷能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地种,他们便安乐知足。而现下,回民闹事,起因无他,一是利益之争,二是种族之分。”
“这利益争夺,指的是云南多山,地旷人稀,官办的矿场效益不佳,所以就租给了当地人经营,官府坐地分红,而且民间私开金银铜矿的为数不少,一个小小的州县往往就有两三千户回民以矿为生。这汉人见了眼热,自然就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地抢夺经营权,连矿工都换成了汉民。几千回民立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凭靠,自然就会聚集闹事,以求朝廷能还他们以公道。而朝廷派下去的官员,要么听信一面之词,要么接受某一方的好处,吃了人家的银子,偏袒着一方,所以这汉回之间的积怨就越积越深,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奕詝在来上朝前已经通过“鲲鹏”及时了解到这件事的始末,所以他是有所准备的。
“这种族分歧嘛,”奕詝看了一眼道光,因为实际上满清一直以来是对汉人压制甚严,这种族分歧实际上朝廷就是最大的执行者,但还是说了下去:“因为回民与汉人,蒙古人,以及我们满人都不相同。他们信奉的是天方教,语言文字与中原人不一样。风俗习惯差别更大,平时回汉之间就很少往来,基本上是不通婚的,所以尽管汉回杂居,但是回民汉化甚少。回民十分团结,有着互助的传统,而且回民可能因为传统一般都脾气耿直,甚至有些火爆。所以地方上的官员一般都不甚喜欢这些不服从教化的回民,这里面也许也有歧视他们的行为。所以当有了前面的利益争夺作为引爆点,那么这汉回争端就演变成了现下的回民暴乱了。”
道光点点头道:“英亲王说得很有道理。那么你认为此事该如何处理呢?”
“回皇阿玛,存天理、灭人欲只是夫子们一厢情愿的想法。作为老百姓他们只知有法,不知有恩的。若是没有了法制,强权就成了公理。所以当他们感觉到朝廷没有依法来处理这事,他们潜藏在骨子里劣根就会显现出来,原本老实本分、种田耕地的老百姓就会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所以儿臣赞成潘大人的意见,安抚为主,清剿为辅。同时朝廷当安排大员前往云南依法严惩为首作乱者,对其他普通百姓,则安抚调停,既不姑息养奸,也不矫枉过正。”

“嗯,英亲王之言甚合朕意,众爱卿是否还有其他要说。”
道光都说奕詝甚合朕意了,其他大臣们还能说什么呢,齐声宣呼道:“皇上圣明,臣等无异议!”
虽然没有异议了,可是谁去做这个钦差大臣呢?众人又都打起了退堂鼓,不敢出声。
这英亲王话是说的没错,可是谁都知道云南那个地方民风彪悍,现在又有回民闹事,再加上那里地理气候条件皆十分恶劣,自然没有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去吃苦了。
奕詝嘿嘿一乐,正合我意,立刻上前奏道:“皇阿玛,儿臣愿意前往,为皇阿玛分忧!”
道光去迟疑了,底下哪个大臣自动请缨他都乐意,可是这个奕詝去他就有点不放心了。因为这可是自己已经选好的接班人,而且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在云南那蛮夷之地出了什么纰漏,那可就亏大了。
“禀皇上,臣启奏!”潘世恩禀道。
不是吧,这老家伙愿意去?道光倒嗖了一口气,就他那老骨头怕还没到云南就在路上颠簸得玩完了。不过先听他怎么说吧。
“皇上,老臣推荐陕西巡抚林则徐与英亲王一起前往云南处理回民暴乱一事。林大人在伊犁就曾经与当地回民接触过,对回民的生活秉性皆有所了解,再加上英亲王果断、英明的判断和决策,老臣相信他们定能为皇上解忧!”
潘世恩老家伙果然有一套,一眼看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可是我可舍不得累着我将来的股肱大臣,这事吃点亏,还是自己搞定吧,再说了林则徐做为这个时代的汉臣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还是没有他这个后世思想的人看得全,只怕越剿越乱,奕詝腹诽道。
“皇阿玛,儿臣以为陕西一地,与云南有近似之处,气候条件差,西北民风也盛,所以林大人的担子肯定也不轻,另外前次处理洋人传教士一事,林大人一直在跟进,如果此时冒然将林大人调往云南处理回民一事,我怕会影响到其他同样重要的事情。所以儿臣恳请皇阿玛,让儿臣一人前往云南处理此事,儿臣定当竭心尽力,不缚皇阿玛所望!”
道光沉吟了片刻终于决定:“好!奕詝,朕就着准你代朕出巡云南,回民一事全权交由你酌情处置,同时赐你虎符一块,可根据需要前往西山健锐营调拨节制大小官兵。云南巡抚程采署理云贵总督一职,李星沅原地待命,等英亲王调查核实此事始末后再作定夺。”
道光此言一出,朝堂上先是一震,然后都将眼光投在了奕詝身上。要知道西山健锐营自乾隆朝建立以来,就一直是朝廷专门来保卫皇室的重要力量,其配置、人员的作战能力都是在八旗兵或绿营兵之上的。除开皇上,一般任何人都没有调动西山健锐营兵勇的权利,包括权倾朝野的首席军机大臣也无法调动。所以众臣对道光给予奕詝这么大的权利去处理回民之事,既看出了道光处理该事的决心,也看出了奕詝受宠的程度。
“儿臣叩谢皇阿玛!”奕詝不卑不亢,面无表情,沉稳的谢恩道。
而身侧奕訢恨得直咬牙,自己已经几次被这个四哥压制在下面了。可是他不死心,因为他还不知道道光已经写好立储诏书,还在那里想着怎么扳回在道光面前失掉的局面。
他甚至没想到的是,正是自己的年轻冲动,给后来的大清朝局竟然造成了不小的祸害,当然,这时的他因为嫉妒,和原本历史上那个还算开明的恭亲王奕訢已经相去甚远了。
奕詝回到王府没多久,皇上的圣旨就到了,一同到来的还有重兵押送来的调兵虎符。看着手头上的这块牌子,奕詝心里想,这个所谓大清的精锐部队是什么样子呢?不管怎样,如果现在自己有兵权,一定能**一只钢铁雄狮来,叫那帝国主义列强全在我面前俯首称臣。
但是现下好像不是YY的时候,自己即将离京,一些事情要安排妥当,于是乘着夜色,奕詝悄悄来到了林则徐在京城的行辕大宅。
同时李海也按照他的吩咐,秘密派人请肃顺和杜受田一并往林府。
———————————————————————————————注:关于云南回民起义,这里我是将几次的事件综合起来处理,历史上真正处理回民事件的还是林则徐,但是林则徐也是站在汉人和朝廷的立场,对回民也多行剿灭之法,所以导致了回民的积怨倍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