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到鲁山老家去看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淑芬每天的日子就好像既定的程序:早晨起来,早有房东张大娘打好了洗脸水,淑芬刚好洗完脸,梳好头,张大娘又恰到好处地把饭菜端到了八仙桌上。当稀饭刚刚喝得剩一口的时候,大娘又恰好再给淑芬添饭了,等她吃饱了,大娘还要再客气地说:闺女,再吃一点儿吧,工作这么辛苦。当淑芬说确实撑得慌了。大娘才放心地咧开嘴笑了。
淑芬的衣服只要脱下来,就被大娘拿去洗了。再拿回来的时候就象新的一样了——那都是经过在捶衣石上用木棒槌细心地捶平整才拿来的。
淑芬在这里懂得了什么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在北京从小娇生惯养也从来没享受过这样的生活。但是淑芬自从进了革大,就再也没化过妆。
日子过了两个月,工作比较顺利。就是没接到鲁山的回信,她以为鲁山学习紧张,没空写信,又想自己在这里又没什么事,一切挺好的,没有什么可写,所以也没再给鲁山写信。当时还没有进入到划成分的阶段,日子比较平静。闲下来的时候,她就想到鲁山老家去看看。她把这想法跟组长老王说了,王组长又跟乡长说了,乡长就给淑芬派了一辆三匹马驾辕的胶皮轱辘马车。还要派一个警卫员,被淑芬拒绝了。
乡长说那得派一个政治上可靠的好车把势兼当警卫员。淑芬就答应了。
这是一个初秋的日子,天清气爽。三匹马拉着淑芬和一个车把势在乡间的土路上飞驰,远远地腾起了一溜烟尘。路两边绿色的玉米地和棉田被他们不断地抛在后面。他们从早晨出发,走了半天的时间,来到一个集镇。打听村民,说这镇子叫北枣园。问临清的水坊村在哪里?说还有不到三十里路。但见人困马乏,淑芬让那把势在一家餐馆前停车打间。

两个人要了一斤焖饼,淑芬吃了有二两,剩下的让车把势吃得一干二净。最后,每人又来一碗鸡蛋汤喝了。
看天色不早,就继续赶路。等到傍黑儿,就到了水坊村村北的公路上。听鲁山说过,这条公路很有历史,最早是德国人修的,后来日本人也修。这条路直通德州,是鲁西北通往京津的要道。而水坊村恰恰就在这条要道的咽喉处。过去的时候,这里是三不管的地儿。说三不管,实际上是谁也想管,谁也管不了的地方。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老缺土匪横行,逢集的时候,常见跨着盒子枪赶集的人。
公路上不逢集人也不少。饭店、旅店、茶馆里都人来人往。淑芬下的车来,就打听鲁山家怎么走。见淑芬腰里扎着皮带,皮带上穿着带皮套的小手枪,有好事儿的孩子就说要把淑芬领到鲁山家里去。淑芬跟着几个孩子一直朝村中间走,马车慢慢地跟在她的后面。这时地里的活络不算很忙,但是人们还是照例要扛着锄头到地里去看看,若是赶上秋旱,还得给玉米浇浇水。这时正好赶上一群男女从地里回来。
一个孩子冲其中的一个女人说:快,是找你家的。
女人诧异地望着淑芬说:你是?
淑芬发现女人的身后还跟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看到挎着手枪的淑芬,就有些惊恐地抓着那女人的衣角。
我是鲁山的,啊鲁山的对象。淑芬说。
么?你说么?女人有些惊讶地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