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初授经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昨天晚上,想起要收林清为徒,袁公肃不禁高兴得多喝了几杯酒,酒意朦胧中,想起被人害了爱徒许洪,他又悲伤起来。
他想到如今天下儒者,以自己和江南的方元阳最为有名,人称“北袁南方”,自己收林清为徒的事若传了出去,林清定然天下知名,自己的哪个爱徒许洪,就是因为名气太大,地方上的节度使造反时,才一定要拖上他,他不肯。结果赔上了性命。
爱徒许洪既然是为盛名所累,那就不能再让林清重蹈覆辙,自己可以传他学问,但为了保护他,现在决不能对别人说他是自己徒弟。所以袁公肃才坚决不让林清拜自己为师的事告诉别人。
林清听了师傅的话。想到师傅如此为自己着想,心中不禁感激。名气不名气的,他倒无所谓。再说这样也好,莺莺后娘正好知道不了自己已拜了袁公肃为师。
袁公肃见徒弟对世间虚名看得这般淡。不禁点头,这才开始传他经书。
袁公肃昨日说要传林清一本经书,看他能否在十日之内参透,这本经书,原来是儒家大经《礼记》。这《礼记》原来十卷,共四十九篇。如今天下的学生学这本经书,一般要用一年,不过也只是学个大概。要想参透其中的微言大义。那就个凭资质,资质好的,最少还要再用上一、两年。
袁公肃心想:租户的爱徒许洪只用了三个月,即参透了其中大义,清儿以前在州学已学过此经。他说忘光了。只怕是戏言。不过即使如此,十天之内参透,只怕也是十分困难。州学里哪些助教的学问,袁公肃还是清楚的,他们能够把书中的大义讲清五六分。已是万幸。
袁公肃就想。自己索性把期限放宽些。给他一个月的工夫。想完他不禁皱眉,清儿的资质虽和爱徒许洪差不多,但以他在州学的底子,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少了些。算了,就一天传一篇吧,《礼记》共四十九篇,清儿若能在四十九天内学完。那也和自己地爱徒许洪差不多厉害了。
想到这里。他就故意放慢了传经的步子。没想到他想慢,林清却不让他慢。此事袁公肃坐在椅子上侃侃而谈,林清站在旁边一动也不动,侧耳倾听。这事他已将自己催眠,把所有心思都放在袁公肃的话上。
自我催眠不但有过目不忘之用,还有因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点、学东西比别人快的妙处。再加上林清本来知识就丰富,孤儿袁公肃刚讲完一句,他就吃透了其中的大义。逼得袁公肃只好继续往下说,想慢也慢不下来。
结果才一个上午。林清就把《礼记》的第一卷学完了。
袁公肃不禁又惊又喜。《礼记》共是十卷,照这个进度,自己的徒弟要不了十天,更要不了四十九天。只要五天,就能将这部经书全部参透完!那就比自己以前的爱徒许洪还要强上许多!

喜出望外之余。袁公肃是暗地感激上苍。想不到自己在老了时。老天还让自己得了这样一位资质上乘的徒弟,老天待自己可谓不薄!
他看林清。是越看越喜欢,午饭也不让他回去吃,直接将他留在家。陪自己用膳。陪师傅用膳,这种待遇袁门十一杰也没享受过几次,如今这位师弟一来,就得到师傅这样地看重,众袁门弟子纷纷想:只怕师傅的衣钵,将来真的是小师弟的了。
吃过午饭,袁公肃才将袁门十一杰叫了进来,告诉了他们自己不让林清公开拜师的本意,然后一再关照,此事决不能泄露,别人若是问起,就说林清是未入门的弟子。众弟子见师傅神情庄重,赶紧答应了。
林清这时就赶紧道:“师傅,能不能现在就将徒儿进官学的事办了?”
一听官学。袁公肃心中十分不屑,官学和袁门比起来。不知差了多少倍。他觉得奇怪,自己已经答应收清儿为徒,清儿何必还要去官学厮混?
林清无奈,只得把莺莺父亲提的条件说了。袁公肃听了莺莺父亲的名字,微微点了点头:“原来是柳思行的女儿。”房州城里的人提起莺莺父亲,想到他曾经在朝廷尚书省的六部做过官,哥哥尊敬,但在袁公肃眼里。却没什么大不了。袁公肃以前在中书省集贤院专门替皇帝拟圣旨,一个尚书省的小官。自然不入他法眼。
袁公肃当时就道:“清儿,拟年纪尚小,何必急着定亲?将来拟进京赶考。京城的达官显贵若是知道你是我徒弟,只怕纷纷上门提亲。那是拟再选一个好人家也不迟。”
林清赶紧道:“徒儿只对柳家姑娘有意。其他的倒没去想。”
袁公肃嘉许地点了点头,徒儿名利心倒不是很重。于是对高智周道:“智周。趁你还没去均州讲学,下午就把拟师弟的事办了吧。”高智周赶紧答应。
交代完毕,袁公肃想起以前柳思行见到自己时地谦卑,心里就觉得徒儿吃了大亏。
林清自然不会这样以为,想到下午就能入官学,那和莺莺定亲地事就差不多快成功了,他心里十分高兴。
他这时又不好意思道:“师傅,徒儿有个不情之请,虽然不合理节,但还望师傅海涵。”原来他怕定亲时师傅去了后。莺莺后娘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位厉害的师傅,只怕会节外生枝,“以后我再和她一起来给师傅赔罪。”
袁公肃听了,觉得好笑,心想自己地爱徒娶柳思行的女儿,那柳思行就是占了大便宜,没想到他居然还挑挑拣拣。袁公肃对世间俗礼本就不放在欣赏。再加上不想让别人知道林清已是自己徒弟,于是就答应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