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兄弟情深前缘定(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521年,梁普通二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太多让人意料不到的事情,年仅21岁的梁太子萧统不幸英年早逝,在朝廷中,稍微有些政治眼光的人都知道:大梁,要变天了!
果然,太子萧统薨逝后不久,朝中就一改以前的统一团结的气象,新分了几股相互挤兑的势力:以临川王萧宏为首的外皇系,这一派集中了朝廷中的大部分力量,多是一些掌握着实权的大人物,各地的贪官污吏。而且临川王萧宏野心勃勃,一直都想要取上位而代之,然而上位只顾礼佛参禅,视听昏晦,每每视他的胡作非为而不见,连萧宏的渎职都加以奖赏,令无数正直之士无不扼腕。自此之后,萧宏更是变本加厉地在朝廷中排斥异己,隐有独霸朝政之象,而这一派系也是所有派系中最为强横的;
以前太子萧统胞弟晋安王萧纲为首的嫡皇系,此派多是一些文人,不掌握实权的闲散人员,但萧纲是前太子萧统的胞弟,先前支持太子的正直大臣便有多数转而支持他了,但是萧纲毫无争位之心,这一派系的雄心不足;还有一派就是以其他皇子为首的一些小的派系,这些派系的力量颇为薄弱,虽是都有野心,但其实力却不行,不足以为虑。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手握重权的军方却一直对这些派系不加参与,这或许就是现在已经沉迷佛教不稳政事的梁武帝的聪明之处,也是唯一可以称道之处了!而这些稍有野心的派系,都忙着向军队投来橄榄枝,愿官赋爵,一些军队的加入使这场争斗的结局,更加扑朔迷离,耐人寻味。
由于原本的政治朝局被渐渐瓦解,朝廷中的大臣面对于自太子逝后新出现的许多势力,都显得无所是从,而这些新兴的派系则使尽解数拉拢这些游移不定的势力,朝政一片混乱。这使得大梁的疆域四方也是动乱不断,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却是害苦了黎民百姓,为了弥补贪污所留下的空白,各地方私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令老百姓的赋税猛增,无数家庭因此妻离子散,背井离乡,有的被逼无奈不得已落草为寇了拦路抢劫,这却给新兴的大梁朝增添了无穷的混乱。不知一心向善的梁武帝萧衍看到他亲手创造的大梁朝的现况,还有心思要皈依佛门吗?
经历了过多朝代更替,看着渐渐混乱的局面,一些有识之士无不在心里暗暗感叹:大量气数已尽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的是,大梁历史并没有结束,而恰恰是最雄伟的一幕将从这一年开始上演!
原梁太子萧统的胞弟,刚满18岁的萧纲领皇命升任为南徐刺史。
今天,南徐太守李志为了给晋安王萧纲接风,顺便提一提自己修建刺史府的“艰辛历程”,摆下了十分丰盛的接风宴,谁知刚刚到此地上任,从北方来此调任的萧纲显然不是很适应这里的水土,刚来就生了病,所以只在宴会上草草的露了面,与李太守喝了两杯,也不管身后李志那尴尬的颜色,便道了声包涵回到了自己的新府邸——刺史府。
南徐,刺史府。
刺史府的规模算是中等,既不算是很奢华,但也不能算是很寒酸。高高的油桐色大门前,两尊虎虎生威的石狮子守卫着庄重的大堂,那里是刺史审案工作的地方。由侧门进去,就是一道青灰色影壁,再里面便就是南徐刺史萧纲的居所了。
探目只见,水榭楼台,雕栏画栋相映成趣,而阳光照耀下反射着金光的高高翘起的檐角更是为这种景色添了几分神采,虽是暮秋天气,这里的景色却是红香绿玉看不足,看来,为了筹建这个刺史府,李志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一个八角小亭俏皮地伫立在碧绿的人工湖面上,像是在湖面上展翅欲飞的蜻蜓似的,四周常绿数木掩映,远处几只徘徊的鸟儿,这巧夺天工的设计真是令人不尽感叹!
亭中,一张榆木桌子上玲珞有致地摆着几只食盘,旁边有一个穿着粉色衣衫的侍女手里端着装着酒具的盘子侍立在侧,两个身着长衫的男子在向湖面凝望着。其中在前面的一个身穿黄衣,稍稍后面的一个则身穿青衣。那黄衣男子看来大概二十年许,相貌清秀,脸庞白皙,顶上戴了个黄色云冠,挽着长长的黑发,手里还拿着一把折扇,给人以满是书卷气的印象。而那青衣男子则恰恰相反,年纪大概三四十岁,面目略黑,脸面长的却很是不好,然而那颌下的几缕青须倒是给他添了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可真算的上是造物弄人了!
“王先生,你说,我该怎么办?”那个身穿浅黄衫子的男子回头向身后的那名男子似有似无的问道。
“以山人愚见,晋安王理应将此旨意封还!”那身穿青色衣衫的男子捋了率颌下的几缕飘然的青须,缓缓的答道。
那黄衣男子听了那青衣男子的答话似乎很是吃惊,转过头来,向身后那青衣男子有些好奇的问:“噢?不知王先生为何如此说?说实话,自从父皇下旨以来,你还是第一个提出如此意见的人呢!”
“这很是明显!昭明太子逝后,朝中虽是表面上分了好几个派系,但最有竞争力的还是您与临川王了,因为你是嫡系,最有竞争力,这是临川王所不能比的。可是现在皇上下旨要你继任皇太子之位,表面上是好事,可是你想过临川王吗?此前,哪怕有一点好处,他都不会放过,可是现在却对此事极为赞成,甚至最先上表贺喜,这是什么原因?”那位青衣男子就是萧纲刚刚招募进府的幕僚王规了。
王规字戚明,琅邪临沂人,王俭之孙,生于齐武帝永明六年。八岁居母丧,有至性,称孝童。既长,好学有口辨,天监中,太极殿功毕,规献新殿赋,其辞甚工。除中书黄门侍郎,与殷钧、王锡等同侍东宫,俱为昭明太子所礼。昭明太子萧统薨逝后,王规便辞官投向了晋安王萧纲的帐下,做了幕僚,此次,追随萧纲一起来到南徐赴任。
看着神色黯然的萧纲,深知个中情由的他还是忍不住说道,“如今对他的野心威胁最大的就是您了,您要是接了这封旨意,就是置亡兄于不顾,此举是要寒了天下士子之心啊!那么,你就会失去很多潜在的支持!”
萧纲听了王规的谈话,很是伤感,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唉......哥哥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本应该是我大梁继任国君的不二人选,可是却.......”竟然情不能自抑地潸然泪下。
“王爷,此时不是哭泣之时。而现在据我所查,前太子的薨逝于临川王也有着莫大的干系!”看着十分消极的萧纲,王规不得已下了一颗猛药,因为,他早就知道,萧纲最在乎的是什么。
“什么!你说什么!我皇叔,他,他怎么可能?”萧纲几乎是大吼起来,揪着王规的衣领叫道。
王规则面色平静的继续说道,“这非常可能!太子为什么会在他的辖地薨逝,而且是因为溺水,可是,我想,王爷应该比我更清楚,太子的水性到底怎么样?”
萧纲的脑中突然想起了十一年前的那个寒冷的冬季,御花园中一个假山围绕的小湖旁,一个瘦弱的身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