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主角出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天后,尸检报告出来。卫华是死于昨天凌晨三点至五点,死因不明。
周队长眉头拧成一个大大的结,问法医:“这句‘死因不明’是什么意思?”法医无奈的说:“尸体上不见外伤,也没有中毒的痕迹,更不可能是自杀。就象自然死亡…说得迷信点,就象她的灵魂自己跑出去不肯回来,人就这么死了。”
听了这话,周队长登时忍不住吸了口冷气。
法医去后,周队长陷入了沉思。想来想去,这案子眼前有两个疑点须要澄清。第一,为什么死者躺在门外,门却好好的闩着,屋里又没有他人?
第二,就是关于“鬼”的谜团。难道这世上竟真的有鬼?
他眼前恍惚出现了一幅图像。一个白衣女鬼吸去了死者的魂魄,死者毫无痛苦的倒在门外。女鬼穿门而入,还不忘把门闩上。然后…就从窗户飘走了。
多么荒谬的图像,可这似乎是目前唯一能说得通的解释,当然,前提是“鬼”真的存在世上。周队长苦笑起来。
为了解开“女鬼”的谜团,一天夜里,周队长还亲自带着几个人潜入小楼,在一间空房里埋伏下来。经过一夜紧张的守候,结果一无所获。也许晓得警察来了,女鬼就不敢现身了吧。
小楼里那几个住户由于有警方的告知,都没有搬离小楼,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却也没有发现他们有什么可疑之处。谁都明白,卫华死去的那天夜里,小楼外面并没有发现外人的足印。如果这是一起凶杀案,那么凶手一定就在就在这几个人里面。
几经努力,案子未能得到丝毫进展。随着时间推移,警方越来越倾向于认定这是一起意外死亡的事故,而不是案子。
周队长起先还持不同意见。这种认定法,和认为是女鬼夺命有什么不同?但他对这案子也束手无策,久而久之,这起案子也渐渐被人遗忘在尘埃里。
一晃半年过去。
冬去春来,万物回复了生机。这一天,刑侦队里又加入了一个新人。
新人名叫徐烈,名字听着彪悍,人却是个眉清目秀,看上去很文弱的年轻人。在这种强力部门,文弱的人往往是被人轻视的,徐烈也遭遇到了同样的“侍候”。
很多事情,他纵然有心,也是插不上手的,纵然他有毕业于某重点政法大学的金字招牌,也很难捞到一展身手的机会。反而,他被领导安排去档案室,帮着一个大姐做一些文书工作,美其名曰熟悉工作。
小伙子很沮丧。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道理他是懂的,一番不满之后,他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好在大姐是个好相处的人,又很风趣,也就不觉得日子特别难熬。
大姐取出一摞去年的卷宗,要他排序分类,才好装订。徐烈心想这倒是一次熟悉办案的好机会,就把那些卷宗拿来一份份细读。他越读兴趣越浓,心里一动,突然明白了领导的苦心。的确,一个新人如果连卷宗档案、办案程序都不熟悉,有什么资格去谈破案?
一份卷宗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宗去年十一月,一个叫卫华的女子在郊外离奇死去的案子,他注意看了看,至今尚未结案。

照片里,死者是个二十二三岁,短发齐眉,很清纯秀气的女子,神情象睡着了一样安详恬静,以至于徐烈都以为办案人员搞错了照片。
他又看了看案情介绍,很简单,这个女子卫华,夜里在小楼里奇怪的死去,查不出死因,自然也无法判断是自杀还是他杀。查不出死因?一个问号在徐烈脑海里一闪而过。
一份笔录又吸引了他的目光。是对一个叫做郑园的人所做的询问,郑园在笔录里提到了可能是“女鬼”害死了卫华。女鬼?!徐烈不由眯起眼睛,对此案的兴趣更浓了。
还有一份会议记录。从中可以看出,办案人员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争吵,多数人都主张女子的死是一个意外,可能是急病发作而死。周永海副大队长则提出了两个疑问,说在这两个疑团得到解决之前,就不能按照意外致死结案。
徐烈越读下去,就越忍不住思考,想得越多,就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真是个有意思的案子,他想。
由于他只顾着去思考案情,清理卷宗的工作成果可想而知,直到下班时,一份也未清理出来。
到了晚上,徐烈的脑子仍被这件案子占领着。在把各种因素都考虑在内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周队长他们的办案路子是不错的,但失于粗疏,许多背景调查工作做的不够扎实。
由于法医不能得出死者的准确死因,他的观点也与周队长一样,必须解释清楚那两个疑点,否则难以得出结论。
第一个疑点就是插销闩上的问题。这个暂且不必说,必须到现场看了之后,才能进行分析。
第二个疑团就是关于“女鬼”的事情。这个事情听上去很很神秘,但越神秘的东西,往往漏洞就越多。比如说郑园他们声称看到了“鬼”,这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鬼!
那么,这就带来了问题,是郑园他们在撒谎呢,还是有人在装神弄鬼?不管怎么说,要调查笔录的真实性,就必须先查清楚被询问者的背景,包括其身份,学历,社会背景,工作经历,有无犯罪记录等。在这一点上,办案者做的似乎很不够,只简单的记录了被询问人的名字,年龄,工作单位等
甚至包括死者卫华的背景,他们也未做深入的调查,只晓得她是一家贸易公司职员,最近辞了职,专心在家复习,准备考研。
也许周队他们忙着对死因进行争论,还无暇顾及这些细节吧。无论怎样,这的确是办案者的一个疏漏。
徐烈决心去“碰一碰”这个案子,这不仅是受强烈好奇心的驱使,更由于一种急欲证明自己的心态使然。你们不是不相信我的能力吗?看我破了这个你们也束手无策的案子,你们还有何话说。
年轻人往往容易产生这种赌气似的心态,而徐烈在这方面尤甚。他文弱的外表下,埋藏着的却是一颗争强好胜的倔强的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