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篇 魔法之所以存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魔法之所以存在兼感谢evenPaladin和他的奇幻资料
0.言语
魔法存在的原因,与其说是人类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曲解,倒不如说是人类对于自身能力的难以理解和惊怖。原始人类无法表达自己对于存在的准确认知,更是无法承受自己对于存在的深刻改变,只有将一切予以变形,沉淀在心灵的最深处。
能让人类第一次产生恐怖的,是言语。当婴儿期的人类个体牙牙学语之时,其得到的多是父母长辈的鼓励,即便如此,将所见一一命名的婴儿对于长辈恫吓自己的言语,在没有明白其含义时,就会产生恐惧。这种恐惧当然不是来自言语本身,而是言语时的神色、动作、语调、语气、音量。当然恫吓后的沉默、哄笑、离去以及责打,也是加深婴儿恐怖的因素。
但是人类的言语中,诸多的母概念,是难以用言语以及其衍生物来传递的。这些难以传递的概念,之所以能被普遍的理解,当然是共同面对相同相近存在的缘故。可是,这种解释,即使现在,也并不是人类所有成熟的个体思想都能接受的;何况对于从蒙昧中走出来的人类。和学语的婴儿一样,原始人类非常热爱用言语来创造万物,而其所用的言语,连创造者自己也不能理解,甚至记忆。
但是创造者却居然而且仅仅记住了“创造”,除了“创造”外,连“创造”的主语甚至宾语也遗忘在前意识中。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遗忘在心灵深处的潜意识,不时泛起,形成梦幻甚至是“真实”。于是,也就有了言语的创世和造物。而创世和造物的言语,在重新得宾语之后,也追捕着自己的主语,于是——
“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低年龄的幼儿那里,仍然经常地出现精灵。——不是存在于言语的精灵,而是存在于“存在”的精灵。认定精灵以及天使没有形体或无需形体的,那是在形体成为“形体”的很久
之后。当言语称为“言语”,此“言语”也就不在是言语,而是“word”,“Logos”。
尽管神学家,千方百计地解释上帝的“说”,但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巨大力量,强大之至,根本无法改变“上帝”“说”的事实。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一切宗教中存在的神秘学传统,因为“说”而缘故,而秘传下来。
——,所谓的“逻各斯”不是规律,不是理性,不是秩序,仅仅是“言语”,万物因之存在的“言语”,也就是魔法为之存在的“言语”。
1.数字
数字是言语的同卵孪生妹妹。尽管直到二十世纪中叶,一些蒙昧的部落无法理解五以上的。“一”这个概念,在为万物命名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相比之下,“二”就难上千万倍;至于“三”,有了三就有了“万物”。
至于后起的“无生有”,并不是标志“0”的诞生。恰相反,仅仅是“一生二”的变形。“一生二”,也并不以为人之初将自己与万物区分开来。这一点,《圣经》上的记述仍然正确:“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开了。”需要指出的是,直到第六日,上帝才“说”,“我们要按照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一些学者认定,此处的“我们”,是多神教的残迹,其实,所谓的我们,正是咿呀的幼儿命名一切时的自我称谓。到了青春期,小女儿漫烂心间,宜嗔宜喜的“人家”也是因为“命名”而“返祖”。
发现自己存在的上帝,到了第七日,也就只有安息了。在那以后,尽管世间万物繁复,上帝也只三位一体。一些思辩的教派,不承认三位一体,甚至二位一体,大约是过于成熟,认定什么不可分割。但是,不可分割的分割,正是人类自己造就的,是无需解释。解释的结果,也就成为一种异端了。而很多的时候,对于异端的所谓迫害,只是因为异端自己的思辩严重伤害了人们泛起来得的潜意识。以至于,在非常时期,坚定的信仰者甚至更加希望自己成为异端。
将自我放任给潜意识可不好,因为会倒退会一片混沌之中。四和五的概念,远非第七八日能产生的。武断点,人类在新石器的整个过程,甚至青铜时代初期,都几乎可以用不到四和五。
四的产生是迁徙的结果,但不是必然的结果。“四”,意味着记忆的开端。记忆的开端,不是时间而是空间。尽管有生物钟的脉冲,但是幼儿期的人和人类,只能利用空间“四”来区分时间。
至于五的产生,恐怕要到了青铜时代的中期。而处于地理或人文孤岛的现代“原始”部落,尽管大多数没有所谓的青铜时代,但却是从青铜时代“倒退”而来的。因为五和五以上数字,需要计算了,而五的确立,是利用手指完成的。
十以内的数字,作为“元数字”的,不是五而是七。不可思议吧,把六也甩了。七的重要性,是建立了三维体系。六点确定坐标,第七点不是电影《星际之门》中的起点,而是自我所居的位置。四和七在创造出空间之后,也创造出了时间。需要说明的是,上帝的七日,并不仅仅存留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中国也有“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之说。
十中的其他数字,都是由1、2、3、4、7衍生的。至于十以外的和零,非得数学发展到一定地步。而对中国来说,十位数字往往用个数字香乘来表达。一个文明越是先进或者成熟,十以内数字的神秘意义也越多。不过,多多益善而“忘”本来的面目。
2.符号
这里的符号,同时包括线条、图形、图案、色彩、节奏、排列、位置、次序、气味、触感等所谓形象的标记。数字除外,因为数字是抽象的。
符号的最初,不是用来传递的,也不是用来记录的,而是一种创造。当然,和言语创造不同,符号的创造不是“说”,更也不是“书写”,而是记忆。符号是言语的真正妹妹了,不过晚于数字的这个妹妹,出生在时间产生之后。也就是标记着记忆真正地独立出来。
天使的羽翼,也是在符号中才生长成为十二对。而没有符号的话,精灵也无法存在为“精灵”。虽然人类和人潜意识很少一部分并能够映射为符号,但是意识却大量地经符号而“潜化”,激荡起来潜意识中的无数沉淀。这种“潜化”的意识使得形体不再为“形体”,所谓的万物便有了精灵。
当一不再为“一”,也就没了平等,对等的存在,也因为人类掌握着“符号”(精灵)而失去了基础。成长中的幼儿惊奇地发现,“……,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而这种管理,是因为这些“精灵”在其掌握之中。不但因“记忆”而存在,而且能够在存在于“记忆”之中。
所谓的黄金时代,从成长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是,与神话中的相反,这种浪漫没有存在不久,甚至可以说几乎没存在过。个体的幼儿好些。有父母长辈的保护,所以特别的在阶级社会之后,个体的经验完全取代了历史的真实。自然,也有取代不了的:符号本身再也不是精灵了,而仅仅是精灵的栖息地。
记得那首歌么:“一个丁老头,买了俩皮球,~”。中国人的绘画讲神似,而中国人的肖像画,意义仅在于纪念死人。反对照相的怕被射了魂,倒不见得是封建迷信。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影响,总归是深刻的。
一神教反对偶像的由来,也有担心上帝的精灵遭到分化。事实上,太古的神话或者是由于言语的传递,更多的确实偶像和象征物、乃至典仪,最后形成了歧义。
3.文字
符号的最高形式是文字。无论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还是表音文字以及拼音文字,都是一种形象化的事物。之所以这样说,作为一种约定,拼音文字无非也是用繁复的音节来表达表意文字利用繁复的线条表达的概念,这种概念,无论反映的事物如何具体,也是非常抽象的。
与拥有众多衍生物的言语相比,文字的表达形式单一,更难理解,也更难表达。因之,尽管上帝“说”出来世界万物,但是这样的“言语”,却是因文字而“存在”。没有文字,言语也只是言语,神话和宗教无法将上帝的言语和人的言语区分开来,这种“道”也就无法可道,上帝的安息便是永远。而文字所传递的,正是唤醒上帝的力量:上帝之存在,因为人之存在。
文字对于人的幼体来说,是被赋予的,而不是被创造的。万物可以被婴儿和幼儿通过言语而命名而存在。但是到了文字,万物已经存在。文字对于人“类”的幼体来说,更是被赋予而非创造的。因为神已经不再进行创造,“一切都是好的”。既然符号是精灵的载体,那么文字更是一种高级精灵的载体。
感受到“我而非我们”,并不见得是在文字以后。但是文字的意义,是将记忆从集体的潜意识如同言语将记忆从个体的潜意识一样发掘出来,人的经验和体验,不再仅仅是一种言传身教的,而成为一种知识。
数学并不是自然的语言,但是文字,的确是“人类”的“言语”。当然,人类不具有同一的意识,因此上,文字也不是造物,而是被造物。但是被造物的创造,也只有神和上帝。但是这种创造的本身,和个体的经验和体验是相悖的:**并不是为了婴儿和幼儿创造的文字。世间万物,怕唯有这一种不是上帝交由人所管理的。
言语的是精灵的,符号是神话的,而文字则是宗教的。精灵是平等的,神话至少是对等的,宗教就只有不等了。

4.媒介
即便对于儿童,理解颜色、节奏、气味等形体或行为的属性不是独立的存在,也是非常艰难的事业。沉淀下来,就是媒介,不单指形体,而且指行为,甚至他们的属性。但是媒介的出现,是远远在符号之后的,直到精灵寄生在形体之中而非共生在形体之间。作为精灵与形体的连接,被命名为媒介的甚至包含了言语。
不过,开端的媒介,仅仅是形体,再后来是其属性以及作为精灵载体的符号,时光之轮转动,行为和行为的属性,言语和文字,一切都成为了媒介。形体第一个成为媒介,是其因其为精灵(符号)的最初寄居地。此后,随着精灵的成长和蜕化,其遗蜕就成为新的媒介。
飞翔的精灵,是因为“形体”而存在的,但是形体一个个的蜕化,倒使得形体严重不足。与形体不同,媒介仅仅是存在,而非个体的或整体的存在。由此,媒介存在不需要难以理喻的计算和统计,精灵也就更容易依赖媒介来存在。随着精灵越来越需要依赖媒介而存在,精灵也就“从物质界迁徙到了精灵界”。
和精灵一道迁徙出物质界的,是作为概念的“媒介”本身。“媒介”,也因之成为一种超然的存在,这种超然存在,独立于媒介的本体,甚至是精灵。因为超然只有在人和人类的意识和潜意识中,才能够存在。“一”是物质,“二”是生命,“三”是意识,“四”是智慧。“媒介”是一种意识,当精灵不再是“精灵”,只是重新在新的世界里获得了这种“意识”而才得以存在。
于是媒介作为一种超然,魔法也就因之成为魔法。
5.契约
契约,是形成在人和人类的意识与潜意识之间。魔法召唤而出的,只有意识化的媒介,而精灵不再。
但是神话时代的结束,使神失去了“**”的存在,神的“精灵”与精灵毕竟是不同的。精灵界因“神的战争”而被严重破坏,精灵再次从物质界获得了形体,这种形体不是媒介,因为媒介自身,也开始意识化了。精灵的形体,也就是精灵的“自身”。
发展的契约,不再是对等的,更多的是不等的支配。无法回复对等的神话,面对不等的物质界,人和人类的智慧,和上帝的一样,成为一种主宰。
用言语制定的契约,如上帝一般,说出了一个造物。至于对精灵寄生性的惊怖,和上帝对人类的惊怖一样,是因为人和人类无法控制更无法理解行为和行为结果。人和人类的行为,大多数不是由意识或潜意识支配的,而仅仅是依赖心理和生理机制的前意识活动。不单意识无法记忆,就连潜意识也无法沉淀。
失去自信的人和人类,将自己交付给了这个超然的存在。魔法再次形成,所谓的契约,倒真的是人和精灵之间的了。而精灵因为这样的契约,终于没有完全变作简单的妖精。只是交织在一起,就更难以理解精灵了。契约的建立,需要媒介,广义上的媒介,包括时间、地点、仪式、咒语、符号、文字、介媒(反着用吧,是实物化的媒介)等等。与复活的精灵一样,媒介以及狭义些的介媒,依赖的是那种超然的存在。
这种超然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契约的形式和种类,于是有所谓“心灵的契约”出现。言语不再是言语,文字不再是文字,而魔法的居然有“原始”的一种。
不过也是,婴儿期的人和人类,没有时间或明确的时间,而且精灵就平等地存在其周围,根本不必召唤;而所谓的“说”也没有繁复必需依赖仪式、咒语和介媒等媒介的地步,所以真的倒也可以说,是用“心灵”直接与精灵订立契约的。
当解放王的治世只有短短的数十年,而非圣贤王和英雄王的数百千数年,迟钝的魔法自然不敌锋利的剑。
6.封印
魔法是一种力量,这个命题是在体会到剑的力量之后产生的。极端的魔法师们,甚至叫嚣剑的力量只是魔法力量的一种歧变。不过,力量和存在不同,是可以消逝的。也因为魔法可以消逝的缘故,更需要精灵了。和勤劳勇敢的蜜蜂一样,精灵酝酿着甜蜜的魔法。
同样因为可以消逝的缘故,就产生了封印。无论是动词的封印还是名词的封印,封印是魔法。用魔法“封印”魔法,颇在逻辑上有些矛盾。所以,封印的产生,“古代”魔法就开始成为一种“古典”魔法。
能够消逝的力量,自然可以创造、培育、传递、吸收、衍变、分化……。魔法首先给“力量”分化出来,被命名为魔力。
完全力量化的魔力,自然和剑的力量一样,因人而异。魔法也就产生的宗派和对立。而魔法也继续分化出来元素,在这里作为智慧的“四”起来决定性的作用。四大元素,一些人类学家说是与最初的四种埋葬方式有关,但真实的是,起源于人类对于空间的界定。
华夏民族的“四大”湮没在消逝的神话之间,但是仍然在星相上的四象种残留一丝痕迹。之所以与其他古代民族迥异,正是华夏民族在神话时代,没有大规模迁徙的缘故。五行的诞生和成形,是在周朝。金和木,恰恰是青铜时代的重要特征。五行的含义不是“元素”,而是“元素”的化身和分身,因为风(空气)已经是唯一的元素。
当然,这种化身和分身,最终具备的元素的一切特征,除了命名之外。因为力量的产生,在于对立和矛盾。不过,一元的“气”和“四大元素”仍然导致了本质的差异:尽管雅利安人的印度神话和宗教,讲究梵我为一,这梵一如逻各斯,是个抽象的概念;华夏民族就不一样的,就算是老子的“道”,也是气之道。
但是,封印之间却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7.结界
结界来自元素的对立。也是因为元素之间的对立,雅利安人的波斯,最早产生出并迅速接受了二元论的一神教,西方基督教和东方伊斯兰教也深受二元论的影响;即便产生于雅利安人印度的佛教,虽然宣扬四大皆空,仍然残留了四大分立的痕迹。
结界自然是人类对于空间的一种曲解或正解(因为现代的科学,也讲什么多宇宙),但是如果没有元素的对立。充其量只是中国传说和神话中的,“天上一日,世间一年”的因空间而影响时间计量的沉淀。
立足动感和运动的“西方”文化,需要为自己的确立一个绝对的坐标,也就是所谓的精灵的世界。和一直使用空间来度量时间的华夏民族不同,迁徙者已经将时间从空间中剥离次下来。异空间对于魔法来说,是没有时间的。这种迥异的沉淀之一,是传送门。而在奇门遁甲之中,空间消耗的是时间。
时间与空间的剥离和独立,也造就了“魔法”时间旅行的母题。另一方面,剥离和独立,意味着对立和矛盾,而对立和矛盾,也导致了平衡和统一。结界的产生,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因为这种共同的不同,时间和空间也被超越了。这种驾驭的力量,与中国“巫术”中仅仅限于沟通的力量,是不同的。
这是一种征服者的文化。因之,建立这种文化基础上的奇幻文学和衍生艺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迥异的特质。将魔法译为“魔法”,或许是日本人。当时的日本,怕是一样震撼惊怖这种征服者的力量。需要指出的是,“魔法”最初指称的是西方的近代科学和技术,而后才是事实上的神秘术。
更需要强调的,西方科学技术是在和基督教会的斗争中,而非和“魔法”的斗争中确立的。在近代的中国,这种科学和技术,当然也被“教会”斥为荒诞不经的“巫术”和“奇技淫巧”。但是,由于不是“巫术”和“奇技淫巧”生育的或养育的,也就无法达到其支持。到了现代中国,“巫术”和“奇技淫巧”更因为与“教会”一起被归纳到“封建迷信”而与之联合反对所谓的科学和技术。
而在西方,由于已经共同遭到“教会”的打击,科学和魔法往往结成同盟,直到科学力量强大起来。而这时的魔法仅仅是一种文化力量。此外,基督教会中的神秘术传统,更是从内部为处于魔法状态的科学和技术提供者支持。
伊斯兰教也在培育着魔法,并且在培育着科学。只是,征服者自己反复地被征服,不但科学,连及魔法也湮没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征服之中。因为没有宗教神秘哲学和神秘术的渗透,魔法的力量也无法长久存在。
附记:
结果还是对魔法,尤其契约、封印和结界没有根本上的阐述和说明。好在我的本意是“魔法”文化学,而非“魔法”技术学。
不过,我倒非常希望阅读到“魔法”技术学论著。evenPaladin的资料我仔细阅读过,这种建筑在神秘主义架构之上的东东,真是一种典型的西方文化。
我不喜欢莫仁先生拉的太长的《星路迷踪》,和苏逸平先生的《超时空英雄》系列,也有他们非得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建设奇幻的架构。纵然是有超强的功力,也是一时手笔,时间一长便难以为续,却又没有及时收住。
这篇文字写完,我也是才尽江郎,真的盼望好心人送些养分过来。
※※※※※※
比黑暗還要漆黑者,
夜晚還要深沉者,
在混沌之海中您偉大的存在,
金色的黑暗之王啊,
我在這裡向您請願,
我在這裡向您發誓,
對於阻擋在我前方,
所有的愚蠢之物,
集合你我之力,
賜與他們平等的毀滅吧
重~破~~斬~~~~~~~~~
转自百战BBS[baizhan.xilubbs.com]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