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篇 少林武术简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传少林武术创始于达摩祖师传易筋、洗髓二经及先天罗汉拳。此后少林寺历代高僧结合中华民族固有的武术技法,发展成名扬中外的少林武术。
目前少林武术流传的主要有以下套路:
1.拳术:
小洪拳、大洪拳(三节)、朝阳拳(四节)、观潮拳(一节)、炮拳(三节)、通臂拳(三节)、梅花拳、长锤拳、太祖长拳、黑虎拳、大通臂、心意拳(三节)、罗汉拳(五十四节)、心意把(十二种变化、十二大势)。
2.棍术:
单盘龙、双盘龙、猿猴棒、风火棍、齐眉棍、齐天大圣猴棍、**风里夜叉棍、小夜叉棍(五路)、大夜叉棍(三路)、阴手棍、**阳手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十八点齐眉棍、劈山棍等。对练棍术有**杆、排棍、穿棱棍、破棍十二路、群羊棍、上沙六回排棍、中沙排棍、下沙排棍等。
3.枪术:
十三枪、本十一名枪、六路花枪、三十一名暴花枪、十八枪、二十七枪、三十六枪、八十四枪、十枪架、六门枪势、秘授枪谱三十六点等。
对练枪术有枪对枪、**枪、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对刺等。
4.刀术:
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春秋二十四刀、单刀、长行刀、穿刀、**刀、座山刀、少林双刀、八路双刀、六路双刀、梅花单刀、太祖卧龙刀、五虎少林追风刀、滚堂刀等。对练刀术有刀对刀、二合双刀、对劈大刀、单刀进双刀。
5.剑术:
二堂剑、五堂剑、龙形剑、飞龙剑、白猿剑、刘玄德双剑、达摩剑、绨袍剑等。
对练剑术有二堂剑对刺、五堂剑对刺、少林剑对刺。
6.其他兵器类:
三股叉、方便铲、套三环、峨眉刺、月牙铲、和戟镰、秀圈、方天画戟、节鞭、刀里加鞭、绳鞭、虎头钩、草镰(五合草镰、**战链)、梅花单拐、**双拐、马牙刺、乌龟圈、双锏、日月狼牙乾坤圈、禅杖、大槊、风魔杖等。
7.器械和器械对练及器械拳术对练套路有:
空手夺刀、空手夺枪、空手夺匕首、棍穿枪、草镰合枪、梢子棍合枪、刀对枪、双刀进枪、齐眉棍合枪、单拐进枪、双拐进枪、拐子合齐眉棍、虎头钩进枪、马牙刺合枪、乌龟圈合枪、套三环合枪、方便铲合枪、月牙铲破双枪、节鞭对棍、钢鞭对节鞭、月牙合枪、月牙合锏、三节棍进枪、方天画戟进枪、三英战吕布、空手夺刀枪、和戟链进枪、三股叉进枪、大刀封枪、三节棍破双枪、峨眉刺进枪等。
8.软硬功夫练法多种:
卸骨法、擒拿法、点**秘法、短打手法、弹弓谱、易筋经义、各种用药法、救治法等等。
据粗略统计,流传至今的武当派拳路不下六十种,包括太乙五行、纯阳、太和、启蒙、六步、咫尺、光明、问津、探马、七肘、七星、两仪、指迷、鹞子、长拳、六路、八极、醉八仙、云帚、刚拳、五朵梅花、柳叶绵丝掌等等。武当派的器械套路也有几十种,如六乘枪、四门枪、雁门神枪、岳家枪、龙门十三枪、一苇棍、撼山易棍、玄武棍、棍元铁棍、武当剑、八仙剑、三合刀、四门刀、戒刀、春秋大刀、雁尾单刀、虎尾鞭、连环锏、板凳拳、太极球等。武当拳派中还包含若干功法,比较著名的有活气功(类似“铁布衫”功)、和血功(重在养生)、打**功、浑元阴阳五行手、黑砂**手、红砂勾魂手、五毒断魂手、五雷闪电手等。武当拳系的形成时间,大概在明末清初,约与少林拳系同时。就目前影响而言,武当拳系远不如少林拳系,是七大拳系中影响最小的一个主题:少林武术资料
作者:君心似海※易筋经
资料来源:少林武术国际教学中心——》教学中心
第一势韦托献杵第一势原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托献杵第二势原诀:足趾(指)拄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第三势韦托献杵第三势原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混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额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原决:双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平调息,用力手回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原决: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第六势:出爪亮翅势原诀: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原诀: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原诀:上腭坚掌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第九势:青龙探爪势原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调心谧第十势卧虎扑食势原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第十一势打身弓势原诀: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脐间,头惟探**,口更齿牙送,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掉尾势原诀:膝直膀伸,推手至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起维备。
※八卦掌
八卦掌是以掌法和步伐的变换转行为中心的拳术套路。它的基本掌法是:单换掌、双换掌、双撞掌、穿掌、挑掌、翻身掌、摇身掌、转身掌等八掌。它的基本步法是:起、落、扣、摆等四种。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一走、二视、三坐、四翻。这些特点为发展身手的捷径、灵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锻炼条件。通过八卦掌的锻炼,将会给我们带来健康。
八卦掌的锻炼方法
顺项提定,溜臀收肛;松肩沉肘,实腹畅胸;滚钻争裹,奇正相生;龙形猴相,虎坐鹰翻;拧旋走转,登脚摩胫;曲腿淌泥,足心涵空;起平落扣,连环纵横;腰如轴立,手似轮行;指分掌凹,摆肱平肩;桩如山岳,步似水中;火上水下,水重火轻;意如飘旗,又似点灯;腹乃气根,气似云行;意动生慧,气行百孔;展放收紧,动静远撑;神气意力,合一集中;八掌真理,具在此中。
顺项提顶,溜臀收肛。顺项是使颈项自然竖直,在锻炼时不要扬头,不要低头,也不要左右歪斜;提顶是将下颌里收,头向上直顶;溜臀是将臀部下垂向里收缩,在锻炼时不要有丝毫的向后撅臀地现象产生;收肛是将肛门的肌肉予以收缩控制,不要使它放松。
松肩沉肘,实腹畅胸。松肩是使两肩向下松沉,在锻炼时不要向上耸肩;沉肘是使肘部经常保持着向下沉坠,在锻炼时必须屈如半月形;腹是“蓄气”的良好部位,实腹就是指在锻炼时必须将呼吸深入到腹部,使腹部充实鼓荡,即所谓的“气沉丹田”,“内宜鼓荡”的意思;胸部的向外挺凸,固然会影响“气沉丹田”,而胸部的向里收缩,也足以影响到心脏的压缩,阻碍了血液的流畅,因之,畅胸就是指胸部要宽松开展,既不要挺胸也不必缩胸。
滚钻争裹,奇争相生。这是指锻炼时的劲力变化而言。滚是圆形的旋臂动作,钻是既要转又要向前的螺旋形的旋臂动作,争是向外撑开,裹是向里扣抱。这四种动作在运动时都必须使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仅仅是圆形的滚动,没有向前力量,这种劲力的里面没有向外和向前的劲力矛盾,力量不能保持最大,因之在锻炼的时候,必须要滚中带钻,使圆形的滚转动作成为螺旋形的动作。争和裹也是这个意思,两肘的合抱固然该使用裹力,但是裹力只有向里收的劲,而没有向外扩张的劲,这里面就没有向里和向外的劲力矛盾产生,如果是裹里带争,这里面就有了收缩和扩张的对抗性,就有了劲力的矛盾产生。奇正两字,是代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矛盾。“奇正相生”换句话说,也就是“矛盾产生了”。八卦掌的一切劲力,都是由“滚、钻、争、裹四力的相互对抗,在奇正的矛盾产生中所发挥出来的。
龙形像猴,虎坐鹰翻。这是指锻炼时的身形、身法、步法的变化而言。八卦掌的运动特点之一就是“走”这种滔滔不绝的圆形步,必须使之“形如游龙”,悠然之中含着稳重;八卦掌的运动特点之二是“视”,八卦掌在转行时或转身换掌时,两眼总是注视着两掌,所谓“手眼相随”,眼是心之苗,“视”能显示出运动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使之向猿猴守物那样机灵之中蕴含着警惕意味,并通过眼的注视把它表达出来;八卦掌的运动特点之三是“坐”,在转行时,它的两腿并不伸直,采用“坐跨”,在转身换掌时的一顿之间又有“坐桩”的动作,这些蹲坐的动作和腿法,必须使之象“虎踞”之形,沉着有力;八卦掌的运动特点之四是“翻”,就是转身的动作,在转身时必须采取鹞鹰盘旋空中翻身降落的那种灵敏、洒脱之势。
拧旋走转,蹬脚摩胫。拧旋走转就是说在走转时必须是腰要拧,肘臂要拧,手掌要拧,颈项要拧,使头手肘身拧向园心的一面,拧成一股旋劲;蹬脚摩胫,是指在走转时前行之脚必须轻迈,后行之脚必须蹬劲;向前进步必须贴近前脚胫骨里侧摩擦而过,不要将脚提得过高或过宽。
曲腿淌泥,足心涵空。曲腿就是在走转时两腿作适度之弯曲,身体往下坐,是力量贯注两腿;淌泥是两脚前进不要过高,如淌泥之状;足心涵空是使脚掌和脚跟同时平落地面,五指抓地,这样脚心就涵空了。
起平落扣,连环纵横。起平是将脚提起时也要象“足心涵空”那样平;落扣是说落步时不仅要平落,还要使脚里扣;连环是不断的意思,意识不断,劲力不断,动作不断,从连环中生出纵横,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一气连环。
腰如轴立,手似轮行。八卦掌在锻炼时必须以腰部构成运动的轴心,手动必先身动,身动必腰动,是腰带动一切;八卦掌在换掌的时候必须是手臂的动作如车轮那样形成圆圈,因为圆形动转较为灵敏,又含着连环不断的作用。
指分掌凹,摆肱平肩。指分是将五指分开,不要并拢,掌凹是使掌心向里涵空凹拢;摆肱是在转行时两臂必须极力向圆心的一面摆动,不可有向前推的动作;平肩是两肩在转行时或转身换掌时都必须保持端正平舒,不要又一起一落的现象。
桩如山岳,步似水中。桩是指静止性的动作,八卦掌的桩步必须使之象山岳那样稳固,似乎任何强大的力量都推它不动似的;步是指活动性动作,八卦掌的“淌泥步”必须使之在稳健之中含着象流水那样轻快,这样八卦掌的步法就不是笨重的,也不是浮飘的了。
火上水下,水重火轻。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所谓“心火肾水”,也就是前面所说“实腹畅胸”的心要虚,腹要实的意义。
意如飘旗,又似点灯。古代练兵,一切的阵形变化,前进后退都必须以飘荡的令旗和夜间灯为引导,八卦掌运动时也必须以意识引导动作,不能随随便便地运动。
腹乃气根,气似云行。前面已经说过腹是“蓄气”的良好部位,在锻炼时必须将呼吸之气深入到腹部,但是这种深呼吸的运动是猛然一口就将气吸入腹内呢,还是慢慢地吸入呢?“气似云行”就说明了八卦掌的深呼吸运动必须是象空中行云那样面慢慢地运行,不要猛然吸入,也不要猛然呼出。
意动生慧,气行百孔。意动生慧是说八卦掌的动作如果是象前面所说的“意如飘旗,又似点灯”那样有意识的运动,那么就能在运动中培养出机警、敏感的素质。气行百孔是说如果八卦掌的深呼吸是按照前面所说的“气似云行”那样的话,那么所吸入的氧气就能输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去。
展放收紧,动静远撑。展放收紧是指动作姿势的开合而言,开的姿势要舒展远放,合的姿势要内收外紧;动静圆撑是指动中必须求静,静中又必须有动;动的极处就是静的发源,静的极处就是动的起端,这动和静必须相互循行,又相互含蓄。
神气意力,合一集中。前面所说的精神、气息、意识、力量等各方面的锻炼方法,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合一集中的,不集中,动作就不能完整一气,不合一手脚就不能行动一致。
所谓“合一”,就是手与脚合,肩与跨合,肘与膝合,神与意合,气与力合,内与外合;所谓“集中”,就是这**必须统一,和谐,协调,取得完整。
八掌真理,具在此中。这是说如果完全掌握和运用了上面所说的八卦掌的锻炼方法,才算得到了八卦掌的真正的技术,不然的话,那还是只算学会了一套空架子而已。
八卦掌的三个锻炼步骤八卦掌的锻炼分为三个步骤: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
第一步骤,一定要先练定架子,这是八卦掌打基础的步骤。定架子就是一步一趋、慢慢地、规规矩矩地按八卦掌的动作练习,不可快。
第二步骤,是活架子。活架子是步法不停的练习。换式时,不要把步法停住,应迅速向前迈出去,每式都如此换步,就完全变成活的步法了。八卦掌的活架子,走起来如游龙、如飞凤,夭夭娇娇,飘飘荡荡,非常美观好看。
第三步骤,是变架子。变架子是随意变化,有时把第一掌放在最后练,有时把第八掌作第一掌练,有时把第四掌作第二掌练,这样随意穿插练习,就可以千变万化,无穷无尽,越练越多。
八卦掌的三盘八卦掌分上盘、中盘和下盘三种练法,通称三盘练法。上盘练法是:身体直立,走起步法来,就象寻常人走路一样,不向下坐跨。中盘练法是:两腿屈膝微蹲,上半身与腰部的重点落于两腿上,走起步法来,就象淌泥淌水一般。上盘和中盘练法以走快步最相宜。下盘练法是八卦掌的最困难的练法,它必须是:腿极力弯曲,脚跟与臀部、膝盖要成一个三角形。全身的重点落在两腿上,走步越慢越好。
三盘的练法一中盘练法最相宜。现在全国练习八卦掌的都是练中盘,唯有练习单架子的时候,才练下盘功夫。
※少林寺简介
中国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功夫发祥地。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从山西平城迁都洛阳时,在嵩山五乳峰前创建少林寺;后释迦牟尼佛第28代弟子达摩祖师,卓锡嵩山,面壁九年,创立了中国禅宗和少林寺功夫。少林寺从此名震天下。
少林寺是禅和武的世界,有“禅武同源,禅拳归一”之说。禅为武之主,武为禅之用。
即武是禅的表现,是禅生命的有形化;禅是武的精神本质,以禅入武,便可达到武术最高境界;武学大道,也就是禅道。禅是人与生命的圆通,这个生命,是指的大生命,为世间万物所共有。禅通万物,万物通禅。所以除武法外,少林医法、建筑、书画、雕刻等文化艺术,都是禅的应化,且相互因缘,相互融通,构筑出一个博大精深的禅世界。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武术以实战威猛、博大精深,早已饮誉天下,“拳以寺名,寺以拳显”。今日,少林弟子遍布全球。少林武术的发源和发展,离不开嵩山的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嵩山处中原腹地,紧傍九朝古都洛阳,地势险要,少林中是古洛阳通向东南广阔平原的咽喉,轩辕关是秦汉八大关之一,自古以不为兵家必争之地。盛世时,嵩山是帝王游赏、文士登临的胜地;乱世时,嵩山则是兵家出入、强入汇集的所在。

少林寺位于嵩山中心,皇家敕建大寺,统辖嵩山地区所有寺院,寺产庞大。为了保证安全,经朝廷认可,寺院拥有自己常备武装力量,即历史上有名的少林寺僧兵。少林寺僧兵的存在,是少林武术发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少林寺作为皇家寺院,与朝廷的关系和社会地位,是少林武术达到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少林武术历史故事非常多。据史载和传说,世人皆知的有: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秦王,紧那罗变形退红巾。少林寺僧兵为国闰功最为人乐道的是在明朝,也是少林武术发展鼎盛时期。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少林寺僧兵多次应诏出征,威猛勇,屡立战功;月空和尚等,血洒沙场,为国捐躯。朝廷为嘉其义烈,在少林寺山门前立旗旌表,遗石尚在,塔林有铭可考。少林武术因禅武合一而博大精深,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决非自卫强身小技;退则参禅养性修道行,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故少林武术又称为“武术禅”。什么是武术禅,无法直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但是只要你一步一步练下去,就知道什么是武术禅了。少林武术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动作、套路。动作、套路,只是少林武术的外表。少林武术的核心是功夫。动作、套路,只是获得功夫的阶梯;如果没有动作、套路,功夫又无从学起,无从表现。少林功夫的极致是练就不动心。练就不动心,就不再贪生怕死。不贪生怕死,并不是不热爱生命,相反更热爱。
少林武术有拳法、器械、内功、硬功等多种功法,人们常见的多为拳术,兵器之类,而其秘传的神功绝技许多都鲜为人知。
对于少林武僧来说,由于传统宗法思想的影响,历代恪守“秘技不外传”的宗旨,致使许多神奇的功夫在少林寺武僧中流传,很少进入社会,世人对之了解甚少。少林的神功绝技有气功、轻功、硬功、童子功、朱砂功、梅花桩功、铁头功、铁颈功、卸骨、擒拿、火功、铁布衫、禅圆功、二指禅、心意拳等.
少林气功有内功和外功之分。少林内功主要通过吐纳调息来同血活络,强身健体。如:八段锦、易筋经、禅圆功、坐禅等皆为少林有名的内家功法。少林外功即硬功,其种类很多。
外功主要是将内气运集到身体的一部位,使这个部位发出超常的威力。比如:头开棍、掌碎砖、脚断石即外功所致。少林功夫中的铁布衫、钢肚功、二指禅、朱砂拳等皆是著名的行走、练拳、格斗等技能的训练达到行如平地的效果。少林心意拳为少林寺最古老的一种秘功,它主要通过气与力的有机结合实现脚钻坑、拳碎石的目的。少林童子功也是很有特点的一种功法。其难度很大,练习这种功法须从童子开始,练成之后身体的各部位会软如棉、轻如燕、硬如钢。象朝天登、罗汉睡觉、倒载碑、抱佛脚、二指禅等皆属童子功。
少林神功作为从佛门中产生的一种功法,自然与佛门有着辨证的关系。实际上,少林功夫就是禅与拳天然融合的产物。
陌上发花.可以缓缓醉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1:无主题——君心似海回复于2004.11.2316:50
少林寺禅和拳的融合首先来源于禅宗的主张和教义。古印度的佛教与中国传统的儒、道等教大经相庭,教义格格不入。佛教传入中国后,尤其是达摩的禅宗在中国确立后,与中国传统的儒、道、宗法思想相互参透融合。少林寺内存立的《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对三教的思想融合进行了较为详明的解释:“三教一骨,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宗。”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禅宗承认了佛教伦理、道教思想和佛理是相通的。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的宗法思想也渗入了禅宗。少林寺代代相沿的辈份,也是按中国封建家族形式确立的。少林寺自福裕起就建立了七十二字的封建家族式传法辈数。由于禅宗融入了中国儒、道、和宗法思想,这是禅和武从理论上统一起来了。由此,禅徒的生活空间扩大了,戒律也宽松了。其次,禅宗的教义也与武趋于一致。古印度佛教的教义是慈悲为怀,忍辱无争。但禅宗的教义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了较大的改进。《法华经》云:“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使恶魔.”禅宗还主张“度度为善,禁人为恶”。这样禅宗便是禅和结合起来,用武断恶成了禅宗的主张。
由于禅宗与中国传统思想的融合产生了扶正去邪,以武禁恶的主张,使禅和拳成了统一体。作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在这种情形下,禅拳归一就成其宗风。由此,少林寺僧徒的活动往往禅与拳是结合的。比如僧徒的坐禅,是通过静的思维,以开发大脑智慧和强身健体,它即是修行,又是习武。
少林僧徒在坐禅时,吸收中国气功中的吐呐方法,舌甜上腭,运气丹田,进行自然真气修炼,做到内能外脯以发挥人的最大能量.少林寺地处深山密林,猛兽出没,为了抵御猛兽,断其恶,自然也必须有武功。这样禅和武的有机结合,才有独特的禅门武功。
※初祖达摩
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菩提达摩坐船来到中国。
九月二十一日从广州上岸,这时中国的梁武帝是个非常喜欢佛教的皇帝,十月一日,达摩受梁武帝之邀来到首都南京。
梁武帝问:“我自即位以来,供养佛僧,建造寺庙,抄写佛经,这究竟有多大的功德?”
达摩说:“这根本没有功德可言。你所说的只是世俗的小果报而已,谈不上真功德。真功德是最圆融纯净的智慧,它的本体是空寂的,你不可能用世俗的方法去得到它。”
十月十九日,达摩自知与梁武帝法缘不合,就渡江到北魏去了。
后来,梁武帝想派人去追,也为时已晚了。
达摩渡过长江,便到了嵩山少林寺,他整天面壁而坐,精神集中,屏息诸缘。
正光元年十二月,有一位名叫神光的禅僧,为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动。
达摩:“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么心愿?”
神光:“但愿师父打开甘露之门,拯救众生,请教我佛法吧!”
达摩:“诸佛为求无上的悟道,不惜花费无限的时间去修行。你凭极小的决定,怎么能求到**,我想你是很难如愿的。”
神光取刀断臂,达摩:“诸佛为求法,不把身体当身体,不把生命当生命。你断臂求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行为。”
神光:“请师父为弟子安心。”
达摩:“你拿心来,我将为你安心。”
神光:“我已寻了很久,可是我找不出心来。”
达摩:“假如你能够找到的话,那又怎能算是你的心呢?我已经给你安好了心,你现在明白了吗?”
神光:“明白了。诸法本来空寂,因此菩萨才不动念,不动念才能登涅盘之岸。”
于是,达摩就收神光为弟子。
公元五三六年,达摩觉得应该离去了,便召集弟子,达摩:“你们谈谈自己的悟境吧!”
道副说:“依我的见解,不要执着文字,但也不离于文字,这便是道的妙用。”
达摩说:“你得到我的皮毛了。”
总持比丘:“依我现在的见解,犹如庆喜看见了佛国,一见便不须再见。”
达摩说:“你只得到我的肉了。”
道育说:“四大皆空,五蕴非有,依我所见,并无一法可得。”
达摩说:“你得到我的骨了。”
最后轮到神光,他只是作礼叩拜,然后仍回到原位,并未说话。
达摩说:“你得到我的真髓了!”
于是,神光慧可成为了禅宗二祖,接续了达摩祖师广度众生的事业。
达摩偈云: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少林武功
少林武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正宗的中国功夫。“中国功夫惊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功,名扬四海,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1.少林武功的缘起和发展
少林武功,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此而得名。佛门以清净为本。僧人以慈悲为怀。作为禅宗祖庭的嵩山少林寺,为什么却素以武功为人敬仰,流传千古,闻名于世呢?这还得从头谈起。相传:北魏孝昌3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由于终日面壁静坐,不免筋骨困倦,加上在深山老林,野兽不断侵扰,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仿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按照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达摩在空暇时间,练习了几手用链、棍、杖、剑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后人称之为“达摩链”、“达摩杖”、“达摩剑”。此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静结合的“罗汉手”。这套健身术,后经历代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拳术。共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南北朝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需要,要求少林武功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实行了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辣。每曰晨光曦微,师僧们同起而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四季不断,苦练武艺。隋唐之际,少林武功,已享盛名。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喜爱拳术,而且不少拳法,是他创造的,曾将他的拳书藏于少林寺。到了金末元初之际,少林拳有了较大的发展。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李叟等人,精心研究少林拳法,并注意拳法的整理和传授。他们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28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2年,传授拳法。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少林寺僧人,通过博采百家精华,发展少林武功。
明代以来,少林寺演武之风极盛。凡来少林寺者,都要以观武作为游此古寺的**或结束。
明人傅梅在作《少林寺》诗中说:
二室赞元一径通,少林寺在翠微中。
地从梁魏标灵异,僧自隋唐好武名。
2.少林武功的内容、套路、器械、特点
(1)少林武功的内容:少林武功,内容丰富。按其性质,大致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和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等。
(2)少林武功套路:少林功夫,套路繁多。按其技法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机械和机械对练等,共一百多种。‘拳为武术之源“。少林拳术有:罗汉拳,小洪拳、大洪拳、昭阳拳、连环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练步拳、魔爪拳、炮拳、醉拳、青龙出海拳等。
对练拳有:三合拳、咬手**拳,开手**拳、耳把**拳,踢打**拳,走马**拳,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拳。少林对拳,一百零八对拳,华拳双练等。气功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类,少林气功有:“易筋经”,小武功,“益寿阴阳法”,“混元一气功”等。软功夫练法有多种,有卸骨法,擒拿法,点**秘法,短打手法,各种用药法,救治法等。
(3)少林武功器械:少林武功器械,有长的,短的,硬的,软的,带角的,带刺的,带钩的,带刃的,有“十八兵器”之说。种类很多,不易胜数。常用的为枪、刀、剑、棍。
少林枪古代有:“拳为诸艺之源,枪为兵器之王”之说。少林枪,有十八名枪,二十一名枪、二十四名枪、三十一名枪、四十八名枪、花枪、杨家枪、罗家枪、罗王枪、**枪、大刀进枪、单刀进枪、双刀进枪、稍子棍进枪、三节棍进枪、豹花枪等种类。它的诀语是:
身法秀如猫,发枪如斗虎。
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
发枪如捺虎,跳步如登山。
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
少林刀少林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单刀、双刀、奋勇刀,滚躺刀、开山刀、三合刀、大朴刀、五虎断门刀、臂四门双刀、马前四蹄双刀、滚跳双刀、白马分鬃双刀、三环九连刀、佛传大刀、罗王传大刀、罗五传大刀、白猿传大刀等…并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肘)之说。
少林剑少林剑,有达摩剑、乾坤剑、二堂剑、行龙剑、青萍剑、青宏剑、枪花剑、长剑等,剑诀云:
剑是青锋剑,剑走要平善。
剑气随剑行,两眼看剑尖。
气沉两足稳,身法须自然。
剑行如飞燕,剑落如停风。
收剑如花絮,剑刺如刚钉。
少林棍少林棍,分猿猴棍、齐眉棍、镇山棍、盘龙棍、**棍、风波棍、劈山棍、狼牙棍、三节棍、稍子棍、小梅花棍、八宝混元棍、夜叉棍、上沙牌棍、中沙牌棍、下沙牌棍、五虎群羊棍等。古有“三分棍法七分枪”之说。棍和枪的不同点是: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枪法全在圈点之伸缩,棍法则以捣劈之神速。古谚云:“慢刀急棍杀手锏。”棍论一捣一劈,全身着力。近善眉棍者谓:“棍长不过眉,身步要相随,虎口对虎口,上下任番飞”。
古代善用棍者有:李闯王的先锋高杰,执生铜棍60斤、舞如飞。文天祥用镇铁棍36斤。
宋太祖执盘龙棍而定天下。紧那罗王以烧火棍威镇少林。
少林镰少林镰有:草镰、角镰、勾镰、坐战镰、虎尾镰、歌合镰、大镰等。
少林鞭、铲、拐少林鞭有三节鞭、七节鞭、九节鞭、神鞭等。少林铲有月牙铲、方便铲两种。少林拐有单拐、双拐、梅花拐三种。
此外还有:袖圈、袖镖、袖箭、流星、双丝、月牙斧等。
(4)少林武功特点少林武功的特点是:风格独特、功夫过硬,声东击西,内静外猛。它独具一格的根本之处,就是立足于实战。它的套路结构,招招势势,编排演练的方法等,都是从实战教出发,一招一势,非打即防,不练花架子,具有许多自卫的特色。
少林武功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演练场地之大小,不受限制,地方不管怎样狭小,都能发挥出自己武功的威力。少林武功的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它的特点是:“以刚为主,刚中有柔,刚柔相济。
少林武功的套路,结构紧凑,节奏鲜明,动作朴实,健壮敏捷。力量的运用是灵活而有弹性。表现的形式是,起横落顺,进退均在一条路上,称之为‘拳打一条线“。手、眼、身、法、步,均有严格的要求。手法:曲而不曲,滚出滚入。运用自如。眼法:以目注目,以番敌势。身法:注意掌握重心,起落进退,灵活无滞。步法:轻灵稳固。在使用的方法上要求是:内静外猛,守之如处女,攻之如猛虎。并善于指上打下,声东击西,佯进而实退,视退而实进,虚实并用,刚柔相济。有歌形容之,
其歌一云:
眼法到处周身随,起落进退一气摧,手眼身法协调用,一气呵成显神威。
其歌二云:
秀如猫形斗如虎,动如闪电形如龙,劲发丹田达指尖,声发如雷魂魄尺,心身到处意推山,拳不花丽实用能。
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